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開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龍,怎麼樣了,身上還疼嗎?」媽媽的聲音雖尖銳卻充滿了慈愛,簡單的一句關心語句,讓媽媽再也控制不住情緒,眼淚也隨眼角滑落,豆大的眼珠不停落下。「我不疼,媽」不知道是身體麻木了還是真的不疼了,我用微弱的聲音回答到。

  我叫曹小龍,名字是二姑父幫我起的,我出生在鄉鎮醫院,二姑父是一名醫生,圓圓的臉上長滿了鬍鬚,髮際線略顯高,頭髮為全背向後,還有幾根白髮遍布其中,當時我媽生我時雖不是他接生,他卻在場,並且為我起了這個名字,他說簡單卻充滿了家人的期待。我家是一個大家族,我爸的兄弟姐妹八個,我媽的兄弟姐妹4個,我家原不是湖北的,祖籍是河南的,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爺爺為了躲避饑荒和動盪,帶著奶奶和二爺爺二奶奶從河南徒步翻山越嶺到湖北,隨後在一個山村里落了腳,這個山村叫東倉,原本是糧倉所在地,後面村民逐漸變多,糧倉的屬性也幾乎沒有了,完全成為了居住屬性。爺爺到了東倉後帶著一家人選了一塊地,竹林之下,用青石塊做地基,黃土磚做牆壘起了一間房子,也算溫馨和寬敞。

  這年是2004年,我三歲,爸媽也帶著我和姐姐搬進了新家,是一個二層小樓,一樓已經裝修,二樓還是半成品,房子右邊緊挨著一間長方形小平房,是廚房,小平房之上有一條天溝,水泥澆築有近1米寬,可以說是一個陽台,因為小孩子那種喜歡攀爬的天性,這也是我兒時的娛樂之地。這天我看到了家裡裝修時剩下的裝水泥灰的小提桶,這種小提桶很厚,把手為鐵絲製作並略微生鏽,純灰顏色,不大,卻有些分量,我找到了一根紅色細尼龍繩,將桶把手也就是那根細鐵絲系住,然後我帶著蓋房子留下的紅磚爬上廚房之上的陽台,我來回上下三趟,將三塊磚搬上了陽台。陽台右方是廚房屋頂,黑瓦片錯落有致的在上面蓋著,屋檐還壓有紅磚,防止瓦片被吹飛,屋頂前中部是一根水泥管子做的煙囪,上面還不斷冒出充滿柴火氣息的炊煙,但顯然這些不是我一個三歲小孩的關注點,我只在乎我的「吊貨行動」,就是將三塊紅磚放置在小提桶里,我將細尼龍繩緊握住,然後將小提桶從陽台放下,下方有兩塊約1平米的不規則長條形青石板,是蓋房地基留下的,兩塊,可以說是兩條青石板,摞著放在一起,我內心的想法就是將小提桶慢慢吊下至青石板上,這種看似幼稚的行為也只有孩童時期的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樂趣,在將小提桶吊下的過程中,似乎桶加三塊磚的重量比我還重,但是我不會在中途放手,因為這是孩子的天性,我必須將它吊下,無論如何我要將桶里的磚頭安全吊下至青石板上,這將使我很有成就感,但是事與願違往往貫穿人的一生,包括不懂世事的孩童時期,人們往往只能無助的接受結果,無法改變。突然我眼前一黑,醒來後就發現自己坐在家裡的高腳椅子上,無力的靠在椅背上,沒錯,我從陽台掉下來了,並且落在青石板上,受傷了。母親和姐姐聽到聲響趕緊跑出來,母親放下手中的鍋鏟,姐姐放下手中的柴火,她們從廚房中衝出,發現我躺在青石板上昏迷不醒,我手中還握著那根紅尼龍繩。母親將我抱進屋裡,放在了椅子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