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7章 18,危言聳聽
第1373章 18,危言聳聽
在對艾格隆告別時,普希金自告奮勇,主動表示願意充當法國皇帝和俄羅斯和解的橋樑。
這並不是他突發奇想,事實上,在他剛到巴黎、剛開始聲名鵲起之時,就已經有俄羅斯大使館的高官私下裡來找他,希望他發揮類似的作用了。
毫無疑問,如今法國和俄國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之間的緊張狀態,也勢必會影響到整個歐洲的格局。
在波拿巴家族剛剛復辟的時候,因為舊日的仇恨,以及對年輕皇帝的輕視,所以俄羅斯對法蘭西帝國採取了最冷淡的態度,不光召回了大使,沙皇甚至還私下裡討論過組織列強再來一次武裝干涉的提議,只是因為英國和奧地利的冷態度而不得不作罷。
而剛上台的艾格隆也毫不示弱,在上台之後,他就同樣採取了對等措施,遲遲不派大使前往俄國赴任,並且在波蘭發生起義的時候,他還不顧外交禮節,公開發聲支持華沙的起義者們,甚至還收留流亡的難民。
可以說,兩個國家的關係,因為兩位君主的意氣之爭而完全破裂。
但是,這種情況是很難容忍下去的——在整個國際體系當中,兩個強國如此公開對抗,勢必會影響到他們互相之間的外交空間,浪費各自的資源,也勢必會讓其他國家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眼看艾格隆輕易地就平定了波旁家族的叛亂,坐穩了皇位之後,在俄羅斯統治階層內部,「不必再與波拿巴家族對抗到底」的聲音,也漸漸地蔓延開來。
對外交官們來說,不管沙皇多麼討厭「波拿巴小子」,兩個國家終究還是有著緊密的經濟和文化聯繫,俄羅斯也需要從法國吸收技術和資金,同時進口各種商品。
至於之前的戰爭,那更不叫事了,歐洲各國打生打死幾百年,日子不還是一樣過?前一刻還打生打死,下一刻就稱兄道弟,這才是常態。
所以,兩國之間的外交官們,已經開始私下裡接觸(同時也得到了各自君主的默許),為關係正常化做好了鋪墊。
當然,對君主們來說,「面子」不僅僅事關個人,更是統治威信所在,所以無論是艾格隆還是尼古拉沙皇,誰也不願意顯得好像是對對方「認慫」,最終的障礙也就在這裡了。
而這時候,從巴黎「載譽而歸」的普希金,就恰好成為了一個絕佳的契機。
第一,他剛剛在巴黎大獲成功,堪稱俄羅斯人的驕傲,也足以體現艾格隆對俄羅斯人、俄羅斯文化的尊重。
第二,而普希金到彼得堡之後,主動為艾格隆說好話,也足以體現出艾格隆的個人魅力,讓這位大詩人「折服」。
總之,兩邊都可以保全顏面,並且足以向國民交代了。
接下來,只要沙皇再熱情接待普希金,並且傾聽他有關於艾格隆的敘述,順便再發表幾句類似於「沒想到這位皇帝陛下還有如此才識,我倒是有點錯看他了」的感慨,事情就等於水到渠成了,剩下工作的交給心照不宣的外交官們就行,他們能夠體面地把一切都做得妥妥帖帖。
而到時候,兩個國家就會正式恢復正常外交關係,兩位君主互相寫信稱兄道弟,之前的一切爭吵都仿佛沒有發生過。
對於這些外交上的細節,普希金當然不是很清楚,但是這並不妨礙他以自己的熱情,來親身推動這件事。
對他來說,俄羅斯和法國、羅曼諾夫家族和波拿巴家族的那些衝突,都已經是陳年舊事了,現在的法蘭西皇帝,是如此年輕、優雅,討人喜歡,他不應該背負父輩的重擔,而是應該得到他應有的尊重。既然他可以和自己這個俄羅斯人成為朋友,那麼他沒有道理不能和俄羅斯成為朋友。
詩人的這種浪漫想法,多少有點高估了艾格隆的「大度」。事實上,在他的心中,從來沒有忘卻自己早年所承受的痛苦,而這些痛苦,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拜沙皇一家所賜。
哪怕不談什麼個人仇怨,如今俄羅斯帝國以泰山壓頂之勢從波羅的海到波蘭、再到黑海,幾乎吞沒了整個東部歐洲,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迫感,讓他心中免不了惴惴不安。
他可以喜歡具體的某個俄羅斯人,但絕不會喜歡俄羅斯,現在跟沙皇的所謂「和解」,也只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
但不管怎麼說,艾格隆對普希金的滿腔熱情和好意,心裡還是很感動的——在如今這個輿論環境下,他冒險在彼得堡為自己說好話,想必會引來許多謾罵,而這些他完全可以不管的。
越是感動,他的心裡越是惋惜。
因為他知道,在歷史上,這個可憐的天才詩人,在1839年,就死於一場他自己主動提出決鬥當中。
一位投奔到俄羅斯的法國流亡者喬治·丹特斯男爵,有意去勾引他艷名遠揚的妻子娜塔莉亞,最終惹得他極為憤怒,提出了決定,最後不幸地死於槍彈之下。
在歷史上,這位支持保王黨的流亡者,是因為1830年七月革命當中奧爾良公爵篡位而選擇流亡的,而好笑的是,現在這位流亡者依舊在流亡,只不過「罪魁禍首」卻變成了自己。
這豈不是說,如果什麼都沒有改變的話,他就等於是死在自己種下的因果之下?
這可不是艾格隆想要見到的結果。
「我的朋友,我非常感謝您主動為我所做的一切,我相信,你將被兩個偉大民族同時銘記。」艾格隆假裝嚴肅地拍了拍普希金的肩膀,「正因為如此,我必須要提醒您小心!也許會有惡毒的暗箭會因此射向您——」
「不至於那麼誇張吧……」普希金有些不太相信,忍不住笑了出來,「也許彼得堡很多人不喜歡您,但誰會因為我說了您幾句好話就要我命呢?頂多也就是把我逐出他們的客廳而已,我還巴不得清淨呢。」
「對於俄羅斯人來說,確實如此,但是您別忘了,在我登基之後,有許多法國人流亡到了俄羅斯,他們失去了財富和地位,很多人只剩下了對我的滿腔仇恨。他們巴不得俄羅斯和法國一直交惡下去,這樣他們才有再一次復辟的希望。」艾格隆的語氣變得更加嚴肅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您站出來為我說好話,並且成功地推動兩國和解,那麼你肯定就是他們眼中的死敵,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阻止,甚至危害您的生命!」
眼見艾格隆說得這麼有鼻子有眼,普希金漸漸地笑不出來了,「不至於吧……他們就算再怎麼仇恨您,也不至於把我當成刺殺目標,如果他們真的這麼幹了,整個俄羅斯都不會有他們的容身之處,我畢竟也是帝國的一位貴族——」
「當然了,肯定不會拿起一把槍就衝到您面前,把您給崩了,他們沒有那麼魯莽和愚蠢,他們是奸詐險惡的陰謀家,不是無腦的莽夫。」艾格隆輕輕搖了搖頭,然後冷笑了起來,「但是,如果這是一場偽裝的衝突呢?比如,他們可以接近您的夫人,然後想盡辦法以此來挑釁您,這時候您會選擇忍氣吞聲嗎?如果您不忍,那麼他們就完全有辦法至您於死地了。」
為了說服普希金去警惕未來的「黃毛」,艾格隆急中生智,編了一個故事,把未來可能發生的決鬥,扭曲成了「有人會為了報復我,而故意接近你妻子,挑釁你決鬥進而弄死你」。
其實,事情可能根本就沒有那麼複雜,無非是有人貪圖他妻子美色而已,這種事法國人在哪兒都干,但如果艾格隆只是泛泛而談的話,就顯得沒有說服力了,不夠引起普希金的重視。
現在,他編了這樣的故事,詩人往往想像力豐富,艾格隆越是說得這麼聳動,普希金反而就越發覺得有道理。
所以,在艾格隆的注視之下,普希金的表情變得越來越凝重,逐漸陷入到了沉思當中。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被艾格隆這麼一點撥,普希金立馬就反應過來,如果有人真的故意這麼幹的話,以自己的脾氣,一定會提出決鬥——迄今為止,他已經進行過超過20次決鬥了,他對此已經是輕車熟路。
「是啊,他們可以這麼幹……」想到這裡,普希金不禁脫口而出。「只要把它偽裝成情場爭風,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殺死我,然後讓兩個國家繼續敵對了,這太有道理了!」
果然,他信了。
艾格隆暗暗鬆了口氣。
雖然他確實是在編故事騙人,但是他本意是好的,只要普希金心裡有了一顆懷疑的種子,以後他就會注意,不讓妻子接近那些法國流亡者,那麼與丹特斯男爵的那一場決鬥就無從談起,他也許就不用英年早逝了。
「我的朋友,我這只是猜想而已,也許是我疑心病太重,畢竟這是君王們的通病。」看到普希金已經聽了進去,艾格隆反倒是語氣放輕鬆了起來,「總之,您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要中了暗箭。如果像您這樣卓越的天才,卻因為我而死的話,我會為此內疚一輩子的——」
「陛下,謝謝您的提醒,我一定會銘記在心的。」普希金躬身向艾格隆行禮,鄭重地感謝了他。「娜塔莉亞確實是我的弱點,她喜歡交際,而且對人沒有戒備心,所以很容易被人接近。如果有人拿她當幌子的話,那很容易傷害到我,而以我的脾氣,我是絕不會忍受羞辱的,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我就會選擇用槍來解決一切,而那時候……我就可能會面對生命危險。」
「您知道就好。」艾格隆如釋重負,連連點頭,「您妻子的美貌人所共見,連我在初見之時都不禁為之讚嘆,想必在彼得堡她也已經艷名遠揚,那些懷恨在心的流亡者,想必是不會放過這個既能一親芳澤,又能羞辱你逼迫你決鬥的機會的——」
「特蕾莎皇后同樣美貌驚人。」普希金髮自內心地回答,「而且,她還有娜塔莉亞根本沒有的才氣,娜塔莉亞一聽我的詩就犯困,她卻能夠感受到其中的美……」
聽到普希金的嘆息,艾格隆不禁又好笑又得意。
從小接受皇室教育的哈布斯堡公主,是你們俄羅斯土豪村婦能比的嗎?
「唉,為什麼世上就沒有一個女子能夠集合我心中所期待的所有優點呢?我只能在一個個人身上去找,就像是收集碎片一樣——」說起這個話題,普希金突然感慨了起來。
「就算是有這樣一個女子,你也會很快厭倦的,因為您喜歡新鮮感——」艾格隆毫不留情地指了出來,「只有持續不斷的激情刺激,才能夠讓您有足夠靈感來寫出那些詩篇。」
「原本,我會反駁您,但是,看看您對特蕾莎皇后的所作所為,好像我也無法反駁了。」普希金脫口而出。
是啊,他覺得自己和艾格隆本質上是一種人,既然如此美貌又如此才華的特蕾莎皇后,尚且不能滿足陛下,那麼自己哪怕有這樣的妻子,大概也會繼續尋找新的刺激吧……
唉,男人的劣根性啊……普希金自己都忍不住在心中感慨了。
這兩個浪蕩詩人,其實都不夠「法國人」,他們自己風流浪蕩,但聽到老婆偷情就會暴跳如雷……他們都活得完全自我。
「陛下,您太招搖了。」接著,他以朋友的身份,誠心誠意地向艾格隆勸諫了起來,「我並不反對您尋歡作樂,說實話我也同樣如此,但是,您也要注意下,把影響控制在不至於影響家宅的程度。您現在垂青的要麼是公爵小姐,要麼甚至是公主,這實在影響太大了,很容易造成輿論風波,這肯定是會讓特蕾莎皇后難堪的。」
在普希金看來,自己朋友找情婦那完全不叫事,甚至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他內心中又把欣賞自己的特蕾莎也當成了朋友,所以也不忍她那麼難受,於是在臨別之前,忍不住向艾格隆冒險提出建議,「事實上,世上美人多得是,您如果有心消遣,私下裡找一些不諳世事的平民少女就好了,我相信她們也很樂意來取悅您的——而這些事都可以悄悄處理,您只要給出足夠的贍養費就可以打發過去,沒有人知道也沒人在意,這樣皇后陛下也不至於難受了,現在看著她時常悶悶不樂,老實說我也挺同情的。」
艾格隆心裡知道,普希金說的都是心裡話,也都是實話。
可是,他如果願意這麼幹早幹了,何必等到現在?
「我……我也有我的考慮啊……」他輕輕地嘆了口氣,迴避了這個話題。
在對艾格隆告別時,普希金自告奮勇,主動表示願意充當法國皇帝和俄羅斯和解的橋樑。
這並不是他突發奇想,事實上,在他剛到巴黎、剛開始聲名鵲起之時,就已經有俄羅斯大使館的高官私下裡來找他,希望他發揮類似的作用了。
毫無疑問,如今法國和俄國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之間的緊張狀態,也勢必會影響到整個歐洲的格局。
在波拿巴家族剛剛復辟的時候,因為舊日的仇恨,以及對年輕皇帝的輕視,所以俄羅斯對法蘭西帝國採取了最冷淡的態度,不光召回了大使,沙皇甚至還私下裡討論過組織列強再來一次武裝干涉的提議,只是因為英國和奧地利的冷態度而不得不作罷。
而剛上台的艾格隆也毫不示弱,在上台之後,他就同樣採取了對等措施,遲遲不派大使前往俄國赴任,並且在波蘭發生起義的時候,他還不顧外交禮節,公開發聲支持華沙的起義者們,甚至還收留流亡的難民。
可以說,兩個國家的關係,因為兩位君主的意氣之爭而完全破裂。
但是,這種情況是很難容忍下去的——在整個國際體系當中,兩個強國如此公開對抗,勢必會影響到他們互相之間的外交空間,浪費各自的資源,也勢必會讓其他國家坐收漁翁之利。
所以,隨著時間的流逝,眼看艾格隆輕易地就平定了波旁家族的叛亂,坐穩了皇位之後,在俄羅斯統治階層內部,「不必再與波拿巴家族對抗到底」的聲音,也漸漸地蔓延開來。
對外交官們來說,不管沙皇多麼討厭「波拿巴小子」,兩個國家終究還是有著緊密的經濟和文化聯繫,俄羅斯也需要從法國吸收技術和資金,同時進口各種商品。
至於之前的戰爭,那更不叫事了,歐洲各國打生打死幾百年,日子不還是一樣過?前一刻還打生打死,下一刻就稱兄道弟,這才是常態。
所以,兩國之間的外交官們,已經開始私下裡接觸(同時也得到了各自君主的默許),為關係正常化做好了鋪墊。
當然,對君主們來說,「面子」不僅僅事關個人,更是統治威信所在,所以無論是艾格隆還是尼古拉沙皇,誰也不願意顯得好像是對對方「認慫」,最終的障礙也就在這裡了。
而這時候,從巴黎「載譽而歸」的普希金,就恰好成為了一個絕佳的契機。
第一,他剛剛在巴黎大獲成功,堪稱俄羅斯人的驕傲,也足以體現艾格隆對俄羅斯人、俄羅斯文化的尊重。
第二,而普希金到彼得堡之後,主動為艾格隆說好話,也足以體現出艾格隆的個人魅力,讓這位大詩人「折服」。
總之,兩邊都可以保全顏面,並且足以向國民交代了。
接下來,只要沙皇再熱情接待普希金,並且傾聽他有關於艾格隆的敘述,順便再發表幾句類似於「沒想到這位皇帝陛下還有如此才識,我倒是有點錯看他了」的感慨,事情就等於水到渠成了,剩下工作的交給心照不宣的外交官們就行,他們能夠體面地把一切都做得妥妥帖帖。
而到時候,兩個國家就會正式恢復正常外交關係,兩位君主互相寫信稱兄道弟,之前的一切爭吵都仿佛沒有發生過。
對於這些外交上的細節,普希金當然不是很清楚,但是這並不妨礙他以自己的熱情,來親身推動這件事。
對他來說,俄羅斯和法國、羅曼諾夫家族和波拿巴家族的那些衝突,都已經是陳年舊事了,現在的法蘭西皇帝,是如此年輕、優雅,討人喜歡,他不應該背負父輩的重擔,而是應該得到他應有的尊重。既然他可以和自己這個俄羅斯人成為朋友,那麼他沒有道理不能和俄羅斯成為朋友。
詩人的這種浪漫想法,多少有點高估了艾格隆的「大度」。事實上,在他的心中,從來沒有忘卻自己早年所承受的痛苦,而這些痛苦,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拜沙皇一家所賜。
哪怕不談什麼個人仇怨,如今俄羅斯帝國以泰山壓頂之勢從波羅的海到波蘭、再到黑海,幾乎吞沒了整個東部歐洲,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迫感,讓他心中免不了惴惴不安。
他可以喜歡具體的某個俄羅斯人,但絕不會喜歡俄羅斯,現在跟沙皇的所謂「和解」,也只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
但不管怎麼說,艾格隆對普希金的滿腔熱情和好意,心裡還是很感動的——在如今這個輿論環境下,他冒險在彼得堡為自己說好話,想必會引來許多謾罵,而這些他完全可以不管的。
越是感動,他的心裡越是惋惜。
因為他知道,在歷史上,這個可憐的天才詩人,在1839年,就死於一場他自己主動提出決鬥當中。
一位投奔到俄羅斯的法國流亡者喬治·丹特斯男爵,有意去勾引他艷名遠揚的妻子娜塔莉亞,最終惹得他極為憤怒,提出了決定,最後不幸地死於槍彈之下。
在歷史上,這位支持保王黨的流亡者,是因為1830年七月革命當中奧爾良公爵篡位而選擇流亡的,而好笑的是,現在這位流亡者依舊在流亡,只不過「罪魁禍首」卻變成了自己。
這豈不是說,如果什麼都沒有改變的話,他就等於是死在自己種下的因果之下?
這可不是艾格隆想要見到的結果。
「我的朋友,我非常感謝您主動為我所做的一切,我相信,你將被兩個偉大民族同時銘記。」艾格隆假裝嚴肅地拍了拍普希金的肩膀,「正因為如此,我必須要提醒您小心!也許會有惡毒的暗箭會因此射向您——」
「不至於那麼誇張吧……」普希金有些不太相信,忍不住笑了出來,「也許彼得堡很多人不喜歡您,但誰會因為我說了您幾句好話就要我命呢?頂多也就是把我逐出他們的客廳而已,我還巴不得清淨呢。」
「對於俄羅斯人來說,確實如此,但是您別忘了,在我登基之後,有許多法國人流亡到了俄羅斯,他們失去了財富和地位,很多人只剩下了對我的滿腔仇恨。他們巴不得俄羅斯和法國一直交惡下去,這樣他們才有再一次復辟的希望。」艾格隆的語氣變得更加嚴肅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您站出來為我說好話,並且成功地推動兩國和解,那麼你肯定就是他們眼中的死敵,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阻止,甚至危害您的生命!」
眼見艾格隆說得這麼有鼻子有眼,普希金漸漸地笑不出來了,「不至於吧……他們就算再怎麼仇恨您,也不至於把我當成刺殺目標,如果他們真的這麼幹了,整個俄羅斯都不會有他們的容身之處,我畢竟也是帝國的一位貴族——」
「當然了,肯定不會拿起一把槍就衝到您面前,把您給崩了,他們沒有那麼魯莽和愚蠢,他們是奸詐險惡的陰謀家,不是無腦的莽夫。」艾格隆輕輕搖了搖頭,然後冷笑了起來,「但是,如果這是一場偽裝的衝突呢?比如,他們可以接近您的夫人,然後想盡辦法以此來挑釁您,這時候您會選擇忍氣吞聲嗎?如果您不忍,那麼他們就完全有辦法至您於死地了。」
為了說服普希金去警惕未來的「黃毛」,艾格隆急中生智,編了一個故事,把未來可能發生的決鬥,扭曲成了「有人會為了報復我,而故意接近你妻子,挑釁你決鬥進而弄死你」。
其實,事情可能根本就沒有那麼複雜,無非是有人貪圖他妻子美色而已,這種事法國人在哪兒都干,但如果艾格隆只是泛泛而談的話,就顯得沒有說服力了,不夠引起普希金的重視。
現在,他編了這樣的故事,詩人往往想像力豐富,艾格隆越是說得這麼聳動,普希金反而就越發覺得有道理。
所以,在艾格隆的注視之下,普希金的表情變得越來越凝重,逐漸陷入到了沉思當中。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被艾格隆這麼一點撥,普希金立馬就反應過來,如果有人真的故意這麼幹的話,以自己的脾氣,一定會提出決鬥——迄今為止,他已經進行過超過20次決鬥了,他對此已經是輕車熟路。
「是啊,他們可以這麼幹……」想到這裡,普希金不禁脫口而出。「只要把它偽裝成情場爭風,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殺死我,然後讓兩個國家繼續敵對了,這太有道理了!」
果然,他信了。
艾格隆暗暗鬆了口氣。
雖然他確實是在編故事騙人,但是他本意是好的,只要普希金心裡有了一顆懷疑的種子,以後他就會注意,不讓妻子接近那些法國流亡者,那麼與丹特斯男爵的那一場決鬥就無從談起,他也許就不用英年早逝了。
「我的朋友,我這只是猜想而已,也許是我疑心病太重,畢竟這是君王們的通病。」看到普希金已經聽了進去,艾格隆反倒是語氣放輕鬆了起來,「總之,您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要中了暗箭。如果像您這樣卓越的天才,卻因為我而死的話,我會為此內疚一輩子的——」
「陛下,謝謝您的提醒,我一定會銘記在心的。」普希金躬身向艾格隆行禮,鄭重地感謝了他。「娜塔莉亞確實是我的弱點,她喜歡交際,而且對人沒有戒備心,所以很容易被人接近。如果有人拿她當幌子的話,那很容易傷害到我,而以我的脾氣,我是絕不會忍受羞辱的,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我就會選擇用槍來解決一切,而那時候……我就可能會面對生命危險。」
「您知道就好。」艾格隆如釋重負,連連點頭,「您妻子的美貌人所共見,連我在初見之時都不禁為之讚嘆,想必在彼得堡她也已經艷名遠揚,那些懷恨在心的流亡者,想必是不會放過這個既能一親芳澤,又能羞辱你逼迫你決鬥的機會的——」
「特蕾莎皇后同樣美貌驚人。」普希金髮自內心地回答,「而且,她還有娜塔莉亞根本沒有的才氣,娜塔莉亞一聽我的詩就犯困,她卻能夠感受到其中的美……」
聽到普希金的嘆息,艾格隆不禁又好笑又得意。
從小接受皇室教育的哈布斯堡公主,是你們俄羅斯土豪村婦能比的嗎?
「唉,為什麼世上就沒有一個女子能夠集合我心中所期待的所有優點呢?我只能在一個個人身上去找,就像是收集碎片一樣——」說起這個話題,普希金突然感慨了起來。
「就算是有這樣一個女子,你也會很快厭倦的,因為您喜歡新鮮感——」艾格隆毫不留情地指了出來,「只有持續不斷的激情刺激,才能夠讓您有足夠靈感來寫出那些詩篇。」
「原本,我會反駁您,但是,看看您對特蕾莎皇后的所作所為,好像我也無法反駁了。」普希金脫口而出。
是啊,他覺得自己和艾格隆本質上是一種人,既然如此美貌又如此才華的特蕾莎皇后,尚且不能滿足陛下,那麼自己哪怕有這樣的妻子,大概也會繼續尋找新的刺激吧……
唉,男人的劣根性啊……普希金自己都忍不住在心中感慨了。
這兩個浪蕩詩人,其實都不夠「法國人」,他們自己風流浪蕩,但聽到老婆偷情就會暴跳如雷……他們都活得完全自我。
「陛下,您太招搖了。」接著,他以朋友的身份,誠心誠意地向艾格隆勸諫了起來,「我並不反對您尋歡作樂,說實話我也同樣如此,但是,您也要注意下,把影響控制在不至於影響家宅的程度。您現在垂青的要麼是公爵小姐,要麼甚至是公主,這實在影響太大了,很容易造成輿論風波,這肯定是會讓特蕾莎皇后難堪的。」
在普希金看來,自己朋友找情婦那完全不叫事,甚至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他內心中又把欣賞自己的特蕾莎也當成了朋友,所以也不忍她那麼難受,於是在臨別之前,忍不住向艾格隆冒險提出建議,「事實上,世上美人多得是,您如果有心消遣,私下裡找一些不諳世事的平民少女就好了,我相信她們也很樂意來取悅您的——而這些事都可以悄悄處理,您只要給出足夠的贍養費就可以打發過去,沒有人知道也沒人在意,這樣皇后陛下也不至於難受了,現在看著她時常悶悶不樂,老實說我也挺同情的。」
艾格隆心裡知道,普希金說的都是心裡話,也都是實話。
可是,他如果願意這麼幹早幹了,何必等到現在?
「我……我也有我的考慮啊……」他輕輕地嘆了口氣,迴避了這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