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個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今年第三次搬家,應該是最後一回了,今年的。

  搬來沒幾天,網絡就斷了。

  管事的人說在外地,幾天也沒有給解決。

  室友都平靜的像假人。

  只有我每天想起來憤憤不平,催完之後,勸自己忍兩天再催。

  我總是容易後悔,但這回好像和後悔沒什麼關係,臥室是我喜歡的朝陽的臥室,床是大床,也不會嘎吱作響。

  過期的東西總是成為我的負擔,過去的回憶也常常被我拿來折磨自己。

  不過隨著年齡增長,我發現漸漸的不那麼容易計較許多東西,也不那麼容易記住許多東西,人和事。

  這讓我覺得稍微輕鬆了一些。仿佛活在當下是更容易,似乎有希望實現的事情。

  我決定儘量不拿過去的回憶和事物折磨自己。雖然不能完全停止不想,但是可以通過物理上遠離,和強行打斷回憶的方法,適當拯救自己。

  關於斷網,我驚異於對手機的依賴。哪怕斷網了也沒能阻止我拿著手機看一些低流量的東西。

  猶豫一周了也沒有解決網絡問題。我甚至開始思索這是不是上天給我一個改正手機依賴的機會,至少少拿一些時間刷短視頻,雖然有時候真的很好笑。

  再這樣下去一個月,我是不是能戒掉每晚玩手機的習慣。答案我不確定,大概是否定的。雖然有紙質書,但這一周依舊沒看幾頁。

  唯一的亮點是睡得早了,白天能維持精力,也算是件好事。

  如何能讓開心的情緒維持久一點,是個艱難的命題。

  外包這個事情挺神奇的,一群不論年齡出處的人,不怕有活兒反而怕沒活兒。甚至看起來都情緒穩定,和藹可親。

  這個月手腕已經反覆痛了幾次,轉動和側彎的時候使不上力會脹痛,影響了負重和靈活度。好在不影響點滑鼠和敲鍵盤。

  打工還在繼續,不安的感覺也依舊存在。擔心很多事情,據說擔心沒發生的事情,就叫做焦慮。

  和一個朋友在一個書店看到一本書,據說治癒70%的抑鬱症患者三年不復發。粗看幾頁,核心方法大概是用積極的態度給自己洗腦,把消極的想法洗掉。當人能積極思考的時候,大概就不會那麼想死了。

  所以想死是消極的,這麼說可能有點不對,只是對於人生來說,可能肉體死亡,就代表了一種終結。無人知道還有沒有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層維度。

  手翻轉起來脹痛,和上次側彎的抽痛不太一樣。但大概是那一邊的神經肌肉有了炎症,不定期的就會發作。貼膏藥好像用處不大,有一天晚上貼了睡下,竟然燙醒了,手腕上傳來灼熱的感覺,讓我掙扎著醒過來揭掉膏藥。

  第二天醒來還是疼,膏藥確實沒有效果,還燙。

  好消息是,大概過了一星期,類似於腱鞘炎的症狀漸漸減退了,雖然手和腳每天活動的時候都嘎吱作響,但在不從事體力勞動的情況下大概夠用。

  這個月的最後一周開始變得忙碌了起來,我知道外包不可能一直輕鬆,能摸到幾天魚已經很滿意了。

  有了這種心理準備,變忙雖然累,但還不至於痛苦地想讓我逃走。

  因為有事情做,時間相對過得也快。

  我甚至反思了一下,難道之前我難以堅持長久在一家公司上班,是因為閒的時候太閒,忙的時候又太突然或者難以駕馭。

  才有功夫反覆想怎麼逃跑。

  又或許,周圍的人都比較友善,不會讓人覺得孤立無援。

  同樣的,我也知道這份外包的工作早晚會結束。所以在網上找便宜的,性價比高的東西買,常常挑的頭暈眼花,既浪費時間又犧牲生活質量,得不到的東西又會惦記。

  這不是什麼健康的心情,有時候因為自己捨不得花錢而感到委屈。

  不是自己不值得,也不是買不起,只是在與自己的想要和存錢的安全感之間鬥爭。

  笨拙地生活著。

  小心翼翼,既不乾脆,也不樂觀。最後只有一個疲憊的自己陪著自己。

  上廁所會忘了帶紙,吃飯會忘了帶卡,喝水會被燙到因為忘了接的是熱水。

  會忘了洗衣服,忘了丟垃圾,忘了究竟關沒關燈。

  然後意識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慢慢慢慢地,習慣,原諒,接受,處理。

  可能麻木也是一種習得。

  期待外來的幫助則是一種罪過。

  原來我是如此笨拙地在生活。

  每逢這個季節對我來說好像總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一年前沒有想到過會換個城市生活。

  同樣我也沒辦法想像一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樣子,在哪裡。

  縱使時常崩潰,好在今天又活過了一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