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他,安敢如此呼?!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李世民看著陳平安遞上來的史冊,等看到長孫無忌謀反,最後被李勣、許敬宗審查,於流放之地自縊而亡,頓時瞪大了雙眼。
這一個結果,和貞觀二十三年李承乾的謀反,同樣讓李世民非常震驚。
其心情也是久久難以平復。
先不說,長孫無忌會不會謀反。
就只說一點,李治下令讓許敬宗等人審查長孫無忌,還讓人逼死長孫無忌,就讓李世民難以接受。
這可是他的舅舅啊!
安能如此?
對此,陳平安表示,虎父無犬子。
李世民能夠做出玄武門一事。
李治自然也能做出讓自家親舅舅自縊而亡的事。
縱觀貞觀二十年到顯慶四年的歷史。
長孫無忌的所作所為,也確實是難以言說,權臣也好,忠臣也罷。
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
到底是什麼緣由,又是出於什麼目的。
陳平安是不得而知。
李世民相當氣憤,更多的也是不解,還有一些愧疚。
長孫無忌早年直接把妹妹嫁給了他,然後盡心盡力輔佐他,隨著他一起征戰天下。
功勞可以算是這文武百官之首,是真的沒話說。
可最後的結局也是被自己的親外甥給逼死了,落得這麼一個下場。
若是長孫無忌知道了,也不知道會如何作想。
李世民喘著氣,陰沉沉地問道:「為何?」
「李治為何要這麼做?」
陳平安想了想,老老實實地說道:「陛下,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這些,也都是記載在史冊上的內容。」
「千年以後,唐史也分為舊唐書和新唐書,內容上大差不差,可對於長孫無忌被冠以謀反的罪名,最終落得一個自縊而亡的結局,也是眾說紛紜。」
「有人說,長孫無忌確實有想要當權臣的想法,仗著自己位高權重,聲望很高,又是託孤大臣,又是開國功臣,又是三朝元老,還是當朝皇帝的親舅舅,便聯合了關隴世家門閥,欺負皇帝年幼。」
「有董卓之嫌。」
陳平安說完,看了看李世民,李世民愣了一下,似乎有一點兒意外,卻又緩過氣來,雙拳都鬆了松。
「可還有什麼說法?」李世民問道。
陳平安回道:「有,也有人說,長孫無忌反對廢王立武,在朝堂之上,也一直以長輩的身份規勸李治,讓李治感覺自己好似傀儡一樣。」
「李治雖然年幼,但是不管怎麼說,也都是陛下的親生兒子,身上留著的是陛下的血脈。」
「所以,李治想要親政,想要奪回皇權,想要成為真正的九五之尊。」
「這個說法的可能性很大。」
李世民竟然點了點頭,也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大。
他也算是了解長孫無忌的人。
若是李治年幼,說不得,長孫無忌還真的一直把自己當做是長輩,對當朝皇帝說教。
李治就算是年幼,可七八年的時間,應該也成長起來了。
廢王立武,或許也僅僅是他掌權的第一步吧,或者說,也是一次試探。
李世民就做過很多次試探,從而周旋於文武百官之間,達到自己的目的。
若是這個原因,倒是也能接受。
不得不說。
能夠做出玄武門一事的李世民,還有逼死親舅舅的李治,真不愧是父子。
還有一點。
他們同時都欣賞和喜歡一個女子。
陳平安卻接著道:「陛下,還有一個說法。」
李世民疑惑道:「哦,還有什麼說法?」
陳平安輕聲回道:「陛下,因為自此以後,李治把一部分的朝政交給了武氏處理,像是許敬宗、李義府等人,都成為了武氏的鷹犬。」
「所以,有人說,這就是武氏的一個陰謀,或許是她察覺到了李治對長孫無忌的不滿,就設了一個局,給長孫無忌冠上了謀反的罪名。」
「李治本想藉此機會,把長孫無忌趕出朝堂,並沒有想要殺他的心思。」
「說到底,長孫無忌是他的舅舅,於大唐,也是有著功不可沒的功勞。李治並不想讓自己的舅舅晚年不詳,可武氏卻暗自給許敬宗下令,於被貶之地,殺了長孫無忌。」
「事後,對外就說長孫無忌自縊而亡。」
「李治見到事已至此,也只好捏著鼻子認了。」
陳平安說完。
李世民直接一拍桌子。
「啪!」
「噌」一下站起來。
叫道:「她安敢如此?!」
這是李世民第二次,對武氏不滿。
第一次,是得知李治廢王立武,而這個武氏,還是他晚年時期的才人。
兒子冊封父親的後宮嬪妃為皇后。
這種做法,真的讓李世民恨不得直接砍了兩個人。
就算李治是他的親兒子。
李世民咬著牙說道:「自古以來,後宮不得干政!」
「李治就不明白這個道理?」
「武氏難道不知道此舉會讓她萬劫不復?」
「朝中大臣又是幹什麼吃的?」
陳平安又見到李世民猶如猛虎一般,眼神好像要殺人一樣,他的心都不免加速跳動起來。
「陛下,李治自然是明白的,只不過,他太自信了。」
「能夠在陛下之後,還能創造盛唐之乾坤,還能開疆擴土,讓大唐疆域更為遼闊,讓四夷臣服,自然也是一位雄心壯志的帝王。」
「他想要借武氏來掌權,自然也就默許了。」
「而武氏同樣野心不小,不然,也不會費盡心機,從一個上一代帝王的才人,爬上了當朝皇帝的床,最後被加封為皇后。」
「至於朝中大臣,自然是明哲保身,又或者,藉機得權,從而平步青雲。」
可以說,本來能夠成為大唐第二位聖賢君王的李治,就因為過於自大、自信,寵信武氏,讓後宮干政,結果養出來一位女皇,以至於功過相抵,風評被害。
李世民聽完陳平安的分析,恨不得直接掀桌子。
他又一次問道:「這位武氏……是何人?!」
「現在何處?」
他總覺得李治這麼做,讓後宮干政,很容易出現變故。
這是一位馬上帝王的直覺。
陳平安這一次卻沉默了。
武氏現在好像還是一個小女孩吧?
李世民瞪著雙眼,看著陳平安,想要聽到關於武氏的消息。
可是,當他看到陳平安抱拳,微微躬身,沉默以對,便蹙起雙眉。
深呼吸一口氣。
「呼……。」
最後,直接坐下來,揮手道:「算了。」
「絕對不可能!」
李世民看著陳平安遞上來的史冊,等看到長孫無忌謀反,最後被李勣、許敬宗審查,於流放之地自縊而亡,頓時瞪大了雙眼。
這一個結果,和貞觀二十三年李承乾的謀反,同樣讓李世民非常震驚。
其心情也是久久難以平復。
先不說,長孫無忌會不會謀反。
就只說一點,李治下令讓許敬宗等人審查長孫無忌,還讓人逼死長孫無忌,就讓李世民難以接受。
這可是他的舅舅啊!
安能如此?
對此,陳平安表示,虎父無犬子。
李世民能夠做出玄武門一事。
李治自然也能做出讓自家親舅舅自縊而亡的事。
縱觀貞觀二十年到顯慶四年的歷史。
長孫無忌的所作所為,也確實是難以言說,權臣也好,忠臣也罷。
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
到底是什麼緣由,又是出於什麼目的。
陳平安是不得而知。
李世民相當氣憤,更多的也是不解,還有一些愧疚。
長孫無忌早年直接把妹妹嫁給了他,然後盡心盡力輔佐他,隨著他一起征戰天下。
功勞可以算是這文武百官之首,是真的沒話說。
可最後的結局也是被自己的親外甥給逼死了,落得這麼一個下場。
若是長孫無忌知道了,也不知道會如何作想。
李世民喘著氣,陰沉沉地問道:「為何?」
「李治為何要這麼做?」
陳平安想了想,老老實實地說道:「陛下,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這些,也都是記載在史冊上的內容。」
「千年以後,唐史也分為舊唐書和新唐書,內容上大差不差,可對於長孫無忌被冠以謀反的罪名,最終落得一個自縊而亡的結局,也是眾說紛紜。」
「有人說,長孫無忌確實有想要當權臣的想法,仗著自己位高權重,聲望很高,又是託孤大臣,又是開國功臣,又是三朝元老,還是當朝皇帝的親舅舅,便聯合了關隴世家門閥,欺負皇帝年幼。」
「有董卓之嫌。」
陳平安說完,看了看李世民,李世民愣了一下,似乎有一點兒意外,卻又緩過氣來,雙拳都鬆了松。
「可還有什麼說法?」李世民問道。
陳平安回道:「有,也有人說,長孫無忌反對廢王立武,在朝堂之上,也一直以長輩的身份規勸李治,讓李治感覺自己好似傀儡一樣。」
「李治雖然年幼,但是不管怎麼說,也都是陛下的親生兒子,身上留著的是陛下的血脈。」
「所以,李治想要親政,想要奪回皇權,想要成為真正的九五之尊。」
「這個說法的可能性很大。」
李世民竟然點了點頭,也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大。
他也算是了解長孫無忌的人。
若是李治年幼,說不得,長孫無忌還真的一直把自己當做是長輩,對當朝皇帝說教。
李治就算是年幼,可七八年的時間,應該也成長起來了。
廢王立武,或許也僅僅是他掌權的第一步吧,或者說,也是一次試探。
李世民就做過很多次試探,從而周旋於文武百官之間,達到自己的目的。
若是這個原因,倒是也能接受。
不得不說。
能夠做出玄武門一事的李世民,還有逼死親舅舅的李治,真不愧是父子。
還有一點。
他們同時都欣賞和喜歡一個女子。
陳平安卻接著道:「陛下,還有一個說法。」
李世民疑惑道:「哦,還有什麼說法?」
陳平安輕聲回道:「陛下,因為自此以後,李治把一部分的朝政交給了武氏處理,像是許敬宗、李義府等人,都成為了武氏的鷹犬。」
「所以,有人說,這就是武氏的一個陰謀,或許是她察覺到了李治對長孫無忌的不滿,就設了一個局,給長孫無忌冠上了謀反的罪名。」
「李治本想藉此機會,把長孫無忌趕出朝堂,並沒有想要殺他的心思。」
「說到底,長孫無忌是他的舅舅,於大唐,也是有著功不可沒的功勞。李治並不想讓自己的舅舅晚年不詳,可武氏卻暗自給許敬宗下令,於被貶之地,殺了長孫無忌。」
「事後,對外就說長孫無忌自縊而亡。」
「李治見到事已至此,也只好捏著鼻子認了。」
陳平安說完。
李世民直接一拍桌子。
「啪!」
「噌」一下站起來。
叫道:「她安敢如此?!」
這是李世民第二次,對武氏不滿。
第一次,是得知李治廢王立武,而這個武氏,還是他晚年時期的才人。
兒子冊封父親的後宮嬪妃為皇后。
這種做法,真的讓李世民恨不得直接砍了兩個人。
就算李治是他的親兒子。
李世民咬著牙說道:「自古以來,後宮不得干政!」
「李治就不明白這個道理?」
「武氏難道不知道此舉會讓她萬劫不復?」
「朝中大臣又是幹什麼吃的?」
陳平安又見到李世民猶如猛虎一般,眼神好像要殺人一樣,他的心都不免加速跳動起來。
「陛下,李治自然是明白的,只不過,他太自信了。」
「能夠在陛下之後,還能創造盛唐之乾坤,還能開疆擴土,讓大唐疆域更為遼闊,讓四夷臣服,自然也是一位雄心壯志的帝王。」
「他想要借武氏來掌權,自然也就默許了。」
「而武氏同樣野心不小,不然,也不會費盡心機,從一個上一代帝王的才人,爬上了當朝皇帝的床,最後被加封為皇后。」
「至於朝中大臣,自然是明哲保身,又或者,藉機得權,從而平步青雲。」
可以說,本來能夠成為大唐第二位聖賢君王的李治,就因為過於自大、自信,寵信武氏,讓後宮干政,結果養出來一位女皇,以至於功過相抵,風評被害。
李世民聽完陳平安的分析,恨不得直接掀桌子。
他又一次問道:「這位武氏……是何人?!」
「現在何處?」
他總覺得李治這麼做,讓後宮干政,很容易出現變故。
這是一位馬上帝王的直覺。
陳平安這一次卻沉默了。
武氏現在好像還是一個小女孩吧?
李世民瞪著雙眼,看著陳平安,想要聽到關於武氏的消息。
可是,當他看到陳平安抱拳,微微躬身,沉默以對,便蹙起雙眉。
深呼吸一口氣。
「呼……。」
最後,直接坐下來,揮手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