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啟航之夜
隨著出發的日子一天天臨近,我們的科考隊伍也漸漸集結完畢。這次科考是與漂亮國的聯合行動,中方人員64人,對方50人,組成了一個100多人的專業科考團隊。當然,這還不包括兩方軍方派出的保護人員。我和孫毅被安排在最後一批出發,那天一早,我倆打了個車直奔機場,這次飛行時間可不短,光是第一趟航班就要在飛機上就要待上10多個小時,下機後還得轉機再乘坐另一趟航班2個多小時。為了打發時間,我特意帶上了頸枕和電腦,這樣至少在這漫長的飛行途中也不至於太無聊。在機場大廳等待時,我們還意外地遇到了古博士和老徐,他們竟然第一趟航班與我和孫毅是同一趟航班,這讓我們漫長的飛行旅途多了幾分樂趣。在閒聊中,我得知古博士此次是代替年事已高的詹博士出行。古博士在我成為研究對象的那段時間一直都比較照顧我,所以從內心來說我是比較感恩的。而老徐,他是那種你一眼就能在人群中認出的傢伙,不是因為他長得多出眾,而是他身上有種說不出的氣質。話不多,但為人非常細心,總能一眼發現問題,然後輕描淡寫地指出來,讓人不得不佩服,這種沉穩,讓人感覺特別踏實。
當我們輾轉抵達波多黎各時,在計程車上遠遠就看到港口營地里人群熙熙攘攘,前兩批人員早已在此等候,各種設備堆積如山。在港口邊,一艘壯觀的科考船靜靜地停泊著,它就是我們即將乘坐的海上實驗室——「探索者號」。它的船身修長而優雅,白色的船體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船身上漆著醒目的名字。「探索者號」的外形設計非常獨特,它的船首採用了流線型設計,這種設計不僅減少了航行時的阻力,還大大降低了水下輻射噪聲。聽說,這種設計被稱為「防氣泡隱形球首一體化設計」,它能讓聲學設備避免受到氣泡和水流的干擾,提高探測精度。
隨著計程車緩緩駛近,我一眼就看到了劉主任,他在人群中忙碌地穿梭著,緊張地安排著各項事宜,不斷有人向他匯報情況。我們沒有去打擾他,在漂亮國軍方人員的帶領下,我和其他幾人陸續登上了「探索者號」。
一踏上甲板,我就感受到了這艘科考船的與眾不同,不僅在甲板上裝備了幾台大型絞車和吊機,還有很多的實驗室區域,我們穿過甲板,走向船艙。進入船艙後,我們被引導至各自的房間。我的房間雖然不大,但一應具全,窗外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讓人心曠神怡。放下行李後,我折返回營地,開始投入忙碌的工作中。
第二天,這艘大型的科考船從港口緩緩出發,朝著那片神秘海域進發。海面風平浪靜,宛如一塊巨大的藍色鏡面,平滑得沒有一絲波瀾。陽光灑在海面上,折射出五彩斑斕的光芒,仿佛給這片海域披上了一層夢幻的紗衣。
然而,在這美麗外表的掩蓋下,這片海域的海底地形卻極為複雜。這裡處於地殼斷裂帶,就像一隻隱藏在平靜海面下的危險巨獸。火山、地震等地質活動頻繁,洶湧的海流在不同地形間穿梭,形成了一個個難以捉摸的漩渦和湍流,隨時可能吞噬過往船隻。然而這些漩渦還不是最恐怖的,在往南端大概120千米,還有個深達9000多米的海溝,更是如同地球的一道巨大創口,足以輕鬆藏匿8至10個大峽谷,甚至整座珠穆朗瑪峰藏於其中都不會露出絲毫痕跡,深海的水壓瞬間就能把一艘巨型船隻碾的粉碎,正因為如此,這片海域常年有船隻或飛機失蹤,所以,美麗的外表總是會藏著致命的危險。
當天晚上,在「探索者號」的甲板上,一場盛大的晚宴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為東道主的漂亮國精心準備了這次晚宴,旨在為兩國的科考團隊提供一個交流和放鬆的機會。
劉主任帶著我們幾個核心人物出席,我作為其中的一員,也參與了這場盛大的聚會。我們到達甲板上時,人頭攢動,美食、音樂和笑語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我跟著劉主任的步伐走進了宴會廳。一進門,就感覺自己被一股熱鬧的浪潮給淹沒了,寬敞的宴會廳內,燈光柔和而恰到好處,將整個空間籠罩在一種溫馨而優雅的氛圍中,天花板上懸掛的水晶吊燈折射出璀璨的光芒,與牆上的壁燈交相輝映,為這場聚會增添了幾分奢華的氣息。
服務生們身著整潔的黑色燕尾服,穿梭在賓客之間,他們手中的托盤上擺放著一列精緻的高腳杯,如同藝術品般陳列著,反射著燈光的微光。這些高腳杯中盛滿了各種色澤的酒液,賓客們手中各自拿著一杯紅酒,女士們身著晚禮服,男士們則穿著西裝或軍裝,他們或站或坐,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或低聲交談,或開懷大笑,或在大廳中漫步,享受著這個美妙夜晚的每一刻。
角落裡,一位鋼琴師正彈奏著柔和的旋律,音樂在空氣中緩緩流淌,與人們的談笑聲和酒杯的輕碰聲交織在一起,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愉悅和放鬆的表情,伴隨著悠揚的爵士樂,一種輕鬆的氛圍在場地內蔓延。
劉主任帶著我們穿梭在人群中,走向房間的中心,那裡站著幾個軍人模樣打扮的人。我的目光很快就被簇擁在眾人中間的兩位軍人吸引,他們正是此次漂亮國的總指揮海軍上將約翰·哈里森和副指揮海軍中校道格·斯坦普。哈里森上將身穿一套筆挺的白色軍禮服,肩章上的金色星星在燈光下熠熠生輝,上將的身姿挺拔,即使在這種輕鬆的社交場合,他的舉止依然保持著軍人的嚴謹和莊重,嘴角掛著和藹可親的微笑,讓人感到親切而不失威嚴。站在上將身側的斯坦普中校則穿著一套深藍色的軍裝,制服上的金色紐扣和條紋在燈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中校的身材魁梧,他的背挺得筆直,眼神銳利,似乎不善與人交流,面無表情地看著眾人交談,看上去與這個地方格格不入。
當我們輾轉抵達波多黎各時,在計程車上遠遠就看到港口營地里人群熙熙攘攘,前兩批人員早已在此等候,各種設備堆積如山。在港口邊,一艘壯觀的科考船靜靜地停泊著,它就是我們即將乘坐的海上實驗室——「探索者號」。它的船身修長而優雅,白色的船體在陽光下閃耀著光芒,船身上漆著醒目的名字。「探索者號」的外形設計非常獨特,它的船首採用了流線型設計,這種設計不僅減少了航行時的阻力,還大大降低了水下輻射噪聲。聽說,這種設計被稱為「防氣泡隱形球首一體化設計」,它能讓聲學設備避免受到氣泡和水流的干擾,提高探測精度。
隨著計程車緩緩駛近,我一眼就看到了劉主任,他在人群中忙碌地穿梭著,緊張地安排著各項事宜,不斷有人向他匯報情況。我們沒有去打擾他,在漂亮國軍方人員的帶領下,我和其他幾人陸續登上了「探索者號」。
一踏上甲板,我就感受到了這艘科考船的與眾不同,不僅在甲板上裝備了幾台大型絞車和吊機,還有很多的實驗室區域,我們穿過甲板,走向船艙。進入船艙後,我們被引導至各自的房間。我的房間雖然不大,但一應具全,窗外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讓人心曠神怡。放下行李後,我折返回營地,開始投入忙碌的工作中。
第二天,這艘大型的科考船從港口緩緩出發,朝著那片神秘海域進發。海面風平浪靜,宛如一塊巨大的藍色鏡面,平滑得沒有一絲波瀾。陽光灑在海面上,折射出五彩斑斕的光芒,仿佛給這片海域披上了一層夢幻的紗衣。
然而,在這美麗外表的掩蓋下,這片海域的海底地形卻極為複雜。這裡處於地殼斷裂帶,就像一隻隱藏在平靜海面下的危險巨獸。火山、地震等地質活動頻繁,洶湧的海流在不同地形間穿梭,形成了一個個難以捉摸的漩渦和湍流,隨時可能吞噬過往船隻。然而這些漩渦還不是最恐怖的,在往南端大概120千米,還有個深達9000多米的海溝,更是如同地球的一道巨大創口,足以輕鬆藏匿8至10個大峽谷,甚至整座珠穆朗瑪峰藏於其中都不會露出絲毫痕跡,深海的水壓瞬間就能把一艘巨型船隻碾的粉碎,正因為如此,這片海域常年有船隻或飛機失蹤,所以,美麗的外表總是會藏著致命的危險。
當天晚上,在「探索者號」的甲板上,一場盛大的晚宴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為東道主的漂亮國精心準備了這次晚宴,旨在為兩國的科考團隊提供一個交流和放鬆的機會。
劉主任帶著我們幾個核心人物出席,我作為其中的一員,也參與了這場盛大的聚會。我們到達甲板上時,人頭攢動,美食、音樂和笑語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我跟著劉主任的步伐走進了宴會廳。一進門,就感覺自己被一股熱鬧的浪潮給淹沒了,寬敞的宴會廳內,燈光柔和而恰到好處,將整個空間籠罩在一種溫馨而優雅的氛圍中,天花板上懸掛的水晶吊燈折射出璀璨的光芒,與牆上的壁燈交相輝映,為這場聚會增添了幾分奢華的氣息。
服務生們身著整潔的黑色燕尾服,穿梭在賓客之間,他們手中的托盤上擺放著一列精緻的高腳杯,如同藝術品般陳列著,反射著燈光的微光。這些高腳杯中盛滿了各種色澤的酒液,賓客們手中各自拿著一杯紅酒,女士們身著晚禮服,男士們則穿著西裝或軍裝,他們或站或坐,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或低聲交談,或開懷大笑,或在大廳中漫步,享受著這個美妙夜晚的每一刻。
角落裡,一位鋼琴師正彈奏著柔和的旋律,音樂在空氣中緩緩流淌,與人們的談笑聲和酒杯的輕碰聲交織在一起,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愉悅和放鬆的表情,伴隨著悠揚的爵士樂,一種輕鬆的氛圍在場地內蔓延。
劉主任帶著我們穿梭在人群中,走向房間的中心,那裡站著幾個軍人模樣打扮的人。我的目光很快就被簇擁在眾人中間的兩位軍人吸引,他們正是此次漂亮國的總指揮海軍上將約翰·哈里森和副指揮海軍中校道格·斯坦普。哈里森上將身穿一套筆挺的白色軍禮服,肩章上的金色星星在燈光下熠熠生輝,上將的身姿挺拔,即使在這種輕鬆的社交場合,他的舉止依然保持著軍人的嚴謹和莊重,嘴角掛著和藹可親的微笑,讓人感到親切而不失威嚴。站在上將身側的斯坦普中校則穿著一套深藍色的軍裝,制服上的金色紐扣和條紋在燈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中校的身材魁梧,他的背挺得筆直,眼神銳利,似乎不善與人交流,面無表情地看著眾人交談,看上去與這個地方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