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緩兵
劉虎在都城聽聞捷報,心中稍感欣慰,但他明白,東影嶼一日不除,武朝便一日不得安寧。他傳令嘉獎張難及全軍將士,同時開始籌備更大規模的反擊,決心一舉蕩平東影嶼,為武朝的長治久安奠定堅實基礎。
首戰告捷的喜訊傳遍了武朝上下,百姓們奔走相告,歡呼聲響徹大街小巷。街頭巷尾,人們談論的都是這場振奮人心的勝利,茶館裡的說書人眉飛色舞地講述著戰場上英雄們的傳奇故事,引得聽眾們陣陣喝彩。
而在東部沿海,張難並未被暫時的勝利沖昏頭腦。他深知,東影嶼雖在陸地上吃了敗仗退回海島,但只要其水軍仍具實力,就隨時可能捲土重來,威脅武朝的沿海疆土。於是,他馬不停蹄地開始重新組建水軍,廣納沿海地區精通水性、擅長海戰的能人異士,日夜操練。
海邊的校場上,海風呼嘯,軍旗獵獵作響。一艘艘嶄新的戰船整齊排列在港灣,船身堅固,船頭雕刻著威嚴的獸首,仿佛隨時準備撲向敵人。張難每日親自登上戰船,與士兵們一同訓練,他手持長槍,大聲呼喊著戰術指令:「左舷槳手,全力划動,調整船身角度,準備衝擊敵陣!」士兵們齊聲響應,動作整齊劃一,喊殺聲伴隨著海浪的咆哮,奏響一曲激昂的戰歌。
數月之後,水軍訓練初成,張難見時機已到,毅然率領艦隊向著東影嶼所在的海島進發。艦隊浩浩蕩蕩地航行在茫茫大海之上,戰船的風帆鼓足了風,如同一群展翅翱翔的海鳥,向著既定目標疾馳而去。
當艦隊抵達黑河口一帶時,前方瞭望哨傳來警報:發現東影水軍主力!張難聽聞,立刻登上船頭,極目遠眺。只見遠處海面上,東影水軍的戰船密密麻麻,船頭的旗幟在風中肆意舞動,透露出一股挑釁的意味。張難目光冷峻,轉頭對身旁的副將說道:「今日便是我們徹底擊垮東影水軍的良機,傳令下去,全軍列陣,準備戰鬥!」
副將領命而去,很快,武朝水軍迅速變換陣形,戰船呈箭頭狀排列,先鋒戰船的船頭高高昂起,似要衝破一切阻擋。張難站在旗艦指揮台上,手中令旗一揮,戰鼓頓時擂響,如雷鳴般在海面上迴蕩。「進攻!」隨著這一聲怒吼,武朝水軍如離弦之箭,向著東影水軍沖了過去。
一時間,海面上炮聲轟鳴,火光沖天。武朝水軍的火炮率先發難,一顆顆炮彈帶著呼嘯聲砸向東影戰船,木屑飛濺,東影水軍的陣形瞬間被打亂。緊接著,雙方戰船靠近,士兵們紛紛拋出撓鉤,將敵船緊緊鉤住,然後手持利刃,跳上敵船,展開激烈的近身肉搏。
張難身先士卒,他揮舞著大刀,在敵船甲板上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東影士兵紛紛倒下。他高聲呼喊:「兄弟們,殺啊!今日為我武朝揚威,讓東影賊寇知道我們的厲害!」士兵們深受鼓舞,個個奮勇向前,喊殺聲震得海水都似乎為之顫抖。
在一艘武朝戰船上,年輕的水兵小李第一次參加海戰,心中難免有些緊張。但看著身旁戰友們無畏的身影,他咬咬牙,握緊手中長槍,迎著衝上來的東影士兵刺了過去。槍尖刺入敵人胸膛的那一刻,他心中的恐懼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滿腔的怒火與鬥志。「狗賊,拿命來!」他怒吼著,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
而在東影水軍這邊,他們原本以為憑藉著熟悉海域的優勢能夠輕鬆應對武朝水軍,卻沒想到對方如此勇猛善戰,戰術精妙。一位東影軍官揮舞著長刀,試圖組織抵抗:「都不許後退,給我頂住!這是我們的海域,絕不能讓武朝人得逞!」然而,兵敗如山倒,他的呼喊在混亂的戰場上顯得如此無力。
隨著戰鬥的持續,東影水軍漸漸不支,一艘艘戰船被擊沉,士兵們死傷慘重。他們開始四散逃竄,完全沒了章法。黑河口的海水被鮮血染紅,漂浮著破碎的木板和殘肢斷臂,場面慘烈至極。
張難望著潰敗的東影水軍,並沒有下令追擊,而是讓士兵們打掃戰場,救治傷員。他深知窮寇莫追的道理,況且海戰變數極大,此時保存實力更為重要。這場大戰,武朝水軍以壓倒性的優勢重創了東影水軍,讓東影嶼元氣大傷。
消息傳回東影嶼國內,舉國震驚。國主坐在宮殿內,臉色陰沉得可怕。大臣們跪在地上,噤若寒蟬,誰也不敢先開口說話。良久,國主長嘆一聲:「看來,如今大勢已去,武朝勢不可擋。為了我大東影嶼的百姓,也只能……投降了。」說罷,他親手寫下投降書,命使者送往張難手裡。張難難以抉擇,於是決定進攻暫緩,自己去見皇帝。
此時的朝堂之上,皇帝劉虎看著東影嶼的書信:
武朝皇帝陛下及諸王公大臣勛貴閣下:
今我東影嶼,以蕞爾之邦,不自量力,冒犯天威,興兵構難,以致干戈擾攘,生靈塗炭,實乃罪大惡極,追悔莫及。
自戰事起,武朝天兵威如雷霆,勇若虎貔,其勢銳不可當。我東影嶼雖竭力抵禦,然強弱懸殊,終致兵敗如山倒,城破疆失,宗廟傾頹,臣民惶惶,實已無力再戰,亦不忍見蒼生再受兵燹之苦。
今特修此書,遣使納降,願將東影嶼一應土地、子民、財貨、軍伍,悉皆奉上,自此永為武朝之屬國,歲歲朝貢,不敢有貳。我東影嶼上下,當謹遵武朝之法紀,敬從武朝之政令,束身待罪,唯望陛下開恩赦宥,許我等殘喘之民苟全性命,以修文德,漸化蠻俗,融入浩蕩王化之中。
惶恐謹拜,不勝戰慄之至。
得知東影嶼投降的消息,大臣們議論紛紛。
「陛下,萬萬不可輕信啊!東影嶼陰險狡詐,此番投降恐有詐謀,說不定是想藉機喘息,日後再圖報復。」一位老臣憂心忡忡地奏道。
「臣以為,東影嶼既已投降,我朝當顯大國風範,接納他們,可令其歲歲納貢,永保太平。」另一位大臣提出不同看法。
劉虎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心中權衡利弊。他轉頭看向張難,問道:「張愛卿,你身處前線,對東影嶼最為了解,你意下如何?」
張難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陛下,臣以為東影嶼此番遭受重創,短期內確實難以再興風浪。但其本性難移,若輕易接納,日後恐生變數。不如我們一面假意答應,令其交出部分戰船、兵器,削減其實力;一面暗中加強戒備,派遣斥候密切監視其動向,以防萬一。」
劉虎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讚許之色:「張愛卿所言甚是,正合朕意。」他又環顧朝堂,威嚴地說道:「眾卿,東影嶼雖送來投降書,但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戰爭帶來的創傷尚未平復,我們要為百姓謀長久的安寧。傳朕旨意,照張難所說,擬定條件,回復東影嶼使者,若其真心投降,便罷;若敢有二心,朕必親率大軍,踏平其島國!」
大臣們齊聲高呼:「陛下聖明!」
使者帶著武朝的回覆返回東影嶼,國主打開書信,看到武朝提出的苛刻條件,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憤怒地將書信摔在地上:「武朝欺人太甚!這是要將我東影嶼逼入絕境啊!」大臣們面面相覷,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首戰告捷的喜訊傳遍了武朝上下,百姓們奔走相告,歡呼聲響徹大街小巷。街頭巷尾,人們談論的都是這場振奮人心的勝利,茶館裡的說書人眉飛色舞地講述著戰場上英雄們的傳奇故事,引得聽眾們陣陣喝彩。
而在東部沿海,張難並未被暫時的勝利沖昏頭腦。他深知,東影嶼雖在陸地上吃了敗仗退回海島,但只要其水軍仍具實力,就隨時可能捲土重來,威脅武朝的沿海疆土。於是,他馬不停蹄地開始重新組建水軍,廣納沿海地區精通水性、擅長海戰的能人異士,日夜操練。
海邊的校場上,海風呼嘯,軍旗獵獵作響。一艘艘嶄新的戰船整齊排列在港灣,船身堅固,船頭雕刻著威嚴的獸首,仿佛隨時準備撲向敵人。張難每日親自登上戰船,與士兵們一同訓練,他手持長槍,大聲呼喊著戰術指令:「左舷槳手,全力划動,調整船身角度,準備衝擊敵陣!」士兵們齊聲響應,動作整齊劃一,喊殺聲伴隨著海浪的咆哮,奏響一曲激昂的戰歌。
數月之後,水軍訓練初成,張難見時機已到,毅然率領艦隊向著東影嶼所在的海島進發。艦隊浩浩蕩蕩地航行在茫茫大海之上,戰船的風帆鼓足了風,如同一群展翅翱翔的海鳥,向著既定目標疾馳而去。
當艦隊抵達黑河口一帶時,前方瞭望哨傳來警報:發現東影水軍主力!張難聽聞,立刻登上船頭,極目遠眺。只見遠處海面上,東影水軍的戰船密密麻麻,船頭的旗幟在風中肆意舞動,透露出一股挑釁的意味。張難目光冷峻,轉頭對身旁的副將說道:「今日便是我們徹底擊垮東影水軍的良機,傳令下去,全軍列陣,準備戰鬥!」
副將領命而去,很快,武朝水軍迅速變換陣形,戰船呈箭頭狀排列,先鋒戰船的船頭高高昂起,似要衝破一切阻擋。張難站在旗艦指揮台上,手中令旗一揮,戰鼓頓時擂響,如雷鳴般在海面上迴蕩。「進攻!」隨著這一聲怒吼,武朝水軍如離弦之箭,向著東影水軍沖了過去。
一時間,海面上炮聲轟鳴,火光沖天。武朝水軍的火炮率先發難,一顆顆炮彈帶著呼嘯聲砸向東影戰船,木屑飛濺,東影水軍的陣形瞬間被打亂。緊接著,雙方戰船靠近,士兵們紛紛拋出撓鉤,將敵船緊緊鉤住,然後手持利刃,跳上敵船,展開激烈的近身肉搏。
張難身先士卒,他揮舞著大刀,在敵船甲板上如入無人之境,所到之處,東影士兵紛紛倒下。他高聲呼喊:「兄弟們,殺啊!今日為我武朝揚威,讓東影賊寇知道我們的厲害!」士兵們深受鼓舞,個個奮勇向前,喊殺聲震得海水都似乎為之顫抖。
在一艘武朝戰船上,年輕的水兵小李第一次參加海戰,心中難免有些緊張。但看著身旁戰友們無畏的身影,他咬咬牙,握緊手中長槍,迎著衝上來的東影士兵刺了過去。槍尖刺入敵人胸膛的那一刻,他心中的恐懼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滿腔的怒火與鬥志。「狗賊,拿命來!」他怒吼著,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
而在東影水軍這邊,他們原本以為憑藉著熟悉海域的優勢能夠輕鬆應對武朝水軍,卻沒想到對方如此勇猛善戰,戰術精妙。一位東影軍官揮舞著長刀,試圖組織抵抗:「都不許後退,給我頂住!這是我們的海域,絕不能讓武朝人得逞!」然而,兵敗如山倒,他的呼喊在混亂的戰場上顯得如此無力。
隨著戰鬥的持續,東影水軍漸漸不支,一艘艘戰船被擊沉,士兵們死傷慘重。他們開始四散逃竄,完全沒了章法。黑河口的海水被鮮血染紅,漂浮著破碎的木板和殘肢斷臂,場面慘烈至極。
張難望著潰敗的東影水軍,並沒有下令追擊,而是讓士兵們打掃戰場,救治傷員。他深知窮寇莫追的道理,況且海戰變數極大,此時保存實力更為重要。這場大戰,武朝水軍以壓倒性的優勢重創了東影水軍,讓東影嶼元氣大傷。
消息傳回東影嶼國內,舉國震驚。國主坐在宮殿內,臉色陰沉得可怕。大臣們跪在地上,噤若寒蟬,誰也不敢先開口說話。良久,國主長嘆一聲:「看來,如今大勢已去,武朝勢不可擋。為了我大東影嶼的百姓,也只能……投降了。」說罷,他親手寫下投降書,命使者送往張難手裡。張難難以抉擇,於是決定進攻暫緩,自己去見皇帝。
此時的朝堂之上,皇帝劉虎看著東影嶼的書信:
武朝皇帝陛下及諸王公大臣勛貴閣下:
今我東影嶼,以蕞爾之邦,不自量力,冒犯天威,興兵構難,以致干戈擾攘,生靈塗炭,實乃罪大惡極,追悔莫及。
自戰事起,武朝天兵威如雷霆,勇若虎貔,其勢銳不可當。我東影嶼雖竭力抵禦,然強弱懸殊,終致兵敗如山倒,城破疆失,宗廟傾頹,臣民惶惶,實已無力再戰,亦不忍見蒼生再受兵燹之苦。
今特修此書,遣使納降,願將東影嶼一應土地、子民、財貨、軍伍,悉皆奉上,自此永為武朝之屬國,歲歲朝貢,不敢有貳。我東影嶼上下,當謹遵武朝之法紀,敬從武朝之政令,束身待罪,唯望陛下開恩赦宥,許我等殘喘之民苟全性命,以修文德,漸化蠻俗,融入浩蕩王化之中。
惶恐謹拜,不勝戰慄之至。
得知東影嶼投降的消息,大臣們議論紛紛。
「陛下,萬萬不可輕信啊!東影嶼陰險狡詐,此番投降恐有詐謀,說不定是想藉機喘息,日後再圖報復。」一位老臣憂心忡忡地奏道。
「臣以為,東影嶼既已投降,我朝當顯大國風範,接納他們,可令其歲歲納貢,永保太平。」另一位大臣提出不同看法。
劉虎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心中權衡利弊。他轉頭看向張難,問道:「張愛卿,你身處前線,對東影嶼最為了解,你意下如何?」
張難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陛下,臣以為東影嶼此番遭受重創,短期內確實難以再興風浪。但其本性難移,若輕易接納,日後恐生變數。不如我們一面假意答應,令其交出部分戰船、兵器,削減其實力;一面暗中加強戒備,派遣斥候密切監視其動向,以防萬一。」
劉虎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讚許之色:「張愛卿所言甚是,正合朕意。」他又環顧朝堂,威嚴地說道:「眾卿,東影嶼雖送來投降書,但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戰爭帶來的創傷尚未平復,我們要為百姓謀長久的安寧。傳朕旨意,照張難所說,擬定條件,回復東影嶼使者,若其真心投降,便罷;若敢有二心,朕必親率大軍,踏平其島國!」
大臣們齊聲高呼:「陛下聖明!」
使者帶著武朝的回覆返回東影嶼,國主打開書信,看到武朝提出的苛刻條件,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憤怒地將書信摔在地上:「武朝欺人太甚!這是要將我東影嶼逼入絕境啊!」大臣們面面相覷,一時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