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穿越大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啟六年五月初六(1626年5月30號)

  京城紫禁城勖勤宮

  李劭朋感覺全身很乏力,正深陷於一種前所未有的疲憊之中,連最細微的動作都顯得力不從心,尤為突出的是他的腦袋如同被鐵錘,疼痛的讓他幾乎無法思考。

  更要緊的是他感覺自己眼前還出現了幻覺,仿佛自己是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寢殿之中。

  寢殿的穹頂高聳,雕樑畫棟,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古樸與莊重。那黃色的床墊上繡著繁複的龍鳳呈祥圖案,金色的絲線熠熠生輝,與周圍朱紅色的裝飾相映成趣,更顯得富麗堂皇。

  沉澱的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香味,讓人心神寧靜。四周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古董瓷器,上面的花紋繁華而精美。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幻覺,難道這就是自己眼前天堂的樣子,他有些不甘心,他還不想死,他還有有很多事情沒有做,許多夢想沒有去實現。

  他不能就這樣輕易的離開這個世界,這份不甘如同烈火般在他心中熊熊燃燒,讓他試圖抓住遺失身軀,不願就這樣沉淪於無盡的黑暗之中。

  在這朦朧的幻覺之中,李邵朋他又隱隱約約的能聽見一些人的低語聲,夾雜著些許的哭聲。

  讓他心中不禁一顫,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大難不死後被送到醫院搶救的場景,看到了他的好朋友兼基友阿亮焦急的身影。他努力地呼喚著阿亮的名字,試圖讓自己從幻覺中掙扎出來。

  然而回應他的卻是一個尖細而驚喜聲音,那聲音帶著難以言喻的驚喜與關切說道:「信王爺信王爺,你醒了嗎?」

  李劭朋循聲望去,只看到一位年約三十左右,身型健碩的男子正站在床邊。不過看他身著,一身飛魚服,古代比較豪華的宮裝,眼角還含有一點淚,臉上寫滿了擔憂與疼愛。正一臉關心的神情注視著他。

  信王爺?他心中充滿了疑惑,這個名字顯然不屬於他。而且他口中信王爺又是何人?難道是在叫自己?他有些懵逼和一陣迷茫。

  然後李劭朋的目光在周圍轉了一圈之後,他更覺迷茫了。

  因為目之所及之處,不論是房間的擺件還是床上的飾品都是古代的模樣,沒有一絲現代化的痕跡。

  他不禁暗自思量:難道我這是在某個古裝劇裡面拍戲?

  帶著這份疑惑,他試探性的開口問道。「你好,這位兄弟,請問你是哪一位?怎麼現在的古裝劇的服道化,都這麼好了嗎?讓我仿佛置身於真實的古代世界。不過我怎麼沒有看見攝像機呢?你們的攝影技術已經如此高超。連攝影機都能隱藏的如此巧妙。?」

  說罷,更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這聲音,完全不屬於自己的聲音,仿佛稚嫩了很多。

  然而,這時他口中的兄弟,一臉不可置信的神情。

  驚呼道「信王爺,你可不要嚇唬咱家,我可不敢和你互稱兄弟,你這不是在為難我嗎?我是你的大伴呀!御醫,御醫,快過來瞧瞧信王殿下這是怎麼了?」

  這時李劭朋聞言一愣的,更是讓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只見一位身穿古代醫裝的男子,急匆匆的從人群中走出,他走到床邊,把雙手輕輕搭在他的脈搏之上。開始細細的診斷著。

  正當他茫然無措之際,一陣劇烈的疼痛突然傳來,他的腦袋仿佛要被撕裂一般。痛的他幾乎無法呼吸,他痛苦的躺在床上,緊閉雙眼,試圖抵擋這突如其來的劇痛。

  然而,就在這時,一股陌生的記憶如同潮水般湧入他的腦海之中,就在他腦海中放映出來,那是關於一個名為朱由檢的皇子的一生。。

  從腦海中傳來的一大串信息得知。自己是大明皇五爺朱由檢,當今大明皇帝朱由校的弟弟。

  他依稀記得,剛剛正在自己寢宮裡悠閒地散步,卻不料被一塊突如其來的瓦片砸中了腦袋。

  然後就失去意識倒在地上了,還不等他細細想來,就天旋地轉之後,就又暈了過去。

  見到信王疼痛難忍再次暈倒。王承恩心急如焚的問道:「劉御醫,御醫,信王他這是怎麼了,怎麼剛剛連我,都好似不認識一般??」他的聲音中充滿了焦慮與無助。

  一旁的劉御醫捻須沉吟片刻道:「王大監放心,信王殿下的身體應該並無大礙了,他之所以會如此,乃是因為被瓦片砸中腦袋導致昏迷時間過長,在古籍中記載為「離魂症」,這是常見的現象,王大監不必過於擔憂。。」

  王承恩聞言,他的臉上這時才恢復了一絲血色。


  然而,他隨即又露出悲痛的神色說道:「失憶這怎麼辦?萬一信王爺以後都記不起來,可如何是好?」

  劉御醫這時安慰道:「王大監請寬心,剛剛殿下短暫的恢復了神情。口齒還比較伶俐,思維清晰。這說明他的記憶並未完全喪失,只是暫時受到了影響,我會隨時在這裡照應,確保殿下的身體無恙。」

  此時,王永年也勸說道。「王大監,您已經守在這裡很久了。要不然你先休息一會兒?等信王殿下醒來,奴婢第一時間通知您」

  王承恩聽完此話,神情恍惚地點了點頭「永年,那好吧?你就在這裡好好照顧信王殿下。我先去下去休息休息。」

  說罷,王承恩轉身離去,身影在人群中漸漸消失。隨著他的離去,侍奉的宮女太監也逐漸的安靜下來。

  畢竟信王朱由檢殿下,醒來之後突然又昏迷不醒,此時眾人的心中充滿了恐懼,也沒交談的心緒,只留下一片寧靜與空曠。

  ………

  皇城乾清宮,巍峨聳立,氣勢磅礴。殿內十幾個大紅蠟燭熊熊燃燒著,將室內照得如同白晝一般明亮。

  只見在金座上,明朝皇帝天啟帝朱由校,身著明紅色皇帝常服,正在全神貫注地在案上批閱著案上奏摺。

  他身後是三面金黃色屏風,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盤龍紋,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

  高懸頭頂的是《敬天法祖》四字牌匾,在燭光與金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然而這份寧靜並未持續太久。「地龍翻身了!地龍翻身了!快去救駕,快去救駕!」

  殿外傳來一陣嘈雜的吵鬧聲,伴隨著隱約可感的震動,打破了這片刻的寧靜。

  天啟帝猛的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不解,他迅速放下手中的奏摺。

  沉聲道「王體乾,你出去問問,究竟發生了何事,為何如此慌張。」

  王體乾,這位司禮監掌印太監。身穿藍色蟒袍,他侍立在一旁為皇帝磨墨。

  聞言,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墨條,細聲回應道「是,陛下」。

  隨後,他躬身退出殿外,準備一探究竟。

  等他走到殿外,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大吃一驚。

  只見原本井然有序的侍衛,宮女,太監此刻亂作一團,四處奔跑尖叫,仿佛末日來臨一般。王體乾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心中一怒。

  大聲呵斥道「吵嚷什麼!咱家在這呢,你們為何如此大驚小叫?影響到皇爺批閱奏摺,你們該當何罪?還不速速報來,究竟發生了何事?」

  他的聲音如同驚雷般一般,在混亂的人群中炸響。眾人聞言,紛紛停下腳步,望向這位平日裡威嚴無比的掌印太監。

  靠近殿門的一名太監行完禮,躬身回答道「啟稟義父,我等也不知究竟發生了何事,只是看見城西南角突然一聲巨響。然後只見煙霧瀰漫,仿佛有惡獸正在吞雲吐霧一般,情形十分詭異。」

  王體乾聞言,眉頭緊鎖,不知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於是道「既然如此,還不速速下去打探情形去。去魏大監和顧秉謙首輔處,仔細探尋情況,然後匯報與我。」

  小太監聽完此話急匆匆的衝出宮門去尋找魏忠賢和當朝首輔黃立極。

  王體乾見小太監領命而去,心中稍安,但眼前的混亂局面,仍然讓他憂心忡忡。他轉頭看向那些御前侍衛,隨侍太監宮女。

  見他們仍舊神色混亂,未能平靜下來,王體乾不禁怒從中來,大聲呵斥道:

  「御前侍衛還不迅速安排人手,前往城西南角探查情況,同時加強宮中戒備,以防不測。其餘人等還愣在這裡幹什麼?還不進來保護皇爺!」

  他的聲音如同驚雷,震得眾人一凜,隨即紛紛回過神來,魚貫而入,迅速進入大殿內,圍繞在皇帝天啟帝周圍。

  王體乾神色焦急,他深知此刻的局勢不容樂觀,他快步走到天啟帝身邊,低聲稟報導:

  「皇爺,城西南方向煙霧瀰漫,爆炸聲不斷,估計發生了重大事情,為防止宮殿倒塌傷及皇爺。請允許奴婢護著皇爺前往空曠安全之地。奴婢已經派人前往東廠魏忠賢和首輔顧秉謙處,諮詢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以便我們及時應對。」

  天啟帝朱由校聽完王體乾的稟報,眉頭緊鎖,心中充滿了疑惑與不安。他沉聲道:「何事會引發如此大的動靜呢?」

  說罷,站起身來,在眾人的護持下,天啟帝急匆匆的跑出了殿門,沿著三層漢白玉台階疾步而下,來到空曠的廣場之上了。

  王體乾見狀,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他知道只要皇帝安全,那就是再多的困難也能一一面對。

  他再次吩咐身邊的人加強戒備,同時密切關注著魏忠賢和顧秉謙那邊的消息,準備隨時應對可能出現的任何情況。

  此時,廣場之上已經聚集了眾多的太監宮女和御前侍衛。他們緊緊護住皇帝,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人牆。

  ………

  《明史.卷二十四》中記載:「帝崩於萬歲,王承恩從死」

  據《明史·莊烈帝紀》記載,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於煤山,臨終前留下遺言:「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吊煤山的死法,不可謂不壯烈。完美詮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氣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