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春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陽終於從雲翳中終於露出了頭,村中人家的房頂上,裊裊飄起了炊煙;偶爾傳來幾聲犬吠,在山間發出陣陣迴響。

  漫步到龍鳳寨前,房檐上臥著潔白的「雪毯」,雪毯邊墜飾著「冰流蘇」,在陽光下流轉著晶瑩的光。

  李茹說:「一場春雪,成為立春後最早開的花。那些紅的黃的粉的花遲遲沒冒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滿世界,雪,開花了,開出了春天最早的花,還穿庭入院,在牆上、樹上,像飛花一樣滿天飛舞。」

  朱三說:「這眼前花,淡煙如柳,搖曳生姿,空靈而孤高,輕盈而舒緩,沒有翻轉騰挪的狂野,卻有洋洋灑灑的從容,稀稀疏疏旁若無人地跳著自己的舞步,如無邊絲雨,如自在飛花。」

  李茹說:「每一朵雪花都是獨立而自由的,它們都舞出獨一無二的特質,朵朵雪花又組成一個雪舞的浩蕩。」

  朱三說:「從晚上跳到白天,自顧自說著唱著表達著,雖然它們的聲音淹沒在白日嘈雜的喧鬧中,但沒關係,用心聽的人自然能聽到。」

  李茹說:「這是一場赴春之約的雪。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攜著遠方澎湃浩蕩的春風,帶著天空隱隱作響的春雷,一場聲勢浩大的春事將在曼妙如舞的春雪之後紛至沓來。」

  朱三說:「春雪是春天的序曲,唱響了春天第一聲。春雪是春的使者,春雪乍晴,春光愈好。」

  李茹說:「三啊,你還是一個奶娃子,嫂子已經徐娘半老,你會像這春雪一樣,來得及走得快,嫂子輸不起。」

  朱三說:「嫂子,春雪帶來了季節的生動和意味深長,柳外直疑先著絮,梅邊渾似後開花,冬盡春來,雪落花開,純白的六角形花,傾國傾城,凡是春雪撫過的地方,生命的甦醒、生活的憧憬正在啟程,春的燦爛蜂擁而至,好日子繁花似錦。」

  李茹說:「生活不僅僅有愛情,油鹽醬醋茶才是底色,最真實。」

  朱三看著漫野的殘雪說:「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是四季的肇始,是一年農耕的發端,是真正新年第一天。立春還是三陽開泰的重要標記。是『地泰天』,是天地之卦,天為陽在下,地為陰在上,天在地中,最隆重的陰陽交合。可以想像高大無際的天與遼闊無邊的地的碰撞相交,會產生天雷地火的反應,會爆發出海沸山崩的能量。」

  李茹說:「冬眠的萬物甦醒了,緊閉的門窗開啟了,厚厚的盔甲褪去了。晴風破凍,早鶯、新燕、亂花、淺草,鶯初解語,悄悄睜開眼,伸伸懶腰,柳眼眉腮,已覺春心動。」

  朱三說:「春雪響應著立春的召喚,春天的雪花像一張張綻放的笑臉,帶來溫麗的友好,呼嘯而來的春意擋不住,青黃赤白黑,金木水火土,大自然蓬蓬勃勃,天地四方春意盎然。」

  李茹說:「這也是春雪對冬天依依不捨的告別轉身,一顆柔情似水的春心罩上了一件花底離愁的雪花衣,春雪落地,落英繽紛,是轉身即告別的慰籍,春天像漲潮一樣漫漶而來,悲傷或是歡愉,是驚心動魄的沉默,是心知肚明的默契。」

  朱三問李茹:「嫂子,我不傻,你要是真的嫌棄我,我以後決不纏著你。」

  李茹說:「三啊,嫂子比你大八歲,不但有一個『拖油瓶』,還是一個『克夫』的寡婦,我怕被唾沫星子淹死。」

  朱三說:「把孩子說成『拖油瓶』是對孩子的侮辱,『克夫』一說是迷信,缺乏科學依據。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以科學理性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摒棄迷信觀念,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同時也應該關注那些因迷信觀念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女性,為她們提供支持和幫助,推動社會的性別平等和和諧發展。」

  李茹看著朱三搖搖頭說:「嫂子說的話你要仔細去想想,不要衝動和糊塗,我接班去了。」

  春雪紛紛,就此別過。朱三把雪視若珍寶、看作自己的情人,在雪地繾倦緋惻、情意綿綿;走在山路上迎風沐雪、踏雪而行,雪地上留下新鮮的大腳印,在雪地上寫下永恆的誓言;捧起一把雪,如同牽起情人的手,深雪銷斷魂,冷麵不覺寒。

  喜歡上天賜予的白色精靈,天地一白,一片蒼茫,無色無味,簡單純粹。別離的感情很綿延,從昨天到今天,春雪散下人間。片片的雪花緩慢盤旋在窗前,向下又向上,徘徊又徘徊。

  朱三來到鳳凰山,來到鳳凰寨,與他的情人話別,讓普渡眾生的大佛見證,讓滄桑屹立的大樹見證,讓柔媚的一湖碧水見證,讓亘久不變的天地見證。

  落滿大雪的山上,清澈透亮,樹上抖下紛紛揚揚的雪,如別離的傾訴,為雪白頭的松樹,是無言的誓言。


  那些被風、被雪、被歲月吹掉綠色、黃色、紅色樹葉的大樹,露出堅硬清瘦的枝幹,曾經的一時繁華,如今的一季素裝,經春走秋,生命的輪迴,也是自然的日常,抵達沒有窮盡。

  行在雪上,是無邊絲雨細如愁的纏綿,雪打在朱三的臉頰,生生地疼,心更疼,雪拂過他的嘴唇,是最後的吻別嗎?

  坐在雪上,如情人擁他入懷,就讓大雪上下一白把他淹沒吧。執手相看淚眼,與君一別,山高水長,漸行漸遠漸無窮,是消失還是歸去?是不舍與放手、傷感與欣慰情感交織的複雜,吹一支別離的笙簫,揮一揮手,留一片冰心在心底。

  朱三走了,他不想和他的雪情人告別,可又怎麼能阻擋春的訊號的響起呢,它召喚著雪的遠行,昭告著一個新世界的誕生。

  草木不違時令,人不違天命,世界循環往復。

  李茹用工作來麻痹神經,迫使不去想朱三,可是腦海中朱三的影子揮之不去。

  春天來了,全力以赴、心無旁騖,欣賞傍花隨柳的明媚,享用春熙和風的暖融,共享怡顏雀躍的歡喜。立春接著雨水,雨水接著驚蟄,紛至沓來。

  吳李氏說:「要看臘雪連春雪,獨占新年與舊年。立春是春天的開始,也是節氣和節日。立春時的雪,不僅增添了冬天的美麗,還預示著豐收。」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首節,自漢朝起,就官方頒行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歷,其中立春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冬去春回,迎春迎年,慶春慶年,就成為中國最熱鬧的風俗文化,傳承至今。

  而當代,農曆新年被稱作「春節」,是將古老的「立春」節氣節日和新年相聯,更有春天到來的美好和祝福。因為「立春」在我國古代就叫「春節」。

  立春的神秘來源於人們掌握時間劃分的知識和智慧,又具有自然風物的更替壯美,所以立春才是一個大的節氣和節日。人們期待春天,迎接春天,祝福春天的到來。

  在先秦周朝,天子會在立春日率領百官迎春,在城市的入口,設立巨大的土牛,舉行盛大的迎春祭祀,巫師祝禱起舞,送寒迎暖,祛疫布吉,辭舊迎新,而人們載歌載舞,迎接春神再度降臨人間,帶來豐盛和美好。

  而立春是冬春的時間劃分,昨天還是冬天,今天就是春天了,這種歡喜,由人心折射到萬物身上,給自然也增添一種特殊的明麗感,和自然風景交相呼應。

  因為這個時段,有可能會邂逅一場自然的雪。而且很多地方,這雪具有綿延性,是臘雪變作了春雪,寒冷是一樣的寒冷,但是有了季節的更替,這冷得別有春意。

  在龍鳳灣服務公司的辦公室里,李霞、楊雯和米小西看著窗外飄雪在品茶,三女對春雪有不一樣的情懷。

  李霞抿了一口茶說:「春灰今變候,密雪又霏霏。坐客同心滿,流年此會稀。風成空處亂,素積夜來飛。且共銜杯酒,陶潛不得歸。」

  米小西說:「這是唐朝的某一年立春,在我國古代,立春是節氣也是節日,有著迎春的熱鬧和盛況,就算是下雪,人們也要在一起慶祝,慶祝春天到來,慶祝瑞雪兆豐年。」

  楊雯說:「因為立春有雪,並非年年都會遭遇到。人們仰頭看著雪花,那雪順著風在空中狂舞,從晚上下到白天,這是臘雪加春雪。不僅是視覺的盛宴,更是農人對於雨水和土地的深刻認知。因為此時的雪讓泥土滋潤保墒,預兆豐收。」

  米小西說:「在立春日會鞭打春牛,有熱鬧的集會和遊行,到處張燈結彩。古宮廷中,翰林高官會在各個宮殿的門口,用毛筆寫下祝福的字帖,稱為春貼,這是古代桃符的變形,用歡快深沉的祝福詩句,迎春納吉。這種形式後來演變成家家戶戶張貼的春聯。」

  李霞說:「這樣的雪對於這裡的冬小麥,果樹,以及草藥都是難得的甘霖。立春本來就有迎春祈雨的含義,天降大雪,一時間鄉村都熱鬧起來,載歌載舞。多年未見,讓這喜雪來得更猛烈些吧,哪怕下一尺深也不會覺得多啊。」

  楊雯說:「這是奇麗的景象,也是瑞雪豐年的希望。」

  米小西說:「這雪沒有要停止的意思,不僅跨冬,還兼跨年。」

  李霞說:「迎春和迎年,那雪花仿佛是春神的第一場傑作,一場臘雪迎春,變成了浩瀚春天的雪花。」

  米小西說:「下雪不冷化雪冷,冬天的雪,春後才融化,而雪融化是吸收了空氣中大量的熱能,所以往往感覺化雪比下雪冷。『早春有雪寒於冬』說的是春寒比臘月比冬天更寒重,龍鳳灣里重新結冰。」

  楊雯說:「春雪時節,最可憐的就是那些微小的草木和昆蟲,才被春天的小溫暖喚醒,就掉到了倒春寒的冷冽里。而此時辦公室的蘭花早已經開放,是該叫作冬蘭,還是叫春蘭呢?」


  米小西說:「辦公室這盆蘭花含苞待放於冬天,怒放在春天,應該叫做春蘭。立春有雪有寒,宛如隆冬,但已經不能說是冬天了,雪花都是向春而舞,瀰漫著春歸的氣息,清新向上。春天就是春天,草木不會凍死,而是逐漸綠遍天涯。」

  李霞說:「春風微寒,雪花依然瀰漫,因為雪,每一個角落都突然變的可愛起來。當雪遇上春風,紛紛揚揚,當雪落在柳芽上,孕育著希望,雪落春風,雪落人間,自有一番別樣的美麗。」

  楊雯問李霞:「咱們什麼時間維護浮艙?」

  李霞說:「出了正月,現在先清理鳳凰寨內的『福屑』,你們放鞭炮時開心,這些『紅色』垃圾也要開心地請出去。」

  「是!」眾人答道。

  楊雯說拿著掃把說:「沒有人不盼望春天,韓愈也是。『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李霞說:「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麵,是最清空的春雪詞。」

  楊雯說:「不得不佩服史達祖,柳條才染成青色,一場春雪來,初生的柳條就變成了千萬隻白眼。紅杏是春天的象徵,一場雪後,剛開的杏花也由紅臉變成了粉妝素麵。

  柳、白眼、杏花、素麵,無一不是春天,又無一不是白雪,真令人驚嘆史達祖的巧思。」

  米小西說:「大自然,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們做不到的。」

  李霞說:「春雪飄搖之時,幾家歡喜,幾家愁。朱三走了,他給人留下的是『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

  米小西說:「詩人記敘了春雪中的一件小事,卻體現了他對春雪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當春雪飄落,不是遠遠觀賞,而是走到其中,用手觸碰,用心發問。如果我們都能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一定會快樂很多的。」

  楊雯扶著掃把說:「陰雲萬里晝漫漫,愁坐關心事幾般。為報春風休下雪,柳條初放不禁寒。」

  米小西說:「春雪沒有給詩人帶來歡喜,卻帶來了憂愁。萬里陰雲之下,白日顯得特別漫長,詩人此時坐在家中,十分憂愁。」

  韓寧問米小西:「他在愁啥?」

  米小西說:「詩人是擔心柳條受寒才憂慮,那柳條初生芽,可禁不起寒呀。有心的人,對於自然的一絲變化,都會十分關心,而這樣的人也更容易感知到生活中的憂傷與快樂。」

  韓寧說:「問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當日九畹光風,數莖清露,縴手分花葉。曾在多情懷袖裡,一縷同心千結。玉腕香銷,雲鬟霧掩,空贈金跳脫。」

  米小西說:「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有人愛,有人真誠相待。」

  韓寧說:「春天來了,春風來了,願你的每一個都有陽光暖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