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封路
「封街鎖路?」
王臻嚇了一跳,不知小皇帝要做什麼。
京師重地,隨便一個升斗小民,都可能與高官顯貴搭上關係。
朱翊鈞懶得和他再解釋一遍,便讓孫隆為王臻說明情況。
就在這時,張居正經過思考,覺得小皇帝的想法不夠全面,拱手道:「陛下,京師乃是國家中樞,不可擅起風波。如果要封路查賊,只派遣東廠、錦衣衛的人,會導致人心惶惶。」
「先生有什麼話,不妨直言。」
「臣斗膽,如果真要封路,除了東廠、錦衣衛,還需要順天府以及巡捕營的人馬。順天府其職責是管理京師,巡捕營乃是弘治時所建,從京營中抽調精銳,專職追查搜捕盜匪。幾家聯手偵凶,方名正言順。」
朱翊鈞想了想,順天府衙門,理論上才是真正負責管理本地治安的。
如今的北京,算上嘉靖時新修的南城,一共三十六坊,按照東西劃分,一半歸宛平縣,一半屬大興縣。
兩縣之上,就是順天府。
只不過京師乃是天子腳下,情況特殊,所以才有都察院巡城御史下轄的五城兵馬司,以及皇家御用的錦衣衛、東廠等人馬。
這幾家都有權偵查、審案,插手京師的治安事件。
唯獨五城兵馬司由於出現了重大失誤,這次為了避嫌,不方便使用。
朱翊鈞點頭認可道:「還是先生想的周全,這就召順天府尹,讓他來見朕。」
皇帝的傳召口諭隨之下達,但是張居正覺得這還不夠:「陛下,五城兵馬司屬於軍職,因此在身份上隸屬於兵部。但其京師巡查事務,受到都察院巡城御史的監管。
這次封路,不方便再用五城兵馬司的人,但是臣請調兩部之人,讓兵馬司協同督查外圍,嚴查京師城門各出入口,以免真兇趁機逃竄。」
朱翊鈞陷入思考,五城兵馬司平日巡視京城,大小事件都和他們有關,難免會出現問題,與順天府一樣,屬於典型的背黑鍋部門。
這次讓東城兵馬司而不是其他幾個部門碰上,他們甚至可以說上一句運氣不好。
如果向上追溯,其實都察院、兵部都有責任。
讓他們參與進來,就表示皇帝既往不咎,這樣在處理京中事務的時候,事情才能辦的更順利。
至於真兇逃竄問題,朱翊鈞並不在意。
其實事情已經過去幾天了,真兇很有可能會趁著這個窗口期跑路,等風口過了再回來。
但是因為最近先帝下葬,京師戒嚴,想逃離京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還有路引、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問題……短短兩三天,他們就算有所準備,也跑不了多遠。
而且朱翊鈞更希望他們跑路,只要真兇心虛跑了,在這幾天突然消失不見,自然會被認為是畏罪潛逃。
這足以藉此證明,小皇帝在荷花案上的判斷。
還能省下盤查審問其他鄰居,慢慢搜查髒物證據的麻煩。
朱翊鈞應下,讓人將都察院巡城御史、兵部等相關官員全都叫來,來開一次專項會議。
于慎行在旁負責記錄起居注,偷偷咋舌。
沒想到這麼一個普通的殺人劫財案件,驚動了皇帝陛下,引得閣部數位重臣,攜手偵辦。
此事必將留名史書!
他想了想,開始奮筆疾書,將小皇帝、張居正等人的言行舉止,全都記錄下來,還順帶給自己多添了兩筆。
等了一陣子,錦衣衛指揮使朱希孝,順天府尹孫一正、巡城御史黃家棟等人終於來到殿上。
此時,朱翊鈞正低頭看著北京的地圖,慢慢思考。
其實他現在腦海中思考的,已經不是如何利用地圖封路抓賊,而是想把手裡的圖紙撕了,重做一份!
這個時代的地圖做的十分粗略,還多年不曾更新。
最新一份北京都城圖,是嘉靖建造北京南城時繪製的,距今已經有二十多年了。
相對這個時代,手裡的地圖已經做的很齊備了。但是朱翊鈞來自後世,用習慣了更精細的缺德地圖,一時難以接受。
地圖沒有經緯線、不按比例尺,只是粗略的文字標記,讓人能夠知道,城內各坊的大概位置。
這種粗略的地圖,了解全國概況還能勉強接受,但是用來了解城市……
朱翊鈞敢保證,外地人來京用這種地圖的話,肯定會迷路。
見人終於來齊了,朱翊鈞讓孫隆再度解釋一遍情況,開口吩咐道:「如今京師本就情況特殊,全城戒嚴,竟然還能出現這種惡性案件,讓真兇脫逃,實在可惡!
朕現在無心追責,只要結果。
首先,京師各門戶,進一步嚴查,松進嚴出。
京內三十六坊,朕不管其他的。唯獨周世臣住的這個明時坊,要封住外圍路口,不許隨意進出。
以周世臣家宅為中心,方圓三百丈內,所有鄰人都要重新登記造冊,挨家挨戶的查問。尤其是方圓百丈內的,都要重新過問,了解當晚情形,是住在宅子裡,還是外出去了別的地方……
如果有附近的鄰人在近日失蹤,立刻列為嫌犯!」
朱翊鈞的方法學自後世義情時代,雖然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許多麻煩,但是在短時間內確實控制住了病毒傳播,還藉此發現了許多隱藏多年的通緝要犯。
現在的執行力遠遠不如後世,但朱翊鈞擁有皇權優勢,面對自己的要求,坊中平民就算心有不滿,也不敢隨意和官兵對抗。
當然,維持這種封鎖的政治成本極高,朱翊鈞哪怕是皇帝,也不會天天做。
只要確定真兇,立刻撤銷封鎖。
「如果方圓千丈內,沒有發現可疑人物,」朱翊鈞用手指在明時坊這個位置點了點,「就將全坊都搜一遍!」
這個工程量可不小,會惹出極大的動靜。
為了讓人用心做事,朱翊鈞同時決定,從自己的「私房錢」里拿出一筆銀子。
一部分用來犒勞本次封路偵查的官兵,一部分用來安撫坊內百姓。因為他的年紀還小,就算是內帑的錢財也不能隨意使用,能動的,只有按例屬於乾清宮的部分。
好在之前清查內廷貪腐時,讓他得到了一大筆銀子。
此時用到正事上,一點都不心疼。
因為事涉皇親、勛貴,死者周世臣又有一個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所以朱翊鈞最終決定,以朱希孝為主,王臻、孫一正、黃家棟等人為輔,聯合行動。
聽完朱翊鈞的安排,朱希孝大為震驚,忙不迭的領旨謝恩。
此案涉及皇親,還有男女僕人苟且,為了追討欠帳,合謀殺人等諸多熱點,正是民眾閒聊八卦時,最愛說的話題。
經過一天的時間,早已發酵並傳到了他的耳中。
就在今天不久之前,他還看到了周家宗老。
聽周家宗老哭訴,誓要將荷花、王奎這倆個奴僕碎屍萬段,凌遲處死,為族中子弟報仇。
朱希孝沒有想到,其中還有許多隱情。
他不在乎案子裡到底有沒有真兇,小皇帝的判斷到底對不對。
重要的是,錦衣衛又能夠得到重用,他可得趁這個機會,好好表現表現。
皇帝說有隱藏的真兇,就一定有,沒有也要抓幾個出來!
幾位臣子領命離殿,只有順天府尹孫一正的臉色最差。
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小皇帝想出這種主意,張元輔竟然也不阻攔。
可嘆我坐在這個位置,不知要得罪多少人……
孫一正在心裡默默哀嘆,有了上疏求退致仕的想法。
朱希孝笑問道:「孫侍郎何故如此,陛下看重我等,才親自做出安排,這是好事啊。」
孫一正沒有直白的說出來,隨意敷衍道:「朱都督多慮了,本府只是在想,該如何順利的抓到賊人,又能不擾民。」
因為順天府屬於京畿情況特殊,府尹按例都有加銜,提升品級,孫一正身上就有一個戶部侍郎的頭銜。
朱希孝為表尊敬,稱呼的時候,自然要按照品級最高的頭銜。
「孫侍郎心憂百姓,是我京師之福。陛下為了不冤枉好人,嚴查真兇,也是出於同樣的道理。我等臣子能做的,就是盡忠。」
朱希孝此時距離文華殿已有一段距離,就算小皇帝不能親耳聽到,也要堅持拍馬屁。
巡城御史黃家棟直白的道出困難:「這明時坊,實在不好搜查。此地位處京師東南角,再往東,就是城外郊地,往南則可通過崇文門前往南城,內有貢院、盔甲廠等多處要地,魚龍混雜……」
「黃御史難不成是怕了?簡單輕鬆的誰都能幹,就是要在這個時候,陛下任用我等,才能體現我等的能耐。」
「我怕什麼,我可是……」
黃家棟在都察院,屬於言官體系,天不怕地不怕,當即漲紅了臉,就要出言駁斥。
「大家莫要著急,」王臻笑著安撫道,「陛下剛才只是說了大略,其中還有許多需要細節,需要咱們協調。不妨找一處地方,細細商議。」
「王公公老成持重,說的有理。」
這是小皇帝親自督辦的行動,哪怕孫一正、黃家棟等人,也得硬著頭皮,認真對待。
幾人就近在附近找了一處直房,商討相關細節。
很快,東廠、錦衣衛番子,順天府的差班衙役,巡捕營的精銳,紛紛出動,當天晚上就將明時坊的相關路口,全部封鎖,不許外出。
將這一坊,變成京內一處孤島。
明代京師三十六坊,與唐時長安的小坊有很大不同。
此時的坊,只是區域劃分,沒有圍牆,不是只有兩個小門與外界出入。
所以想要封鎖一坊,需要動用大量人手。
好在此時仍舊維持著宵禁制度,關鍵的街頭巷尾,都設置有木頭柵欄。柵欄處開有小門,有順天府的衙役駐守,類似後世崗亭保安。
每晚一更三刻敲響暮鼓,禁止出行,直到早上五更敲響晨鐘後,方可開禁。
這期間,除了巡夜打更的,只有突發急病,生育、死者報喪等特殊情況才能開禁。
晚上封路的時候,附近居民還沒覺察出什麼不對,只是隱隱感覺比平時多了一些官兵。
沒想到早上到時間應該開禁後,坊內百姓想要出去,全被阻攔了下來。
於此同時,一隊又一隊的官兵入駐坊內,以周世臣的家宅為中心,逐家逐戶的開始盤查!
明時坊被封鎖的消息,很快傳遍京師。
當日便有十多名大臣,覺得朱翊鈞的舉動,太過出格,因此請求上殿面聖,撤銷封鎖。
朱翊鈞見到兩個人後,知道了他們的來意,懶得與他們再多廢話。乾脆派兩個小黃門,就站在左順門口。
再有因為封路求見的官員,一律改道刑部,去旁聽潘志伊的重審,了解此案真實情況。
原先的刑部尚書劉自強已經致仕,不再理事。
新任的王之誥還沒有到任,所以如今刑部地位最高的就是左侍郎翁大立。
但是這一次,有了小皇帝的撐腰,潘志伊完全不懼翁大立。
以他為主審官,連同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進行會審。
本來按照正常的流程,遇到爭議的案件,刑部無力獨審,就該找三法司會審,而不是直接定下來。
翁大立急於求成,犯下錯事。
大理寺、都察院知道了小皇帝的態度,為了將功折罪,全力支持潘志伊。
這時候,旁聽的官員們才知道,供詞有諸多矛盾之處,看荷花三人身體,存在明顯的刑訊逼供。
哪怕按照正規流程,也不該就這樣匆匆結案。
周家宗老位列旁席,他依然覺得荷花三人,以奴弒主的可能性最大。
不過坐時坐鎮刑部大堂的,不是主審的潘志伊,而是內閣次輔呂調陽。
小皇帝用他,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誰都不敢喧譁造次,只能默默看著。
翁大立白天來到刑部,發現情形不對後,不敢久待,趕忙稱病請假回家,寫起了謝罪疏,準備上表請罪。
判錯一件案子不算大事,按照舊例,最多罰一兩個月的薪俸。
但是翁大立察覺到了苗頭不對,京師越來越危險了。他打算趁著這個風頭,辭官回鄉,做一個安穩的富家翁。
王臻嚇了一跳,不知小皇帝要做什麼。
京師重地,隨便一個升斗小民,都可能與高官顯貴搭上關係。
朱翊鈞懶得和他再解釋一遍,便讓孫隆為王臻說明情況。
就在這時,張居正經過思考,覺得小皇帝的想法不夠全面,拱手道:「陛下,京師乃是國家中樞,不可擅起風波。如果要封路查賊,只派遣東廠、錦衣衛的人,會導致人心惶惶。」
「先生有什麼話,不妨直言。」
「臣斗膽,如果真要封路,除了東廠、錦衣衛,還需要順天府以及巡捕營的人馬。順天府其職責是管理京師,巡捕營乃是弘治時所建,從京營中抽調精銳,專職追查搜捕盜匪。幾家聯手偵凶,方名正言順。」
朱翊鈞想了想,順天府衙門,理論上才是真正負責管理本地治安的。
如今的北京,算上嘉靖時新修的南城,一共三十六坊,按照東西劃分,一半歸宛平縣,一半屬大興縣。
兩縣之上,就是順天府。
只不過京師乃是天子腳下,情況特殊,所以才有都察院巡城御史下轄的五城兵馬司,以及皇家御用的錦衣衛、東廠等人馬。
這幾家都有權偵查、審案,插手京師的治安事件。
唯獨五城兵馬司由於出現了重大失誤,這次為了避嫌,不方便使用。
朱翊鈞點頭認可道:「還是先生想的周全,這就召順天府尹,讓他來見朕。」
皇帝的傳召口諭隨之下達,但是張居正覺得這還不夠:「陛下,五城兵馬司屬於軍職,因此在身份上隸屬於兵部。但其京師巡查事務,受到都察院巡城御史的監管。
這次封路,不方便再用五城兵馬司的人,但是臣請調兩部之人,讓兵馬司協同督查外圍,嚴查京師城門各出入口,以免真兇趁機逃竄。」
朱翊鈞陷入思考,五城兵馬司平日巡視京城,大小事件都和他們有關,難免會出現問題,與順天府一樣,屬於典型的背黑鍋部門。
這次讓東城兵馬司而不是其他幾個部門碰上,他們甚至可以說上一句運氣不好。
如果向上追溯,其實都察院、兵部都有責任。
讓他們參與進來,就表示皇帝既往不咎,這樣在處理京中事務的時候,事情才能辦的更順利。
至於真兇逃竄問題,朱翊鈞並不在意。
其實事情已經過去幾天了,真兇很有可能會趁著這個窗口期跑路,等風口過了再回來。
但是因為最近先帝下葬,京師戒嚴,想逃離京城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還有路引、交通工具等方面的問題……短短兩三天,他們就算有所準備,也跑不了多遠。
而且朱翊鈞更希望他們跑路,只要真兇心虛跑了,在這幾天突然消失不見,自然會被認為是畏罪潛逃。
這足以藉此證明,小皇帝在荷花案上的判斷。
還能省下盤查審問其他鄰居,慢慢搜查髒物證據的麻煩。
朱翊鈞應下,讓人將都察院巡城御史、兵部等相關官員全都叫來,來開一次專項會議。
于慎行在旁負責記錄起居注,偷偷咋舌。
沒想到這麼一個普通的殺人劫財案件,驚動了皇帝陛下,引得閣部數位重臣,攜手偵辦。
此事必將留名史書!
他想了想,開始奮筆疾書,將小皇帝、張居正等人的言行舉止,全都記錄下來,還順帶給自己多添了兩筆。
等了一陣子,錦衣衛指揮使朱希孝,順天府尹孫一正、巡城御史黃家棟等人終於來到殿上。
此時,朱翊鈞正低頭看著北京的地圖,慢慢思考。
其實他現在腦海中思考的,已經不是如何利用地圖封路抓賊,而是想把手裡的圖紙撕了,重做一份!
這個時代的地圖做的十分粗略,還多年不曾更新。
最新一份北京都城圖,是嘉靖建造北京南城時繪製的,距今已經有二十多年了。
相對這個時代,手裡的地圖已經做的很齊備了。但是朱翊鈞來自後世,用習慣了更精細的缺德地圖,一時難以接受。
地圖沒有經緯線、不按比例尺,只是粗略的文字標記,讓人能夠知道,城內各坊的大概位置。
這種粗略的地圖,了解全國概況還能勉強接受,但是用來了解城市……
朱翊鈞敢保證,外地人來京用這種地圖的話,肯定會迷路。
見人終於來齊了,朱翊鈞讓孫隆再度解釋一遍情況,開口吩咐道:「如今京師本就情況特殊,全城戒嚴,竟然還能出現這種惡性案件,讓真兇脫逃,實在可惡!
朕現在無心追責,只要結果。
首先,京師各門戶,進一步嚴查,松進嚴出。
京內三十六坊,朕不管其他的。唯獨周世臣住的這個明時坊,要封住外圍路口,不許隨意進出。
以周世臣家宅為中心,方圓三百丈內,所有鄰人都要重新登記造冊,挨家挨戶的查問。尤其是方圓百丈內的,都要重新過問,了解當晚情形,是住在宅子裡,還是外出去了別的地方……
如果有附近的鄰人在近日失蹤,立刻列為嫌犯!」
朱翊鈞的方法學自後世義情時代,雖然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許多麻煩,但是在短時間內確實控制住了病毒傳播,還藉此發現了許多隱藏多年的通緝要犯。
現在的執行力遠遠不如後世,但朱翊鈞擁有皇權優勢,面對自己的要求,坊中平民就算心有不滿,也不敢隨意和官兵對抗。
當然,維持這種封鎖的政治成本極高,朱翊鈞哪怕是皇帝,也不會天天做。
只要確定真兇,立刻撤銷封鎖。
「如果方圓千丈內,沒有發現可疑人物,」朱翊鈞用手指在明時坊這個位置點了點,「就將全坊都搜一遍!」
這個工程量可不小,會惹出極大的動靜。
為了讓人用心做事,朱翊鈞同時決定,從自己的「私房錢」里拿出一筆銀子。
一部分用來犒勞本次封路偵查的官兵,一部分用來安撫坊內百姓。因為他的年紀還小,就算是內帑的錢財也不能隨意使用,能動的,只有按例屬於乾清宮的部分。
好在之前清查內廷貪腐時,讓他得到了一大筆銀子。
此時用到正事上,一點都不心疼。
因為事涉皇親、勛貴,死者周世臣又有一個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所以朱翊鈞最終決定,以朱希孝為主,王臻、孫一正、黃家棟等人為輔,聯合行動。
聽完朱翊鈞的安排,朱希孝大為震驚,忙不迭的領旨謝恩。
此案涉及皇親,還有男女僕人苟且,為了追討欠帳,合謀殺人等諸多熱點,正是民眾閒聊八卦時,最愛說的話題。
經過一天的時間,早已發酵並傳到了他的耳中。
就在今天不久之前,他還看到了周家宗老。
聽周家宗老哭訴,誓要將荷花、王奎這倆個奴僕碎屍萬段,凌遲處死,為族中子弟報仇。
朱希孝沒有想到,其中還有許多隱情。
他不在乎案子裡到底有沒有真兇,小皇帝的判斷到底對不對。
重要的是,錦衣衛又能夠得到重用,他可得趁這個機會,好好表現表現。
皇帝說有隱藏的真兇,就一定有,沒有也要抓幾個出來!
幾位臣子領命離殿,只有順天府尹孫一正的臉色最差。
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小皇帝想出這種主意,張元輔竟然也不阻攔。
可嘆我坐在這個位置,不知要得罪多少人……
孫一正在心裡默默哀嘆,有了上疏求退致仕的想法。
朱希孝笑問道:「孫侍郎何故如此,陛下看重我等,才親自做出安排,這是好事啊。」
孫一正沒有直白的說出來,隨意敷衍道:「朱都督多慮了,本府只是在想,該如何順利的抓到賊人,又能不擾民。」
因為順天府屬於京畿情況特殊,府尹按例都有加銜,提升品級,孫一正身上就有一個戶部侍郎的頭銜。
朱希孝為表尊敬,稱呼的時候,自然要按照品級最高的頭銜。
「孫侍郎心憂百姓,是我京師之福。陛下為了不冤枉好人,嚴查真兇,也是出於同樣的道理。我等臣子能做的,就是盡忠。」
朱希孝此時距離文華殿已有一段距離,就算小皇帝不能親耳聽到,也要堅持拍馬屁。
巡城御史黃家棟直白的道出困難:「這明時坊,實在不好搜查。此地位處京師東南角,再往東,就是城外郊地,往南則可通過崇文門前往南城,內有貢院、盔甲廠等多處要地,魚龍混雜……」
「黃御史難不成是怕了?簡單輕鬆的誰都能幹,就是要在這個時候,陛下任用我等,才能體現我等的能耐。」
「我怕什麼,我可是……」
黃家棟在都察院,屬於言官體系,天不怕地不怕,當即漲紅了臉,就要出言駁斥。
「大家莫要著急,」王臻笑著安撫道,「陛下剛才只是說了大略,其中還有許多需要細節,需要咱們協調。不妨找一處地方,細細商議。」
「王公公老成持重,說的有理。」
這是小皇帝親自督辦的行動,哪怕孫一正、黃家棟等人,也得硬著頭皮,認真對待。
幾人就近在附近找了一處直房,商討相關細節。
很快,東廠、錦衣衛番子,順天府的差班衙役,巡捕營的精銳,紛紛出動,當天晚上就將明時坊的相關路口,全部封鎖,不許外出。
將這一坊,變成京內一處孤島。
明代京師三十六坊,與唐時長安的小坊有很大不同。
此時的坊,只是區域劃分,沒有圍牆,不是只有兩個小門與外界出入。
所以想要封鎖一坊,需要動用大量人手。
好在此時仍舊維持著宵禁制度,關鍵的街頭巷尾,都設置有木頭柵欄。柵欄處開有小門,有順天府的衙役駐守,類似後世崗亭保安。
每晚一更三刻敲響暮鼓,禁止出行,直到早上五更敲響晨鐘後,方可開禁。
這期間,除了巡夜打更的,只有突發急病,生育、死者報喪等特殊情況才能開禁。
晚上封路的時候,附近居民還沒覺察出什麼不對,只是隱隱感覺比平時多了一些官兵。
沒想到早上到時間應該開禁後,坊內百姓想要出去,全被阻攔了下來。
於此同時,一隊又一隊的官兵入駐坊內,以周世臣的家宅為中心,逐家逐戶的開始盤查!
明時坊被封鎖的消息,很快傳遍京師。
當日便有十多名大臣,覺得朱翊鈞的舉動,太過出格,因此請求上殿面聖,撤銷封鎖。
朱翊鈞見到兩個人後,知道了他們的來意,懶得與他們再多廢話。乾脆派兩個小黃門,就站在左順門口。
再有因為封路求見的官員,一律改道刑部,去旁聽潘志伊的重審,了解此案真實情況。
原先的刑部尚書劉自強已經致仕,不再理事。
新任的王之誥還沒有到任,所以如今刑部地位最高的就是左侍郎翁大立。
但是這一次,有了小皇帝的撐腰,潘志伊完全不懼翁大立。
以他為主審官,連同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進行會審。
本來按照正常的流程,遇到爭議的案件,刑部無力獨審,就該找三法司會審,而不是直接定下來。
翁大立急於求成,犯下錯事。
大理寺、都察院知道了小皇帝的態度,為了將功折罪,全力支持潘志伊。
這時候,旁聽的官員們才知道,供詞有諸多矛盾之處,看荷花三人身體,存在明顯的刑訊逼供。
哪怕按照正規流程,也不該就這樣匆匆結案。
周家宗老位列旁席,他依然覺得荷花三人,以奴弒主的可能性最大。
不過坐時坐鎮刑部大堂的,不是主審的潘志伊,而是內閣次輔呂調陽。
小皇帝用他,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誰都不敢喧譁造次,只能默默看著。
翁大立白天來到刑部,發現情形不對後,不敢久待,趕忙稱病請假回家,寫起了謝罪疏,準備上表請罪。
判錯一件案子不算大事,按照舊例,最多罰一兩個月的薪俸。
但是翁大立察覺到了苗頭不對,京師越來越危險了。他打算趁著這個風頭,辭官回鄉,做一個安穩的富家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