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軍國遼東
半個時辰之後,一員身著戎裝威風凜凜的武將在劉童的引領下,步伐沉穩地踏入書房。
武將身姿挺拔,抱拳向端坐於書房內的李弘恭敬行禮,聲若洪鐘道:「左金吾衛中郎將裴居道,拜見太子殿下。」
李弘輕輕擺了擺手,溫和地說道:「裴將軍,不必多禮。」
裴居道起身恭敬問道:「不知殿下召見末將,有何重要吩咐?」
李弘微微坐直身子,目光深邃,問道:「孤聽聞,近日金吾衛抓捕了不少波斯商人,這些商人的親屬竟跑到鴻臚寺索要人犯,還鬧得不可開交,可有此事?」
丘神績是裴居道的部下,這些天他的所作所為又怎能瞞得過裴居道?
只是在金吾衛中不少人傳言說丘神績在為東宮大宦官劉童辦事,裴居道便有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毫不知情。
然而出乎裴居道意料的是,這些波斯商人的家屬不僅跑到鴻臚寺要人,甚至還在鴻臚寺門口聚眾鬧事。
無奈之下鴻臚卿蕭嗣業派人傳話,要求金吾衛釋放這些商人。
裴居道不想為了丘神績得罪蕭嗣業,便下令讓其放人。
可讓他氣憤的是丘神績公然違抗命令。
於是就在裴居道剛剛訓斥完丘神績,正打算釋放這群波斯商人之時,他被傳喚到了東宮
此刻,聽到李弘這般詢問,裴居道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莫不是丘神績真的在為劉童辦事?而這大宦官已經在太子面前進了讒言誣陷了自己?
想到此處,裴居道急忙解釋道:「請殿下恕罪,是臣平日裡對下屬管教不嚴,才導致出了這等有損朝廷顏面的醜事。蕭鴻臚已經派人傳話給末將,末將回去後定當立即釋放這些商人。」
「你現在就要去放人?」
李弘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冷笑,說道:「裴將軍,你們金吾衛負責維護長安城街坊秩序和安全,豈能無緣無故抓人?既然人已經抓了就應當依法問罪,又怎能因為他們的家屬鬧事就罔顧律法私放人犯呢?」
「末將……」
裴居道心中一怔,一時之間竟有些摸不透李弘話語中的深意,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你覺得丘神績抓了波斯人致使其家人去鴻臚寺鬧事是損害了朝廷顏面。孤卻不這麼認為。」
李弘神情嚴肅地說道:「裴將軍,大唐的尊嚴是你們這些軍人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不是靠朝廷用百姓的錢財在長安城中為胡人提供食宿而換來虛假吹捧。你可明白孤的意思?」
裴居道聽聞此言,猛然抬起頭,他眼中滿是難以置信,不敢相信這話竟會從向來溫良恭儉的太子口中說出。
畢竟自太宗時期起大唐在懷遠坊、崇化坊、延康坊和永寧坊安置胡人時從未收取過他們一分錢。
而且只要是大唐的附屬國,其使團前來大唐的所有花費均由鴻臚寺在承擔;這些屬國的王公貴族子弟到長安求學,一切費用也都由國庫在支出;就連他們的使團回國,朝廷還會送上豐厚的財貨,以此彰顯大國氣度。
只是這些早已是約定俗成的不成文規定。
如今太子卻說出這般話,是否另有深意?
裴居道心跳加快,他越想越覺得心驚,不敢再繼續深想下去了。
李弘見裴居道愣在原地,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大聲吩咐說道:「那些被抓的波斯人,回去之後該如何處置就如何處置,無需在意那些所謂的朝廷顏面。你可聽明白了?」
裴居道收回目光,不敢再直視李弘,恭敬領命道:「末將領命。」
「去吧!」
對於此事李弘也是點到為止,當下時機還不成熟,他目前還未下決心徹底解決這條不成文的陋習。
裴居道轉身離去。
就在他剛要跨出門檻之際,李弘又補充道:「裴將軍,你要記住,你是左金吾衛的中郎將,並非鴻臚寺的典客令,今後可不要混淆了自己的身份。」
裴居道聽到最後這句話不禁驚出一身冷汗,又忙轉身請罪,這才戰戰兢兢地告辭離去。
李弘是因為很滿意丘神績對待波斯人的行事作風,這才將裴居道召到東宮稍微提示了一下。
至於裴居道會怎麼配合丘神績,丘神績又會怎麼對付這群波斯大商人,他已經不想再過問了。
李弘處理完此事正準備休息,突然派往政事堂送程處政調令敕書的宦官匆匆前來稟報,說是聖人召集諸位宰相前往延英殿商議軍國大事,若太子身體狀況允許,可一同前往參詳。
李弘略作思索心中便已猜到,高宗李治和武后與宰相們商議應該就是大唐與新羅之間的戰事了。
今年三月,新羅派遣薛烏儒與高句麗舊將高延武各率精兵一萬渡過鴨綠江,進至烏骨城(今丹東鳳凰山東麓),對大唐發起了戰爭。
烏骨城乃是連接遼東和平壤的交通要道,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一旦占領此地,新羅軍隊既可對駐守半島的大唐大軍進行圍攻,又能阻止大唐軍隊從遼東方面增援平壤。
當時,新羅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通過讓新羅軍隊在高句麗故地的行動,將大唐的視線轉移到遼東,使其無暇顧及新羅對百濟故地的爭奪。
事實上,他們的計劃還真成功了。
如今不到一年時間,百濟故地已被他們全部占領。
因此新羅文武王野心急劇膨脹,即便前幾日遼東剛剛傳來捷報,稱高偘大軍已經擊敗了被新羅扶持的高句麗反唐叛軍安舜的部下劍牟岑,並將其斬殺,安舜也被嚇得南逃至新羅,新羅也依舊派遣使團來到大唐議和,企圖封安舜為高句麗王,使其繼續統治高句麗故地成為新羅的附庸。
如今,新羅已派遣使團抵達長安城,有意與大唐議和,就看大唐是什麼態度了。
其實李弘早就知道高宗李治和武后以及幾位宰相們不願意與新羅議和,還打算在遼東戰場上繼續與新羅交戰,迫使其徹底認輸。
然而李弘很清楚,他們的決定會讓大唐跟新羅之間的戰爭會持續七年,七年之後大唐不僅在遼東戰場上損兵折將,還會將之前滅高句麗占領的一半土地被新羅奪走,兩國從此以後會以大同江為界劃分勢力範圍。
至此大唐花費巨大代價,僅僅只是鞏固了大同江以北、遼東地區的統治;卻讓新羅實現了對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的統治,進入統一新羅時代。
李弘不願意看到此事發生在自己的面前。
關於遼東局勢他已有對策,當即下令劉童準備前往延英殿議事。
半個時辰後,李弘來到了延英殿。只見高宗李治、武后以及五位宰相,還有兵部尚書劉仁軌都已在商討。
李弘向高宗李治和武后行禮,武后只是點了點頭,高宗李治神情溫和,示意李弘坐在他下首專門為其準備的小榻上。
六人見此情景也不驚訝,紛紛向李弘躬身行禮,李弘微微點頭示意,眾人便繼續討論剛才的議題。
期間李弘一直跪坐在榻上,靜靜地傾聽著眾人討論,他並未插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待幾人表達完的想法,高宗李治轉頭看向李弘,問道:「太子,你已經知曉諸公的態度,可有其他不同的意見?」
李弘確實不想繼續跟新羅交戰,他更傾向於與新羅議和,不想讓大唐在遼東戰場上牽扯太多精力。
於是在聽到高宗李治的詢問後,他準備發表自己的意見。
武將身姿挺拔,抱拳向端坐於書房內的李弘恭敬行禮,聲若洪鐘道:「左金吾衛中郎將裴居道,拜見太子殿下。」
李弘輕輕擺了擺手,溫和地說道:「裴將軍,不必多禮。」
裴居道起身恭敬問道:「不知殿下召見末將,有何重要吩咐?」
李弘微微坐直身子,目光深邃,問道:「孤聽聞,近日金吾衛抓捕了不少波斯商人,這些商人的親屬竟跑到鴻臚寺索要人犯,還鬧得不可開交,可有此事?」
丘神績是裴居道的部下,這些天他的所作所為又怎能瞞得過裴居道?
只是在金吾衛中不少人傳言說丘神績在為東宮大宦官劉童辦事,裴居道便有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毫不知情。
然而出乎裴居道意料的是,這些波斯商人的家屬不僅跑到鴻臚寺要人,甚至還在鴻臚寺門口聚眾鬧事。
無奈之下鴻臚卿蕭嗣業派人傳話,要求金吾衛釋放這些商人。
裴居道不想為了丘神績得罪蕭嗣業,便下令讓其放人。
可讓他氣憤的是丘神績公然違抗命令。
於是就在裴居道剛剛訓斥完丘神績,正打算釋放這群波斯商人之時,他被傳喚到了東宮
此刻,聽到李弘這般詢問,裴居道心中不禁有些忐忑。
莫不是丘神績真的在為劉童辦事?而這大宦官已經在太子面前進了讒言誣陷了自己?
想到此處,裴居道急忙解釋道:「請殿下恕罪,是臣平日裡對下屬管教不嚴,才導致出了這等有損朝廷顏面的醜事。蕭鴻臚已經派人傳話給末將,末將回去後定當立即釋放這些商人。」
「你現在就要去放人?」
李弘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冷笑,說道:「裴將軍,你們金吾衛負責維護長安城街坊秩序和安全,豈能無緣無故抓人?既然人已經抓了就應當依法問罪,又怎能因為他們的家屬鬧事就罔顧律法私放人犯呢?」
「末將……」
裴居道心中一怔,一時之間竟有些摸不透李弘話語中的深意,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你覺得丘神績抓了波斯人致使其家人去鴻臚寺鬧事是損害了朝廷顏面。孤卻不這麼認為。」
李弘神情嚴肅地說道:「裴將軍,大唐的尊嚴是你們這些軍人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不是靠朝廷用百姓的錢財在長安城中為胡人提供食宿而換來虛假吹捧。你可明白孤的意思?」
裴居道聽聞此言,猛然抬起頭,他眼中滿是難以置信,不敢相信這話竟會從向來溫良恭儉的太子口中說出。
畢竟自太宗時期起大唐在懷遠坊、崇化坊、延康坊和永寧坊安置胡人時從未收取過他們一分錢。
而且只要是大唐的附屬國,其使團前來大唐的所有花費均由鴻臚寺在承擔;這些屬國的王公貴族子弟到長安求學,一切費用也都由國庫在支出;就連他們的使團回國,朝廷還會送上豐厚的財貨,以此彰顯大國氣度。
只是這些早已是約定俗成的不成文規定。
如今太子卻說出這般話,是否另有深意?
裴居道心跳加快,他越想越覺得心驚,不敢再繼續深想下去了。
李弘見裴居道愣在原地,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大聲吩咐說道:「那些被抓的波斯人,回去之後該如何處置就如何處置,無需在意那些所謂的朝廷顏面。你可聽明白了?」
裴居道收回目光,不敢再直視李弘,恭敬領命道:「末將領命。」
「去吧!」
對於此事李弘也是點到為止,當下時機還不成熟,他目前還未下決心徹底解決這條不成文的陋習。
裴居道轉身離去。
就在他剛要跨出門檻之際,李弘又補充道:「裴將軍,你要記住,你是左金吾衛的中郎將,並非鴻臚寺的典客令,今後可不要混淆了自己的身份。」
裴居道聽到最後這句話不禁驚出一身冷汗,又忙轉身請罪,這才戰戰兢兢地告辭離去。
李弘是因為很滿意丘神績對待波斯人的行事作風,這才將裴居道召到東宮稍微提示了一下。
至於裴居道會怎麼配合丘神績,丘神績又會怎麼對付這群波斯大商人,他已經不想再過問了。
李弘處理完此事正準備休息,突然派往政事堂送程處政調令敕書的宦官匆匆前來稟報,說是聖人召集諸位宰相前往延英殿商議軍國大事,若太子身體狀況允許,可一同前往參詳。
李弘略作思索心中便已猜到,高宗李治和武后與宰相們商議應該就是大唐與新羅之間的戰事了。
今年三月,新羅派遣薛烏儒與高句麗舊將高延武各率精兵一萬渡過鴨綠江,進至烏骨城(今丹東鳳凰山東麓),對大唐發起了戰爭。
烏骨城乃是連接遼東和平壤的交通要道,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一旦占領此地,新羅軍隊既可對駐守半島的大唐大軍進行圍攻,又能阻止大唐軍隊從遼東方面增援平壤。
當時,新羅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通過讓新羅軍隊在高句麗故地的行動,將大唐的視線轉移到遼東,使其無暇顧及新羅對百濟故地的爭奪。
事實上,他們的計劃還真成功了。
如今不到一年時間,百濟故地已被他們全部占領。
因此新羅文武王野心急劇膨脹,即便前幾日遼東剛剛傳來捷報,稱高偘大軍已經擊敗了被新羅扶持的高句麗反唐叛軍安舜的部下劍牟岑,並將其斬殺,安舜也被嚇得南逃至新羅,新羅也依舊派遣使團來到大唐議和,企圖封安舜為高句麗王,使其繼續統治高句麗故地成為新羅的附庸。
如今,新羅已派遣使團抵達長安城,有意與大唐議和,就看大唐是什麼態度了。
其實李弘早就知道高宗李治和武后以及幾位宰相們不願意與新羅議和,還打算在遼東戰場上繼續與新羅交戰,迫使其徹底認輸。
然而李弘很清楚,他們的決定會讓大唐跟新羅之間的戰爭會持續七年,七年之後大唐不僅在遼東戰場上損兵折將,還會將之前滅高句麗占領的一半土地被新羅奪走,兩國從此以後會以大同江為界劃分勢力範圍。
至此大唐花費巨大代價,僅僅只是鞏固了大同江以北、遼東地區的統治;卻讓新羅實現了對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的統治,進入統一新羅時代。
李弘不願意看到此事發生在自己的面前。
關於遼東局勢他已有對策,當即下令劉童準備前往延英殿議事。
半個時辰後,李弘來到了延英殿。只見高宗李治、武后以及五位宰相,還有兵部尚書劉仁軌都已在商討。
李弘向高宗李治和武后行禮,武后只是點了點頭,高宗李治神情溫和,示意李弘坐在他下首專門為其準備的小榻上。
六人見此情景也不驚訝,紛紛向李弘躬身行禮,李弘微微點頭示意,眾人便繼續討論剛才的議題。
期間李弘一直跪坐在榻上,靜靜地傾聽著眾人討論,他並未插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待幾人表達完的想法,高宗李治轉頭看向李弘,問道:「太子,你已經知曉諸公的態度,可有其他不同的意見?」
李弘確實不想繼續跟新羅交戰,他更傾向於與新羅議和,不想讓大唐在遼東戰場上牽扯太多精力。
於是在聽到高宗李治的詢問後,他準備發表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