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要砍兒子的老爹
正值初夏,這會到了中午,氣溫上來了,工人們趁著開飯前的這一段時間,加快速度幹活。楊廠長是好人,大老闆的老爹更是待人溫和,中午有足足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楊萬斤坐在那裡有些拘束,他大約是沒有嘗試過這種監工一般的樣式。人們經過工地的時候,都會用艷羨的目光看著背著手在工地上走來走去的那個人,因為那是監工。
看著別人幹活的都是幹部都是領導。
楊萬斤因此有些手足無措。
李國光語重心長的對楊萬斤說,「大力,你家老大這個事情,我早想找你喝個酒談一談。大力,這個磚廠,是我家老三搞的。我家老三在外面也做些生意,這個你知道。他告訴我要找你家老大過來當這個廠長幫著他管理磚廠,我起初是反對的。」
感慨著嘆氣,楊萬斤說,「國光哥,我們家老大比不上你家老三。你家老三十六歲就去當了兵,復員回來又進了光明廠當幹部。我家老大……」
說著扭頭瞪了一眼站在側後大氣不敢喘的楊青松,楊青松嚇得一個激靈。
「我家老大青盲字不識一個,除了會劏豬,還會什麼。他就是個劏豬的命,有口飯吃,攢點錢找個老婆,我就心滿意足了,不指望他有多大出息。」楊萬斤說起來就停不下去,「我家老大和家華是同一年的吧我記得,二十多了,連個對象都沒有。你說,他要是沒了這個飯碗,以後可如何是好。」
父母的憂心忡忡不是晚輩們能夠深刻理解的。
李國光說道,「我也是這個意思,我是堅決反對的。不過,大力你聽我慢慢跟你分析。」
「國光哥,你慢慢說。」楊萬斤豎起耳朵來。
其他人的話他不會聽,若是不順耳的,不但不聽,當成就能跟你翻臉。楊屠夫楊屠夫,這個綽號並不只是因為他是劏豬的。但是李國光的話,他一般都會聽得進去,因為李國光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
在這個年代,能夠把自己的名字寫完整的農民,那就是村裡有文化的人。能夠寫一篇幾百字的文章的人,那就是秀才一般的存在。李國光當年儘管是以工農兵的身份進入的大學就讀,但那也是扎紮實實學到了東西的大學生。
回想起過去的十幾年,李國光是何等的風光,二三十歲的年紀,離經叛道的事情也不曾少干。因此才有糾正之後的勞改之災。所幸的是,李國光的當年並不狂熱,甚至可以說,他用未來的勞改之災換取了當年在高校里學習的機會,哪怕當年的高校已經接近癱瘓。
李國光沉聲告訴楊萬斤,道,「國家提出了革新開放,很多地方都取消了計劃生產經營,遵照市場化的邏輯,激發競爭活力。未來的形勢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現在的鐵飯碗不代表以後一直都會是鐵飯碗。屠宰廠的情況已經有些苗頭。你自己也有所感覺。這幾個月找你劏豬的人是不是越來越多,除了村里分豬肉請你來殺,是不是有不少個體戶找你幫忙?」
「是啊!村里那幾戶養的豬比較多的,前些日子請我過去吃飯,好酒好煙給著,給他們劏了三頭,全都拉出去賣豬肉了。」楊萬斤說道,「不過,你說的好多東西,我聽不明白。」
李國光笑著解釋道,「說白了,以後國家不會管這些事情了,任由我們自己選擇。比如以前家裡不能養豬,全都集中在大隊,現在家家戶戶想養就養。以前干多干少都少不了一碗飯吃,現在包產到戶了,你不干就要餓肚子,你幹得好就吃得好。」
頓了頓,李國光道,「同樣的道理,現在不再規定生豬必須要賣給屠宰廠,那麼屠宰廠就要自己想辦法收生豬,不想辦法就沒生豬,沒生豬供應,屠宰廠還怎麼搞下去?」
楊萬斤聽明白了,但是他總感覺心裡空落落的不踏實。幾十年根深蒂固的觀念,想要扭轉過來非常一朝一夕的事情。
他猶猶豫豫的說,「可是,可是國家單位怎麼可能破產呢?」
是啊,國家的工廠怎麼會破產倒閉。在很多人的認知里,只要國家在,公家的單位企業都不會有什麼影響。這樣的觀念之下,當國企改革浪潮全面涌過來,國企工人們以及他們的家庭會有一種天塌下來的感覺。
李國光說道,「以前咱們也不相信國家會把田地分給個人,現在不也照樣成了現實?沒有什麼不可能。你家老大在這裡工作,還當了廠長,一個月兩千塊錢的工資,還有一成的乾股。你就沒有必要非要他回去屠宰廠上班了。」
「一個月兩千元?」楊萬斤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楊青松終於得到了開口說話的機會,叭叭的說道,「那當然,兩千元啊,一個月兩間大瓦房。爸,屠宰廠沒什麼前途的,你不在裡面上班你不知道具體情況。廠里已經兩個月沒發工資了,廠領導只顧著自己享受,根本就不管職工們的死活,你說這樣幹下去還有什麼意義。再說了,我一分錢沒出,就出個力氣,李路不但給了高工資,還給了一成的乾股。國光叔也在這裡,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完了他小聲補上一句,「我大小也是個廠長,你別動不動就要打要殺的,這叫我以後怎麼管下面的人。」
多少乾股這些,楊萬斤腦子裡沒有一個明晰的概念,說到底,他還是被一個月兩千元錢的工資給震住了。一個月賺比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都要多,農村家庭一年下來辛辛苦苦也不過一千多的收入。也沒有什麼不能滿意的了。
長長的嘆了口氣,楊萬斤對李國光說道,「國光哥,既然你同意,那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你總不會讓這孩子吃虧。」
他也沒有別的辦法,米已成炊,哪怕他想讓楊青松回屠宰廠去,也沒有這個可能。而李國光在這裡,多少能讓他放心。不過,李國光依然能看得出來,楊萬斤心裡有不甘以及對大兒子未來的擔憂。
李國光拿出煙來給楊萬斤點上,感慨著說,「大力,兒孫自有兒孫福,把他們養育成人,就盡到了咱們當父母的責任。青松這小子很聰明好學,你大可不必擔心他以後過得好不好。至於兒媳婦,就更不用擔心了。青松,你自己說吧。」
楊萬斤一愣,猛地扭頭看向楊青松,「搞對象了?」
楊青松連忙說道,「沒有,爸,是這樣的,李路找人幫忙,給我在陸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報了個編外班,我這每周去上兩天課呢。回頭我給你找個大學生兒媳婦回來。」
楊萬斤頓時眉開眼笑起來,不住的點頭,「是咯是咯是咯,這個好這個好,呵呵呵呵……」
楊萬斤坐在那裡有些拘束,他大約是沒有嘗試過這種監工一般的樣式。人們經過工地的時候,都會用艷羨的目光看著背著手在工地上走來走去的那個人,因為那是監工。
看著別人幹活的都是幹部都是領導。
楊萬斤因此有些手足無措。
李國光語重心長的對楊萬斤說,「大力,你家老大這個事情,我早想找你喝個酒談一談。大力,這個磚廠,是我家老三搞的。我家老三在外面也做些生意,這個你知道。他告訴我要找你家老大過來當這個廠長幫著他管理磚廠,我起初是反對的。」
感慨著嘆氣,楊萬斤說,「國光哥,我們家老大比不上你家老三。你家老三十六歲就去當了兵,復員回來又進了光明廠當幹部。我家老大……」
說著扭頭瞪了一眼站在側後大氣不敢喘的楊青松,楊青松嚇得一個激靈。
「我家老大青盲字不識一個,除了會劏豬,還會什麼。他就是個劏豬的命,有口飯吃,攢點錢找個老婆,我就心滿意足了,不指望他有多大出息。」楊萬斤說起來就停不下去,「我家老大和家華是同一年的吧我記得,二十多了,連個對象都沒有。你說,他要是沒了這個飯碗,以後可如何是好。」
父母的憂心忡忡不是晚輩們能夠深刻理解的。
李國光說道,「我也是這個意思,我是堅決反對的。不過,大力你聽我慢慢跟你分析。」
「國光哥,你慢慢說。」楊萬斤豎起耳朵來。
其他人的話他不會聽,若是不順耳的,不但不聽,當成就能跟你翻臉。楊屠夫楊屠夫,這個綽號並不只是因為他是劏豬的。但是李國光的話,他一般都會聽得進去,因為李國光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
在這個年代,能夠把自己的名字寫完整的農民,那就是村裡有文化的人。能夠寫一篇幾百字的文章的人,那就是秀才一般的存在。李國光當年儘管是以工農兵的身份進入的大學就讀,但那也是扎紮實實學到了東西的大學生。
回想起過去的十幾年,李國光是何等的風光,二三十歲的年紀,離經叛道的事情也不曾少干。因此才有糾正之後的勞改之災。所幸的是,李國光的當年並不狂熱,甚至可以說,他用未來的勞改之災換取了當年在高校里學習的機會,哪怕當年的高校已經接近癱瘓。
李國光沉聲告訴楊萬斤,道,「國家提出了革新開放,很多地方都取消了計劃生產經營,遵照市場化的邏輯,激發競爭活力。未來的形勢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現在的鐵飯碗不代表以後一直都會是鐵飯碗。屠宰廠的情況已經有些苗頭。你自己也有所感覺。這幾個月找你劏豬的人是不是越來越多,除了村里分豬肉請你來殺,是不是有不少個體戶找你幫忙?」
「是啊!村里那幾戶養的豬比較多的,前些日子請我過去吃飯,好酒好煙給著,給他們劏了三頭,全都拉出去賣豬肉了。」楊萬斤說道,「不過,你說的好多東西,我聽不明白。」
李國光笑著解釋道,「說白了,以後國家不會管這些事情了,任由我們自己選擇。比如以前家裡不能養豬,全都集中在大隊,現在家家戶戶想養就養。以前干多干少都少不了一碗飯吃,現在包產到戶了,你不干就要餓肚子,你幹得好就吃得好。」
頓了頓,李國光道,「同樣的道理,現在不再規定生豬必須要賣給屠宰廠,那麼屠宰廠就要自己想辦法收生豬,不想辦法就沒生豬,沒生豬供應,屠宰廠還怎麼搞下去?」
楊萬斤聽明白了,但是他總感覺心裡空落落的不踏實。幾十年根深蒂固的觀念,想要扭轉過來非常一朝一夕的事情。
他猶猶豫豫的說,「可是,可是國家單位怎麼可能破產呢?」
是啊,國家的工廠怎麼會破產倒閉。在很多人的認知里,只要國家在,公家的單位企業都不會有什麼影響。這樣的觀念之下,當國企改革浪潮全面涌過來,國企工人們以及他們的家庭會有一種天塌下來的感覺。
李國光說道,「以前咱們也不相信國家會把田地分給個人,現在不也照樣成了現實?沒有什麼不可能。你家老大在這裡工作,還當了廠長,一個月兩千塊錢的工資,還有一成的乾股。你就沒有必要非要他回去屠宰廠上班了。」
「一個月兩千元?」楊萬斤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楊青松終於得到了開口說話的機會,叭叭的說道,「那當然,兩千元啊,一個月兩間大瓦房。爸,屠宰廠沒什麼前途的,你不在裡面上班你不知道具體情況。廠里已經兩個月沒發工資了,廠領導只顧著自己享受,根本就不管職工們的死活,你說這樣幹下去還有什麼意義。再說了,我一分錢沒出,就出個力氣,李路不但給了高工資,還給了一成的乾股。國光叔也在這裡,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完了他小聲補上一句,「我大小也是個廠長,你別動不動就要打要殺的,這叫我以後怎麼管下面的人。」
多少乾股這些,楊萬斤腦子裡沒有一個明晰的概念,說到底,他還是被一個月兩千元錢的工資給震住了。一個月賺比一個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都要多,農村家庭一年下來辛辛苦苦也不過一千多的收入。也沒有什麼不能滿意的了。
長長的嘆了口氣,楊萬斤對李國光說道,「國光哥,既然你同意,那我也沒什麼好說的了,你總不會讓這孩子吃虧。」
他也沒有別的辦法,米已成炊,哪怕他想讓楊青松回屠宰廠去,也沒有這個可能。而李國光在這裡,多少能讓他放心。不過,李國光依然能看得出來,楊萬斤心裡有不甘以及對大兒子未來的擔憂。
李國光拿出煙來給楊萬斤點上,感慨著說,「大力,兒孫自有兒孫福,把他們養育成人,就盡到了咱們當父母的責任。青松這小子很聰明好學,你大可不必擔心他以後過得好不好。至於兒媳婦,就更不用擔心了。青松,你自己說吧。」
楊萬斤一愣,猛地扭頭看向楊青松,「搞對象了?」
楊青松連忙說道,「沒有,爸,是這樣的,李路找人幫忙,給我在陸港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報了個編外班,我這每周去上兩天課呢。回頭我給你找個大學生兒媳婦回來。」
楊萬斤頓時眉開眼笑起來,不住的點頭,「是咯是咯是咯,這個好這個好,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