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叔侄交談
接著,諸葛瞻將整理好的圖紙和記錄細節的竹簡交給了馬康。
三日後。
一早,抖擻精神起床之後,他叫上了諸葛攀,準備去叫馬康的時候,才知道馬康天不亮就帶著圖紙和竹簡去了田裡。
兩個人一起帶著一些護衛僕從,一行人十幾個人前往諸葛家自己的田地之中。
約莫快一個時辰,到了自家的田地里。
在場的馬康已經在指揮十幾個匠人,組裝水車,還有十幾個壯漢在一旁挖著水渠以及灌溉用的水坑。
「馬康!」諸葛瞻下了馬,喊著正在打磨木板的馬康,後者趕緊放下工具,一溜煙竄到了他跟前:「武鄉侯,有事?」
「這裡預計還要多久?」
諸葛瞻其實也有些心急,但還是按捺住了自己的情緒,這做工可不能馬虎,要是太追求快了,做出來的東西沒兩天就壞了那不是浪費時間。
「武鄉侯放心,今天做出來一個八丈的龍骨水車汲水是沒有問題,您看那邊。」
說著,他指向了一個高坡。
「那一塊土質農官已經看過了,很適合種地,只要架起來兩到三個水車,就可以開墾出一片不錯的耕地。現在第一個已經在製作拼接,應該今天就可以嘗試汲水了。」
諸葛瞻點點頭,隨即看向一旁的諸葛攀:「子引,你且好好看,好好感受,有什麼想問的,隨時跟叔父說便是。」
諸葛攀看著現在荒蕪的田地,眼下是冬季,雖然還是初冬但已經是很有寒意,可依然有人在田裡犁地,不禁好奇道:「叔父,冬季的話,不是種不了東西嗎,為什麼還需要犁地?」
諸葛瞻點點頭:「子引,你有所不知,秋收之後,像谷、黍、粟米這些作物的底茬要是留在土裡面,會影響土質,地會變得乾瘦,來年的產量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所以一般秋收之後都要犁地,冬季之中如果可以的話,也要再犁一道,然後翻耕摩平,這樣土質才能變得潤澤,來年的產量才會有所保障。」
「叔父懂這麼多啊。」諸葛攀不禁有些佩服。
「這些也是當年我在漢中跟著那些百姓耕田的時候發現的,有些事情,還是要自己上手才能清楚其中的門道。」
諸葛瞻笑著看著諸葛攀,又補充道:「咱們叔侄倆以後還要入軍營,統領軍隊就要清楚糧餉軍需之事,這如何種地也很重要。」
諸葛攀想了想,卻有了疑問:「叔父,孫子有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還有『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如此看來,只要我們能夠在敵國拿到糧草,不就萬事大吉了?」
「要是拿不到呢?」諸葛瞻讀的兵法不比他少,而且兩世為人,有了更深的體會。
「這……怎麼會……」諸葛攀有些理解不了
「子引,你過來。」諸葛瞻將侄子叫到自己的身邊坐著,「你能想到這些,已經很難得,但有些事情,要想的更加全面一些,你可知道當年你的祖父,我的父親征討南中的事情?」
「侄兒當然知道。」
「嗯,但有件事你可能不大清楚,孟獲被父親擊敗三次之後,退往青嶺,後來父親命人三路攻入青嶺之上的山寨,孟獲下令將青嶺付之一炬,導致南中百姓燒傷數百人,家中存糧都被燒得一乾二淨,父親為了安定民心,決定拿出僅剩的口糧救急百姓……」
諸葛攀一驚:「那後面怎麼辦?」
諸葛瞻回憶了一下,說道:「是當時爨家家主爨習,主動獻出了爨家一半的糧草,並聯繫了永昌的哀牢、諸濮部,為我大漢軍隊開拓道路,提供嚮導,這才能有最後南中之勝。」
「當時若不是有爨習將軍的大義之舉,只怕是父親也不得不退兵了。你可知當時援助青嶺百姓的糧草,正是父親之前未雨綢繆,多備了三個月糧草,不然的話,就只能看著這些百姓餓死了。」
「因糧於敵,這四個字看著簡單,但做起來又何其難?那些敵國的百姓,未來會不會成為你的百姓?敵人若是堅壁清野,我軍又該如何是好?
孫子也說過,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無論如何,謀算戰局的時候,儘量讓自己多一些有利的可控因素,這才是增加臨陣勝算的不二法門。」
諸葛瞻一口氣講了許多,聽在諸葛攀的耳朵里,簡直醍醐灌頂。
「原來,倒是侄兒淺薄了,唉……」諸葛攀有些挫敗,他原以為自己對兵法也算有些了解,可沒想到還遠遠不足。
「咱們年紀還小,其實你叔父我現在說這些也是紙上談兵,叔父只跟你說一條,世上無不敗之將,只要我們虛心求教,認真在戰場上體會,自然也能成為合格的將領。」諸葛瞻笑著安慰著小侄子。
諸葛攀聞言默默點頭,但隨即有些疑惑的看著諸葛瞻。
這些看法和觀點,怎麼聽都像是有著幾十年感悟的人才能講得出來,叔父才大自己一個月,怎麼能有這樣的高深見解?
諸葛瞻沒注意到諸葛攀打量的目光,因為覺得疲憊,就躺下了閉上眼睛,準備眯一會兒。
「讓開!老夫乃大漢大司農,看看田地有何不可?」一聲洪鐘一般的聲音傳了過來,讓即將睡著的諸葛瞻一個激靈。
大司農?孟光?他來幹什麼?
諸葛瞻趕緊爬了起來,這位大司農可是出了名的厲害,懟起人來,那叫一個犀利,可怠慢不得。
一匹驢車緩緩靠近,一旁的幾個護衛尷尬異常,他們確實也沒膽子攔著這位年過六旬的老臣,要是一不留神給衝撞了,自己可吃不了兜著走!
「晚輩拜見大司農!」諸葛瞻和諸葛攀趕緊恭敬地朝著孟光行禮。
車上的孟光冷哼一聲:「武鄉侯倒是有閒情逸緻,居然在自己的田地裡面大興土木,老夫與丞相相處多年,倒不知道你們諸葛家還有這種愛好?」
三日後。
一早,抖擻精神起床之後,他叫上了諸葛攀,準備去叫馬康的時候,才知道馬康天不亮就帶著圖紙和竹簡去了田裡。
兩個人一起帶著一些護衛僕從,一行人十幾個人前往諸葛家自己的田地之中。
約莫快一個時辰,到了自家的田地里。
在場的馬康已經在指揮十幾個匠人,組裝水車,還有十幾個壯漢在一旁挖著水渠以及灌溉用的水坑。
「馬康!」諸葛瞻下了馬,喊著正在打磨木板的馬康,後者趕緊放下工具,一溜煙竄到了他跟前:「武鄉侯,有事?」
「這裡預計還要多久?」
諸葛瞻其實也有些心急,但還是按捺住了自己的情緒,這做工可不能馬虎,要是太追求快了,做出來的東西沒兩天就壞了那不是浪費時間。
「武鄉侯放心,今天做出來一個八丈的龍骨水車汲水是沒有問題,您看那邊。」
說著,他指向了一個高坡。
「那一塊土質農官已經看過了,很適合種地,只要架起來兩到三個水車,就可以開墾出一片不錯的耕地。現在第一個已經在製作拼接,應該今天就可以嘗試汲水了。」
諸葛瞻點點頭,隨即看向一旁的諸葛攀:「子引,你且好好看,好好感受,有什麼想問的,隨時跟叔父說便是。」
諸葛攀看著現在荒蕪的田地,眼下是冬季,雖然還是初冬但已經是很有寒意,可依然有人在田裡犁地,不禁好奇道:「叔父,冬季的話,不是種不了東西嗎,為什麼還需要犁地?」
諸葛瞻點點頭:「子引,你有所不知,秋收之後,像谷、黍、粟米這些作物的底茬要是留在土裡面,會影響土質,地會變得乾瘦,來年的產量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所以一般秋收之後都要犁地,冬季之中如果可以的話,也要再犁一道,然後翻耕摩平,這樣土質才能變得潤澤,來年的產量才會有所保障。」
「叔父懂這麼多啊。」諸葛攀不禁有些佩服。
「這些也是當年我在漢中跟著那些百姓耕田的時候發現的,有些事情,還是要自己上手才能清楚其中的門道。」
諸葛瞻笑著看著諸葛攀,又補充道:「咱們叔侄倆以後還要入軍營,統領軍隊就要清楚糧餉軍需之事,這如何種地也很重要。」
諸葛攀想了想,卻有了疑問:「叔父,孫子有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還有『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如此看來,只要我們能夠在敵國拿到糧草,不就萬事大吉了?」
「要是拿不到呢?」諸葛瞻讀的兵法不比他少,而且兩世為人,有了更深的體會。
「這……怎麼會……」諸葛攀有些理解不了
「子引,你過來。」諸葛瞻將侄子叫到自己的身邊坐著,「你能想到這些,已經很難得,但有些事情,要想的更加全面一些,你可知道當年你的祖父,我的父親征討南中的事情?」
「侄兒當然知道。」
「嗯,但有件事你可能不大清楚,孟獲被父親擊敗三次之後,退往青嶺,後來父親命人三路攻入青嶺之上的山寨,孟獲下令將青嶺付之一炬,導致南中百姓燒傷數百人,家中存糧都被燒得一乾二淨,父親為了安定民心,決定拿出僅剩的口糧救急百姓……」
諸葛攀一驚:「那後面怎麼辦?」
諸葛瞻回憶了一下,說道:「是當時爨家家主爨習,主動獻出了爨家一半的糧草,並聯繫了永昌的哀牢、諸濮部,為我大漢軍隊開拓道路,提供嚮導,這才能有最後南中之勝。」
「當時若不是有爨習將軍的大義之舉,只怕是父親也不得不退兵了。你可知當時援助青嶺百姓的糧草,正是父親之前未雨綢繆,多備了三個月糧草,不然的話,就只能看著這些百姓餓死了。」
「因糧於敵,這四個字看著簡單,但做起來又何其難?那些敵國的百姓,未來會不會成為你的百姓?敵人若是堅壁清野,我軍又該如何是好?
孫子也說過,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無論如何,謀算戰局的時候,儘量讓自己多一些有利的可控因素,這才是增加臨陣勝算的不二法門。」
諸葛瞻一口氣講了許多,聽在諸葛攀的耳朵里,簡直醍醐灌頂。
「原來,倒是侄兒淺薄了,唉……」諸葛攀有些挫敗,他原以為自己對兵法也算有些了解,可沒想到還遠遠不足。
「咱們年紀還小,其實你叔父我現在說這些也是紙上談兵,叔父只跟你說一條,世上無不敗之將,只要我們虛心求教,認真在戰場上體會,自然也能成為合格的將領。」諸葛瞻笑著安慰著小侄子。
諸葛攀聞言默默點頭,但隨即有些疑惑的看著諸葛瞻。
這些看法和觀點,怎麼聽都像是有著幾十年感悟的人才能講得出來,叔父才大自己一個月,怎麼能有這樣的高深見解?
諸葛瞻沒注意到諸葛攀打量的目光,因為覺得疲憊,就躺下了閉上眼睛,準備眯一會兒。
「讓開!老夫乃大漢大司農,看看田地有何不可?」一聲洪鐘一般的聲音傳了過來,讓即將睡著的諸葛瞻一個激靈。
大司農?孟光?他來幹什麼?
諸葛瞻趕緊爬了起來,這位大司農可是出了名的厲害,懟起人來,那叫一個犀利,可怠慢不得。
一匹驢車緩緩靠近,一旁的幾個護衛尷尬異常,他們確實也沒膽子攔著這位年過六旬的老臣,要是一不留神給衝撞了,自己可吃不了兜著走!
「晚輩拜見大司農!」諸葛瞻和諸葛攀趕緊恭敬地朝著孟光行禮。
車上的孟光冷哼一聲:「武鄉侯倒是有閒情逸緻,居然在自己的田地裡面大興土木,老夫與丞相相處多年,倒不知道你們諸葛家還有這種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