第48章 大明,你忘了你的帖木兒了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洪沙瓦底是有自己貨幣的。

  銅錫幣最為廣用,此外還有銀幣用作商貿,金幣用於賞賜和寺院供奉。

  所幸南洋來投的漢人快有近萬人。

  閩粵的漢人宗族即使在現代,也是赫赫有名。

  南洋漢人流離故國,少不了製作鼎爐祭祀祖先。

  朱慈煊召集了一批專業人士,讓勃固王蘇比亞送來一批銅錫幣。

  當即煉銅。

  三日時間,趕製出一批符瑞。

  召集群臣,準備北返伐清。

  朱慈煊很是疲憊的問道:

  「黎維柞現在何處?」

  有機會還是要抽太祖皇帝的牛馬精力的天命啊!

  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事事親為。

  每天瀏覽批閱大量奏章,事無巨細的親自處理。

  牛馬加班。

  曾八天收到一千六百多件奏札,處理國事三千三百多件。

  平均每天干四百多件事。

  這麼當皇帝近二十年。

  竟然沒猝死,還活到了七十一歲。

  朱慈煊就不行了。

  幼年時本就差點重病而亡,去天主洗禮。

  長大點,跟著永曆到處逃難,沒過過安穩日子。

  身子骨一直欠養。

  也難怪天祖父嘉靖曾祖父萬曆,要搞君主離線制。

  這大明皇帝不是普通人能當的。

  那些吃藥丸死的列宗,是不是累的才吃補藥啊?

  鄧士廉回聲拉正朱慈煊的意想:

  「殿下,東虜興兵近三萬屯於三宣,晉王和廣國公在蠻莫、木邦分兵駐防。」

  「黎侍郎在木邦,與鎮康州和孟定府的土司聯絡,看能向他們借兵否。」

  鄧士廉頓了兩息:「朝廷的意思是,至低不能讓他們投向吳三桂。」

  滇西全境落入吳三桂手中。

  騰越八關,駐紮的大西軍也失望永曆棄國,投獻給清軍。

  滇南雖路途遙遠,但保不定地方土司會首鼠兩端,背刺大明。

  畢竟大明丟失中土,已經亡國快兩年。

  朱慈煊微微點頭:「鄧凱。」

  鄧凱:「臣在。」

  「你把我營帳中的古器帶上,從府庫中取一萬金。」

  「帶上孤的密信,立即出發,快馬加鞭的交給黎維柞,讓他賄賂也好,威脅也好。」

  「十日內要讓吳三桂看到那些古器。」

  鄧凱俯身領命:「是。」

  鄧凱離開後,朱慈煊轉首看向陳安德:

  「陳卿,暹羅和柔佛願意出兵攻打荷蘭人不?」

  「英國和葡萄牙是否還想重回南洋,獲取香料。」

  陳安德撫了撫頷下短須:

  「回殿下,英國人六七年前剛和荷蘭人打完大仗,去年他們又重回迎接國王。」

  「新王登基,諸事難理,他們的內閣議會決定所有國事,但又是商人和貴族共同把持權柄。」

  「短時間內,貌似無法決定立即對荷開戰,而英國在天竺的聖喬治堡總督也不能獨自向南洋進兵。」

  「而葡萄牙人國勢衰弱,早不及西班牙,英國,荷蘭,他們的總督也不能直接派出軍隊。」

  「如果回歐洲稟明他們的君王情況,一來一回,少說也要一年時間。」

  「不過,英葡都想重返南洋,只要大明出兵,他們十分願意派遣一些商人的護衛隊,協助大明奪回麻六甲。」

  英國君主制復辟了?

  查理二世重登王位,護國公克倫威爾死了?

  不對啊,我記得英荷戰爭打了整個十七世紀。

  時間點就這麼巧妙。

  我們這邊兩個封建君主專制對打。

  英國在君主立憲和君主制橫跳。


  朱慈煊有些皺眉:「暹羅和柔佛也不願意出兵?」

  陳安德輕咳兩聲:「殿下,柔佛緊挨麻六甲海峽。」

  「離巴達維亞並不遠,他們不敢挑釁荷蘭人。」

  「至於暹羅,暹羅王說。」

  「如果太子殿下親自領兵南下麻六甲,暹羅一定出兵出糧協助大明。」

  「柔佛使者聽說後,也是表示願隨殿下擊潰為非作歹的荷蘭人。」

  朱慈煊眉頭皺的更厲害。

  真要打穿中南半島?

  鄧士廉猶豫開口問道:

  「殿下,南洋漢人久居海外,自古未有為寥寥百姓而擅起兵端的。」

  「大明詔書傳至南洋各島,知曉我大明王師天威,彼輩蠻夷定不敢殘害我漢人。」

  「而亞齊蘇丹國,更是和我大明無根無源,何故為其起戰事,進犯荷蘭藩屬。」

  朱慈煊長嘆一聲:「鄧閣老,你有所不知。」

  「荷蘭占據我大明夷州島有數十年,鄭延平正準備攻復夷州,以作反清根基。」

  「我是想牽制荷蘭人的注意力,協助鄭延平。」

  朱慈煊說完,又說道:

  「鄭延平收復夷州,也是和我們平定洪沙一樣,以此作為反清根基。」

  鄧士廉也開始蹙眉:「延平郡王?」

  「永曆十三年,延平郡王率十幾萬大軍北伐南都,即便失敗,遁逃海外。」

  「擁兵數萬,收拾小小的荷蘭幾城,也輕鬆至極,殿下何故為其牽制荷蘭人。」

  「紅夷人船堅炮利,但在陸地上,也就和大明昔日的軍隊無二般。」

  「巴達維亞去多少援兵,也是羊入虎口。」

  朱慈煊點了點頭。

  神機營的那些僱傭兵,也是只能遠遠放槍。

  洪沙人的大象士兵一近身,就會崩潰逃散。

  朱慈煊猶豫片刻後,說出想和鄭延平會師的打算。

  鄧士廉聞言,和馬寶幾人相視一眼。

  鄧士廉開口:「殿下,打穿風上之地,抵至安南海邊不難。」

  「但那和閩省沿海的鄭延平猶隔數千里,安南能借道給我們到粵東嗎?」

  「真要再度播遷移蹕,殿下此番平定洪沙豈非徒然。」

  「朝中只有晉王、鞏昌王、廣國公兩萬餘兵馬,實在無法雙線作戰,除非殿下獨領一支漢蠻軍隊去。」

  朱慈煊搖了搖頭。

  他要留在洪沙,逼著吳三桂提前來戰。

  「殿下已下定決心,北返收復滇省,還是派些南洋漢人去聯絡延平郡王,告知他朝廷和行在的安危。」

  鄧士廉說完,又猶豫許久,方才出聲:

  「殿下,延平郡王不同於晉王鞏昌王。」

  「他是隆武帝親賜的國姓,乃是唐藩,他現在還帶著魯王監國。」

  還有政權派別之分?

  都尼瑪亡國亡天下了?

  能不能組建絕望的同盟。

  朱慈煊正欲開口駁斥。

  潘璜又又匆匆推門而進。

  「殿下,有自稱帖木兒國的使者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