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鮮卑欲降
漢軍抵達之時,守備的扶餘士兵雖然第一時間就發現了漢軍,不過船廠的地形卻是易攻難守。
漢軍只是發起了一次衝鋒用時不過半個時辰就拿下了船廠。
「立即把所有可用的船給我集中起來!」
奪取船場後劉裕立即下達了命令。
「軍侯已經統計清楚了,可以使用的船只有七十三艘,不過……」
「不過什麼?」
劉裕皺了皺眉。
「軍侯,這船隻數量聽起來不少,不過卻都不大,一次最多只能裝運兩千人!」
「兩千人!」劉裕陷入了沉思之中。
……
「我意先把女營和義從營運至對岸,諸君以為如何?」
在軍議上,劉裕說出了自己的決定。
「這應該是如今最穩妥的辦法!」葉開首先出言支持。
隨後眾人也紛紛出言贊同劉裕的決定。
只有趙塵提醒道:「遼水以西乃是烏桓人的地盤,咱們也得注意一下烏桓人!」
劉裕點頭道:「趙佰將言之有理,不過也不要太過擔心,烏桓人已經被我大軍擊破,主力退守烏桓山,留在外的不過是一些散兵游勇,只要多加注意即可……」
……
遼水西岸,距離漢軍渡河點大約五里地的一座山上,幾名鮮卑人正在秘密觀察著漢軍的行動。
在他們身後十里外還有一支人數近四百的鮮卑騎兵。
這支騎兵,正是當日從主動撤離的鮮卑乞伏部的人馬。
乞伏爾加望著正在渡河的漢軍,向左右問道:「可弄清楚這些人的來歷?」
「統領,已經打探清楚了,這支漢軍正是那四平塞劉裕所部……」
「前些時日他們攻破了昌圖城,昌圖被屠……城中奴隸全部被那劉裕編為義從軍……」
「劉裕!」乞伏爾加口中嘀咕一聲,面上露出複雜的神色。
「拓跋浚你覺得劉裕此人如何?」乞伏爾加向身旁的一名年輕人問道
拓跋浚道:「觀這劉裕所作所為當是一豪傑……只是不知其為英雄還是梟雄!」
乞伏爾加道:「此兩者有何不同?」
拓跋浚道:「用漢人的話來說,英雄的行為準則是嚴於律己的,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忍都能在他們身上得到不同程度的體現。」
「英雄更像一個君子,一個大俠,具有鮮明的是非觀,在原則面前生死也算不了什麼。」
「英雄做事光明磊落,符合倫理綱常,顧全大局。」
拓跋浚說到這裡停了下來。
乞伏爾加又看了看正在渡河的漢軍。
隨後轉過身問道:「那麼梟雄又是什麼?」
拓跋浚道:「梟雄行事則是深謀遠慮的,兇狠、狡詐、霸道、心狠手辣,為了達到目的會不擇手段。」
「他們絕對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梟雄不會被旁人所左右,他們可以鋒芒畢露,也可以隱忍不發。梟雄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為一己之利可以犧牲任何人。」
乞伏爾加道:「你認為這劉裕是英雄還是梟雄呢?」
拓跋浚道:「我不知道……不過若是我要找一個主人,這劉裕是個不錯的選擇!」
乞伏爾加點了點頭,「咱們走吧,回營!」
……
傍晚之時乞伏爾加單獨讓人把拓跋浚叫到了自己的帳中。
「乞伏統領下定決心了嗎?」
乞伏爾加聞言苦笑一聲,「如今我還有第二條路可以選嗎?」
拓跋浚點了點頭,「這劉裕或許真是一個值得投靠的對象。」
乞伏爾加嘆息道:「但願如此吧!」
……
「嗚嗚嗚!」
遼水西岸,漢軍臨時建立的營寨,響起了蒼涼的號角聲。
「怎麼回事!」
所有人心中都升起了疑問,不過很快眾人就在各級軍吏的指揮下做好了戰鬥準備。
沒過多久,一支騎兵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中。
「鮮卑人!」
負責營地警備的張浪驚訝的看著四里之外的騎兵。
「全軍備戰!」
張浪立即下達了備戰的命令。
這時有三名鮮卑人赤手空拳的打馬向營地走來。
張浪思忖片刻,命郭達出營與鮮卑人交涉。
張浪領命後同樣帶著兩名士卒打馬出了營地。
雙方很快在距離漢軍營寨大約兩百步的地方相遇。
眾人只見郭達與那領頭的鮮卑人交談了幾句,很快郭達就帶著人轉頭回營,而那鮮卑人則跳下馬背在原地等待。
「張指揮,這些人是鮮卑乞伏部,他們欲降漢,請求與軍侯相見……」
郭達返回營地後,立即向張浪匯報了交談的情況。
「你是說,這些鮮卑人慾投靠我軍?」張浪難以置信。
他心中現在充滿了疑惑,隨著匈奴人的日漸衰落,如今鮮卑人卻是日漸強勢。
雖然還無法與漢匈相比,但鮮卑人占據的草場也越來越多,生活也越來越好。
已經很久沒有整個的鮮卑部落主動投降大漢了。
而且更讓他驚訝的是,鮮卑人就算要降漢首選的也應該是找右北平太守或者是遼東太守。
就在張浪疑惑不解之時,營後傳來歡呼聲,原來是劉裕帶著人渡河而來。
張浪聽到動靜帶著郭達等人立即迎了上去。
「張浪,出了何事?」劉裕主動詢問。
張浪道,「營外突然來了一隊鮮卑人慾降漢!」
劉裕聞言也是愣了一愣,劉裕同樣沒有想到竟然有鮮卑人要投靠自己。
「諸君隨我出營,咱們去會會這鮮卑人!」劉裕思忖片刻立即做出了決斷。
很快他就帶著一隊騎兵出了營地。
「爾等是何人,奈何犯我漢家地界?」劉裕一見那鮮卑人就劈頭蓋臉的問道。
這次前來與劉裕會面的正是拓跋浚,他用漢話喊道,「我等是鮮卑乞伏部人,因不容於慕容部……不得不離開駐地……望劉軍侯能夠憐憫收容吾等。」
拓跋浚的話語卻是讓劉裕產生了好奇,「你等認得我?」
拓跋浚道:「我等不容於慕容部,與明公頗有些關係……」
當下拓跋浚直接把前因後果講了出來。
一旁的張浪聽完面露恍然之色,「原來是你們,難怪我一開始就覺得似乎見過你們……」
劉裕這時卻是犯了難,鮮卑可不同於扶餘,如今長安朝廷對鮮卑的重視程度可是僅次於匈奴。
收降鮮卑已經超出了他的職權範圍。
漢軍只是發起了一次衝鋒用時不過半個時辰就拿下了船廠。
「立即把所有可用的船給我集中起來!」
奪取船場後劉裕立即下達了命令。
「軍侯已經統計清楚了,可以使用的船只有七十三艘,不過……」
「不過什麼?」
劉裕皺了皺眉。
「軍侯,這船隻數量聽起來不少,不過卻都不大,一次最多只能裝運兩千人!」
「兩千人!」劉裕陷入了沉思之中。
……
「我意先把女營和義從營運至對岸,諸君以為如何?」
在軍議上,劉裕說出了自己的決定。
「這應該是如今最穩妥的辦法!」葉開首先出言支持。
隨後眾人也紛紛出言贊同劉裕的決定。
只有趙塵提醒道:「遼水以西乃是烏桓人的地盤,咱們也得注意一下烏桓人!」
劉裕點頭道:「趙佰將言之有理,不過也不要太過擔心,烏桓人已經被我大軍擊破,主力退守烏桓山,留在外的不過是一些散兵游勇,只要多加注意即可……」
……
遼水西岸,距離漢軍渡河點大約五里地的一座山上,幾名鮮卑人正在秘密觀察著漢軍的行動。
在他們身後十里外還有一支人數近四百的鮮卑騎兵。
這支騎兵,正是當日從主動撤離的鮮卑乞伏部的人馬。
乞伏爾加望著正在渡河的漢軍,向左右問道:「可弄清楚這些人的來歷?」
「統領,已經打探清楚了,這支漢軍正是那四平塞劉裕所部……」
「前些時日他們攻破了昌圖城,昌圖被屠……城中奴隸全部被那劉裕編為義從軍……」
「劉裕!」乞伏爾加口中嘀咕一聲,面上露出複雜的神色。
「拓跋浚你覺得劉裕此人如何?」乞伏爾加向身旁的一名年輕人問道
拓跋浚道:「觀這劉裕所作所為當是一豪傑……只是不知其為英雄還是梟雄!」
乞伏爾加道:「此兩者有何不同?」
拓跋浚道:「用漢人的話來說,英雄的行為準則是嚴於律己的,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忍都能在他們身上得到不同程度的體現。」
「英雄更像一個君子,一個大俠,具有鮮明的是非觀,在原則面前生死也算不了什麼。」
「英雄做事光明磊落,符合倫理綱常,顧全大局。」
拓跋浚說到這裡停了下來。
乞伏爾加又看了看正在渡河的漢軍。
隨後轉過身問道:「那麼梟雄又是什麼?」
拓跋浚道:「梟雄行事則是深謀遠慮的,兇狠、狡詐、霸道、心狠手辣,為了達到目的會不擇手段。」
「他們絕對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梟雄不會被旁人所左右,他們可以鋒芒畢露,也可以隱忍不發。梟雄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為一己之利可以犧牲任何人。」
乞伏爾加道:「你認為這劉裕是英雄還是梟雄呢?」
拓跋浚道:「我不知道……不過若是我要找一個主人,這劉裕是個不錯的選擇!」
乞伏爾加點了點頭,「咱們走吧,回營!」
……
傍晚之時乞伏爾加單獨讓人把拓跋浚叫到了自己的帳中。
「乞伏統領下定決心了嗎?」
乞伏爾加聞言苦笑一聲,「如今我還有第二條路可以選嗎?」
拓跋浚點了點頭,「這劉裕或許真是一個值得投靠的對象。」
乞伏爾加嘆息道:「但願如此吧!」
……
「嗚嗚嗚!」
遼水西岸,漢軍臨時建立的營寨,響起了蒼涼的號角聲。
「怎麼回事!」
所有人心中都升起了疑問,不過很快眾人就在各級軍吏的指揮下做好了戰鬥準備。
沒過多久,一支騎兵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中。
「鮮卑人!」
負責營地警備的張浪驚訝的看著四里之外的騎兵。
「全軍備戰!」
張浪立即下達了備戰的命令。
這時有三名鮮卑人赤手空拳的打馬向營地走來。
張浪思忖片刻,命郭達出營與鮮卑人交涉。
張浪領命後同樣帶著兩名士卒打馬出了營地。
雙方很快在距離漢軍營寨大約兩百步的地方相遇。
眾人只見郭達與那領頭的鮮卑人交談了幾句,很快郭達就帶著人轉頭回營,而那鮮卑人則跳下馬背在原地等待。
「張指揮,這些人是鮮卑乞伏部,他們欲降漢,請求與軍侯相見……」
郭達返回營地後,立即向張浪匯報了交談的情況。
「你是說,這些鮮卑人慾投靠我軍?」張浪難以置信。
他心中現在充滿了疑惑,隨著匈奴人的日漸衰落,如今鮮卑人卻是日漸強勢。
雖然還無法與漢匈相比,但鮮卑人占據的草場也越來越多,生活也越來越好。
已經很久沒有整個的鮮卑部落主動投降大漢了。
而且更讓他驚訝的是,鮮卑人就算要降漢首選的也應該是找右北平太守或者是遼東太守。
就在張浪疑惑不解之時,營後傳來歡呼聲,原來是劉裕帶著人渡河而來。
張浪聽到動靜帶著郭達等人立即迎了上去。
「張浪,出了何事?」劉裕主動詢問。
張浪道,「營外突然來了一隊鮮卑人慾降漢!」
劉裕聞言也是愣了一愣,劉裕同樣沒有想到竟然有鮮卑人要投靠自己。
「諸君隨我出營,咱們去會會這鮮卑人!」劉裕思忖片刻立即做出了決斷。
很快他就帶著一隊騎兵出了營地。
「爾等是何人,奈何犯我漢家地界?」劉裕一見那鮮卑人就劈頭蓋臉的問道。
這次前來與劉裕會面的正是拓跋浚,他用漢話喊道,「我等是鮮卑乞伏部人,因不容於慕容部……不得不離開駐地……望劉軍侯能夠憐憫收容吾等。」
拓跋浚的話語卻是讓劉裕產生了好奇,「你等認得我?」
拓跋浚道:「我等不容於慕容部,與明公頗有些關係……」
當下拓跋浚直接把前因後果講了出來。
一旁的張浪聽完面露恍然之色,「原來是你們,難怪我一開始就覺得似乎見過你們……」
劉裕這時卻是犯了難,鮮卑可不同於扶餘,如今長安朝廷對鮮卑的重視程度可是僅次於匈奴。
收降鮮卑已經超出了他的職權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