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大起
那是一個美妙的日子,那是1988年4月14日,一個生命誕生了,那就是我,陶某某。爺爺的長子長孫。聽說媽媽在生我的時候大出血遭了不少罪。首先感謝媽媽給我的這條生命了!
我是出生在HEB省ZJK市XX縣XX屯鄉XX屯村的。是的,我是一個小村民。兒時的成長,如果你是一個城市人,會覺得耳目一新,如果你也是一個農村出來的娃娃,那就大差不差了。
先來說說我的家庭吧,我出生的時候家裡有四口人。我的奶奶,我的爸媽,我的姐姐,至於我的爺爺,英年早逝。我的媽媽都沒有見過我的爺爺。我奶奶已經60+歲了。我的爸爸年輕的時候也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或者家裡沒幾個子兒,我爸爸直到27歲才結婚,那再當時可是妥妥的大齡剩男了。我爸還是挺好,27歲的時候娶到了20歲的團山村的我的媽媽。當時也是,我二舅要娶媳婦,娘家要兩千塊彩禮,現在兩千塊是小錢,但是在那個時候那可是巨款了。我姥爺也沒那麼多錢,只能把我的媽媽嫁出去了,即便嫁給一個大齡青年也無所謂,只要能給得起兩千塊彩禮就行,這樣就相當於把我媽嫁出去換來一個兒媳婦。還是說說我的爸爸。遺傳於我的爺爺,多才多藝。我還記得我小得時候村里到過年的時候就會組織秧歌隊到村里每家每戶拜年。每家每戶都會給點東西,我爸在拜年團隊裡有個特別的任務,換個人都完成不了的任務,那就是道四句。所謂道四句,就是到每家每戶都得說四句話,這四句話得押韻,得結合當戶人家的實際情況。這不就是結合每家每戶給人家做作一首詩麼。在我看來,這個很困難啊。還有一個,每戶每家有紅白喜事的時候都會請我爸去,我爸主要是做紅白喜事的會計,來送禮金的人都會給我爸,我爸再登記上,最後用毛筆寫到一張大紅紙或者大白紙上,張榜公布。說到寫毛筆字,我爸就是一個農村書法家。我小時候家裡開了一個小賣部。春節的時候就會賣很多紅紙,大家要貼對聯,我家就提供這樣的服務,你從我家買紅紙,就免費幫你寫對聯。這樣大家都願意來我家買紅紙了。所以過年前那段時間,家裡炕上,地下都鋪滿了待乾的對聯。還記得那時候,有時候我也會上手寫幾個,所以慢慢的我的書法也就練出來了。所以說啊,我現在文藝青年都是有來源的,都是我爸遺傳的。還是說到菜,我們基本上一年四季就是吃熬土豆。夏天院子裡就會種一些菜,西紅柿,茄子,黃瓜,豆角,西葫蘆,辣椒什麼的。這麼說吧,在我們那,基本上就是自給自足。土豆是自己種的,這些菜也是自己種的,偶爾,真的是偶爾會去村里小軍家買塊豆腐改善生活。一年吃不上幾次肉,吃肉那更是奢侈之至。一年中吃肉主要集中在過年那段時間,家裡會養豬,過年的時候有時候就會殺一頭豬,賣一半,留一半,然後把家裡的雞都殺了。買一些豆腐豆皮子晚上放室外凍上,然後把這些肉豆製品啥的好吃的都放到一口大缸里,春節期間就會天天有魚有肉的大吃大喝了。說到殺豬,會有一把三十多公分的尖刀捅豬的脖子,一捅脖子,拔出來刀,豬血就會噴出來,流到下面準備好的一個盆子裡。豬血用熱水一蒸就凝為塊,我還記得那個時候吃豬血塊條燉土豆還挺好吃。我還記得我爸也和我們說過,捅豬脖子的時候不能一直直著捅進去。直著捅進去會捅到氣管,從心臟泵出來血就會流到氣管子裡。
而且我小時候,不喜歡吃那些沒什麼味道的東西,比如說大米飯。我就想了一個方法被家人記到現在,我會在大米飯里倒一些醋,這樣不就有點酸味了麼。主要也是吧,那時候大米飯做好了大米還是一粒一粒的,不像現在都是一團。現在一團米飯里放上醋那可就不好吃了。還有我不喜歡和小米粥,那就往小米粥里放點菜湯,這樣也就有味兒了。說到菜,和現在吃的這些炒菜可不一樣。我從小到大可是吃土豆長大的。張家口一直以吃土豆聞名,還記得我姐去了廊坊安家後,還是很愛吃土豆,她廊坊本地的朋友就說了,你那麼愛吃土豆真應該給你送到張家口去。哈哈哈,我猜我姐內心獨白就是,老子就是張家口來的!
我所在的村子,屬於挺貧困的地方了。家家戶戶就是靠幾畝薄田生活,就像我家,二十畝地,主要種玉米,外帶一點土豆。豆子、向日葵啥的。一年收入也就是一萬多塊錢,呵呵,現在看來,這一萬多值個啥啊,也就是我現在不到半個月的工資,所以啊,知識改變命運啊,關於求學的事,後邊也會寫。家是村裡的,所以從小就會去田裡幫忙做事。主要是秋收的時候,刨土豆,割穀子。現在想起來,最難受的還是掰玉米棒子和摘架豆,掰棒子一個人一趟,老長老長的一隴坻,真是無邊無際的。掰玉米真是挺難受的。關于田里幹活,一直持續到我20歲上大學。當然,上高中的四年做的少一些了,一方面我在外地,另一方面學習緊張。
農村的孩子,真是玩的很多,現在還記得童年的玩伴,龍和超。我們就像一個鐵三角,總是一起玩,現在依稀還記得那時候總喜歡裝猴子,每個人屁股上拴一根繩子,假裝是猴尾巴。然後就一起爬我家那顆杏樹,說到那顆杏樹,當時真的特別好吃,尤其我愛吃那種半熟的杏子,酸甜可口,全熟的就沒有一點點酸味了,我覺得不好吃,說到吃杏子,我就想起來那時候有一個說法,說把沒成熟的白的那個小杏核可以放到耳朵里可以孵出來小雞兒。現在看來,那不是純純的扯淡麼。但是當時那也真孵過。
現在來看,農村的孩子玩的可真多,是,城市裡的孩子可以去商場玩各種玩具。但是我們村裡的孩子可以去野地里玩各種東西。我們村吧,村後邊不遠處還有一天小河。這條小河真是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樂趣,夏天我們可以去撈小魚。用當地話說,河裡有金板板魚,有饅頭魚,前者我們撈到了都會把它養起來。現在還記得,有一次家裡的網狀門帘不要了。我就做了一個大的魚網,裡邊放點饅頭撈了好多個小魚,那個時候老開心了。所以啊,我喜歡養魚,從小時候就培養出來了。而且那個時候我們還會用篩煤灰的篩子去撈小蝦。拿回家後就可以用油炸了吃掉。小河裡還有黑色的水蛭,我記得有一次犯傻,光著腳丫子到水潭中間的一塊石頭上坐幾分鐘。水潭裡的水蛭就會吸在我的腳丫子上,然後我就上岸,看到腳丫子上吸滿了不少水蛭。然後就把它拔下來虐殺,我們會用一個小草棍兒從水蛭的屁股里伸進去,使勁一捅,就把它里外翻個面。這是夏天,到冬天了,河裡都結冰了,就開始滑冰了,我爸爸給我做了一個冰車,也就是一個小木板底下豎著釘兩條粗的鐵絲,這樣車和冰面的接觸就是這兩根鐵絲,摩擦力就小了。滑動起來就順溜多了
當然,玩的東西千千萬,這只是舉了一個小河的例子。我還記得當時杏樹上會有一種甲殼蟲。我們叫雨澀,就像天牛似的,家裡大人們都說這玩意會咬人,那我們就對它恨之入骨。我們就會點火,旁邊發放3塊磚頭用來支上一個罐頭蓋子。蓋子底下就是火,這個蓋子就像一個鍋似的。然後把雨澀抓到用繩子拴住,把它放到蓋子上用火烤,讓它受盡折磨而死。
說到童年,不得不提我家裡除了爸媽還有一個大我6歲的好姐姐。我的姐姐在我還沒上學之前就教會了我很多的唐詩。說到姐姐,我記想起來我小時候乾的一件蠢事,。當時我的奶奶在輸液,也就是點滴。在我們村看醫生都沒有正規的,就是村裡的一個赤腳醫生。就是王大夫給我奶奶打點滴。點滴管也是收費的。所以點滴管也會留下來。當時是5個.小孩子都喜歡玩這個管子,可以做各種各樣的東西,當時我的姐姐說她兩根我三根。但是我不同意。我就要她1根,我4根。太霸道的一個小孩子了。
按照慣例,孩子七周歲上學,我也在1995年七周歲的時候上學了,一到四年級都是在下XX村的小學上的,那個時候老師是溫老師,教過我的姐姐,也教過我。現在想起來那個古老的學校,就是兩個老師,四個年級兩個班,一個是一三年就,一個是二四年級,兩個老師每人負責一個班。講課的時候都是一半一半。先給一年級講一會,再給三年級講一會。還有一個超大的院子,兩側種了兩排柳樹。大門口有一個磚頭砌的屏風。而且學校教室後邊還有一個後花園,具體種了啥現在忘了,就記得有一口枯井。現在想想,當時也幹過一些壞事。和某幾個壞孩子一起翻窗戶進隔壁班級偷了不少文具,然後埋在土裡,最後好像也被發現了,但是好像也就那麼滴了。說到學習,當時1-4年級在XX屯小學的時候學習也就馬馬虎虎的吧。不是那領先的頭部,當然也不是落後的尾部。中等吧。無論成績如何,那個時候還是認認真真的學習了。
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極其深刻的事情,那是在1998年的春節後正月二十五,我四年級上學期。我最親愛的奶奶去世了。現在寫到這著實傷心啊,我小時候一直是奶奶陪我睡覺的。深刻懷念奶奶!說起奶奶,就得說說爺爺。我的爺爺真是不應該呆在那個窮鄉僻壤。他是一個特別有才華的人能掐會算。真是,出生在農村可惜了。這麼說吧。這玩意真是會遺傳的,我的爸爸,我的二爹都是手心手巧能寫會畫的人,傳到我這,我也是特別心靈手巧的一個人,後邊會敘述我手工做的一些東西。
我是出生在HEB省ZJK市XX縣XX屯鄉XX屯村的。是的,我是一個小村民。兒時的成長,如果你是一個城市人,會覺得耳目一新,如果你也是一個農村出來的娃娃,那就大差不差了。
先來說說我的家庭吧,我出生的時候家裡有四口人。我的奶奶,我的爸媽,我的姐姐,至於我的爺爺,英年早逝。我的媽媽都沒有見過我的爺爺。我奶奶已經60+歲了。我的爸爸年輕的時候也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或者家裡沒幾個子兒,我爸爸直到27歲才結婚,那再當時可是妥妥的大齡剩男了。我爸還是挺好,27歲的時候娶到了20歲的團山村的我的媽媽。當時也是,我二舅要娶媳婦,娘家要兩千塊彩禮,現在兩千塊是小錢,但是在那個時候那可是巨款了。我姥爺也沒那麼多錢,只能把我的媽媽嫁出去了,即便嫁給一個大齡青年也無所謂,只要能給得起兩千塊彩禮就行,這樣就相當於把我媽嫁出去換來一個兒媳婦。還是說說我的爸爸。遺傳於我的爺爺,多才多藝。我還記得我小得時候村里到過年的時候就會組織秧歌隊到村里每家每戶拜年。每家每戶都會給點東西,我爸在拜年團隊裡有個特別的任務,換個人都完成不了的任務,那就是道四句。所謂道四句,就是到每家每戶都得說四句話,這四句話得押韻,得結合當戶人家的實際情況。這不就是結合每家每戶給人家做作一首詩麼。在我看來,這個很困難啊。還有一個,每戶每家有紅白喜事的時候都會請我爸去,我爸主要是做紅白喜事的會計,來送禮金的人都會給我爸,我爸再登記上,最後用毛筆寫到一張大紅紙或者大白紙上,張榜公布。說到寫毛筆字,我爸就是一個農村書法家。我小時候家裡開了一個小賣部。春節的時候就會賣很多紅紙,大家要貼對聯,我家就提供這樣的服務,你從我家買紅紙,就免費幫你寫對聯。這樣大家都願意來我家買紅紙了。所以過年前那段時間,家裡炕上,地下都鋪滿了待乾的對聯。還記得那時候,有時候我也會上手寫幾個,所以慢慢的我的書法也就練出來了。所以說啊,我現在文藝青年都是有來源的,都是我爸遺傳的。還是說到菜,我們基本上一年四季就是吃熬土豆。夏天院子裡就會種一些菜,西紅柿,茄子,黃瓜,豆角,西葫蘆,辣椒什麼的。這麼說吧,在我們那,基本上就是自給自足。土豆是自己種的,這些菜也是自己種的,偶爾,真的是偶爾會去村里小軍家買塊豆腐改善生活。一年吃不上幾次肉,吃肉那更是奢侈之至。一年中吃肉主要集中在過年那段時間,家裡會養豬,過年的時候有時候就會殺一頭豬,賣一半,留一半,然後把家裡的雞都殺了。買一些豆腐豆皮子晚上放室外凍上,然後把這些肉豆製品啥的好吃的都放到一口大缸里,春節期間就會天天有魚有肉的大吃大喝了。說到殺豬,會有一把三十多公分的尖刀捅豬的脖子,一捅脖子,拔出來刀,豬血就會噴出來,流到下面準備好的一個盆子裡。豬血用熱水一蒸就凝為塊,我還記得那個時候吃豬血塊條燉土豆還挺好吃。我還記得我爸也和我們說過,捅豬脖子的時候不能一直直著捅進去。直著捅進去會捅到氣管,從心臟泵出來血就會流到氣管子裡。
而且我小時候,不喜歡吃那些沒什麼味道的東西,比如說大米飯。我就想了一個方法被家人記到現在,我會在大米飯里倒一些醋,這樣不就有點酸味了麼。主要也是吧,那時候大米飯做好了大米還是一粒一粒的,不像現在都是一團。現在一團米飯里放上醋那可就不好吃了。還有我不喜歡和小米粥,那就往小米粥里放點菜湯,這樣也就有味兒了。說到菜,和現在吃的這些炒菜可不一樣。我從小到大可是吃土豆長大的。張家口一直以吃土豆聞名,還記得我姐去了廊坊安家後,還是很愛吃土豆,她廊坊本地的朋友就說了,你那麼愛吃土豆真應該給你送到張家口去。哈哈哈,我猜我姐內心獨白就是,老子就是張家口來的!
我所在的村子,屬於挺貧困的地方了。家家戶戶就是靠幾畝薄田生活,就像我家,二十畝地,主要種玉米,外帶一點土豆。豆子、向日葵啥的。一年收入也就是一萬多塊錢,呵呵,現在看來,這一萬多值個啥啊,也就是我現在不到半個月的工資,所以啊,知識改變命運啊,關於求學的事,後邊也會寫。家是村裡的,所以從小就會去田裡幫忙做事。主要是秋收的時候,刨土豆,割穀子。現在想起來,最難受的還是掰玉米棒子和摘架豆,掰棒子一個人一趟,老長老長的一隴坻,真是無邊無際的。掰玉米真是挺難受的。關于田里幹活,一直持續到我20歲上大學。當然,上高中的四年做的少一些了,一方面我在外地,另一方面學習緊張。
農村的孩子,真是玩的很多,現在還記得童年的玩伴,龍和超。我們就像一個鐵三角,總是一起玩,現在依稀還記得那時候總喜歡裝猴子,每個人屁股上拴一根繩子,假裝是猴尾巴。然後就一起爬我家那顆杏樹,說到那顆杏樹,當時真的特別好吃,尤其我愛吃那種半熟的杏子,酸甜可口,全熟的就沒有一點點酸味了,我覺得不好吃,說到吃杏子,我就想起來那時候有一個說法,說把沒成熟的白的那個小杏核可以放到耳朵里可以孵出來小雞兒。現在看來,那不是純純的扯淡麼。但是當時那也真孵過。
現在來看,農村的孩子玩的可真多,是,城市裡的孩子可以去商場玩各種玩具。但是我們村裡的孩子可以去野地里玩各種東西。我們村吧,村後邊不遠處還有一天小河。這條小河真是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樂趣,夏天我們可以去撈小魚。用當地話說,河裡有金板板魚,有饅頭魚,前者我們撈到了都會把它養起來。現在還記得,有一次家裡的網狀門帘不要了。我就做了一個大的魚網,裡邊放點饅頭撈了好多個小魚,那個時候老開心了。所以啊,我喜歡養魚,從小時候就培養出來了。而且那個時候我們還會用篩煤灰的篩子去撈小蝦。拿回家後就可以用油炸了吃掉。小河裡還有黑色的水蛭,我記得有一次犯傻,光著腳丫子到水潭中間的一塊石頭上坐幾分鐘。水潭裡的水蛭就會吸在我的腳丫子上,然後我就上岸,看到腳丫子上吸滿了不少水蛭。然後就把它拔下來虐殺,我們會用一個小草棍兒從水蛭的屁股里伸進去,使勁一捅,就把它里外翻個面。這是夏天,到冬天了,河裡都結冰了,就開始滑冰了,我爸爸給我做了一個冰車,也就是一個小木板底下豎著釘兩條粗的鐵絲,這樣車和冰面的接觸就是這兩根鐵絲,摩擦力就小了。滑動起來就順溜多了
當然,玩的東西千千萬,這只是舉了一個小河的例子。我還記得當時杏樹上會有一種甲殼蟲。我們叫雨澀,就像天牛似的,家裡大人們都說這玩意會咬人,那我們就對它恨之入骨。我們就會點火,旁邊發放3塊磚頭用來支上一個罐頭蓋子。蓋子底下就是火,這個蓋子就像一個鍋似的。然後把雨澀抓到用繩子拴住,把它放到蓋子上用火烤,讓它受盡折磨而死。
說到童年,不得不提我家裡除了爸媽還有一個大我6歲的好姐姐。我的姐姐在我還沒上學之前就教會了我很多的唐詩。說到姐姐,我記想起來我小時候乾的一件蠢事,。當時我的奶奶在輸液,也就是點滴。在我們村看醫生都沒有正規的,就是村裡的一個赤腳醫生。就是王大夫給我奶奶打點滴。點滴管也是收費的。所以點滴管也會留下來。當時是5個.小孩子都喜歡玩這個管子,可以做各種各樣的東西,當時我的姐姐說她兩根我三根。但是我不同意。我就要她1根,我4根。太霸道的一個小孩子了。
按照慣例,孩子七周歲上學,我也在1995年七周歲的時候上學了,一到四年級都是在下XX村的小學上的,那個時候老師是溫老師,教過我的姐姐,也教過我。現在想起來那個古老的學校,就是兩個老師,四個年級兩個班,一個是一三年就,一個是二四年級,兩個老師每人負責一個班。講課的時候都是一半一半。先給一年級講一會,再給三年級講一會。還有一個超大的院子,兩側種了兩排柳樹。大門口有一個磚頭砌的屏風。而且學校教室後邊還有一個後花園,具體種了啥現在忘了,就記得有一口枯井。現在想想,當時也幹過一些壞事。和某幾個壞孩子一起翻窗戶進隔壁班級偷了不少文具,然後埋在土裡,最後好像也被發現了,但是好像也就那麼滴了。說到學習,當時1-4年級在XX屯小學的時候學習也就馬馬虎虎的吧。不是那領先的頭部,當然也不是落後的尾部。中等吧。無論成績如何,那個時候還是認認真真的學習了。
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極其深刻的事情,那是在1998年的春節後正月二十五,我四年級上學期。我最親愛的奶奶去世了。現在寫到這著實傷心啊,我小時候一直是奶奶陪我睡覺的。深刻懷念奶奶!說起奶奶,就得說說爺爺。我的爺爺真是不應該呆在那個窮鄉僻壤。他是一個特別有才華的人能掐會算。真是,出生在農村可惜了。這麼說吧。這玩意真是會遺傳的,我的爸爸,我的二爹都是手心手巧能寫會畫的人,傳到我這,我也是特別心靈手巧的一個人,後邊會敘述我手工做的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