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明末形式
李劭朋端坐在紅木桌椅前。回憶著自己前世那些記憶,再配合著前身的記憶,分析一下明末當前形勢。
明朝從建立到現在,歷經兩百五十多年風風雨雨。然而到了明末,形勢已經變得岌岌可危了。
從爺爺輩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開始,朝政荒廢。
父親輩光宗皇帝,一月猝不及防就猝死,更談不上其他的。
哥哥輩天啟時期,雖然有用了一定的帝王之術,這幾年來拉偏架來看,他還是把這政治鬥爭想的太簡單了。
雖然前期導致東林黨眾正盈朝,但是還知道及時止損,但是侵犯到官吏士紳的切身利益,那就如同擋人錢財,殺人父母一樣。
連自己屋子都沒有打掃乾淨,就敢掀起東林黨和魏黨的黨爭。結果呢?致使自己落水而亡,年紀輕輕就走了,又為後人增添了不少的遐想。
李韶朋想起明末的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等到了明朝末年,這些文官為了自身的利益,一些陰人的手段簡直防不勝防,就感覺到不寒而慄。
這大明到了現在,簡直就像一座四處漏風的房子。但凡用力踹上一腳,都得隨時轟然倒塌,而且還是從各個方面都是雜病叢生。
「唉」還沒落筆就想到這些,李韶朋這思緒,簡直就像一團亂麻,互相糾纏在一起。
急忙雙手輕拍臉頰,強迫自己打起精神來。
就先從軍事,經濟,政治,文化這四個方面來入手。治大國,若烹小鮮。萬事急不得。
雖然這大明簡直可以說是慘不忍睹,簡直就是地獄級難度。
軍事方面
在遼東,後金努爾哈對明朝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天啟六年時,明朝在遼東的局勢已相當嚴峻,後金軍隊不斷進攻。
之後袁崇煥取得了寧遠大捷。成功的抵禦了後金軍隊的進攻,暫時穩定的了遼東的局勢,然而遼東的軍事壓力依舊存在,明朝需要持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應對後期。
在陝西,農民起義的形勢也日益嚴重。就在明年天啟七年(1627年),陝西關中渭北地區爆發了王二起義,揭開了明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因為連年災荒,賦稅加重和官員腐敗等因素引發的,農民起義反抗此起彼伏,起義軍迅速壯大,活動範圍也逐漸擴大,嚴重打擊了明朝的統治基礎。
在西南,少數民族的造反也給明朝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天啟年間,四川永寧宣撫司長官奢崇明,借兵援遼東之際起兵造反,引發了奢安之亂。
這場叛亂歷時十七年,波及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給明朝在西南地區的統治也帶來了嚴重的衝擊。就由不得明朝需要派遣大量軍隊前往鎮壓,造成持續不斷的流血犧牲。損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經濟方面
稅收體系的單一性,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為了鞏固政權和恢復經濟,實行了相對單一的稅收體系,主要依賴農業稅,而商業稅比重較小。這可謂是先天不足。
在明朝初期尚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逐步繁榮,缺乏足夠的行政手段去干預,使得國家缺乏足夠的經濟調節能力
宗室問題的積累,明朝初年為了鞏固統治,實行分封制,大量分封諸侯及其後代經過兩百多年的延續,宗室人口數量激增,導致國家財政負擔巨大。
加上宗室成員和士紳官員土地兼併,和享有的免稅特權,使得底層民眾生活更加困苦。
海禁政策,明朝時期可謂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但因為倭寇,海禁政策的實施導致閉關鎖國,限制了與西方國家的對外聯繫和交往,使得國家逐漸走向封閉。
而到了明朝中後期,海禁政策僅限於明面上,私下士紳走私嚴重。在地理大發現的當時,國內白銀產量不足,明朝對國際白銀市場依賴日益加深,當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時,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反之則無法為國家財政提供足夠的支持。
政治方面
官員的腐敗與黨爭明朝因為官員的腐敗現象非常嚴重,各級官員利用手中的職權貪污受賄,挪用公款,不顧國家和百姓利益。
明朝末期朝廷內部黨派鬥爭激烈,官員為了各自的利益拉幫結派,互相攻堅。導致政治上的混亂與腐敗加劇。也加劇了社會的矛盾,使得民間對政府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將領的軍閥化,明朝末年為了應對外患與內亂,明朝中央政府不得不提高武將的權利。使得地方將領在軍事上有更大的自主,從而導致一些將領開始擁兵自重。
同時明朝稅收不健全,導致軍隊欠餉嚴重,軍隊私有化。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和資源,往往不顧國家大局,互相征伐。
缺乏有效的監督,儘管明朝初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監督機構。外朝如督察院和御史制度,內朝如東廠和錦衣衛等。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監督機構逐漸失去了作用。而又因為政治腐敗和軍閥化,導致官員勾結,包庇貪官現象屢見不鮮整個監督機制失效。
文化方面
對國內科技文化發展重視不足。在明朝末年儘管在某些領域有一定的科研成就。
如宋應星新的《天工開物》啊,徐光啟的《農政全書》,茅元儀的《武備志》。
因為當時更關注於維護政權的穩定和應對外部威脅,而忽視了對科技文化的投入與知。
閉關鎖國,明末時西方正處於資產階級革命,地理大發現,而且處於文藝大復興時期。沒有趕上殖民擴張,沒有科學革命。
「蒼天吶,大地啊,毀滅吧!」李劭朋,此刻已不再是那個普通的現代人。
而是穿越到了明朝末年,成為了即將面對亡國之危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後文都稱呼朱由檢)。
他望著自己手中那滿滿四大張紙,上面記錄著明朝末年的種種危機與困境,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悲壯之情。感覺明朝,不滅亡都是對不起明朝的百姓呢?
朱由檢深知,明朝的滅亡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多年積弊所致。
畢竟已經走了二百多年,按照王朝周期論來說,不管是
從官員的貪污腐敗,到軍隊的士氣低落;從經濟的萎靡不振,到民生的困苦不堪;從政治的黑暗混亂,到文化的僵化保守,都已經走到了他的王朝末年。
然而李韶朋,或者說朱由檢。既然已經要面對如此現實情況,逃又逃不掉。
而且想著歷史上的張獻忠攻陷成都之後,對成都實施殘酷的「四光政策」。
尤其是清軍入關之後。進行的一系列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濟南之屠,潼關之屠,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崑山之屠,嘉興之屠,江陰81日等等等等,數不勝數。
真可謂是十里無人煙,千里無雞鳴。
既然老天爺,讓我來到了明朝末年,又讓我穿越到了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身上,不管成功與否,總要做一些對得起自己的事情,否則自己良心的難安!
「哎呀,朱由檢老兄,你這回就安心的走吧,別再有啥牽掛了,我也不知道是哪路神仙開的玩笑,竟然一睜眼就發現穿越到你身上了。」
不過既然我來了,那麼我可不想讓歷史上的遺憾再重演一遍。
可能老天爺,讓我穿越在你身上,就是想利用我新時代的九年義務教育,和多年鍵政的經驗,高舉屠龍寶刀,來把這個骯髒不堪的世道,破開一絲光亮。
雖然這其中有很多歷史謎團和真相,還需要自己親身去了解和處理。
但是還有十幾年時間,我就不信還比不過前身,這長於深宮,養於婦人之手的朱由檢。
既然知道大結局,就不必畏手畏腳。大不了最後人死鳥朝天,最壞又能壞到哪裡呢?最多不過於提前大結局。
而且還有十幾年可以謀劃。當下最為重要的是猥瑣發育,別浪。
想到如果按照歷史軌跡來說,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就能登臨這天下九五至尊之位。
能夠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窩。
這麼一想感覺整個人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心裡敞亮多了。
他的身子骨也跟著輕快起來了,就像心裡頭那些紛亂的思緒,一下子被理順了。身心契合,心中充滿了力量。。
朱由檢,你就放心吧,有我在啊,這大明歷史咱得給它改個樣!
歷史並非一蹴而就,朱由檢要想徹底改變明朝的命運還是需要很多時間和努力的。既然心中已經有了決定,那就要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決心和勇氣。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
歐洲傳教士利類斯和安文思二人所著《聖教入川記》記載。張獻忠每日殺一二百,為時一年又五個月,累計殺人10萬,亦不算多。
《明史食貨志》記載,明朝末年人口約6069萬。
而根據清代歷朝官修史詩彙編《清實錄》記載,清世祖順治九年時全國人口只有1440多萬。
可想而知,明朝末年就是一部血淚史。
明朝從建立到現在,歷經兩百五十多年風風雨雨。然而到了明末,形勢已經變得岌岌可危了。
從爺爺輩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開始,朝政荒廢。
父親輩光宗皇帝,一月猝不及防就猝死,更談不上其他的。
哥哥輩天啟時期,雖然有用了一定的帝王之術,這幾年來拉偏架來看,他還是把這政治鬥爭想的太簡單了。
雖然前期導致東林黨眾正盈朝,但是還知道及時止損,但是侵犯到官吏士紳的切身利益,那就如同擋人錢財,殺人父母一樣。
連自己屋子都沒有打掃乾淨,就敢掀起東林黨和魏黨的黨爭。結果呢?致使自己落水而亡,年紀輕輕就走了,又為後人增添了不少的遐想。
李韶朋想起明末的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等到了明朝末年,這些文官為了自身的利益,一些陰人的手段簡直防不勝防,就感覺到不寒而慄。
這大明到了現在,簡直就像一座四處漏風的房子。但凡用力踹上一腳,都得隨時轟然倒塌,而且還是從各個方面都是雜病叢生。
「唉」還沒落筆就想到這些,李韶朋這思緒,簡直就像一團亂麻,互相糾纏在一起。
急忙雙手輕拍臉頰,強迫自己打起精神來。
就先從軍事,經濟,政治,文化這四個方面來入手。治大國,若烹小鮮。萬事急不得。
雖然這大明簡直可以說是慘不忍睹,簡直就是地獄級難度。
軍事方面
在遼東,後金努爾哈對明朝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天啟六年時,明朝在遼東的局勢已相當嚴峻,後金軍隊不斷進攻。
之後袁崇煥取得了寧遠大捷。成功的抵禦了後金軍隊的進攻,暫時穩定的了遼東的局勢,然而遼東的軍事壓力依舊存在,明朝需要持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應對後期。
在陝西,農民起義的形勢也日益嚴重。就在明年天啟七年(1627年),陝西關中渭北地區爆發了王二起義,揭開了明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因為連年災荒,賦稅加重和官員腐敗等因素引發的,農民起義反抗此起彼伏,起義軍迅速壯大,活動範圍也逐漸擴大,嚴重打擊了明朝的統治基礎。
在西南,少數民族的造反也給明朝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天啟年間,四川永寧宣撫司長官奢崇明,借兵援遼東之際起兵造反,引發了奢安之亂。
這場叛亂歷時十七年,波及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給明朝在西南地區的統治也帶來了嚴重的衝擊。就由不得明朝需要派遣大量軍隊前往鎮壓,造成持續不斷的流血犧牲。損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經濟方面
稅收體系的單一性,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為了鞏固政權和恢復經濟,實行了相對單一的稅收體系,主要依賴農業稅,而商業稅比重較小。這可謂是先天不足。
在明朝初期尚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逐步繁榮,缺乏足夠的行政手段去干預,使得國家缺乏足夠的經濟調節能力
宗室問題的積累,明朝初年為了鞏固統治,實行分封制,大量分封諸侯及其後代經過兩百多年的延續,宗室人口數量激增,導致國家財政負擔巨大。
加上宗室成員和士紳官員土地兼併,和享有的免稅特權,使得底層民眾生活更加困苦。
海禁政策,明朝時期可謂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但因為倭寇,海禁政策的實施導致閉關鎖國,限制了與西方國家的對外聯繫和交往,使得國家逐漸走向封閉。
而到了明朝中後期,海禁政策僅限於明面上,私下士紳走私嚴重。在地理大發現的當時,國內白銀產量不足,明朝對國際白銀市場依賴日益加深,當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時,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反之則無法為國家財政提供足夠的支持。
政治方面
官員的腐敗與黨爭明朝因為官員的腐敗現象非常嚴重,各級官員利用手中的職權貪污受賄,挪用公款,不顧國家和百姓利益。
明朝末期朝廷內部黨派鬥爭激烈,官員為了各自的利益拉幫結派,互相攻堅。導致政治上的混亂與腐敗加劇。也加劇了社會的矛盾,使得民間對政府的信任度大大降低。
將領的軍閥化,明朝末年為了應對外患與內亂,明朝中央政府不得不提高武將的權利。使得地方將領在軍事上有更大的自主,從而導致一些將領開始擁兵自重。
同時明朝稅收不健全,導致軍隊欠餉嚴重,軍隊私有化。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和資源,往往不顧國家大局,互相征伐。
缺乏有效的監督,儘管明朝初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監督機構。外朝如督察院和御史制度,內朝如東廠和錦衣衛等。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監督機構逐漸失去了作用。而又因為政治腐敗和軍閥化,導致官員勾結,包庇貪官現象屢見不鮮整個監督機制失效。
文化方面
對國內科技文化發展重視不足。在明朝末年儘管在某些領域有一定的科研成就。
如宋應星新的《天工開物》啊,徐光啟的《農政全書》,茅元儀的《武備志》。
因為當時更關注於維護政權的穩定和應對外部威脅,而忽視了對科技文化的投入與知。
閉關鎖國,明末時西方正處於資產階級革命,地理大發現,而且處於文藝大復興時期。沒有趕上殖民擴張,沒有科學革命。
「蒼天吶,大地啊,毀滅吧!」李劭朋,此刻已不再是那個普通的現代人。
而是穿越到了明朝末年,成為了即將面對亡國之危的崇禎皇帝朱由檢(後文都稱呼朱由檢)。
他望著自己手中那滿滿四大張紙,上面記錄著明朝末年的種種危機與困境,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悲壯之情。感覺明朝,不滅亡都是對不起明朝的百姓呢?
朱由檢深知,明朝的滅亡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多年積弊所致。
畢竟已經走了二百多年,按照王朝周期論來說,不管是
從官員的貪污腐敗,到軍隊的士氣低落;從經濟的萎靡不振,到民生的困苦不堪;從政治的黑暗混亂,到文化的僵化保守,都已經走到了他的王朝末年。
然而李韶朋,或者說朱由檢。既然已經要面對如此現實情況,逃又逃不掉。
而且想著歷史上的張獻忠攻陷成都之後,對成都實施殘酷的「四光政策」。
尤其是清軍入關之後。進行的一系列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濟南之屠,潼關之屠,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崑山之屠,嘉興之屠,江陰81日等等等等,數不勝數。
真可謂是十里無人煙,千里無雞鳴。
既然老天爺,讓我來到了明朝末年,又讓我穿越到了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身上,不管成功與否,總要做一些對得起自己的事情,否則自己良心的難安!
「哎呀,朱由檢老兄,你這回就安心的走吧,別再有啥牽掛了,我也不知道是哪路神仙開的玩笑,竟然一睜眼就發現穿越到你身上了。」
不過既然我來了,那麼我可不想讓歷史上的遺憾再重演一遍。
可能老天爺,讓我穿越在你身上,就是想利用我新時代的九年義務教育,和多年鍵政的經驗,高舉屠龍寶刀,來把這個骯髒不堪的世道,破開一絲光亮。
雖然這其中有很多歷史謎團和真相,還需要自己親身去了解和處理。
但是還有十幾年時間,我就不信還比不過前身,這長於深宮,養於婦人之手的朱由檢。
既然知道大結局,就不必畏手畏腳。大不了最後人死鳥朝天,最壞又能壞到哪裡呢?最多不過於提前大結局。
而且還有十幾年可以謀劃。當下最為重要的是猥瑣發育,別浪。
想到如果按照歷史軌跡來說,還有一年多的時間就能登臨這天下九五至尊之位。
能夠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窩。
這麼一想感覺整個人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心裡敞亮多了。
他的身子骨也跟著輕快起來了,就像心裡頭那些紛亂的思緒,一下子被理順了。身心契合,心中充滿了力量。。
朱由檢,你就放心吧,有我在啊,這大明歷史咱得給它改個樣!
歷史並非一蹴而就,朱由檢要想徹底改變明朝的命運還是需要很多時間和努力的。既然心中已經有了決定,那就要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決心和勇氣。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
歐洲傳教士利類斯和安文思二人所著《聖教入川記》記載。張獻忠每日殺一二百,為時一年又五個月,累計殺人10萬,亦不算多。
《明史食貨志》記載,明朝末年人口約6069萬。
而根據清代歷朝官修史詩彙編《清實錄》記載,清世祖順治九年時全國人口只有1440多萬。
可想而知,明朝末年就是一部血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