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校長,帶兄弟們再沖一次滿城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門答臘,宋時稱三佛齊。

  宋元時,海上絲綢之路繁盛,閩廣來此的漢人就有數千。

  鄭三寶首下西洋,除掉一批海盜,立當地漢人領袖施進卿為舊港宣慰使。

  設官廠,立兵營,徵稅賦。

  呃,舊港宣慰司怎麼不算大明的領土呢。

  華夏歷史上最南端的領土不是交趾占婆,而是南半球的舊港。

  當然,土木堡戰神繼位後。

  舊港也斷了聯繫。

  細算來快兩百年了。

  朱慈煊滿眼狐疑,看著舊港宣慰司的使者和旁邊的漢人。

  舊港使者矮黑瘦小,神情驚懼之餘帶著些許狡黠。

  而身旁的三個漢人通事倒有一點無奈。

  「照你們這麼說,舊港在正統三年就被滿剌伯夷攻滅。」

  「滿剌伯夷也是定時三年一貢,直到成化年間亡國。」

  朱慈煊皺眉詢問。

  「滿剌伯夷亡國都快兩百年,孤都不知道他們這亞齊國什麼來路?」

  漢人通事為首的女子抿了抿嘴唇:

  「太子殿下,滿剌伯夷瓦解亡國後。」

  「爪哇又有淡目太守在穆蘭商人的支持下,建國稱制,成為第一個蘇丹王。」

  「淡目國亡,餘部逃到舊港割據。」

  「後來亞齊國獨霸蘇門答臘,就滅了舊港的淡目國。」

  朱慈煊仔細聆聽。

  半響後才明白過來。

  亞齊蘇丹國是南洋霸主。

  幾度攻打麻六甲,想要控制南洋的商路和香料產地。

  和葡萄牙人打了五十年,爭奪麻六甲海峽。

  後來荷蘭人來了,控制海峽,占據爪哇。

  英國人則占據蘇門答臘的南部,開設商館,掠取香料。

  亞齊蘇丹國也慢慢衰落,屬國也紛紛脫離掌控。

  前年,荷蘭人攻占亞齊的舊港。

  更加壓縮亞齊國的生存空間。

  朱慈煊雙眉皺的更緊:

  「所以亞齊蘇丹女王想讓我大明出兵南下蘇門答臘,將荷蘭人驅逐出去。」

  漢人女通事硬著頭皮說:

  「太子殿下,荷蘭人掠奪如山,爪哇的漢人受不了,都準備離開回國。」

  「聽到大明攻滅東吁,續統洪沙,就紛紛來投殿下。」

  「我們蘇門答臘的漢人也受不了荷蘭人在麻六甲海峽的統治,遂一同而來。

  「我和蘇丹女王塔茲烏爾是好友,她聽聞大明王師,所以就派遣使者隨我一同來勃固,求救大明。」

  朱慈煊愣了一會兒,感覺轉不過彎:

  「他們拿一箱黃金,一箱胡椒,就想讓我出兵協助他們。」

  朱慈煊轉首盯了亞齊使者良久。

  不是看他矮小黢黑。

  這麼理直氣壯。

  差點以為是大明忠狗,李朝的使臣。

  朱慈煊手指亞齊國使者:

  「你告訴他,亞齊建國以來一直沒有朝貢大明,又不是大明藩屬,為何要出兵救其國。」

  漢人女通事翻譯完。

  亞齊使者頓時手舞足蹈,嘰里呱啦說了一通。

  朱慈煊問:「他說什麼?」

  漢人女通事斟酌一番:「回殿下。」

  「亞齊使者說,風上之地是大明藩屬,風下之地也曾朝貢過大明。」

  「風下之地的漢人遠多於風上之地,論血統,他們比風上之地各國更親近。」

  「不是西班牙人和荷蘭人,占據呂宋爪哇,隔絕南洋,他們早就朝貢大明了。」

  「即便沒有朝貢大明,他們和東海的鄭家也常有往來。」

  「鄭家是大明的王,蘇丹女王也是大明的王。」

  「大明理應為風下之地的漢人,為了南洋,擊退荷蘭人,還蘇門答臘一片安寧。」


  鄭家?

  等等。

  鄭延平是不是和荷蘭人打起來了?

  怪不得呢。

  我說葡萄牙總督和英國總督都來人了。

  一直沒有荷蘭使者來。

  這是直接把我大明歸為敵國了啊。

  鄭延平,李定國,吳三桂。

  朱慈煊緊按太陽穴。

  從未像現在這會兒,希望有個軍師能給他出謀劃策。

  他一開局被囚禁,就想借道暹羅去東南和鄭延平匯合。

  要不要打穿中南半島,和鄭延平會師?

  鄭延平他不擔心。

  收復夷州島,這麼大的事,是個華夏人都熟記於心。

  更是讓他成為民族英雄。

  壓過李定國兩頭。

  悲,李定國因為打的是東虜,連個韓世忠的名望都混不到。

  而吳三桂到秋天前,起不了大軍南下。

  要不要先會師?

  把大明反清勢力連成一股。

  但到時候真等吳三桂聚齊十幾萬雄師,大明在洪沙瓦底抗的住嗎?

  他手上只有兩萬能對打的明軍。

  朱慈煊不覺得短短半年內,能把風上之地的菜兵訓練成漢人士卒一樣。

  吳三桂的兵馬都是征戰華夏十幾年的老兵啊。

  不管了。

  先抽了天命再說。

  看天命行事。

  朱慈煊煩躁的揉了揉頭髮,在亞齊國使者和漢人通事緊張的注視下,開口:

  「潘璜。」

  潘璜出列:「臣在。」

  「你和陳安德商議一番,聯繫暹羅柔佛能否出兵,看看葡萄牙英國能從天竺出兵不,助大明奪回麻六甲海峽和舊港。」

  「到時候,香料歸他們,孤要一半的關稅。」

  「臣領旨。」

  等亞齊國使者欣喜的跟著潘璜出門。

  朱慈煊專門等了半天。

  總算沒有大明的舊宣慰司來人後。

  朱慈煊點開系統面板。

  【你征服下洪沙,扶持勃固王,獲得大古剌宣慰司。】

  【你收刮洪沙貴族財貨,獲得黃金200k。】

  【你一人滅國,威名遠揚,十國來朝。】

  【你獲得附庸阿拉干國、阿豪姆國、瀾滄、真臘、柔佛、亞齊蘇丹、蘭納國,索取朝貢。】

  【你獲得1100天命值。】

  麻蛋。

  這些小國加起來還不如暹羅洪沙附庸歸屬。

  「花一千天命值,先把【命中犯火】【焚城】給我合併了。」

  天天失火,已經燒的明軍聞火色變。

  刪除負面天命要耗費一千天命值。

  合併兩個天命,也只要一千。

  【焚城】雖然好用,但天命值不多的朱慈煊還是捨不得白白花費一千。

  浮光一現,畫面流轉。

  朱慈煊看見八卦陣和羽扇綸巾,開始呲牙。

  「你不可能給我來個劉備的火燒連營吧。」

  【叮,玩家獲得玄之又玄的天命,可在個人界面天命一欄進行查看。】

  【連營(漢昭烈帝劉玄德):你遇火攻時,火勢連綿,你用火攻時,會引敵人誤判。】

  「前面我懂,火燒百里連營嘛,後面這個是啥?」

  朱慈煊點開系統提示,查看一番。

  火燒博望坡不是諸葛亮嗎?

  咋是劉備啊。

  玄德公你這麼會火攻,差點幹掉夏侯淳、于禁。

  最後怎麼就一把火燒盡大漢火德天命。

  朱慈煊撇嘴。

  不好不壞。


  火攻以後能經常用,就是不能讓敵人用。

  「還剩四百,先抽一發,看看運氣。」

  光影交織,勾勒出一個伏案寫字的身形。

  「娘希匹,校長,你咋來了?」

  畫面似乎是在倒述人物的生平。

  從夷州到南都,到山城,到南都。

  到粵東他在軍校的日子。

  最後緩慢下來。

  校長在曰本留學,匆匆請假後登船回國後。

  帶著上百號人圍住臨安滿城。

  「弟兄們,武昌首義,我們江浙何遜人後。」

  「驅除韃虜,復我華夏,就在今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