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我已經完全理解了光刻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495章 我已經完全理解了光刻機

  「阿輝,別糾結了。」曹海斌對眉頭緊皺的阿輝說道。

  阿輝嘆了口氣,從電腦屏幕挪開視線,「好,領導,布置工作吧。」

  「誠如大家所見,」曹海斌清了清嗓子,「流水線智造這個項目,李總已經打好了骨架,鋪好了路。」

  包括劉立偉在內,大家都眼巴巴看著。

  「呃……大家也不用氣餒……」

  誒奇怪,為什麼要用氣餒這個詞?

  「也不是,反正你們知道我的意思。咱們可能成果出得慢了,但就像李總說的,我們的基礎研究做得到位,後續我們還有不少工作。我想了想,關鍵詞的歸納,具體模型的補充,效率公式的優化,大量數據的匹配,以及最終平台的搭建,工作量都不小。」

  「對。」劉立偉捧場。

  「待會召集大家開個工作研究會,各自領一下任務。回去都好好研究一下李總發來的模型、算法跟程序,過兩天我們再碰個頭,看看怎麼具體推進工作。」

  一番話下來,大家又點燃了些許激情,主要是捋清了一個簡單邏輯:

  李顏是他們老闆,能力這麼強還不因為他們做不出來感到不滿,是大好事。

  沒有什麼好氣餒的。

  於是重心又偏向了「完成」,近在眼前的目標與一步一腳印的推進效果,必然是令人興奮的。

  但大家散開後,阿輝還是對著電腦皺眉。

  曹海斌走過去拍了拍他肩膀,心想大概又是一個自認能力超群的人遭受降維打擊的後遺症,準備幫他收拾破碎了一地的心。

  「阿輝,輝哥,還糾結呢?」

  「……不對。」

  「我跟你說,你現在這種心境,我們都經歷過。能進未來科技的,誰還不是個人傑?而且大家往往都有點為公司創造價值的傾向,不只是為了拿錢。所以啊……」

  「我不是在想這些東西,我不敢想。」

  誒?你之前不是這個樣子哦兄弟。

  「我一開始還以為,李總確實如他所說就做了個骨架。」

  這句話一出來,曹海斌眼睛也瞪大了,他有點不祥的預感。

  阿輝的眉頭就沒解開過,「光是這個關鍵詞,我以為就是大概分好了類,我們還需要根據基礎資料不斷完善……媽的,我以為他就是給了思路而已。」

  阿輝頓了頓,指著密密麻麻的樹狀圖對曹海斌說,「這尼瑪,我們幾乎所有的例子都被他分類好了,提取了關鍵字,根據自己寫的算法邏輯計算權重,關係圖如此清晰,我們還有什麼好做的?」

  曹海斌也皺了眉,看了老半天,「或許,讓我們修改一下提提建議?」

  「他這哪裡是做了個骨架,根本就是把工作做完了。」阿輝放下滑鼠在原地轉圈,「大哥,曹總,海斌哥!這分析我們不是不想做,是做不出來啊,你知道的啊!」

  曹海斌深吸一口氣,半晌沒說話。

  「我們連思路都拿不出來,你覺得我們拿什麼改?」

  「等等等等,」曹海斌及時剎住車,「不改不是更好?」

  阿輝一愣,「哦,搞半天還是回到你跟我說的話上邊去了……嘿。」

  他笑著搖了搖頭,沒再多言。

  原本準備兩天後就召開的工作推進會,最終延期了。

  因為大家遇到了一樣的問題——沒東西好深化。

  大家以為李顏搞出來的流水線構建模型塊只是「草圖」,一打開卻發現非常精細,該有的細節都有。

  那或許只是做了典型模型,數量上有缺失?

  結果非常齊全,齊全到李顏列為「特殊需求」的關鍵詞裡都有他媽15個構建模型。

  那應該是數據還不準確,至少無法互相匹配?

  答案是可以,不僅可以,甚至全部都能根據輸入的具體參數自動匹配。

  ……那看看算法?

  至少程序不可能是完整的吧?

  結果該給的埠全給了,甚至連運算方法都經過了優化,測試版本同時放了三百個模型構建,輸入數據之後一鍵匹配只需要兩秒。


  開玩笑?

  至於李顏說得「效率計算公式」就更不用說了。

  大家看懂都費了好一陣功夫——畢竟是基於這套流水線智造系統的體系,拿頭去優化自己理解都吃力的東西。

  這是一套非常完整、有堅實數據基礎、自成體系並邏輯自洽的系統。

  研究來研究去,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

  表面功夫。

  李顏至少沒有喪心病狂到把UI界面都做好。

  但令人無語的是,李顏早就搞出來過「未來科技UI自適應設計庫」。

  他們甚至不用在裡邊挑東西,只要把在設計庫里設置好需求,一鍵就可以生成一個平台的所有UI。

  這玩意兒是為了超級生活圈設計提效做的,當初交給了孫淼,孫淼帶著兩個部門幹了兩星期弄出來,被大家稱讚為神速。

  孫淼還一直很避諱被誇獎,一直說「是李總厲害」。

  不少同事還暗自吐槽過孫淼,覺得舔老闆太過頭。

  現在看來……媽的,大概還真可能是李顏做了大部分工作。

  人好歹也是正兒八經的「藝術家」。

  於是,流水線智造項目組最終開會那天,大家都很沉默。

  互相面面相覷,不願意說明「沒發現有啥能優化的」,一群人保持著奇怪的默契。

  曹海斌屢次欲言又止,在吃光了桌面一小盤花生後,還是發表了積極的言論:

  「既然確實沒什麼好深入優化補充的,咱們直接啟動實際生產測試,問題要在實踐中找!」

  眾人皆表示贊同,眼睛突然又亮了起來。

  測試發現問題,解決了,那才是硬道理嘛。

  流水線智造項目的實際應用測試就這麼如火如荼展開了。

  曹海斌找李顏匯報進度並申請資金的時候,李顏還有些驚訝。

  「你們還真發現什麼問題了嗎?」

  「啊?呃……沒有。」曹海斌聽不太懂李顏這句話的意思。

  「那怎麼這麼幾天才來推進實際生產測試?」

  才……來?

  「李總,這個,就四天吧?從您說我們去優化到現在。」

  「是啊,所以你們真找到什麼問題了?這個我很好奇,說說。」

  曹海斌終於反應過來,渾身一下就熱了,「這個,沒有,我們沒找到什麼好優化的。」

  「那幹嘛不早點開展測試?」

  你說的要我們優化啊,肯定要努力找啦李總!

  這話肯定是不敢說的,曹海斌只能撓撓側臉。

  「為了不打擊你們積極性,我才說去優化補充一些東西的。如果覺得沒問題,就趁早實踐了。」李顏說道,「但凡你們有能耐優化,就不至於自己想不出什麼東西來了。」

  曹海斌吞了一下口水,「讓您失望了李總。」

  「沒有,別說這個。」李顏手裡翻著書,「這本來也是我的想法,最懂我要什麼的人就是我自己。想法在傳遞過程中必然產生信息丟失,你們從零啟動研究,思路對不上也正常。說到底,你們能把前期資料收集做好,我就很滿意了。」

  「那,我們還有啟動生產測試的必要嗎?」

  「當然要啊,生產精度與成本的細緻帳單,你可得給我。」

  「好的,那我馬上啟動。」

  「這些話也就是對你我會說說,你對下屬該怎麼表述,就自己琢磨吧。」

  「好的。」

  「爭取年前搞出來一套可以演示的產品。」李顏說道,「等內部運轉沒問題了,直接邀請一些中型企業來座談,提提流水線需求,完成第二階段測試。」

  曹海斌走出李顏辦公室的時候,狠狠吸了口氣,站在陽台呼了半天,閉目養神好半晌,又走到樓梯拐角處點了根煙。

  剛好孫淼從樓梯經過,對著曹海斌露出一個神秘的微笑,小聲說道:

  「神罰。」

  神經病啊。

  「幹什麼去?」

  「覲見。」


  「……你能不能正常點?」

  「保持敬畏,才能經得起神明凝視。」

  瘋了……

  請...您....收藏_(六\\\九\\\書\\\吧!)

  曹海斌無語望蒼天。

  等這根煙抽完,他突然冒出一個神奇的想法:

  「孫淼這樣會不會才是對的?」

  孫淼找到汪紫,預約一個跟李顏匯報的時間。

  「孫總,跟您說過很多次了,李總強調過您去找他不需要在我這預約登記。」

  「不行,我還是要了解一下,免得李總不在,那是褻瀆。」

  「孫總,您對李總會說這些話嗎?」

  「那肯定不會。」孫淼笑了,「我又不是傻子,我很正常。」

  「……你在其他人面前也不這樣吧?」

  「只在咱們幾個部長間,」孫淼露出智慧的眼神,「你們明明也有同感。」

  「李總現在確實不在,他這幾天應該都待在研究室。」汪紫說道,「不過他說有急事可以電聯,你想跟他說啥?」

  「那沒必要。說說咱們在國際市場的數據。」

  「這個我倒是不知道,成績如何?」

  孫淼抿嘴點頭,「你能聞到鐵鏽味。」

  「啊?」

  「很快就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

  汪紫手上記錄的備忘錄沒忍住寫下倆字:「中二。」

  李顏時隔幾天,又回到了放著光刻機的研究室。

  這段時間沒有持續輸出的原因很簡單——他已經完成所有零件的理解了。

  在辦公室一方面是公司事務需要定期處理,尤其推進流水線智造的工作;另一方面是他想暫時脫離光刻機存在的環境,在電腦上復現光刻機模型。

  如果告訴曹海斌那些流水線智造的構建模型,是他在弄光刻機零件的時候順手搞的,不知道能不能讓自認免疫的曹工再次道心破碎。

  結果非常樂觀,甚至有些超出預期。

  李顏不僅做到了在電腦上復現光刻機的運作,甚至對其中的不少零件進行了優化,合計減少了2851個零件。

  相比起接近七萬的零件數,這個數字倒是算不得什麼。

  但意義非凡。

  這說明李顏已經完全理解了光刻機。

  最恐怖的是,光刻機的關鍵構件本身,也被他如此拆解。

  目前還算難點的,也就是光學配件的生產了。

  李顏再厲害也是人,他總不可能靠用手摸用眼睛看就知道光學配件的尺寸與角度,而這個的精準度直接決定了光刻機到底能不能做出晶片。

  好在他已經不需要完完全全按照買到的這台光刻機數據一比一復刻,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數據實現光學件的功能。

  但做到足夠精細尺度下的精準度,就不是個人能力決定的了。

  要看工業水平。

  李顏需要足夠強大的技術支持。

  他需要向其他人驗證他確實理解了光刻機,只要能按他的數據製造出來,就能搞定這個被阿斯瑪壟斷的高級貨。

  於是他給研究室換了個超高清攝像頭,給了自己幾天時間,要把拆得七零八落的光刻機拼起來。

  這麼精細的機器,當然不可能真當積木玩,李顏拆的時候就藉助了許多機器輔助,待著的研究室也是無塵處理的。

  但就算如此,如果對光刻機本身不理解,哪怕照著說明書一一裝回去,大概率這台東西還是得廢。

  精細程度如此高的機器,不誇張地說,對於一個螺絲擰多少圈可能都有要求。

  李顏突然想起石磊說的一件軼事,阿斯瑪老總當年就賣光刻機給華夏一事發表過言論:

  「就算給他們設計圖紙,也一樣造不出來光刻機。」

  他心裡五味雜陳,表情複雜。

  但沉靜。

  三天時間,李顏把光刻機又給拼了回去。

  並且一點不緊張地啟動了。


  最終結果,一切正常。

  而離譜的是,李顏手裡還有沒裝上去的零件合計近一百個。

  這當然不是疏漏,現在「粗心」、「忘記」、「疏漏」這些東西,是不可能在李顏身上出現的。

  他是故意的。

  沒有什麼比這個,更能證明他完全理解了光刻機。

  所謂的「無法復刻」,所謂的「工業明珠」,所謂的零件來自世界各國缺一不可,所謂的幾萬個零件都是高度優化後的成果……

  明明就有優化空間。

  李顏看著重新組裝起來的光刻機,心裡竟然有點悵然。

  搞來搞去,最牛逼的還是那套光學配件。

  但只要國內集中力量,精度能達標,按照李顏的圖紙就能造出來一台光刻機。

  這是必然可以成功的。

  深紫外光的技術也不過如此,原理知道了,一切都是精度問題。

  而精度,其實也是可以通過一些方式降低要求的。

  一台車廂大小的、可以運輸到其他地方工作的光刻機,難度肯定比一個「光刻屋」大得多。

  李顏甚至聯絡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幾個光學研究室,想自己先測試一下。

  要是能拿著一套實際的光學配件,結合自己圖紙說明,讓官方找實力足夠的廠家不計代價推進零件製造,應該就不難了。

  按理說,應該很興奮才對。

  但李顏沒有。

  他為「給圖紙也造不出光刻機」這句話感到五味雜陳,不是什麼家國情懷影響。

  而是非常離譜的一個想法:

  「就這?」

  (本章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