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府谷民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閣老,你看這封奏疏!」

  李標拿著一封奏疏,走到了韓爌身旁,神色有些凝重。

  韓爌接過奏疏,翻看一眼,隨即臉色微變。

  只見奏疏上寫道:「臣陝西巡按御史吳煥奏聞皇上,近來因遍地饑荒,夷漢兵民相煽而動,披甲跨馬的造反者出沒於蒲城、白水、淳化以及漢中、興化一帶,勢如燎原......」

  奏疏是陝西巡按御史吳煥呈上來的,說的是陝西民亂的事情。

  定邊營逃卒王嘉胤聚集饑民在府谷起義,引得諸多逃卒響應,聚眾攻城、劫掠!

  韓爌放下奏疏,嘆了口氣,說道:「遼東剛剛安穩下來,現在陝西又出了問題,今歲真是多災多難啊!」

  朝廷好不容易清除了閹黨,皇帝又勵精圖治,好不容易有了欣欣向榮的跡象,結果災禍頻發,讓朝廷疲於應付。

  他扭頭朝一旁的李標說道:「去小廳,大家商議一下對策吧!」

  李標微微頷首。

  片刻之後,內閣眾人齊聚小廳之中。

  韓爌將奏疏取出,給眾人傳閱。

  看完之後,眾人臉色也凝重了幾分。

  韓爌看了眾人一眼,沉聲問道:「這次陝西的事情,你們怎麼看?」

  聞言,劉鴻訓扭頭看著韓爌,沉聲說道:「閣老,陝西若是發生民亂,朝廷為何不見陝西巡撫的奏報?」

  聽到這話,眾人神色微動,他們都明白劉鴻訓的意思。

  巡撫與巡按不同,巡撫是一省主官,管理一省軍政要務,是正三品的大臣;而巡按則是屬於都察院的御史,跟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等衙門都沒有直接的統屬關係,只是一個正七品的官員。

  按理來說,若是陝西出現民變,巡撫自然是最先收到消息的,現在陝西巡撫並沒有向朝廷奏報此事,那就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陝西的民變並不嚴重,巡撫可以處置,二是陝西巡撫擔心朝廷責罰,知情不報!

  若是第一種,那很好處置,可若是第二種,事情就有些難辦了。

  巡按收到的消息的時間肯定要比巡撫晚許多,拖了一段時間,民亂怕是要嚴重多了。

  一旁的成基命眉頭微皺,沉聲說道:「事情如何,還需派人去探查一番,但朝廷也應當做好準備,若真出現了大規模的騷亂,朝廷也要準備好派兵鎮壓!」

  「想要派兵鎮壓可不容易!」劉鴻訓臉色微沉,「朝廷剛給遼東撥付了一筆銀子,現在哪裡還拿得出銀子來平亂!」

  前些天袁崇煥請求朝廷撥付銀子,用來修繕遼東的幾座大城,這件事皇帝已經批准了,一下子從戶部撥付了十萬兩銀子。

  現在戶部哪裡還有錢去平亂!

  羅喻義思索片刻,說道:「現在大同府到京城的軌道還沒開始修,或許可以請皇上將此事往後推,先從內帑撥付一筆銀子,用來平定叛亂。」

  聽到這話,一旁的劉鴻訓等人微微頷首。

  這倒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比起修一條軌道,還是平定叛亂更為緊要一些。

  周道登連連搖頭,說道:「軌道乃是皇上定下的大計,豈能隨意更改!」

  他倒不是多認可皇帝的計劃,而是......他已經收了王所志的銀子,還有那兩個美人——真的很潤!

  再者,他也不認為皇帝會暫停軌道的修建。

  羅喻義撇了他一眼,沉聲說道:「陝西緊鄰山西,若是陝西民亂無法平定,不需幾月,定會蔓延至山西,山西現在是朝廷開採煤、鐵的重要地區,也是朝廷新增賦稅的來源,若是因為民亂導致山西礦場停止生產,豈不是要斷了朝廷一大賦稅收入!」

  「這話說得就有些嚴重了。」周道登神色平靜,應到:「陝西民亂時有發生,都不過是一些小的騷亂罷了,壞不了事。」

  「朝廷只需派一支兵馬,一兩月足以平定動亂,自不必擔心危及山西。」

  見兩人爭吵起來,一旁的韓爌神色一凝,重重的在茶几上敲了幾下。

  「咚——咚——」

  聲音有些沉悶。

  兩人聽到聲音,這才停了下來。

  韓爌掃了兩人一眼,沉聲說道:「民亂不是小事,不可輕視了。」


  「不過,此事尚未確認,也不好大動干戈,先讓兵部派人查驗,同時,兵部和戶部也做好準備,隨時調動兵馬。」

  「一旦確認事情屬實,立即調動兵馬前去平亂!」

  「至於所需糧餉,先由戶部籌措,以應急需!」

  聞言,李標等人微微頷首,都沒有意見。

  當務之急還是要先確認陝西的情況。

  其他事情都可以先緩緩。

  真要動皇帝的內帑,那也要等調兵之後再說。

  見狀,周道等自然也不好再多言。

  韓爌見眾人沒有意見,他扭頭朝著一旁的李標說道:「寫上意見,簽了字,給宮裡送去。」

  李標拿起奏疏,走到一旁的書桌邊,將眾人定下的意見寫了下來,隨後幾人一起簽了字。

  ······

  乾清宮,朱由檢正看著一份奏疏愣愣出神。

  寫這份奏疏的人,名為盧象升!

  明末諸多官員,最為知名的幾人,其中便有這盧象升。

  盧象升在明末的文臣之中,領兵打仗的本事也算是頂尖了。

  從奏疏開頭,朱由檢也知道了盧象升的官職,大名兵備道。

  大名指的是大名府,而兵備道這個官職,屬於提刑按察使司,是按察司分支,在地方上也屬於是一個不小的官職了。

  兵備道負責監察地方兵馬、衛所。

  此番盧象升上書,就是給朝廷提建議,希望整頓地方衛所,加強地方兵馬的實力。

  對於地方的情況,朱由檢也不太清楚,自然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

  在奏疏上,內閣的票擬也是含糊其辭,並沒有明確指出來到底該怎麼做。

  朱由檢瞥了一眼底下的簽字——周道登。

  他眉頭微皺,這段時間他也看了不少的奏疏,內閣幾位閣臣的票擬他都看過。

  其中就數周道登的票擬最為差勁,經常故弄玄虛,不知所云,對於解決事情,根本沒有絲毫幫助。

  朱由檢撇下票擬的結果,看著盧象升的奏疏,暗自想著,是不是應該給盧象升換個位置,讓其好好鍛鍊一下,發揮出自己的能力來。

  就在此時,王承恩快步走了進來。

  「皇爺,內閣送來了一份奏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