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登聞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常洛領著五百親衛,從軍團大營北門離開。

  出營後左轉通過朝陽門進入內城,在寬敞的朝陽門大街上一路走到街頭十字路口,而後繼續向前進入雙碾街,再次走到盡頭後,向南轉,一路直行,抵達未央宮西門。

  如今的未央宮,經過三個多月持續的強化守御,周邊區域的宅子裡基本沒有了普通百姓,住的都是宮衛家屬。

  未央宮如今的防守軍力有五千餘人,這麼多人當然不會全住在宮裡,也不會全在宮內布防。

  除了侍中千戶所的千餘兵力全部在宮內巡邏布防外,其餘四個千戶所,都是一半在宮外巡邏,一半在宮內值守。

  未央宮內的常態兵力為三千人,宮外四周還有巡邏的兩千人,內外共同構成了未央宮防禦體系。

  這些都是脫產軍士,維持這樣一支帶給朱常洛很強安全感的警衛部隊,每個月的軍餉只需一萬四千四百兩,約等於九成六個花魁。

  明朝後期的武力為何下滑的如此嚴重,從軍隊待遇上就能看出來。

  高額軍餉不一定能養出強軍,但低廉軍餉一定養不出強軍。

  明朝經過多年募兵摸索出的,既能保證軍士戰鬥力,又能兼顧朝廷財政承受力的士兵月餉,就是一兩五錢。

  一年十八兩白銀。

  其購買力放在大明全境,大概在十八石稻穀上下波動。

  朝廷能穩定的提供這十八石米,軍士就能打勝仗。

  若是朝廷不能穩定的提供,軍士就不能穩定的打勝仗。

  這個道理很淺顯,但大明上下就是做不到。

  為什麼?

  因為財政崩潰,因為收不上稅,因為錢發不到最底層軍士的手裡。

  朱常洛對這一點很清楚,凡是離開他監控視線的銀子,他都默認其一定無法全部應用到該用的地方去。

  因此他堅持每日晨練,和宮衛朝夕相處。

  堅持每天巡營,一有機會就找軍團士兵問話。

  如此,也只能勉強保證身邊的宮衛和東城外的軍團,可以把錢發到最底層去。

  除此之外的一切花銷,他都無法保證。

  無論是遼東的開支,還是九邊的開支,把錢交給官僚系統,就是默認官僚系統貪掉。

  但朱常洛還是要掏錢餵飽他們。

  官僚吃飽,才會執行他的命令,才會不反對他每日巡營,才會讓他有機會提振武力。

  官僚吃不飽,就會想辦法去破壞朱常洛的一切行動,如果停止不了他的行動,就只能想辦法停止他本人。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不讓官僚貪污,又不給官僚吃飽,還想讓官僚幹活,凡是這麼幹的皇帝,最終都只有一個結果。

  落水而亡。

  朱常洛想讓官僚幹活,要麼讓他們吃飽,要麼讓他們貪污,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眼下正是新舊財政交替之年,這會兒的國庫是沒有錢糧的,大明上下全靠皇帝用內帑養著。

  朱常洛穿越至今四個多月,花錢花了兩百五十多萬,內帑總共還剩下六百多萬,若是在今年年底之前不能充盈國庫,補足內帑,朱常洛就要宣布破產了。

  屆時,他就只能帶著五千親軍,十萬營兵,一個城一個城的重新打一遍,沒別的法子。

  ……

  回到未央宮後,朱常洛徑直前往御書房。

  他在房內轉了一圈,傅有容已經離開,內室的臥榻換了新的被褥,布設都恢復了原樣,地面、桌案、窗格等處也都灑掃乾淨。

  朱常洛面帶微笑的返回前廳,坐在龍椅上,開始處置事務。

  他首先起草了一道諭旨。

  【諭禮部及三法司:】

  【禮部掌管德治教化,乃朝廷施行王道之所在】

  【教坊司本為掌管宮廷舞樂之機構,如今已成為專門收容犯官女眷,供權貴褻玩之機構】

  【朕以為,禮部掌管教坊司,大傷風俗,大敗德行,嚴重損壞禮部顏面,故從今以後,教坊司劃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共同管理節制】

  【教坊之制,乃是為懲罰犯官女眷而設,但案犯既已伏誅,連坐之人當給改過之機】


  【凡因官員獲罪而充入教坊司之女,明定懲罰期限,按兩年、四年、六年、八年、十年封頂】

  【因其他緣故自願或被迫流入教坊司之女,許其隨時自贖身,贖身金額一律十兩】

  【凡懲罰期滿或自贖身者,由教坊司和三法司聯合出具脫籍文書,許其持文書前往戶部改隸良籍】

  【各衙門辦事官吏不得刁難,違者視情形予以申飭、革職、開除、法辦等懲罰】

  【自今日起,於未央宮四門之外、內城朝陽門外、第一軍團大營北門之前,均設登聞鼓】

  【若教坊司所屬女子因脫籍之事被官吏刁難,許擊登聞鼓以聞,可本人擊鼓,也可他人代擊鼓】

  【泰昌元年正月十二】

  朱常洛寫好意旨後,拿過皇帝之寶蓋在了文書年月日處,而後將意旨遞給了身旁隨侍的王安,開口道:

  「委中書舍人寫成正式諭旨,差人分別去朝陽門、第一軍團、禮部、三法司、教坊司宣諭。」

  「未央宮四門登聞鼓設置在護城河之外,確保無論日夜,想擊鼓之人都能及時敲響。」

  「委派內侍和宮衛,日夜留意四門登聞鼓,若有人擊鼓,立刻派遣專人安保,期間不得與之交流,而後立刻告知於朕。」

  「至於朝陽門外和軍團大營北門前設置的登聞鼓,則各委一名入內內侍和宮衛一個小旗的兵力,每天白天前去盯梢。」

  「若有人擊鼓,同樣先保護起來,而後立刻告知於朕。」

  王安接過意旨看了看,思考了片刻後,開口問道:「陛下,若有人敲響六面登聞鼓,上告的卻不是因脫籍被刁難之事,是否還要受理?」

  朱常洛笑著回答道:

  「那就按告御狀處置便是。」

  「自古設置登聞鼓,就是為了增加一條下情上達的途徑。」

  「宣德爺不就經常親自裁斷民間案情,咱這也是遵循祖宗之法。」

  王安聞言,露出微笑:「臣知陛下愛民如子,但您每天日理萬機,若是再分出精力親自受理諸般瑣事,臣擔心會影響陛下軍國大計。」

  朱常洛聞言,眼神微動,想了想,開口道:

  「無妨,屆時視情形再定。」

  「若民間真有重大冤情求告無門,我親自受理裁斷也是理所當然。」

  「但若上告的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那便委任他人審理即可。」

  「但這事大事小,既然敲響了登聞鼓,就必須先讓朕知道。」

  王安聽罷,不再多言,拱手道:「臣明白了,臣這就差人去辦理此事。」

  朱常洛擺了擺手,示意他可以下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