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世之奇才許伯雅
兗州許縣。
雖然曹操大敗李傕、郭汜的消息還未傳回,但荀彧與劉曄二人,依舊在許縣城內忙著建造宮殿,修葺城牆。
這時一士卒捧著一道竹簡來到荀彧身前,向其稟道:「荀司馬,梁國來信。」
荀彧接過竹簡,仔細打開來看,過了片刻,只見其搖頭失笑,對著劉曄口中笑道:「這伯雅居然算計到你我二人頭上來了。」
旁邊的劉曄見此,疑惑問道:「文若,伯雅信中到底言何?」
只見荀彧將竹簡交於劉曄之手,劉曄接過,便仔細看了起來。
待得須彌,劉曄開口問道:「伯雅信中所說,甚是有理,怎的文若卻說我等被伯雅所算計。」
荀彧聽得劉曄所問,微微笑道:「作為天子的遷移之所,許縣城小人稀,百姓不足三萬;而伯雅言欲遷百姓於許縣,的確解了許縣如今人口不足的困頓,可子揚是否之曉,他這百姓,是從何而來?」
劉曄也是急智之人,聽得荀彧此言,腦中一轉,瞬間就接著笑道:「伯雅欲遷之民,乃是鄢縣百姓。」
「不錯,伯雅將這鄢縣之民遷往許縣,即解了許縣人口不足之困;又勿需再造新城,安置那些百姓黎民;
只是他將鄢縣一把火燒的精光,如今卻把所有的麻煩都交於彧與子楊之手,他這不是算計我等,又是什麼。」
劉曄聽得荀彧此言,只是笑道:「曄到認為伯雅此舉乃兩全其美。」
想想還真是這個道理,許濟此舉不僅解了如今許縣急需人口、勞動力的困境;而且還甩掉了建造新城,安置百姓的消耗。
「子楊可能不知,本來伯雅當欠彧一個大人情才是,如今他不僅甩掉了麻煩,且彧的人情也被他還了。」
荀彧對許濟此舉也是贊同,但許濟用自己的麻煩來還人情,荀彧覺得許濟這就有點不要臉了。
「但伯雅信中也說了安置百姓之法,曄覺得此舉甚善,日後若是再出現遷民之事,皆可按伯雅此法行事。」
劉曄對許濟之前在豫州所為,就頗為敬佩;如今先是大敗袁術,聲震天下,今日又看到許濟的安民之法,劉曄對許濟的敬佩之心,頓時又上了好幾個大台階。
「若不是伯雅有這安民之法,不然彧可不認他還的人情。」荀彧說完,便又是一笑。
劉曄見此,也是搖頭一笑,沒想到平時沉穩持重的荀彧,居然也有如此一面,只要提到許濟,臉上的笑容也多了不少,看來許濟與這荀彧,當是腹心之友,交情深厚。
此時劉曄又再次打開竹簡,看了起來:
「文若、子揚台起:
二公今在許縣主政,多有繁忙。
但濟知許縣將為天子遷居之所,日後為天下中樞;
擴城池,築殿宇,遷民以充城中之民,使天子安居;
今梁國鄢縣黎民三萬,因火焚城,俱無安居之所,若建新城,費財勞民,且時長日久,恐一時不能成;
濟知許縣需人口勞力,今欲將鄢縣三萬民眾,遷往於許,充其人口,富其勞力。
而遷移之民所困,皆于田糧;若使其安居,需以二者應之。
待百姓歸許,若需百姓修城建殿,當以糧食允之,出力多者,多其糧;少者,則少其糧;如此,遷移百姓既得活路,修城建殿亦得其力。
文若可再令多出百姓於城外開墾荒地,以土地為酬,但其開墾所得,俱由百姓自己。
而開墾之時,可由官府租用開墾農具,以來年收成一二作為租借所費,到時交於官府。
如此百姓無開墾之慮,必能用心用力耕作;而許縣官府,亦能增民加糧,豈不兩美。
濟料若行此舉,遷民之事,必不會生出大亂,還望文若、子揚慮之。
佇候明教
許伯雅筆。
建安元年四月廿七。」
劉曄又將許濟此信看完後,口中嘆道:「許伯雅不愧為那荊州龐德公所評『才策謀略,世之奇才』之名。」
…………
……
而此時的睢陽,許濟正獨自坐在國相府中發懵,因為此時許濟也聽聞了荊州名仕龐德公給自己的評語。
許濟很是疑惑,自己怎麼就上了龐德公點評的名單。
這龐德公可不是一般人,諸葛亮的「臥龍」;龐統的「鳳雛」;司馬徽的「水鏡」,皆出於他口。
而且諸葛亮這「臥龍」感覺有點像是舔來的。
因為諸葛亮每次去探訪龐德公,不僅十分尊敬,而且諸葛亮每每獨自去拜訪時,常拜見於床下,也正因為如此,後來諸葛亮逐漸得到龐德公的注意和重視,終於發現諸葛亮的才華,將其賦予了「臥龍」之名。
而另一個「鳳雛」龐統,則是龐德公的從子,年少時純樸誠懇,還沒有人認知,只有龐德公重視龐統,賦予其「鳳雛」稱號。
後來龐德公覺得龐統名氣依然不夠,於是又向好友司馬徽推薦了龐統,讓兩人相熟。
當司馬徽與龐統談論時,兩人不分晝夜聊了整整一天。
待談論後,司馬徽對龐統感到非常推崇,嘆服稱龐統是南州士之首。
也正因為龐德公對自己幾個朋友晚輩的一翻騷操作,使得「臥龍、鳳雛、水鏡」之名,在當時整個南方,都是身俱大名,士人皆知。
當然,這也需諸葛亮、龐統等人真的要有大才,不然日後若是被二人打臉,就壞了龐德公品評名仕的招牌。
所以龐德公對這幾人也是深有考察,確定有真才實幹後,才將幾人的才名推出來。
只是許濟與這龐德公一點不熟,連面都不曾見過,卻被人家點評「才策謀略,世之奇才」。
許濟搖了搖有些發懵的腦袋,低頭沉思,自己一不是龐德公的好友,二不是龐德公的晚輩;人家憑什麼為你點評,替你揚名。
所以許濟堅信,這龐德公此舉,定有深意。
許濟低頭思索,過了片刻,許濟終於想明白了。
如今許濟大敗袁術,名震天下,風頭最勁。
而龐德公正好趁此點評,一來是讓許濟之名為世人所知,二來則是替龐德公自己的評仕之能揚名。
許濟現在也終於清楚,這龐德公是要如前世碰瓷名人一般,來碰瓷自己,好為將來點評子侄晚輩鋪路。
就如同自己的去歲已故族伯許劭,因評價自己主公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世人皆言許劭有識人之能。
雖然龐德公評價許濟,是在許濟大敗袁術後,但待得日久,誰還記得龐德公說這話的時間,只會記得龐德公曾經說過許濟「才策謀略,世之奇才」這句話。
雖然明知龐德公是利用自己,但許濟卻也不能出面反駁,一是人家乃是年長前輩,二是畢竟人家所說,都是好話,不曾有半點貶低。
許濟口中輕輕一嘆:「這古人套路之深,濟不如也。」
雖然曹操大敗李傕、郭汜的消息還未傳回,但荀彧與劉曄二人,依舊在許縣城內忙著建造宮殿,修葺城牆。
這時一士卒捧著一道竹簡來到荀彧身前,向其稟道:「荀司馬,梁國來信。」
荀彧接過竹簡,仔細打開來看,過了片刻,只見其搖頭失笑,對著劉曄口中笑道:「這伯雅居然算計到你我二人頭上來了。」
旁邊的劉曄見此,疑惑問道:「文若,伯雅信中到底言何?」
只見荀彧將竹簡交於劉曄之手,劉曄接過,便仔細看了起來。
待得須彌,劉曄開口問道:「伯雅信中所說,甚是有理,怎的文若卻說我等被伯雅所算計。」
荀彧聽得劉曄所問,微微笑道:「作為天子的遷移之所,許縣城小人稀,百姓不足三萬;而伯雅言欲遷百姓於許縣,的確解了許縣如今人口不足的困頓,可子揚是否之曉,他這百姓,是從何而來?」
劉曄也是急智之人,聽得荀彧此言,腦中一轉,瞬間就接著笑道:「伯雅欲遷之民,乃是鄢縣百姓。」
「不錯,伯雅將這鄢縣之民遷往許縣,即解了許縣人口不足之困;又勿需再造新城,安置那些百姓黎民;
只是他將鄢縣一把火燒的精光,如今卻把所有的麻煩都交於彧與子楊之手,他這不是算計我等,又是什麼。」
劉曄聽得荀彧此言,只是笑道:「曄到認為伯雅此舉乃兩全其美。」
想想還真是這個道理,許濟此舉不僅解了如今許縣急需人口、勞動力的困境;而且還甩掉了建造新城,安置百姓的消耗。
「子楊可能不知,本來伯雅當欠彧一個大人情才是,如今他不僅甩掉了麻煩,且彧的人情也被他還了。」
荀彧對許濟此舉也是贊同,但許濟用自己的麻煩來還人情,荀彧覺得許濟這就有點不要臉了。
「但伯雅信中也說了安置百姓之法,曄覺得此舉甚善,日後若是再出現遷民之事,皆可按伯雅此法行事。」
劉曄對許濟之前在豫州所為,就頗為敬佩;如今先是大敗袁術,聲震天下,今日又看到許濟的安民之法,劉曄對許濟的敬佩之心,頓時又上了好幾個大台階。
「若不是伯雅有這安民之法,不然彧可不認他還的人情。」荀彧說完,便又是一笑。
劉曄見此,也是搖頭一笑,沒想到平時沉穩持重的荀彧,居然也有如此一面,只要提到許濟,臉上的笑容也多了不少,看來許濟與這荀彧,當是腹心之友,交情深厚。
此時劉曄又再次打開竹簡,看了起來:
「文若、子揚台起:
二公今在許縣主政,多有繁忙。
但濟知許縣將為天子遷居之所,日後為天下中樞;
擴城池,築殿宇,遷民以充城中之民,使天子安居;
今梁國鄢縣黎民三萬,因火焚城,俱無安居之所,若建新城,費財勞民,且時長日久,恐一時不能成;
濟知許縣需人口勞力,今欲將鄢縣三萬民眾,遷往於許,充其人口,富其勞力。
而遷移之民所困,皆于田糧;若使其安居,需以二者應之。
待百姓歸許,若需百姓修城建殿,當以糧食允之,出力多者,多其糧;少者,則少其糧;如此,遷移百姓既得活路,修城建殿亦得其力。
文若可再令多出百姓於城外開墾荒地,以土地為酬,但其開墾所得,俱由百姓自己。
而開墾之時,可由官府租用開墾農具,以來年收成一二作為租借所費,到時交於官府。
如此百姓無開墾之慮,必能用心用力耕作;而許縣官府,亦能增民加糧,豈不兩美。
濟料若行此舉,遷民之事,必不會生出大亂,還望文若、子揚慮之。
佇候明教
許伯雅筆。
建安元年四月廿七。」
劉曄又將許濟此信看完後,口中嘆道:「許伯雅不愧為那荊州龐德公所評『才策謀略,世之奇才』之名。」
…………
……
而此時的睢陽,許濟正獨自坐在國相府中發懵,因為此時許濟也聽聞了荊州名仕龐德公給自己的評語。
許濟很是疑惑,自己怎麼就上了龐德公點評的名單。
這龐德公可不是一般人,諸葛亮的「臥龍」;龐統的「鳳雛」;司馬徽的「水鏡」,皆出於他口。
而且諸葛亮這「臥龍」感覺有點像是舔來的。
因為諸葛亮每次去探訪龐德公,不僅十分尊敬,而且諸葛亮每每獨自去拜訪時,常拜見於床下,也正因為如此,後來諸葛亮逐漸得到龐德公的注意和重視,終於發現諸葛亮的才華,將其賦予了「臥龍」之名。
而另一個「鳳雛」龐統,則是龐德公的從子,年少時純樸誠懇,還沒有人認知,只有龐德公重視龐統,賦予其「鳳雛」稱號。
後來龐德公覺得龐統名氣依然不夠,於是又向好友司馬徽推薦了龐統,讓兩人相熟。
當司馬徽與龐統談論時,兩人不分晝夜聊了整整一天。
待談論後,司馬徽對龐統感到非常推崇,嘆服稱龐統是南州士之首。
也正因為龐德公對自己幾個朋友晚輩的一翻騷操作,使得「臥龍、鳳雛、水鏡」之名,在當時整個南方,都是身俱大名,士人皆知。
當然,這也需諸葛亮、龐統等人真的要有大才,不然日後若是被二人打臉,就壞了龐德公品評名仕的招牌。
所以龐德公對這幾人也是深有考察,確定有真才實幹後,才將幾人的才名推出來。
只是許濟與這龐德公一點不熟,連面都不曾見過,卻被人家點評「才策謀略,世之奇才」。
許濟搖了搖有些發懵的腦袋,低頭沉思,自己一不是龐德公的好友,二不是龐德公的晚輩;人家憑什麼為你點評,替你揚名。
所以許濟堅信,這龐德公此舉,定有深意。
許濟低頭思索,過了片刻,許濟終於想明白了。
如今許濟大敗袁術,名震天下,風頭最勁。
而龐德公正好趁此點評,一來是讓許濟之名為世人所知,二來則是替龐德公自己的評仕之能揚名。
許濟現在也終於清楚,這龐德公是要如前世碰瓷名人一般,來碰瓷自己,好為將來點評子侄晚輩鋪路。
就如同自己的去歲已故族伯許劭,因評價自己主公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世人皆言許劭有識人之能。
雖然龐德公評價許濟,是在許濟大敗袁術後,但待得日久,誰還記得龐德公說這話的時間,只會記得龐德公曾經說過許濟「才策謀略,世之奇才」這句話。
雖然明知龐德公是利用自己,但許濟卻也不能出面反駁,一是人家乃是年長前輩,二是畢竟人家所說,都是好話,不曾有半點貶低。
許濟口中輕輕一嘆:「這古人套路之深,濟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