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會獵遼水
劉裕命葉開繼續組織渡河,他自己則親領六百漢騎,四百鮮卑騎兵,外加劉省、劉昆兩人的六百簽軍,以及千餘余義從軍,合計兩千六百人,迎擊追來的扶餘軍。
建始五年八月二十七,劉裕軍與沙瑪軍在船廠以南二十里,遼水東岸相遇。
兩軍相遇之後,也沒有廢話,當即展開了軍陣。
沙瑪把軍隊分為四個部分,中軍乃是他自己的一千兩百名步兵。
達魯所部兩個千人隊,則被拆分開來分別負責左右兩翼。
剩下的六百騎兵則被他留在身邊作為預備隊。
漢軍在劉裕的指揮下,分為了三部。
左翼為張浪率領的漢軍騎兵,右翼乃是乞伏爾加所領的鮮卑騎兵。
騎兵集團的布置非常簡單,皆是突騎在前,槍騎在後。
其餘的義從和簽軍則為中軍,由劉裕親自指揮。
劉裕的布置非常簡單,是典型的兩翼齊飛戰術。
所謂兩翼起飛就是中央防守,吸引地方進攻,然後從左右兩翼對敵軍發起猛烈的進攻。
這種進攻方式在後世通常也被叫做鉗形攻勢。
在後世的二戰中,第三帝國就多次使用這種戰法。
達魯在見到漢軍的布置之後隱隱有些不安。
他很清楚自己手下軍隊的情況,尤其是右翼的那個千人隊,這個千人隊雖然有著九百多人,但面對的卻是真正的漢軍。
「殿下,是否加強一下右翼,一旦開戰奴才擔心右翼頂不住漢騎的進攻啊!」
沙瑪聞言也覺得達魯所言有些道理。
從漢匈開戰這一百餘年來,漢軍的強大可是公認的。
沙瑪雖然對自己的軍隊有著信心,但面對漢軍同樣有些發怵。
他正要同意達魯的請求,這時中軍副將瓜佳反對道:「殿下,如今漢軍精銳皆在兩翼,中軍不過是些烏合之眾,奴才以為這正是咱們的機會……」
「奴才以為,咱們應該集中精銳對漢軍發起猛攻……兩翼之兵只要拖住漢軍的騎兵即可……」
「咱們只要在兩翼被漢軍擊敗之前,擊破漢軍中軍就大局已定……」
瓜佳開口之後,周圍眾人自然皆是支持瓜佳。
最終沙瑪還是採用了瓜佳的意見,決定使用中央突破,兩翼牽制的戰術。
……
兩軍列陣以畢,劉裕這時卻帶著人打馬出了軍陣
「請敵將出來說話!」劉裕對著扶餘人的軍陣喊道。
「請敵將出來說話……」漢軍上下把劉裕的話語整齊的複述了三遍。
這千營共一呼的場面一下子讓漢軍上下的士氣提高了不少,扶餘人則恰好相反,一時間竟然完全被漢軍震懾住了。
就連沙瑪與達魯也同樣如此,兩人都感覺精神竟是有些恍惚。
劉裕這時騎坐於馬背上,只感覺意氣風發,似乎天地都在自己掌握之中。
「殿下怎麼辦?」達魯反應過來之後向沙瑪詢問。
達魯表面上是在詢問,實際上是在告訴沙瑪必須要想辦法提高士氣。
沙瑪也知道不能這樣下去,自己必須要上前。
「哈哈!」
他故意哈哈一笑,「走,讓我看看這劉裕小兒有何說辭?」
說完,他翻身上馬,帶著一群護衛往前陣而去。
兩軍陣前,劉裕與那沙瑪相向而立。
劉裕首先開口道,「沙瑪,爾可知罪?」
那沙瑪聞言卻是冷笑一聲,「本王有何罪?」
劉裕道,「爾犯吾大漢疆界……還不快快下馬認罪……」
沙瑪怒急反笑道,「哈哈,劉裕我原本以為你是一個英雄,沒想到卻是一個無賴,此地分明是我扶餘之地!」
劉裕抬頭環顧四周,高聲呼道:「宣皇帝言『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漢軍所至,即為漢土……如今我漢軍將士就在此地!」
這時劉裕轉向身後高聲問道:「二三子,告訴扶餘人,此地是誰之土!」
「漢土!」「漢土!」
「沙瑪爾記住了,漢軍所至,即為漢土……」
劉裕身後的士卒們也齊聲高呼,「漢軍所至,即為漢土!」
沙瑪聽到漢軍的齊聲高呼,氣的臉都發白了。
他怒吼道:「無恥之尤!無恥之尤!」
「劉裕我今日定當斬下你的頭顱!」
劉裕哈哈大笑道:「沙瑪我的頭就在這裡,咱們就看看誰能斬下誰的頭!」
沙瑪此時氣的已經說不出話來,他沒有說話,強忍著怒火打馬回了軍陣。
劉裕微微一笑,也是調轉馬頭回了本陣。
劉裕這一番話的目的就是要激怒沙瑪。
沙瑪回到陣中,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立即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嗚嗚嗚!」
扶餘人的號角聲首先響了起來。
扶餘人的大營中,遠遠看到這一幕的神秘人,嘆息一聲於後向左右道,「將不可怒而興兵……此戰扶餘人必敗,準備一下,咱們得離開了……」
……
「勇士們,進攻,給我碾碎他們!」
隨著沙瑪一聲令下,扶餘人的中軍首先開始進攻。
劉裕見狀微微一笑,「全軍備戰!」
接到劉裕的命令,漢軍中軍立即擺出了防禦陣型。
扶餘人的中軍確實是精銳,他們踏著整齊的步伐,緩緩向漢軍靠近。
整齊的步伐讓中軍的義從和簽軍出現了一些騷動。
好在安排在軍陣中的老兵及時安撫住了他們的情緒。
漢軍中軍的騷動雖然很快就平息下來,但還是被沙瑪敏銳的發現了。
他的臉上不禁露出了笑容,此刻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擊敗漢軍。
眼看大軍距離漢軍中軍軍陣已經不足兩百步,為了掩護中軍,沙瑪下令兩翼向前推進。
劉裕見扶餘人的兩翼開始行動,臉上露出了笑容。
達魯的士兵雖然不是什麼烏合之眾,但也不是什麼精銳,訓練裝備都與沙瑪的士兵差了許多。
不過前行十多步,隊列就已經有些亂了。
負責指揮的軍官不得不下令重新整隊。
因為每走十多步的距離就得進行整隊,因此漸漸的左右兩翼的扶餘軍與中軍漸漸出現了脫節。
劉裕敏銳的發現了這一情況。
他迅速用旗語向位於漢軍左翼的張浪下達了命令。
張浪收到命令後,立即調整了布置,準備對扶餘右翼進行突擊。
建始五年八月二十七,劉裕軍與沙瑪軍在船廠以南二十里,遼水東岸相遇。
兩軍相遇之後,也沒有廢話,當即展開了軍陣。
沙瑪把軍隊分為四個部分,中軍乃是他自己的一千兩百名步兵。
達魯所部兩個千人隊,則被拆分開來分別負責左右兩翼。
剩下的六百騎兵則被他留在身邊作為預備隊。
漢軍在劉裕的指揮下,分為了三部。
左翼為張浪率領的漢軍騎兵,右翼乃是乞伏爾加所領的鮮卑騎兵。
騎兵集團的布置非常簡單,皆是突騎在前,槍騎在後。
其餘的義從和簽軍則為中軍,由劉裕親自指揮。
劉裕的布置非常簡單,是典型的兩翼齊飛戰術。
所謂兩翼起飛就是中央防守,吸引地方進攻,然後從左右兩翼對敵軍發起猛烈的進攻。
這種進攻方式在後世通常也被叫做鉗形攻勢。
在後世的二戰中,第三帝國就多次使用這種戰法。
達魯在見到漢軍的布置之後隱隱有些不安。
他很清楚自己手下軍隊的情況,尤其是右翼的那個千人隊,這個千人隊雖然有著九百多人,但面對的卻是真正的漢軍。
「殿下,是否加強一下右翼,一旦開戰奴才擔心右翼頂不住漢騎的進攻啊!」
沙瑪聞言也覺得達魯所言有些道理。
從漢匈開戰這一百餘年來,漢軍的強大可是公認的。
沙瑪雖然對自己的軍隊有著信心,但面對漢軍同樣有些發怵。
他正要同意達魯的請求,這時中軍副將瓜佳反對道:「殿下,如今漢軍精銳皆在兩翼,中軍不過是些烏合之眾,奴才以為這正是咱們的機會……」
「奴才以為,咱們應該集中精銳對漢軍發起猛攻……兩翼之兵只要拖住漢軍的騎兵即可……」
「咱們只要在兩翼被漢軍擊敗之前,擊破漢軍中軍就大局已定……」
瓜佳開口之後,周圍眾人自然皆是支持瓜佳。
最終沙瑪還是採用了瓜佳的意見,決定使用中央突破,兩翼牽制的戰術。
……
兩軍列陣以畢,劉裕這時卻帶著人打馬出了軍陣
「請敵將出來說話!」劉裕對著扶餘人的軍陣喊道。
「請敵將出來說話……」漢軍上下把劉裕的話語整齊的複述了三遍。
這千營共一呼的場面一下子讓漢軍上下的士氣提高了不少,扶餘人則恰好相反,一時間竟然完全被漢軍震懾住了。
就連沙瑪與達魯也同樣如此,兩人都感覺精神竟是有些恍惚。
劉裕這時騎坐於馬背上,只感覺意氣風發,似乎天地都在自己掌握之中。
「殿下怎麼辦?」達魯反應過來之後向沙瑪詢問。
達魯表面上是在詢問,實際上是在告訴沙瑪必須要想辦法提高士氣。
沙瑪也知道不能這樣下去,自己必須要上前。
「哈哈!」
他故意哈哈一笑,「走,讓我看看這劉裕小兒有何說辭?」
說完,他翻身上馬,帶著一群護衛往前陣而去。
兩軍陣前,劉裕與那沙瑪相向而立。
劉裕首先開口道,「沙瑪,爾可知罪?」
那沙瑪聞言卻是冷笑一聲,「本王有何罪?」
劉裕道,「爾犯吾大漢疆界……還不快快下馬認罪……」
沙瑪怒急反笑道,「哈哈,劉裕我原本以為你是一個英雄,沒想到卻是一個無賴,此地分明是我扶餘之地!」
劉裕抬頭環顧四周,高聲呼道:「宣皇帝言『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漢軍所至,即為漢土……如今我漢軍將士就在此地!」
這時劉裕轉向身後高聲問道:「二三子,告訴扶餘人,此地是誰之土!」
「漢土!」「漢土!」
「沙瑪爾記住了,漢軍所至,即為漢土……」
劉裕身後的士卒們也齊聲高呼,「漢軍所至,即為漢土!」
沙瑪聽到漢軍的齊聲高呼,氣的臉都發白了。
他怒吼道:「無恥之尤!無恥之尤!」
「劉裕我今日定當斬下你的頭顱!」
劉裕哈哈大笑道:「沙瑪我的頭就在這裡,咱們就看看誰能斬下誰的頭!」
沙瑪此時氣的已經說不出話來,他沒有說話,強忍著怒火打馬回了軍陣。
劉裕微微一笑,也是調轉馬頭回了本陣。
劉裕這一番話的目的就是要激怒沙瑪。
沙瑪回到陣中,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立即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嗚嗚嗚!」
扶餘人的號角聲首先響了起來。
扶餘人的大營中,遠遠看到這一幕的神秘人,嘆息一聲於後向左右道,「將不可怒而興兵……此戰扶餘人必敗,準備一下,咱們得離開了……」
……
「勇士們,進攻,給我碾碎他們!」
隨著沙瑪一聲令下,扶餘人的中軍首先開始進攻。
劉裕見狀微微一笑,「全軍備戰!」
接到劉裕的命令,漢軍中軍立即擺出了防禦陣型。
扶餘人的中軍確實是精銳,他們踏著整齊的步伐,緩緩向漢軍靠近。
整齊的步伐讓中軍的義從和簽軍出現了一些騷動。
好在安排在軍陣中的老兵及時安撫住了他們的情緒。
漢軍中軍的騷動雖然很快就平息下來,但還是被沙瑪敏銳的發現了。
他的臉上不禁露出了笑容,此刻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擊敗漢軍。
眼看大軍距離漢軍中軍軍陣已經不足兩百步,為了掩護中軍,沙瑪下令兩翼向前推進。
劉裕見扶餘人的兩翼開始行動,臉上露出了笑容。
達魯的士兵雖然不是什麼烏合之眾,但也不是什麼精銳,訓練裝備都與沙瑪的士兵差了許多。
不過前行十多步,隊列就已經有些亂了。
負責指揮的軍官不得不下令重新整隊。
因為每走十多步的距離就得進行整隊,因此漸漸的左右兩翼的扶餘軍與中軍漸漸出現了脫節。
劉裕敏銳的發現了這一情況。
他迅速用旗語向位於漢軍左翼的張浪下達了命令。
張浪收到命令後,立即調整了布置,準備對扶餘右翼進行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