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926章,
老生常談的一個道理,打仗是一個綜合的事情,需要有兵力、裝備、後勤、醫療、交通等等的各方面進行綜合統籌,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保持最強戰力!八路軍最初過河抗戰,兵力不足,裝備不夠,彈藥希少,後勤更是少的可憐,醫療條件也是極為苛刻……
那時候,若不是戰士們戰鬥意志強悍,個人戰鬥力也超強,戰略指揮得當,戰術指揮也是世界超一流的,還真難說能不能挺過來!
就拿115師舉個例子,當時115師就只有117把刺刀!沒錯,一萬多人的隊伍,就只有117把刺刀,卻要跟鬼子打白刃戰!本來八路軍用的槍就比鬼子的三八大蓋要短,再沒了刺刀加持……說實話還不如用大砍刀呢,至少一刀下去還能砍死一個。
現在不同了!凡是從八路軍兵工廠出去的槍枝,除了衝鋒鎗這個不需要刺刀的,其他的武器都是配備刺刀的!能做到固定刺刀座,把刺刀固定在槍口上的,也儘量這樣做了!而且刺刀也是結構穩定的三棱刺,對於穿刺殺傷的效果很好,放血也快。
三棱刺並沒有傳說中的那樣神!但是三棱刺結構穩定,可也用低碳鋼打造或者鑄造,利於生產,不易折斷。固定在槍口上,需要用到時甩開也方便。不好處就是少了一些藉助刀刃的戰鬥動作,少了一些殺傷的招數。不過真到了拼刺刀的時候,能把突刺用好了,也是高手了……
當然,刺刀只是一方面,是彌補火力不足時候的一個手段!想讓拿著半自動的同志們去拼刺刀,除非彈匣里沒子彈了……
如今的北山根據地,兵力已經十分的空虛了,只有兵工廠這邊還保留著相當強的戰鬥力!警備團一營二營都在,快反連偵察連警衛連也都在,炮兵連也在,兩個特戰隊也沒有外出作戰,都在梁家村附近駐紮,防備兵工廠安全。還有就是兩個臨時組建的骨幹民兵團一東一西的守衛在兩側。
有了這些保障,工人們安心的搞生產,周圍的村民們也是小心的加強戒備,保證自身的安全。
其實算算帳,昨天的戰鬥下來,9分區這邊可以說是賺麻了!一天下來,所有隊伍的戰鬥消耗,跟打下來4座縣城一個礦區一比,真的不算什麼。縣城有鬼子囤積的物資,雖然比往年要少,但是加起來也十分可觀。
然後就是收稅問題,這些縣城的商貿運轉起來,光是稅收就是個極為龐大的數字!再加上新入手的那些產糧區……總之就是賺了!
井陘礦區,經過分區地方1團一天的整頓後,幾個礦井又重新的運轉了起來!3000多的礦工,1團的工作人員從中收編了500多願意當兵的,編入了分區的新兵訓練大隊。一些願意回家的,發給糧食,讓他們回家。
而那些願意留下跟著八路軍繼續當礦工的,也沒有虧待他們!八路軍沒來的時候,他們吃不飽飯,一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完全是當牛馬在使喚。現在八路軍來了,給他們安排了兩班倒,伙食標準也上來了,關鍵是還給他們發工錢,讓他們能養家。
這個改變十分的重要,因為他能極大的提高礦工們的勞動熱情!借用賈隊長一句話:八路軍沒來的時候是這個待遇,八路軍來了還是這個待遇,那八路軍不是白來了麼?所以,提高勞動待遇,給予應得的勞動報酬,這才是最正確的辦法。
至於說礦區產權問題?現在是9分區的了!你三井財閥若是覺得氣不過,儘管來打就是了……
三井財閥的反應無從所知,但是此時身在武漢,正在指揮南方作戰的岡村寧次這邊,卻是眉頭緊鎖,眼含怒火。
作為曾經的華北方面軍的司令官,崗村熟悉華北的局勢,對於八路軍也是有所了解!所以在指定打通大陸交通線的戰鬥計劃的時候,崗村就提出過兵力不足,裝備跟不上的問題。只是大本營也沒有能力提供太多的幫助,哪怕從本土調來幾個師團,也是跟不上需求。
無奈之下,跟毛熊對峙的關東軍只能南下一部分補充到華北的駐軍之中。只是長期在東北活動的關東軍,能否保持以前的強悍戰鬥力尚未可知,但是他們對於八路的警惕之心卻是真的不如長期駐紮在華北的那些部隊。
對於這一點,崗村很清醒!所以,他用自己的關係,調動不少的資源,甚至不惜把修建關東軍的一些要塞的物資調到華北修建工事。
甚至在戰鬥之初,就是打河南的時候,崗村都是保留了一些兵力,準備隨時北上返回,打擊八路的破壞行動的!
只是那個時候,八路軍並沒有藉機發難,搞一些大動作,只是小小的搞掉了一些據點,拔除了根據地中間的一些釘子,剩下的時間裡就安心的發展。後來麼,因為打通交通線的戰鬥進行的實在是太過於順利,順利的程度讓崗村都匪夷所思,也就逐步放棄了對八路軍的戒備。
現在?戰線不斷的呢向南壓縮,現在都到了桂省的最後決戰了,八路卻是突然發難了!這可是幾千公里的距離啊,哪怕岡部直三郎給大本營打報告說是兵力實在匱乏,應付不來局勢,需要揮兵增援……也根本沒時間啊!
中國有句古話叫遠水解不了近渴!岡村寧次深深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因為著火的地方在華北,他這裡就是救火的水……實在是夠不著。
他總不能放棄眼看就要打通的交通線,全線揮兵北上吧?勝利就在眼前啊,他能甘心放棄?所以,只能打通了交通線,然後調動兵力回去了!不會去是不行的,大陸交通線是從東北到華南,結果中間在華北出了岔子,平漢線給截斷了,這交通線不是完犢子了?
總之,現在鬼子的情況就是岡村寧次愛莫能助,岡部直三郎兵力不足,大本營資源枯竭,鬼子在華北只能各自祈福,祈求八路軍別打到自家。(本章完)
那時候,若不是戰士們戰鬥意志強悍,個人戰鬥力也超強,戰略指揮得當,戰術指揮也是世界超一流的,還真難說能不能挺過來!
就拿115師舉個例子,當時115師就只有117把刺刀!沒錯,一萬多人的隊伍,就只有117把刺刀,卻要跟鬼子打白刃戰!本來八路軍用的槍就比鬼子的三八大蓋要短,再沒了刺刀加持……說實話還不如用大砍刀呢,至少一刀下去還能砍死一個。
現在不同了!凡是從八路軍兵工廠出去的槍枝,除了衝鋒鎗這個不需要刺刀的,其他的武器都是配備刺刀的!能做到固定刺刀座,把刺刀固定在槍口上的,也儘量這樣做了!而且刺刀也是結構穩定的三棱刺,對於穿刺殺傷的效果很好,放血也快。
三棱刺並沒有傳說中的那樣神!但是三棱刺結構穩定,可也用低碳鋼打造或者鑄造,利於生產,不易折斷。固定在槍口上,需要用到時甩開也方便。不好處就是少了一些藉助刀刃的戰鬥動作,少了一些殺傷的招數。不過真到了拼刺刀的時候,能把突刺用好了,也是高手了……
當然,刺刀只是一方面,是彌補火力不足時候的一個手段!想讓拿著半自動的同志們去拼刺刀,除非彈匣里沒子彈了……
如今的北山根據地,兵力已經十分的空虛了,只有兵工廠這邊還保留著相當強的戰鬥力!警備團一營二營都在,快反連偵察連警衛連也都在,炮兵連也在,兩個特戰隊也沒有外出作戰,都在梁家村附近駐紮,防備兵工廠安全。還有就是兩個臨時組建的骨幹民兵團一東一西的守衛在兩側。
有了這些保障,工人們安心的搞生產,周圍的村民們也是小心的加強戒備,保證自身的安全。
其實算算帳,昨天的戰鬥下來,9分區這邊可以說是賺麻了!一天下來,所有隊伍的戰鬥消耗,跟打下來4座縣城一個礦區一比,真的不算什麼。縣城有鬼子囤積的物資,雖然比往年要少,但是加起來也十分可觀。
然後就是收稅問題,這些縣城的商貿運轉起來,光是稅收就是個極為龐大的數字!再加上新入手的那些產糧區……總之就是賺了!
井陘礦區,經過分區地方1團一天的整頓後,幾個礦井又重新的運轉了起來!3000多的礦工,1團的工作人員從中收編了500多願意當兵的,編入了分區的新兵訓練大隊。一些願意回家的,發給糧食,讓他們回家。
而那些願意留下跟著八路軍繼續當礦工的,也沒有虧待他們!八路軍沒來的時候,他們吃不飽飯,一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完全是當牛馬在使喚。現在八路軍來了,給他們安排了兩班倒,伙食標準也上來了,關鍵是還給他們發工錢,讓他們能養家。
這個改變十分的重要,因為他能極大的提高礦工們的勞動熱情!借用賈隊長一句話:八路軍沒來的時候是這個待遇,八路軍來了還是這個待遇,那八路軍不是白來了麼?所以,提高勞動待遇,給予應得的勞動報酬,這才是最正確的辦法。
至於說礦區產權問題?現在是9分區的了!你三井財閥若是覺得氣不過,儘管來打就是了……
三井財閥的反應無從所知,但是此時身在武漢,正在指揮南方作戰的岡村寧次這邊,卻是眉頭緊鎖,眼含怒火。
作為曾經的華北方面軍的司令官,崗村熟悉華北的局勢,對於八路軍也是有所了解!所以在指定打通大陸交通線的戰鬥計劃的時候,崗村就提出過兵力不足,裝備跟不上的問題。只是大本營也沒有能力提供太多的幫助,哪怕從本土調來幾個師團,也是跟不上需求。
無奈之下,跟毛熊對峙的關東軍只能南下一部分補充到華北的駐軍之中。只是長期在東北活動的關東軍,能否保持以前的強悍戰鬥力尚未可知,但是他們對於八路的警惕之心卻是真的不如長期駐紮在華北的那些部隊。
對於這一點,崗村很清醒!所以,他用自己的關係,調動不少的資源,甚至不惜把修建關東軍的一些要塞的物資調到華北修建工事。
甚至在戰鬥之初,就是打河南的時候,崗村都是保留了一些兵力,準備隨時北上返回,打擊八路的破壞行動的!
只是那個時候,八路軍並沒有藉機發難,搞一些大動作,只是小小的搞掉了一些據點,拔除了根據地中間的一些釘子,剩下的時間裡就安心的發展。後來麼,因為打通交通線的戰鬥進行的實在是太過於順利,順利的程度讓崗村都匪夷所思,也就逐步放棄了對八路軍的戒備。
現在?戰線不斷的呢向南壓縮,現在都到了桂省的最後決戰了,八路卻是突然發難了!這可是幾千公里的距離啊,哪怕岡部直三郎給大本營打報告說是兵力實在匱乏,應付不來局勢,需要揮兵增援……也根本沒時間啊!
中國有句古話叫遠水解不了近渴!岡村寧次深深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因為著火的地方在華北,他這裡就是救火的水……實在是夠不著。
他總不能放棄眼看就要打通的交通線,全線揮兵北上吧?勝利就在眼前啊,他能甘心放棄?所以,只能打通了交通線,然後調動兵力回去了!不會去是不行的,大陸交通線是從東北到華南,結果中間在華北出了岔子,平漢線給截斷了,這交通線不是完犢子了?
總之,現在鬼子的情況就是岡村寧次愛莫能助,岡部直三郎兵力不足,大本營資源枯竭,鬼子在華北只能各自祈福,祈求八路軍別打到自家。(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