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會軍共進
待兩人並行領將士返回之時,戰場已經打掃的差不多了,劉和是萬萬沒想到,光靠公孫瓚一個人就把鮮卑打退了,再加上張飛,把這些鮮卑徹底殺潰了。
劉和迎了上去,見公孫瓚甲冑之上儘是血污,不禁讚嘆:「伯珪兄竟如此神勇。」
公孫瓚翻身下馬,摘下兜鍪露出微笑:「吾在遼東屬國任長史時,便常與鮮卑族廝殺,其人色厲內荏,不過是一群軟骨頭罷了。」
「伯珪兄快歇息一下。」劉和笑著示意,看著回來的先鋒騎渾身儘是血污,「探騎何在?」
令兵聞之呼喚,遙遙的奔來兩人:「公子。」
「快去尋附近何處有河流,先鋒騎濯面,馬匹飲水。」
「諾。」探騎看著浴血的先鋒騎,不禁有些敬佩,當即轉身離去。
先鋒騎牽著馬行著,大軍將士緩行向前,一邊打掃著戰場,計算著戰功,以首級論功,牽著鮮卑無主的馬匹,收起他們的武器掛在馬上。
「此處戰事畢,可否遣令兵傳告鮮于步卒處?」閻柔附上來問著。
「唔,好,遣令兵前去傳告,我等覓河流處安歇。」
「善。」閻柔應下,吩咐軍中令兵前去傳信。
探騎來報折向北一里有河流,大軍當即折道向北,再告後方步卒。
騎軍行至河流,紛紛下來飲馬,公孫瓚兜鍪之上的斗羽都被血染鮮紅,放在水裡泡著,長槍掠過水,將血污洗清,從包裹里取出一片布擦乾槍頭,又取出一塊油脂擦拭著,以免生鏽。
將鎧甲解下,擦拭著甲冑上乾涸的血,同樣進行抹油避免生鏽。
做完清洗工作,又從包里拿出刷子,走至下游,戰馬踩到河裡,公孫瓚認真的清洗著白馬身上的血漬,為戰馬洗鼻,戰馬時時低頭飲水,牽上岸後取出粟麥餵著戰馬。
為將者,兵器,鎧甲,戰馬,都是和自己性命直接相關的重要物品,是給予了第二條性命,因此戰後必須認真對待。
劉和看著一絲不苟認真清洗的公孫瓚,心中不禁升起敬意,要說這一世,公孫瓚可不是劉家的敵人啊,一點都沒有對父親使壞,反而是忠實的下臣,也不曾想到他作戰竟然如此勇猛,給他的感覺,不輸關張,只要合理的駕馭住,一定能夠成為忠實的助力。
到現在為止,關張二人還沒有展現出自己的能力,還沒有這個機會,但在劉和眼中,衝鋒陷陣英勇無畏,這就是英雄啊。
讓我來?我當然不行。劉和雖然也習武,但是沖陣殺敵這種事情,還真沒有親自來過,光是指揮作戰了,一個合格的將帥嘛。
戰馬駐立一旁,將士們在河邊歇息著,等待步卒趕來會軍。
步卒的行進速度,要慢上許多,日漸西山,殘陽映照彤雲,將士們相互談笑著,劉和看過將士一圈,將士們多談論些家長里短的事情,沒有人去研究什麼時勢,這時的百姓就是這樣,沒有受過教育,獲得不了任何信息,對於時事也不甚了解,只要吃飽穿暖,那便足矣。
待暮色已近,遙遙可見步卒行來,隨後大軍圈地歇息,將士清掃完區域,埋過生火準備做飯,戰時的日子將士都習以為常。
清晨,各自收拾著東西,大軍集結起來再度行進,推算著距離,只需一日,便可抵達代郡的範圍。
「這上谷難樓部的人怎麼還沒來?」
行進之中,已至正午,劉和眼見要駛出上谷地界了,這烏桓竟然還沒有來匯合。
身旁幾員大將聽完不語,公孫瓚冷哼一聲:「這群烏桓亦是外族之人,都不可靠。」
「額,或許是路途遙遠吧。」劉和只能如此解釋了,公孫瓚對外族的敵視情緒實在太重了。
不久,探騎飛馬來報:「烏桓難樓部領軍前來。」
劉和聞言大喜,眾將也都展露笑意。
「看來這些烏桓,終究是誠服於使君之下啊。」閻柔會心笑著。
待烏桓騎軍奔至,難樓策馬行向前,劉和駐馬立住。
「公子,難樓部率騎軍前來,我部族均已遣散勇士,故而召集人馬耗時良久,公子切莫見怪。」難樓十分客氣的向劉和行禮,劉和代表的就是劉虞。
劉和拱手笑言:「首領此番應家父召前來相助,豈能責怪?首領可與我同行。」
難樓當即令左右侍衛喚己部騎軍並行於側翼。
「難樓首領,上谷郡烏桓子民可還安好?」劉和問及上谷部百姓的狀況,自開市之後,上谷應是幽州西部最富裕的地方。
「承蒙劉大人恩德,自開胡市以來,烏桓子民勤耕,走商,都過上安穩的日子。」難樓感激的回答。
劉和聞言甚感欣慰:「家父正是此意,烏桓向來依附於漢廷,作為漢廷子民,自然要以此安居。」
難樓連連點頭,隨於劉和左右,此次難樓也不過集結了兩千騎,烏桓安居之後好戰之心已經平息,更多人安穩的過起了日子,除了難樓的親部,又徵發了部分勇士前來。
大軍又行一日,進入代郡境內,其後奔代縣而去,代郡時常處於鮮卑的威脅之下,靈帝後將南匈奴部遷於此,未嘗沒有以匈奴人制鮮卑人的意思。
於夫羅先前領了一萬匈奴軍,後來他們的家眷也都遷來,曾住於并州一帶,現徙於幽并交界處,相比之下,勢力還廣了許多,而且幽州比并州要發達,匈奴人也願意來此安居。
此番鮮卑作亂,於夫羅不敢冒然行動,代郡地方治理上有郡守,軍事上有都尉,他雖是漢廷任命的護匈奴校尉,但只能統領匈奴部人,無權插手地方治理,而且代郡地方對匈奴給予寬政,於夫羅更是不敢自行其是,等到劉虞的調令之後,才召集本部匈奴大軍,待劉和前來。
鮮卑?早之前不過是我匈奴族的奴役罷了,趁我部族衰敗之後僥倖起勢,面對我匈奴部的戰馬,只有跪下求饒的份!
大軍行了兩日,一路之上遇有不少流難的百姓,將他們護送至代縣,待平定鮮卑亂象之後,再由郡縣進行安排。
劉和只見官道之上,有數騎行來,探騎稟乃是匈奴前來,劉和有些意外,沒想到於夫羅這麼積極,於夫羅所領匈奴並未駐軍於代郡城內,隨後將劉和大軍領至軍營,於夫羅親自出來迎接:「公子近來可好?」
見到曾經一同作戰過的於夫羅,劉和會心一笑:「左賢王,好久不見,此次作戰,還需我等再度聯手。」
劉和隨即令將士們在一旁結營,留閻柔指揮將士,攜眾將入城會見代縣令,共議平亂一事。
劉和迎了上去,見公孫瓚甲冑之上儘是血污,不禁讚嘆:「伯珪兄竟如此神勇。」
公孫瓚翻身下馬,摘下兜鍪露出微笑:「吾在遼東屬國任長史時,便常與鮮卑族廝殺,其人色厲內荏,不過是一群軟骨頭罷了。」
「伯珪兄快歇息一下。」劉和笑著示意,看著回來的先鋒騎渾身儘是血污,「探騎何在?」
令兵聞之呼喚,遙遙的奔來兩人:「公子。」
「快去尋附近何處有河流,先鋒騎濯面,馬匹飲水。」
「諾。」探騎看著浴血的先鋒騎,不禁有些敬佩,當即轉身離去。
先鋒騎牽著馬行著,大軍將士緩行向前,一邊打掃著戰場,計算著戰功,以首級論功,牽著鮮卑無主的馬匹,收起他們的武器掛在馬上。
「此處戰事畢,可否遣令兵傳告鮮于步卒處?」閻柔附上來問著。
「唔,好,遣令兵前去傳告,我等覓河流處安歇。」
「善。」閻柔應下,吩咐軍中令兵前去傳信。
探騎來報折向北一里有河流,大軍當即折道向北,再告後方步卒。
騎軍行至河流,紛紛下來飲馬,公孫瓚兜鍪之上的斗羽都被血染鮮紅,放在水裡泡著,長槍掠過水,將血污洗清,從包裹里取出一片布擦乾槍頭,又取出一塊油脂擦拭著,以免生鏽。
將鎧甲解下,擦拭著甲冑上乾涸的血,同樣進行抹油避免生鏽。
做完清洗工作,又從包里拿出刷子,走至下游,戰馬踩到河裡,公孫瓚認真的清洗著白馬身上的血漬,為戰馬洗鼻,戰馬時時低頭飲水,牽上岸後取出粟麥餵著戰馬。
為將者,兵器,鎧甲,戰馬,都是和自己性命直接相關的重要物品,是給予了第二條性命,因此戰後必須認真對待。
劉和看著一絲不苟認真清洗的公孫瓚,心中不禁升起敬意,要說這一世,公孫瓚可不是劉家的敵人啊,一點都沒有對父親使壞,反而是忠實的下臣,也不曾想到他作戰竟然如此勇猛,給他的感覺,不輸關張,只要合理的駕馭住,一定能夠成為忠實的助力。
到現在為止,關張二人還沒有展現出自己的能力,還沒有這個機會,但在劉和眼中,衝鋒陷陣英勇無畏,這就是英雄啊。
讓我來?我當然不行。劉和雖然也習武,但是沖陣殺敵這種事情,還真沒有親自來過,光是指揮作戰了,一個合格的將帥嘛。
戰馬駐立一旁,將士們在河邊歇息著,等待步卒趕來會軍。
步卒的行進速度,要慢上許多,日漸西山,殘陽映照彤雲,將士們相互談笑著,劉和看過將士一圈,將士們多談論些家長里短的事情,沒有人去研究什麼時勢,這時的百姓就是這樣,沒有受過教育,獲得不了任何信息,對於時事也不甚了解,只要吃飽穿暖,那便足矣。
待暮色已近,遙遙可見步卒行來,隨後大軍圈地歇息,將士清掃完區域,埋過生火準備做飯,戰時的日子將士都習以為常。
清晨,各自收拾著東西,大軍集結起來再度行進,推算著距離,只需一日,便可抵達代郡的範圍。
「這上谷難樓部的人怎麼還沒來?」
行進之中,已至正午,劉和眼見要駛出上谷地界了,這烏桓竟然還沒有來匯合。
身旁幾員大將聽完不語,公孫瓚冷哼一聲:「這群烏桓亦是外族之人,都不可靠。」
「額,或許是路途遙遠吧。」劉和只能如此解釋了,公孫瓚對外族的敵視情緒實在太重了。
不久,探騎飛馬來報:「烏桓難樓部領軍前來。」
劉和聞言大喜,眾將也都展露笑意。
「看來這些烏桓,終究是誠服於使君之下啊。」閻柔會心笑著。
待烏桓騎軍奔至,難樓策馬行向前,劉和駐馬立住。
「公子,難樓部率騎軍前來,我部族均已遣散勇士,故而召集人馬耗時良久,公子切莫見怪。」難樓十分客氣的向劉和行禮,劉和代表的就是劉虞。
劉和拱手笑言:「首領此番應家父召前來相助,豈能責怪?首領可與我同行。」
難樓當即令左右侍衛喚己部騎軍並行於側翼。
「難樓首領,上谷郡烏桓子民可還安好?」劉和問及上谷部百姓的狀況,自開市之後,上谷應是幽州西部最富裕的地方。
「承蒙劉大人恩德,自開胡市以來,烏桓子民勤耕,走商,都過上安穩的日子。」難樓感激的回答。
劉和聞言甚感欣慰:「家父正是此意,烏桓向來依附於漢廷,作為漢廷子民,自然要以此安居。」
難樓連連點頭,隨於劉和左右,此次難樓也不過集結了兩千騎,烏桓安居之後好戰之心已經平息,更多人安穩的過起了日子,除了難樓的親部,又徵發了部分勇士前來。
大軍又行一日,進入代郡境內,其後奔代縣而去,代郡時常處於鮮卑的威脅之下,靈帝後將南匈奴部遷於此,未嘗沒有以匈奴人制鮮卑人的意思。
於夫羅先前領了一萬匈奴軍,後來他們的家眷也都遷來,曾住於并州一帶,現徙於幽并交界處,相比之下,勢力還廣了許多,而且幽州比并州要發達,匈奴人也願意來此安居。
此番鮮卑作亂,於夫羅不敢冒然行動,代郡地方治理上有郡守,軍事上有都尉,他雖是漢廷任命的護匈奴校尉,但只能統領匈奴部人,無權插手地方治理,而且代郡地方對匈奴給予寬政,於夫羅更是不敢自行其是,等到劉虞的調令之後,才召集本部匈奴大軍,待劉和前來。
鮮卑?早之前不過是我匈奴族的奴役罷了,趁我部族衰敗之後僥倖起勢,面對我匈奴部的戰馬,只有跪下求饒的份!
大軍行了兩日,一路之上遇有不少流難的百姓,將他們護送至代縣,待平定鮮卑亂象之後,再由郡縣進行安排。
劉和只見官道之上,有數騎行來,探騎稟乃是匈奴前來,劉和有些意外,沒想到於夫羅這麼積極,於夫羅所領匈奴並未駐軍於代郡城內,隨後將劉和大軍領至軍營,於夫羅親自出來迎接:「公子近來可好?」
見到曾經一同作戰過的於夫羅,劉和會心一笑:「左賢王,好久不見,此次作戰,還需我等再度聯手。」
劉和隨即令將士們在一旁結營,留閻柔指揮將士,攜眾將入城會見代縣令,共議平亂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