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大宋戰爭勝率不輸大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匡胤緩緩地轉動著身子,目光掃視著四周。

  入眼之處,皆是各種各樣名貴的花草,它們或嬌艷欲滴、或素雅清幽,錯落有致地點綴在這片土地上。

  遠處,一座精緻無比的涼亭矗立其中,四根石柱支撐起整個亭子,而那石柱上的雕刻更是巧奪天工,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活過來一般。

  再往旁邊看去,幾座形態各異的假山巧妙地分布著,與周邊的景致融為一體,增添了幾分自然之趣。

  「哼!」

  趙匡胤忍不住冷哼一聲,眼中滿是不屑之色。

  「瞧瞧這滿園的奢華景象,一看便是那貪圖享樂之人所營造出來的。如此奢糜之風盛行,難怪會被金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每逢戰事必定落敗,簡直就像兒子見了老子似的!」

  老趙一邊說著,一邊憤憤不平地搖著頭。

  站在一旁的朱明卻是輕輕一笑,反駁道:「話可不能這麼說,其實仔細算起來,大宋在戰爭中的勝率還算不錯呢,甚至比大唐還要高一些。」

  「噗!」

  聽到這話,朱棣被自己的口水嗆了一口,連連咳嗽。

  「咳咳咳……」

  老趙邁出去的腿仿佛踩空了一般,差點晃到老腰。

  兩人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看著朱明,好半天才緩過氣來,結結巴巴地說道,「你……你莫不是在開玩笑吧?」

  朱棣一臉驚愕,滿臉的不相信。

  要知道,大唐在歷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其強大的國力和軍事實力令人矚目。

  短短數年之間,便將突厥一舉殲滅,威震四方。

  周邊的那些國家,只要敢搞事情,大唐便會毫不留情地出兵征討。

  反觀大宋,自建國以來直至滅亡,連燕雲十六州這塊重要的領土都未能收復。

  以至於後世有些人並不認可大宋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只把它當作一個實力較強的割據勢力罷了。

  周圍的各個國家都對大宋虎視眈眈,時不時就要上來咬上一口,占點便宜。

  金人更是囂張至極。

  想打哪裡就打哪裡,還一路長驅直入,直接殺到了大宋的國都。

  且不說別的,單是被俘虜的皇帝就多達兩位,還有那後宮裡的三千佳麗、滿朝的文武大臣以及無數無辜的黎民百姓們,更是不計其數地淪為了金人的階下囚。

  令人痛心疾首!

  無論怎麼看,大宋與當年輝煌無比的大唐簡直就是天壤之別。

  一起跟過來的三十名精銳。

  聽到朱明所說,也是滿臉的驚訝。

  三十人來自各國朝代。

  來自大秦王朝、大漢王朝的士兵暫且不說。

  那些來自大唐的士兵,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經常去各個朝代打仗,加上不少戰友來自大明大清。

  自然知道,論打仗,大唐在歷史上是什麼樣的。

  想打誰就打誰,誰不聽話就打誰。

  大宋又是什麼樣的。

  誰想打就來打。

  大宋有什麼能耐碰瓷大唐。

  對外戰爭勝率怎麼可能超過大唐。

  就算是那些來自大宋的戰友,都不敢這麼吹大宋。

  全都帶著懷疑的目光看著朱明。

  趙匡胤老臉發紅,重重地拍了拍朱明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小朱啊,你也別費心思去給大宋的臉上貼什麼金子,大宋如今到底是個啥模樣,大家心裡都跟明鏡兒似的,清清楚楚呢!瞧瞧人家都咋稱呼大宋的,『大慫婦宋』,光聽聽這名字就能猜到咱們有多軟弱無能。」

  聽到這話,朱明立刻反問:「你們真覺得我會是那種自欺欺人的人嗎?」

  朱棣和老趙一下子愣住了,他倆可是頭腦精明得很呢,自然深知朱明的脾氣秉性。

  其他士兵,也非常好奇。

  過了一會兒,朱棣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麼,若有所思地開口道:「不會吧,難不成我所看到的那些關於大唐的史書全都是偽造的?也是,大唐向來就有修改歷史的癖好。找個時間,我非得派些人手去把大唐時期的墳墓好好挖掘一番,從地下反推一下大唐真實的面目到底如何。」


  而此時的趙匡胤則顯得有些情緒激動,想起這麼多年來,每回跟李淵那一大家子坐在一塊兒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矮人一頭,連抬頭挺胸的勇氣都沒有。

  「哈哈哈哈,我就說嘛,我親手建立的大宋怎會如此羸弱不堪呢!待到他日聚會之時,定要好好嘲笑一番李淵一家子。整日裡吹噓他們的大唐如何強大,卻不曾想其勝率竟然還不如我的大宋!」老趙得意地嘿嘿一笑,臉上滿是自傲之色。

  跟過來的三十名精銳中,幾個來自大宋王朝的士兵,不由得挺了挺腰板,原來我大宋比大唐還牛逼啊。

  朱明見狀,輕咳一聲說道:「依我之見,你還是省省吧,免得再次被懟的體無完膚。雖說大宋對外戰爭的勝率確實高於大唐,但二者之間還是不能一起比較的。」

  「哦?究竟有何不同?」朱棣聞言,不禁面露好奇之色追問道。

  實在想不明白,同樣是對外戰爭,難道還能有天壤之別不成?

  老趙此刻也是一臉疑惑地道:「都是與外敵交戰,難不成其中還藏著什麼玄機不成?」

  朱明見狀微微一笑,緩聲道:「其實你們倆只要靜下心來細細思量一番,便能知曉其中緣由。只不過如今猛然提及此事,與你們平日心中所想略有出入,故而一時之間才會感到有些茫然無措罷了。

  你們想想,大唐的對外戰爭和大宋有什麼區別。

  大唐對外征戰,大多採取主動出擊之勢,軍隊皆是長驅直入,深入敵境作戰,乃是實打實的進攻方。

  在古代那種充滿硝煙與烽火的戰爭歲月里,遠離自己國家的疆土去作戰可絕對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這裡面所要面對的種種艱難險阻簡直超乎人們的想像!

  光是後勤補給這麼一項工作,就已經成為了一個極其棘手的大難題。

  龐大的軍隊開赴到遠方征戰時,所需的糧草、軍需以及各類物資都必須一刻不停地從國內運輸到前線戰場上去。

  這之間的路途漫長而又曲折,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在運輸途中還會產生巨大的損耗。哪怕只是出現一點點小小的失誤或者疏忽,都極有可能讓整個戰局瞬間陷入極為不利的被動局面。

  環境和氣候因素同樣會給戰事造成重大的影響。

  比如說惡劣的天氣條件可能會阻礙行軍速度,複雜多變的地形地貌也許會增加部隊行進的難度等等。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其他因素。

  即便存在著如此眾多的困難和挑戰,但唐朝時期的軍事戰績仍然堪稱輝煌耀眼。

  先後剿滅了突厥、高昌、高麗、百濟、龜茲、疏勒等多達二十餘個國家或部落。

  相比之下,宋朝則有所不同。

  大多數時候,宋朝採取的戰略基本都是以防禦為主,屬於典型的被動防守類型。

  由於是處於守勢,所以在後勤補給方面所承受的壓力自然就要小得多。

  再加上擁有堅固的城池以及各種完善的防禦工事作為依託,倘若這樣的情況下勝率還很低的話,那可真是說不過去啦!

  別看金人製造了一個「靖康之恥」。

  實際上,在宋金之間的交鋒過程當中,雙方一直以來也是互有勝負,不是單方面碾壓的。

  只可惜最終還是因為大宋自己先慫了,這才使得局勢逐漸朝著不利於宋朝的方向發展下去。

  若是換上你們兩個的話,估計就不會出現靖康之恥了。

  朱棣聽後恍然大悟,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原來如此!

  怪不得呢,我說為何大宋對外戰爭的勝率會比大唐高出不少。

  大唐多採取主動出擊的戰略,而大宋則一直處於被動防禦的態勢,這兩者之間自然有著天壤之別。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主動出擊哪怕失利了,所帶來的影響相對而言也不會太大。

  可要是被動防禦失敗了,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說不定整個國家都會因此覆滅。」

  老趙聞聽此言,臉上頓時浮現出一絲尷尬之色。

  方才他還滿心歡喜地認為大宋終於崛起了,沒想到實際情況竟然是這般模樣。

  大宋長期以來總是被外敵攻入國內,只能依靠著高大堅固的城牆以及城中充足的糧食來抵禦敵人的進攻。


  擁有這些優勢,如果勝率依然無法提高的話,那真不如自行解散算了。

  剛剛還挺直腰板的幾個士兵,滿臉通紅。

  人家大唐是出去揍別人,大宋是被人來揍,確實不一樣。

  想到此處,老趙憤憤不平地罵道:「都怪那些不肖子孫太不爭氣!

  不過仔細想想,如今在位的皇帝皆是出自趙光義那一脈。

  哼!

  趙光義那個混帳東西,明明自身能力不足,卻偏偏非要爭搶皇位不可。

  也不掂量一下自己究竟有沒有那份能耐,瞧瞧他生下的後代,個個都是些昏庸無能之輩。

  倘若換作是我這一脈繼承大統,說不定此刻你所在之處仍然是繁榮昌盛的大宋天下呢!」

  說著,老趙又一次對趙光義破口大罵起來。

  朱棣面帶微笑地走上前,輕輕地拍了拍老趙寬厚的肩膀,語重心長地安慰道:「得了老趙,別成天像只氣鼓鼓的癩蛤蟆一樣,小心哪天氣炸了自己。

  歷史上的南宋,除了完顏構那個軟骨頭之外,其餘的不都是你的子孫後代嘛。

  可就算這樣,他們也沒能成功地打回故土去收復失地。

  不過呢,現在情況不同,有機會來做出一些改變。

  日後你可得多多關注一下後代們的教育問題,如果實在不行的話,那就好好養生,再多苟延殘喘幾年。」

  老趙聽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同,嘴裡無奈的回應道:「你說的對,得養生。這麼多操心的後代,還得好好活著幫他們收拾爛攤子、擦擦屁股。

  看四周這環境,十有八九應該就是皇宮裡頭的後花園,要麼就是某一處皇家園林。」

  朱棣轉過身面向身後那三十名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士,神情嚴肅地下達命令:「接下來,都按之前定好的計劃執行任務!你們每三人為一組,迅速展開行動。」

  話音剛落,只見那三十名精銳如離弦之箭般立刻分散開來,眨眼間便消失在了繁花似錦的花園之中。

  朱明揮揮手示意道:「走吧,咱們先回去吧,半天后在過來。」

  通道打開。

  沒過多久,便返回了營地。

  朱明將仍處於昏迷狀態的宋欽宗像丟麻袋一般隨手扔到了老趙面前,並開口說道:「好了,已經用完了,剩下的隨你處置就行。」

  老趙見狀,臉上浮現出一抹冷酷的笑容,冷哼一聲說道:「哼,大宋之所以會被世人譏諷為『婦宋』,這個窩囊廢可是功不可沒啊!既然如此,先把他變成婦人!」

  朱棣開始去調集大軍。

  東漢末年那邊幾乎橫掃了一圈。

  那些割據勢力,已經成了昨日黃花。

  聚集在一起的大軍,正好可以直接傳送。

  半天時間很快過去。

  老趙一直來來回回走動,焦躁不安。

  朱明起身說道:「時間差不多了,我先過去看看情況。」

  打開時空通道。

  朱明消失在幾人面前。

  出現在一處偏僻的角落。

  「羅成、單雄信、秦叔寶見過土豆王!」

  三個年輕小將出現在面前。

  「原來是你們三人,看你們的樣子,應該來自開皇大隋吧,現在是什麼情況?」

  「土豆王,我們幾人打聽到,現在金人已經出現在城外,將汴京圍困,歷史上的靖康之恥還沒有發生。」

  「聽說金人正在逼迫皇帝去談判,宋朝朝廷亂作一團。」

  朱明之前查過資料,大概知道現在是什麼時間點。

  「既然還沒有發生,那麼歷史的靖康之恥,就不會在這裡重現了。這周圍環境怎麼樣?」

  秦叔寶說道:「城中的兵力,幾乎都被金人吸引,這裡地處偏僻,周圍幾乎很少有人出沒,適合傳送。」

  「那好,你們稍等一會,我這就回去拉人。」

  說完,朱明消失在三人眼前,回到萬朝聯軍的營帳中。

  見到朱明回來,老趙急忙問道:「小朱,那邊情況怎麼樣?」

  朱明笑著說道:「現在金人正等著皇帝去談判呢,按照歷史,這次宋欽宗去了就回不來了。」

  「原來是這個時間段。」

  朱棣起身說道:「咱們出發吧,將靖康之恥變成靖康大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