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七渡黃河(第三更,感謝投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畢竟打了勝仗,袁渙也是心情大好,抱拳道:「唯。」

  平陽渡河失敗,船隻損毀過半,又準備了數日,第二次發起渡河。

  曹仁再次領兵征討,大敗平陽軍於岸邊,甚至差點截殺敵將郝昭,可惜最後還是慢上一步,讓對方乘船逃了回去。

  兩戰皆勝,曹軍士氣大盛,恰好樂進又從洛陽押運來一批糧草,讓潼關上下歡欣鼓舞。

  史渙遠望渡口再次籌備船隻的平陽軍,一臉鄙夷,對著身側的曹仁道:「當真是下馬胡人不如雞,就他們這般打法,十年也攻不下潼關。」

  營內一片歡騰,經驗老道的曹仁反而憂心起來,慎重道:「不排除敵軍詐敗,吩咐探馬不要鬆懈,同時命令駐紮陝縣的樂進,對茅津渡一帶嚴防死守,決不能讓敵軍從東垣南下渡河。」

  茅津渡是潼關東邊臨近陝縣的一處黃河渡口。

  史渙應命稱唯,一臉輕挑,敵人如果就是這般水平,絕對不會是樂進的對手。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平陽五渡黃河,皆以失敗告終,大有潰散之勢。

  不過此時的潼關已經沒了初勝時的喜悅,敵人太弱,勝利逐漸變得理所當然。

  曹仁卻是感覺贏得輕鬆,心裡打鼓,拽著史渙私下討論道:「主公準備秋收後再討張繡,張繡身後有劉表和李傕的支持,勝負還未可知。如今作戰日久,袁紹又提前退了兵,我準備修書主公,乘勝把這潼關讓給劉豹,讓他借坡下驢。」

  「將軍糊塗啊!」史渙聞言大驚,「古人有云,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重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曹仁擰眉不語,知道史渙的意思,關中若非戰亂,可謂是王霸之地。

  不過當今天下人盡皆知,雖然還未公開撕破臉面,仍然是名義上的盟友,但從曹操退大將軍之位轉任司空開始,自家的大敵只有一個,那就是河北的袁紹。

  本來依照軍師們的謀劃,趁著袁紹發難上郡,自己同時兵出洛陽,打算一口氣剪滅蠻族,盡取河東。

  河東和南陽作為關中雙翼,任得其一,都可作為圖謀關中的跳板。

  只是沒想到袁紹風聲大雨點小,打了個平定就匆匆撤軍,自己慢他一步,反過來劉豹記恨上。

  有道是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換成自己是劉豹,也會先把家門口的曹軍打退。

  千錯萬錯,錯在退慢了一步,現在想來,何嘗不是袁紹的一種算計。

  當然,劉豹發難算不上什麼大事,但現在不得不考慮袁紹,由於鍾繇被李傕驅逐,本來有意歸附朝廷的馬騰韓遂,現在又開始無視調令。

  既然自己已經攻不下河東,那就犯不上與劉豹把關係搞僵,即使退去了潼關,後面還有改建了的秦函谷關,甚至在原有的基礎上,加設了一道河灘關卡,論險要程度,並不比潼關差。

  見曹仁猶疑不決,史渙急忙補充道:「主公奉天子以討不臣,如今光復舊都洛陽,下一步再拿下長安與宛城兩座陪都,則天下臣服。如今通往關中的通道只剩崤函在手,主公決計不會允許將軍拱手讓人。」

  曹仁面色變幻,聽史渙提到曹操,悠悠嘆了口氣。

  正如史渙所說,依照曹操對劉豹的態度,基本不會同意自己放棄潼關。

  「也罷,我先修書荀尚書,在此期間,務必不要麻痹大意,以免出了差池。」

  史渙領命,暗自鬆了口氣,然後快步退了出去。

  平陽軍屢敗屢戰,捲土重來,而且人數越打越多,曹仁估算渡口駐紮的大軍規模,怕是已經兩萬不止。

  可惜戰力不盡人意,正所謂胡人不善攻堅,毫無懸念,再次被他領兵殺退。

  曹仁六敗劉豹的同時,曹操還未發兵宛城,剛被呂布打敗的袁術竟然惡向膽邊生,親率大軍攻打豫州陳國,襲殺陳王劉寵,威逼許昌。

  同時張繡也不願意坐以待斃,先一步從宛城發兵,與袁術一東一西,準備夾擊曹操。

  曹營上下皆驚,決定暫緩關中攻勢,急調樂進從洛陽領兵南下,馳援許昌。

  曹仁見到曹操的軍令,自然也不能說什麼,只是再次找來史渙商量,是否暫時回兵洛陽,與劉豹休戰罷兵。

  史渙有些煩了,不明白曹仁為何老是想跑,按捺著性子解釋道:「將軍,夫為將之道,必順天、因時、依人以立勝也。即便想要跟那劉豹停戰,大可等他有能耐攻過黃河再說,咱們連戰連勝,何必進退維谷?」


  曹仁粗壯的指節不停敲擊著案幾,沉聲道:「洛陽空虛,我等先前強行借道東垣,不排除河內張楊心中記恨,南渡孟津威逼洛陽的可能。不瞞公劉,我這心裡突突直跳,若是洛陽被破,主公定然怪罪。」

  曾經被大火焚毀的洛陽,可謂是傾注了曹操的心血,他為此還特意修築了潼關,改善了廢棄的秦朝函谷關。

  要是洛陽被占,後果不堪想像。

  史渙嘆了口氣,耐著性子道:「張楊此人性情仁和,無威刑,若說治理一方,那他自然是有幾分本事,但要說帶兵打仗,不是史渙瞧不上他,給他三萬兵馬,斷無攻破孟津的可能!所以將軍勿要顧此失彼,如何把劉豹殺退打服,才是咱們現在該做的。」

  曹仁擰眉不語,瞧見悵然若失的史渙,只能揮手讓他退下。

  就在曹仁糾結的時候,平陽軍第七場渡河,曹仁再次領兵阻攔,與前六次一樣,殺得他們落荒而逃,狼狽退回北岸。

  曹仁此次回到軍營,摘掉頭盔放在案上,急忙招呼來史渙,對著他肯定道:「著令各營,即刻準備,咱們趁夜撤出潼關。」

  「哈?」史渙呆住,一臉不可思議,怒其不爭道,「將軍莫不是傻了?敵軍布置一覽無餘,我軍如今連戰連捷,為何總是言退?」

  曹仁看著氣急敗壞的史渙,知道若不是自己姓曹,他怕是直接懷疑自己投敵。

  但現在顧不上解釋,他已經下定了決心,掃眼史渙,反問道:「樂進前腳剛走,對方就著手渡河,公劉以為這是巧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