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詭計
入夜,劉飛軍將船隻連起,順水放下去,建立起幾座簡易的浮橋,然後張郃,徐晃等將領帶著數千步卒,各自攜帶盛滿水的縑囊悄悄渡過了渭河,就連忙開始築城。
只見數千士卒將沙土堆積成壁壘的樣子,一邊堆積,一邊用縑囊中的水澆灌,就這樣反覆下去,很快就建立起了一道長長的圍牆,護住了河邊的一塊空地。而浮橋上,更多的士卒也在接連不斷的渡河,而對岸的西涼叛軍,卻沒有絲毫的動靜。
原來這幾天劉飛軍沒有動靜,讓西涼叛軍有些鬆懈,加上天氣突然降溫,這巡邏的偵騎就更加的鬆懈了。直到劉飛渡河的部隊都建立起了一道壁壘才發現河邊的動靜。
偵騎探得這裡的動靜,連忙報給韓遂馬超。馬超等聞之消息都是大急,連忙就要點起兵馬前來阻攔。然而天氣寒冷,西涼軍軍紀又差,等他們好不容易集齊了兵馬的時候,都過去好長時間了。
馬超帶領上萬騎兵趕到河邊,卻見到劉飛軍先頭部隊已經建立起又高又長的一道壁壘,也是大驚,完全無法想像劉飛軍竟然能夠一夜之間,在這滿是沙土的沙灘上建立如此規模的壁壘。
然而驚訝歸驚訝,打還是要打的,要是讓劉飛軍在這渭河南岸站住腳,再想將他們趕出關中就難了。
馬超一馬當先,帶領著數千精騎就往劉飛軍新建的壁壘沖了過去,他就不信劉飛軍能夠在這種地方建立起多強的壁壘,無非就是一些提前準備好的沙包而已,費些氣力也就拆了。
然而現實比他想像的還要不可思議,當他策馬衝到近前奮力將長矛刺向壁壘,想要將其打散的時候,卻發現眼前的這道壁壘比他預計的要堅固許多,自己的長矛竟然刺不進去分毫,那股反震的力道讓他的雙手都有些發麻。
馬超大吃一驚,又試了幾下,知道無法破壞,卻也不願就此放棄。這壁壘雖然堅固,但卻是並不太高。畢竟是時間倉促,人手有限,想要有足夠大的地方供後繼部隊進駐,那麼高度就只能打個折扣,還不到一個人的高度,雖然可以抵禦騎兵的衝擊,但想要爬過去卻是不難。
馬超在馬上看向另一邊,昏昏暗暗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不過看樣子應該不多,於是就下令手下棄了戰馬翻過壁壘去殺敵。
然而西涼軍才打開幾個缺口,過去了幾百人,就看見那邊突然亮起了火把,左右不知道有多少人涌了過來,將缺口堵得更加嚴實,而那幾百個沖入壁壘的西涼叛軍,沒有多長時間就沒有了聲息,全軍覆沒。
原來在馬超等召集部隊的時間裡,劉飛軍早就通過浮橋過來了許多。只是張郃巧變,將他們埋伏了起來,等馬超攻打的時候突然殺出,一下子就圍殺了數百叛軍。
馬超知道中計,選擇了撤退,不過也喪失了近千精銳,好在戰馬損失不多,回營就能補上損失的人手。只是這次沒能將劉飛軍驅趕下河,再想阻止劉飛大軍渡河就難了。
果然,第二天清晨,當韓遂等糾集大軍來到河邊,已經看到劉飛軍的營寨立了起來,那冰晶鑄就的壁壘是那樣的堅固而又冰冷,讓他們的心都寒了。再看向渭河上,還有劉飛的部隊還在源源不斷的渡河,更是讓他們心灰意冷,也沒有了攻擊的意思,只能撤兵回去了渭口大營,商議對策。
人多力量大在齊心合力的時候通常都是正確的,但要是各懷心思的話,那反而會扯後腿了。韓遂馬超等還沒商議出一個對策,就有人打了退堂鼓,想要與劉飛議和。
這些人中真正想要與劉飛死戰到底的只有韓遂,馬超,梁興等人。然而僅憑他們的實力,也沒有信心對抗劉飛的大軍。
韓遂有心除掉那些有二心的首領,收繳他們的部隊。但卻發現這樣的人太多,要是真的動起手來,只怕那些中立的首領也要背棄他們,也只能放棄這個想法了。
最終他們妥協了,先求和,要是劉飛不允,再做打算。於是韓遂等派出使者要求與劉飛劃渭河為界,共分關中,還願意送上質子,以示誠意。
劉飛見到韓遂等的條件只是一笑。馬超一家,還有韓遂的兒子不都在自己手上做人質嗎,也沒見他們起兵叛亂的時候猶豫的,對於這樣沒心沒肺的小人,人質又有何用處。還不如趁這次機會將他們消滅個乾淨。
不過劉飛也沒有馬上拒絕,這些西涼叛軍畢竟人多勢眾,又兵精將勇,硬碰硬的話也是難啃。最好還是先分化西涼叛軍,不能讓他們齊心協力才行。
劉飛自然不會忘記《演義》中曹操抹書間馬韓的經典,如今設身處地,好像也可一試。
這種事情自然少不了要詢問賈詡這個擅於揣摩人心的老陰比,而賈詡也不愧是這方面的行家,三兩下就給劉飛說的明明白白的,劉飛只需按他說的去做就好。
於是劉飛假意同意議和,要與韓遂商議。兩人各自帶了兩人來到兩軍中間,劉飛帶了關羽許褚,韓遂帶了馬超閻行。
劉飛沒有見過韓遂與馬超,但閻行卻是熟人,建安十四年的時候,閻行作為使者來過鄴城,向劉飛表示忠心,被封為建安太守。回去關中後,又勸說韓遂歸順朝廷,並送出質子,他自己也將父親送去了許都。
如今在此見到閻行,劉飛也不禁有些唏噓,如此人物,奈何從賊呢。而閻行見到劉飛,也是面紅耳赤,深感羞愧,讓劉飛心裡一動,此人要是用得好了,莫非是嵌入西涼叛軍中的一顆釘子?
想到這裡,劉飛笑了起來,對韓遂說道:「此乃忠孝之人,汝可善待之。」
韓遂聽了劉飛的言語,深深的看了冉然的閻行一眼,不置可否。然而劉飛卻知道他已經在韓遂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早晚有生根發芽的時候,心中也有些得意,卻沒注意到一旁的馬超卻是死死的盯著自己,仿佛要將他的面貌刻在腦海中一樣。
只見數千士卒將沙土堆積成壁壘的樣子,一邊堆積,一邊用縑囊中的水澆灌,就這樣反覆下去,很快就建立起了一道長長的圍牆,護住了河邊的一塊空地。而浮橋上,更多的士卒也在接連不斷的渡河,而對岸的西涼叛軍,卻沒有絲毫的動靜。
原來這幾天劉飛軍沒有動靜,讓西涼叛軍有些鬆懈,加上天氣突然降溫,這巡邏的偵騎就更加的鬆懈了。直到劉飛渡河的部隊都建立起了一道壁壘才發現河邊的動靜。
偵騎探得這裡的動靜,連忙報給韓遂馬超。馬超等聞之消息都是大急,連忙就要點起兵馬前來阻攔。然而天氣寒冷,西涼軍軍紀又差,等他們好不容易集齊了兵馬的時候,都過去好長時間了。
馬超帶領上萬騎兵趕到河邊,卻見到劉飛軍先頭部隊已經建立起又高又長的一道壁壘,也是大驚,完全無法想像劉飛軍竟然能夠一夜之間,在這滿是沙土的沙灘上建立如此規模的壁壘。
然而驚訝歸驚訝,打還是要打的,要是讓劉飛軍在這渭河南岸站住腳,再想將他們趕出關中就難了。
馬超一馬當先,帶領著數千精騎就往劉飛軍新建的壁壘沖了過去,他就不信劉飛軍能夠在這種地方建立起多強的壁壘,無非就是一些提前準備好的沙包而已,費些氣力也就拆了。
然而現實比他想像的還要不可思議,當他策馬衝到近前奮力將長矛刺向壁壘,想要將其打散的時候,卻發現眼前的這道壁壘比他預計的要堅固許多,自己的長矛竟然刺不進去分毫,那股反震的力道讓他的雙手都有些發麻。
馬超大吃一驚,又試了幾下,知道無法破壞,卻也不願就此放棄。這壁壘雖然堅固,但卻是並不太高。畢竟是時間倉促,人手有限,想要有足夠大的地方供後繼部隊進駐,那麼高度就只能打個折扣,還不到一個人的高度,雖然可以抵禦騎兵的衝擊,但想要爬過去卻是不難。
馬超在馬上看向另一邊,昏昏暗暗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不過看樣子應該不多,於是就下令手下棄了戰馬翻過壁壘去殺敵。
然而西涼軍才打開幾個缺口,過去了幾百人,就看見那邊突然亮起了火把,左右不知道有多少人涌了過來,將缺口堵得更加嚴實,而那幾百個沖入壁壘的西涼叛軍,沒有多長時間就沒有了聲息,全軍覆沒。
原來在馬超等召集部隊的時間裡,劉飛軍早就通過浮橋過來了許多。只是張郃巧變,將他們埋伏了起來,等馬超攻打的時候突然殺出,一下子就圍殺了數百叛軍。
馬超知道中計,選擇了撤退,不過也喪失了近千精銳,好在戰馬損失不多,回營就能補上損失的人手。只是這次沒能將劉飛軍驅趕下河,再想阻止劉飛大軍渡河就難了。
果然,第二天清晨,當韓遂等糾集大軍來到河邊,已經看到劉飛軍的營寨立了起來,那冰晶鑄就的壁壘是那樣的堅固而又冰冷,讓他們的心都寒了。再看向渭河上,還有劉飛的部隊還在源源不斷的渡河,更是讓他們心灰意冷,也沒有了攻擊的意思,只能撤兵回去了渭口大營,商議對策。
人多力量大在齊心合力的時候通常都是正確的,但要是各懷心思的話,那反而會扯後腿了。韓遂馬超等還沒商議出一個對策,就有人打了退堂鼓,想要與劉飛議和。
這些人中真正想要與劉飛死戰到底的只有韓遂,馬超,梁興等人。然而僅憑他們的實力,也沒有信心對抗劉飛的大軍。
韓遂有心除掉那些有二心的首領,收繳他們的部隊。但卻發現這樣的人太多,要是真的動起手來,只怕那些中立的首領也要背棄他們,也只能放棄這個想法了。
最終他們妥協了,先求和,要是劉飛不允,再做打算。於是韓遂等派出使者要求與劉飛劃渭河為界,共分關中,還願意送上質子,以示誠意。
劉飛見到韓遂等的條件只是一笑。馬超一家,還有韓遂的兒子不都在自己手上做人質嗎,也沒見他們起兵叛亂的時候猶豫的,對於這樣沒心沒肺的小人,人質又有何用處。還不如趁這次機會將他們消滅個乾淨。
不過劉飛也沒有馬上拒絕,這些西涼叛軍畢竟人多勢眾,又兵精將勇,硬碰硬的話也是難啃。最好還是先分化西涼叛軍,不能讓他們齊心協力才行。
劉飛自然不會忘記《演義》中曹操抹書間馬韓的經典,如今設身處地,好像也可一試。
這種事情自然少不了要詢問賈詡這個擅於揣摩人心的老陰比,而賈詡也不愧是這方面的行家,三兩下就給劉飛說的明明白白的,劉飛只需按他說的去做就好。
於是劉飛假意同意議和,要與韓遂商議。兩人各自帶了兩人來到兩軍中間,劉飛帶了關羽許褚,韓遂帶了馬超閻行。
劉飛沒有見過韓遂與馬超,但閻行卻是熟人,建安十四年的時候,閻行作為使者來過鄴城,向劉飛表示忠心,被封為建安太守。回去關中後,又勸說韓遂歸順朝廷,並送出質子,他自己也將父親送去了許都。
如今在此見到閻行,劉飛也不禁有些唏噓,如此人物,奈何從賊呢。而閻行見到劉飛,也是面紅耳赤,深感羞愧,讓劉飛心裡一動,此人要是用得好了,莫非是嵌入西涼叛軍中的一顆釘子?
想到這裡,劉飛笑了起來,對韓遂說道:「此乃忠孝之人,汝可善待之。」
韓遂聽了劉飛的言語,深深的看了冉然的閻行一眼,不置可否。然而劉飛卻知道他已經在韓遂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早晚有生根發芽的時候,心中也有些得意,卻沒注意到一旁的馬超卻是死死的盯著自己,仿佛要將他的面貌刻在腦海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