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臧霸質子
潘鳳本來只是想來弄些糧食,沒想到自己卻當了琅邪相。
雖然這個琅邪相是搶來的,但終歸是印綬在手,琅邪諸吏也接受了自己是琅邪相這個事實。
他成了那個自己曾經討厭和抵抗的人。
對,那個自己曾經討厭和抵抗的人就是袁紹。
潘鳳發現自己現在和袁紹無異。
袁紹逼奪了冀州牧之職,自己卻也來逼奪了琅邪相之職。
世事就是這麼諷刺。
站立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風景便不一樣。
他還憶起前世常聽到的一句話:「來的時候好好的,回不去了。」
或許用在此處不太恰當,但確實出人意料。
這比自己的預想早太多了。
本來還在想著先弄到足夠的糧食,然後招兵買馬,再慢慢謀奪琅邪相之位。
現在步子邁大了,會不會扯著蛋?
這是個問題。
潘鳳沒有沉浸在得意之中,他知道,自己的敵人還有不少。
不說陶謙,光是開陽城裡這些泰山兵,他就不能完全放心。
臧霸和孫觀這些人雖然降了他,表示願意跟隨他,那是以威相逼以利相誘的結果。
這些人隨時都有可能為了更大的利益而背叛他。
潘鳳把臧霸叫來,客套幾句後突然問道:「宣高,你兒子多大了?」
臧霸一愣,正奇怪潘將軍為什麼會問到這個問題,但將軍問了不能不答:「大兒七歲,小兒四歲。」
「我女兒三歲,吾妻即將再生一子,不如,讓你兩個兒子去莒縣暫住,也可與我女兒作伴相陪,如何?」
潘鳳微笑說道。
臧霸終於明白潘鳳說起這個話題的用意,這分明是信不過自己,想以自己兒子為質,防止自己背叛。
不過臧霸既然答應降了潘鳳,助他成事,就沒想過要背叛,稍微猶豫之後答道:「當然可以。」
臧霸不答應也不行,潘鳳現在住在城裡,他的兵都在城中。
而且以潘鳳之勇,自己又鬥不過他,反正自己不背叛,兒子便不會有事。
「此次我占了琅邪,陶謙必會遣兵來攻,只要咱們齊心協力,將其擊退,琅邪便真正為咱們所有。到時我會移治莒縣,開陽城仍由你屯守,你放心,我不會虧待你的。」
潘鳳派了陷陣營五百兵士,由尤木統領,護送臧霸的兩個兒子,還有一萬石糧運往莒縣。
孫觀等人得知臧霸質子之事,相約來找臧霸。
「臧帥,你為何答應將兒子都送去莒縣了?」孫觀問道。
「是啊,潘鳳這麼做,分明是信不過咱們,臧帥,不如……」
尹禮還沒說完,臧霸喝斥道:「住口,我既降了潘將軍,將軍不負我,我必不會叛他。我兒子只是送去莒縣暫住而已,又不是送去砍頭,你們慌什麼?況且陶使君即將領兵來攻,他防著咱們也可理解,你們不要再說了,再說,便是害了吾兒啊!」
臧霸不但是個講義氣的人,還是個孝子,當年便曾劫道救父,現在為了兒子,肯定也不會背叛。
潘鳳正是看到這一點,才會以他兒子為質,這樣自己也才會更加放心,對他們也可以更加信任。
孫觀等人無奈,不再說什麼,默默離去。
潘鳳對於琅邪之吏,大多仍舊照用,只有原功曹罷免不用,另以主簿鄭威為功曹。
功曹為諸吏之首,就如州里的別駕一樣。
當年廣陵太守張超就任臧洪為廣陵功曹,諸事都委給他處理,自己做個逍遙太守。
漢時的官吏,朝廷任命者為官,如太守郡丞,邊郡還會有長史或都尉,這些為官,本郡人不能任。
太守自辟者為吏,如功曹主簿督郵等,只能由本郡人出任。
州一級和縣一級同理。
但是鄭威以身體有疾為由固辭,不願應辟。
潘鳳親自去請了兩次,鄭威都不願出任功曹。
鄭威是開陽人,鄭氏在琅邪也是大族,潘鳳要想在琅邪過得安穩,就必須要穩住這些大族。
潘鳳不想以刀相逼,只是放言出去,說是功曹之職非鄭威不可任,若鄭威不願就任,功曹一職便一直空著。
鄭威感受到潘鳳的誠意,也怕自己過於拒絕,會激怒潘鳳而牽累族人受誅,只好答應出任功曹。
潘鳳就喜歡鄭威這種人,這種人要麼不投你,一旦投效於你,就決不會背叛,如耿武一樣。
開陽城中兵士每日訓練,一切風平浪靜。
而在郯縣,陰德逃回郯縣後,向陶謙哭訴,說潘鳳以斧架在自己脖子上,逼他交出琅邪相的印綬,還把他趕出開陽城。
陶謙一聽大怒:「潘鳳匹夫,安敢如此,我必統兵討之。」
「使君,潘鳳甚勇,又善用兵,如今降服臧霸,與泰山諸眾合流,其勢不弱,將軍宜撫不宜剿,若往討不勝,只怕損了使君之威。」
治中王朗勸道。
此時的徐州別駕是趙昱,治中是王朗,等董卓滅亡之後,李傕郭汜為亂,陶謙才派趙昱往長安奉貢,之後趙昱才會出任廣陵太守,王朗出任會稽太守。
等趙昱和王朗出任郡守後,陶謙才辟麋竺為別駕,信用曹宏等人。
「我看未必,泰山諸賊乃烏合之眾,潘鳳以威逼服,其必不能同心,使君親領大軍往討,討之必克。」
別駕趙昱卻是支持陶謙出兵。
眼見自己兩位屬下意見相左,陶謙逐漸平息心中怒火,冷靜下來仔細一想,覺得他們二人說的都對。
潘鳳逼奪琅邪相印綬,趕走琅邪相陰德,討是一定要討的。
但王朗說的也有道理。
潘鳳之勇,陶謙在酸棗時可是親耳所聞,而且此人頗為識人,隨便薦舉劉備部下一個小卒,就能一個回合斬了西涼勇將華雄之首。
可見潘鳳此人不簡單吶!
臧霸等人也是不弱,當年跟隨自己討擊黃巾,因其勇力而屢次有功,任為騎都尉。
現在潘鳳與臧霸合兵一起,兵員近萬。
如果自己帶兵去討擊,勝了還好,要是不勝,自己可就大失威勢了。
「唔,潘鳳僅有數千之眾,讓曹將軍與呂將軍領三萬兵馬往討,必能克之。」
陶謙想到了派曹豹和呂由二將領兵去攻打,如果攻打開陽不下,那也是這二將無能。
況且,陶謙想到了自己的年齡,今年已經六十歲了,早已沒有了當年剿滅黃巾的威勢。
這個安排,趙昱和王朗都能接受,便不再勸說。
曹豹為正,呂由為副,率領三萬兵馬,其中兩萬為丹陽兵,一萬徐州兵,浩浩蕩蕩向開陽而去。
潘鳳早已接到斥候回報,命城中兵士加固城牆和備足守城器械,以拒來敵。
他同時也在防著城裡的泰山兵,雖然臧霸的兒子送到莒縣去了,但泰山兵並不只是臧霸一個人說了算,孫觀和吳敦尹禮等人也是能說得上話的。
「將軍,曹豹領三萬兵馬而來,咱們兵力不足八千,開陽是否可守?不如退守莒縣。」
臧霸知道丹陽兵的厲害,但他提這個要求也有私心,就是想退到莒縣跟自己的兒子待在一起。
潘鳳笑道:「無憂,曹豹呂由之輩,擊之可勝,宣高安心守城便是。」
曹豹率領大軍終於來到開陽城下,列陣叫戰。
雖然這個琅邪相是搶來的,但終歸是印綬在手,琅邪諸吏也接受了自己是琅邪相這個事實。
他成了那個自己曾經討厭和抵抗的人。
對,那個自己曾經討厭和抵抗的人就是袁紹。
潘鳳發現自己現在和袁紹無異。
袁紹逼奪了冀州牧之職,自己卻也來逼奪了琅邪相之職。
世事就是這麼諷刺。
站立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風景便不一樣。
他還憶起前世常聽到的一句話:「來的時候好好的,回不去了。」
或許用在此處不太恰當,但確實出人意料。
這比自己的預想早太多了。
本來還在想著先弄到足夠的糧食,然後招兵買馬,再慢慢謀奪琅邪相之位。
現在步子邁大了,會不會扯著蛋?
這是個問題。
潘鳳沒有沉浸在得意之中,他知道,自己的敵人還有不少。
不說陶謙,光是開陽城裡這些泰山兵,他就不能完全放心。
臧霸和孫觀這些人雖然降了他,表示願意跟隨他,那是以威相逼以利相誘的結果。
這些人隨時都有可能為了更大的利益而背叛他。
潘鳳把臧霸叫來,客套幾句後突然問道:「宣高,你兒子多大了?」
臧霸一愣,正奇怪潘將軍為什麼會問到這個問題,但將軍問了不能不答:「大兒七歲,小兒四歲。」
「我女兒三歲,吾妻即將再生一子,不如,讓你兩個兒子去莒縣暫住,也可與我女兒作伴相陪,如何?」
潘鳳微笑說道。
臧霸終於明白潘鳳說起這個話題的用意,這分明是信不過自己,想以自己兒子為質,防止自己背叛。
不過臧霸既然答應降了潘鳳,助他成事,就沒想過要背叛,稍微猶豫之後答道:「當然可以。」
臧霸不答應也不行,潘鳳現在住在城裡,他的兵都在城中。
而且以潘鳳之勇,自己又鬥不過他,反正自己不背叛,兒子便不會有事。
「此次我占了琅邪,陶謙必會遣兵來攻,只要咱們齊心協力,將其擊退,琅邪便真正為咱們所有。到時我會移治莒縣,開陽城仍由你屯守,你放心,我不會虧待你的。」
潘鳳派了陷陣營五百兵士,由尤木統領,護送臧霸的兩個兒子,還有一萬石糧運往莒縣。
孫觀等人得知臧霸質子之事,相約來找臧霸。
「臧帥,你為何答應將兒子都送去莒縣了?」孫觀問道。
「是啊,潘鳳這麼做,分明是信不過咱們,臧帥,不如……」
尹禮還沒說完,臧霸喝斥道:「住口,我既降了潘將軍,將軍不負我,我必不會叛他。我兒子只是送去莒縣暫住而已,又不是送去砍頭,你們慌什麼?況且陶使君即將領兵來攻,他防著咱們也可理解,你們不要再說了,再說,便是害了吾兒啊!」
臧霸不但是個講義氣的人,還是個孝子,當年便曾劫道救父,現在為了兒子,肯定也不會背叛。
潘鳳正是看到這一點,才會以他兒子為質,這樣自己也才會更加放心,對他們也可以更加信任。
孫觀等人無奈,不再說什麼,默默離去。
潘鳳對於琅邪之吏,大多仍舊照用,只有原功曹罷免不用,另以主簿鄭威為功曹。
功曹為諸吏之首,就如州里的別駕一樣。
當年廣陵太守張超就任臧洪為廣陵功曹,諸事都委給他處理,自己做個逍遙太守。
漢時的官吏,朝廷任命者為官,如太守郡丞,邊郡還會有長史或都尉,這些為官,本郡人不能任。
太守自辟者為吏,如功曹主簿督郵等,只能由本郡人出任。
州一級和縣一級同理。
但是鄭威以身體有疾為由固辭,不願應辟。
潘鳳親自去請了兩次,鄭威都不願出任功曹。
鄭威是開陽人,鄭氏在琅邪也是大族,潘鳳要想在琅邪過得安穩,就必須要穩住這些大族。
潘鳳不想以刀相逼,只是放言出去,說是功曹之職非鄭威不可任,若鄭威不願就任,功曹一職便一直空著。
鄭威感受到潘鳳的誠意,也怕自己過於拒絕,會激怒潘鳳而牽累族人受誅,只好答應出任功曹。
潘鳳就喜歡鄭威這種人,這種人要麼不投你,一旦投效於你,就決不會背叛,如耿武一樣。
開陽城中兵士每日訓練,一切風平浪靜。
而在郯縣,陰德逃回郯縣後,向陶謙哭訴,說潘鳳以斧架在自己脖子上,逼他交出琅邪相的印綬,還把他趕出開陽城。
陶謙一聽大怒:「潘鳳匹夫,安敢如此,我必統兵討之。」
「使君,潘鳳甚勇,又善用兵,如今降服臧霸,與泰山諸眾合流,其勢不弱,將軍宜撫不宜剿,若往討不勝,只怕損了使君之威。」
治中王朗勸道。
此時的徐州別駕是趙昱,治中是王朗,等董卓滅亡之後,李傕郭汜為亂,陶謙才派趙昱往長安奉貢,之後趙昱才會出任廣陵太守,王朗出任會稽太守。
等趙昱和王朗出任郡守後,陶謙才辟麋竺為別駕,信用曹宏等人。
「我看未必,泰山諸賊乃烏合之眾,潘鳳以威逼服,其必不能同心,使君親領大軍往討,討之必克。」
別駕趙昱卻是支持陶謙出兵。
眼見自己兩位屬下意見相左,陶謙逐漸平息心中怒火,冷靜下來仔細一想,覺得他們二人說的都對。
潘鳳逼奪琅邪相印綬,趕走琅邪相陰德,討是一定要討的。
但王朗說的也有道理。
潘鳳之勇,陶謙在酸棗時可是親耳所聞,而且此人頗為識人,隨便薦舉劉備部下一個小卒,就能一個回合斬了西涼勇將華雄之首。
可見潘鳳此人不簡單吶!
臧霸等人也是不弱,當年跟隨自己討擊黃巾,因其勇力而屢次有功,任為騎都尉。
現在潘鳳與臧霸合兵一起,兵員近萬。
如果自己帶兵去討擊,勝了還好,要是不勝,自己可就大失威勢了。
「唔,潘鳳僅有數千之眾,讓曹將軍與呂將軍領三萬兵馬往討,必能克之。」
陶謙想到了派曹豹和呂由二將領兵去攻打,如果攻打開陽不下,那也是這二將無能。
況且,陶謙想到了自己的年齡,今年已經六十歲了,早已沒有了當年剿滅黃巾的威勢。
這個安排,趙昱和王朗都能接受,便不再勸說。
曹豹為正,呂由為副,率領三萬兵馬,其中兩萬為丹陽兵,一萬徐州兵,浩浩蕩蕩向開陽而去。
潘鳳早已接到斥候回報,命城中兵士加固城牆和備足守城器械,以拒來敵。
他同時也在防著城裡的泰山兵,雖然臧霸的兒子送到莒縣去了,但泰山兵並不只是臧霸一個人說了算,孫觀和吳敦尹禮等人也是能說得上話的。
「將軍,曹豹領三萬兵馬而來,咱們兵力不足八千,開陽是否可守?不如退守莒縣。」
臧霸知道丹陽兵的厲害,但他提這個要求也有私心,就是想退到莒縣跟自己的兒子待在一起。
潘鳳笑道:「無憂,曹豹呂由之輩,擊之可勝,宣高安心守城便是。」
曹豹率領大軍終於來到開陽城下,列陣叫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