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工業禦寒
第413章 工業禦寒
天子南巡歸來後,京官們最先感知到情況:大明確實要開始大大變化了。
不是說過去這十年的變化不大,但把視野拉大到整個大明,畢竟地方官府和勢力分布上並沒有太大變化。
頂多是有的方面嚴格了一些,有的方面寬鬆了一些。
但儘管遼寧省、承德府的新衙體系還只試行年余,天子和諸相已經下定了決心,明年開始推行地方新制了。
花上四年時間,四年之後,地方諸省就將不再有三司,府州縣也不再只是一個府衙、州衙、縣衙。
每一處地方,幾乎都仿照如今中樞里的君臣關係:一人統攬大政方針,只負責地方按照中樞的意志走對方向;另一人宰執具體政務,負責落實。
其餘皆為佐使。
已經有人戲稱:父母官父母官,以後地方就是一個父官一個母官了。一個管大事,一個操持雜事小事。
現在最主要的便是這些「父官」、「母官」的競爭。
年前的首次並不正式的「大政會議」里,基調迅速就定了下來:
泰昌十一年,也就是新定下的華夏紀元一八三三年,是地方改制的籌備之年。中樞即將往遼寧省之外的兩直隸、每個省都派出一個籌備組。
這個籌備組裡,既有都察院體系的地方督撫,也有特派御史,再加上進賢院的人、執政院的人、治安院和樞密院的人。
其主要任務,就是為將來新設諸省做好前期的地方官員考察、轄境踏勘及籍冊摸底情況。
並不是清丈田土、新編黃冊,只是看看地方架格庫當中的現檔。
這當然同樣會引發不小的騷動,不知道會不會火災頻發。
但那都是朝堂諸公後面需要操心的問題了,朱常洛只把握大方向。
大明的大方向就是:提高生產力、改變生產關係!
朱常洛給自己的任務目標則是生產力的方面,一如既往。
尤其是考慮到小冰河期已經將至,只有更高的生產力水平屆時才能提供更強的抵抗能力。
就譬如說取暖問題。
由於北方過去一直都是核心區域,所謂中原嘛。所以歷朝歷代下來,北方如今的植被水平十分堪憂。
相較於燒柴、燒炭,煤當然是綜合考慮下來更好的物資。
既是工業所需,也可以儘可能降低對植被的進一步砍伐,多為治河大計貢獻一點力量。
貧苦人家自己打柴,這是肯定的。但富貴人家,讓他們願意改用煤,本身也是一個巨大市場。
前提是成本更低、價格更合算、供應更穩定、使用起來體驗也更好。
這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煤礦大多埋於地下。在這個人力成本低到極致的時代,採煤比伐薪燒炭難多了。產量規模上不去,平均成本自然下不來。
用煤的習慣倒不是什麼問題。以前有叫石炭、鐵炭的,現在倒是大多叫煤炭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也已經這麼叫了。
連唐朝時到這邊來的東瀛遣唐使與和尚們都知道:太原城「出城西行三四里,到石山名為晉山,遍地有石炭,近遠諸州人,盡求而燃,料理飯食,極有火勢。」
宋朝時,還一度對煤炭實行官賣制度,在產煤地區設官,掌管煤炭開採和銷售,向煤窯戶和賣煤商人課稅。
大明自然也在用煤。寫「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楊慎還在他的文集裡記載了:搗石炭為末,以輕紈篩之,以梨棗汁合之為餅,燃之可以終日。
楊慎可能用的是高級煤餅,大多數煤餅當然是「煤碎如粉,泥糊成餅」,哪有什麼梨棗汁。
這就是「奢侈煤」了,燒也燒得香甜。
坐在乾清宮的暖閣里,朱常洛靜靜看著放在不遠處的炭盆。
其中用的,還是木炭。
給天家用的木炭,當然是最好的。「凡宮中所用紅羅炭者,皆易州一帶山中硬木燒成。用紅土刷筐盛之,故名紅羅。」
名叫紅羅炭,實則只是因為用紅籮筐盛運。因為耐燒而不易爆煙,灰燼呈銀白色,品質非凡,所以成為皇宮用炭。
皇宮裡也有用煤的,不過多用來烹飪,可見目前在使用體驗上,還不宜讓「貴人」接觸。
朱常洛想了想之後,又提起筆來。
劉若愚已經很習慣皇帝拿筆畫東西,現在站在一旁,看見的是皇帝先畫了一個圓。
朱常洛畫的東西是蜂窩煤。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現在雖然有煤餅,但並沒有多考慮提高燃燒效率的問題。煤餅煤餅,顧名思義就是團成一坨而已。
朱常洛畫完了蜂窩煤,又順手畫了些印象里的煤爐樣式。
對他而言,當年的小時候很熟悉這些玩意。
劉若愚奇怪地看著皇帝畫的東西,隨後就聽皇帝吩咐道:「讓御用監的人明年開始按這個式樣試製煤爐和煤餅。其中有學問,這煤餅如何批量來做,都可以試製一套工具。煤粉與什麼物事混合,成型晾乾後再燒時少煙價低,要試試。」
遞給劉若愚之後,他就說道:「明年起,宮裡不再用木炭,就用煤。」
劉若愚愣了一下,但沒多話,只說了個是。
「再去宣王珣來。」朱常洛目光幽深,「先跟他說,是山西採煤一事,讓他有些準備。」
既然已經在開始研製蒸汽機了,還有發展重工業的想法,那麼除了灤河一帶的煤炭資源,山西那邊也必須更好地利用。
山西是王珣他們的大本營,這件事自然也要他們出力。
昌明號不能僅僅是個做商貿流通的,一定也要有自己的重工業板塊。
而皇宮開始改用煤,自然會帶動不少人上行下效。刺激了市場,就會帶來需求,促進煤炭開採技術和這條產業鏈的技術進步。
至少在已經準備上游保護和恢復植被、下游治河的這個階段里,北方在即將到來的一個又一個寒冬之中得提高使用煤炭的比例。
這樣就是個更暖和的北方,也會在面向草原諸部時多一個新的必需商品和硬通貨。
除了滿足北方取暖所需,朱常洛心裡還有個計劃:讓每個蒙古包里都有一個蜂窩煤爐!
小小蜂窩煤爐,帶動煤和鐵!
(本章完)
天子南巡歸來後,京官們最先感知到情況:大明確實要開始大大變化了。
不是說過去這十年的變化不大,但把視野拉大到整個大明,畢竟地方官府和勢力分布上並沒有太大變化。
頂多是有的方面嚴格了一些,有的方面寬鬆了一些。
但儘管遼寧省、承德府的新衙體系還只試行年余,天子和諸相已經下定了決心,明年開始推行地方新制了。
花上四年時間,四年之後,地方諸省就將不再有三司,府州縣也不再只是一個府衙、州衙、縣衙。
每一處地方,幾乎都仿照如今中樞里的君臣關係:一人統攬大政方針,只負責地方按照中樞的意志走對方向;另一人宰執具體政務,負責落實。
其餘皆為佐使。
已經有人戲稱:父母官父母官,以後地方就是一個父官一個母官了。一個管大事,一個操持雜事小事。
現在最主要的便是這些「父官」、「母官」的競爭。
年前的首次並不正式的「大政會議」里,基調迅速就定了下來:
泰昌十一年,也就是新定下的華夏紀元一八三三年,是地方改制的籌備之年。中樞即將往遼寧省之外的兩直隸、每個省都派出一個籌備組。
這個籌備組裡,既有都察院體系的地方督撫,也有特派御史,再加上進賢院的人、執政院的人、治安院和樞密院的人。
其主要任務,就是為將來新設諸省做好前期的地方官員考察、轄境踏勘及籍冊摸底情況。
並不是清丈田土、新編黃冊,只是看看地方架格庫當中的現檔。
這當然同樣會引發不小的騷動,不知道會不會火災頻發。
但那都是朝堂諸公後面需要操心的問題了,朱常洛只把握大方向。
大明的大方向就是:提高生產力、改變生產關係!
朱常洛給自己的任務目標則是生產力的方面,一如既往。
尤其是考慮到小冰河期已經將至,只有更高的生產力水平屆時才能提供更強的抵抗能力。
就譬如說取暖問題。
由於北方過去一直都是核心區域,所謂中原嘛。所以歷朝歷代下來,北方如今的植被水平十分堪憂。
相較於燒柴、燒炭,煤當然是綜合考慮下來更好的物資。
既是工業所需,也可以儘可能降低對植被的進一步砍伐,多為治河大計貢獻一點力量。
貧苦人家自己打柴,這是肯定的。但富貴人家,讓他們願意改用煤,本身也是一個巨大市場。
前提是成本更低、價格更合算、供應更穩定、使用起來體驗也更好。
這還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煤礦大多埋於地下。在這個人力成本低到極致的時代,採煤比伐薪燒炭難多了。產量規模上不去,平均成本自然下不來。
用煤的習慣倒不是什麼問題。以前有叫石炭、鐵炭的,現在倒是大多叫煤炭了,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也已經這麼叫了。
連唐朝時到這邊來的東瀛遣唐使與和尚們都知道:太原城「出城西行三四里,到石山名為晉山,遍地有石炭,近遠諸州人,盡求而燃,料理飯食,極有火勢。」
宋朝時,還一度對煤炭實行官賣制度,在產煤地區設官,掌管煤炭開採和銷售,向煤窯戶和賣煤商人課稅。
大明自然也在用煤。寫「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楊慎還在他的文集裡記載了:搗石炭為末,以輕紈篩之,以梨棗汁合之為餅,燃之可以終日。
楊慎可能用的是高級煤餅,大多數煤餅當然是「煤碎如粉,泥糊成餅」,哪有什麼梨棗汁。
這就是「奢侈煤」了,燒也燒得香甜。
坐在乾清宮的暖閣里,朱常洛靜靜看著放在不遠處的炭盆。
其中用的,還是木炭。
給天家用的木炭,當然是最好的。「凡宮中所用紅羅炭者,皆易州一帶山中硬木燒成。用紅土刷筐盛之,故名紅羅。」
名叫紅羅炭,實則只是因為用紅籮筐盛運。因為耐燒而不易爆煙,灰燼呈銀白色,品質非凡,所以成為皇宮用炭。
皇宮裡也有用煤的,不過多用來烹飪,可見目前在使用體驗上,還不宜讓「貴人」接觸。
朱常洛想了想之後,又提起筆來。
劉若愚已經很習慣皇帝拿筆畫東西,現在站在一旁,看見的是皇帝先畫了一個圓。
朱常洛畫的東西是蜂窩煤。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現在雖然有煤餅,但並沒有多考慮提高燃燒效率的問題。煤餅煤餅,顧名思義就是團成一坨而已。
朱常洛畫完了蜂窩煤,又順手畫了些印象里的煤爐樣式。
對他而言,當年的小時候很熟悉這些玩意。
劉若愚奇怪地看著皇帝畫的東西,隨後就聽皇帝吩咐道:「讓御用監的人明年開始按這個式樣試製煤爐和煤餅。其中有學問,這煤餅如何批量來做,都可以試製一套工具。煤粉與什麼物事混合,成型晾乾後再燒時少煙價低,要試試。」
遞給劉若愚之後,他就說道:「明年起,宮裡不再用木炭,就用煤。」
劉若愚愣了一下,但沒多話,只說了個是。
「再去宣王珣來。」朱常洛目光幽深,「先跟他說,是山西採煤一事,讓他有些準備。」
既然已經在開始研製蒸汽機了,還有發展重工業的想法,那麼除了灤河一帶的煤炭資源,山西那邊也必須更好地利用。
山西是王珣他們的大本營,這件事自然也要他們出力。
昌明號不能僅僅是個做商貿流通的,一定也要有自己的重工業板塊。
而皇宮開始改用煤,自然會帶動不少人上行下效。刺激了市場,就會帶來需求,促進煤炭開採技術和這條產業鏈的技術進步。
至少在已經準備上游保護和恢復植被、下游治河的這個階段里,北方在即將到來的一個又一個寒冬之中得提高使用煤炭的比例。
這樣就是個更暖和的北方,也會在面向草原諸部時多一個新的必需商品和硬通貨。
除了滿足北方取暖所需,朱常洛心裡還有個計劃:讓每個蒙古包里都有一個蜂窩煤爐!
小小蜂窩煤爐,帶動煤和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