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三軍喋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隨後又是兩個扶餘兵出現在城頭,他們已經聽到吼叫聲,雙目一掃,卻是看清了城牆內的動靜。

  二人臉上露出驚訝的神情,跳下城頭手中盾牌一陣猛推,欲要將身前幾個拒馬推開。

  「二三子,後退!」

  那伍長大喝一聲,手上長槍急速向那手持盾牌的扶餘人刺去,那人剛要推開身前最後一個拒馬,忽的一聲,長槍已是兇悍無比地刺到眼前,他急急用圓盾一擋,卻是慢了一步。

  一聲慘叫,那人被那伍長一槍刺在咽喉內,槍尖透喉而出……

  城頭其它地方同樣不斷有扶餘士兵跳上城頭。

  戰鬥漸漸激烈起來,不時有敵我雙方士卒的慘叫聲響起。到處是敵我雙方的屍體及鮮血。

  慘烈的戰鬥讓扶餘人的士氣漸漸低落,而漢軍士卒則恰恰相反。

  此消彼長之下,雙方傷亡比越來越大,進攻的扶餘人漸漸抵擋不住。

  短暫的廝殺之後,這一波跳上城頭的敵軍已經大部被殺。

  城牆上橫七豎八的躺著上百餘具的扶餘士兵屍體,餘下士兵也終於崩潰了。

  看著從城頭上狼狽逃下或是摔下的己方士兵,覺羅滿臉陰沉。

  「廢物,都是廢物!」

  他竟是直接怒罵了起來。

  左右之人此時亦是噤若寒蟬,不敢吱聲,生怕他把怒火發泄到自己身上。

  望著從城上逃歸的殘兵,負責直接指揮的扶餘左都尉完顏那雙目無神地看著城頭。

  他心中已經在思考如何向左大將交待,這一次死傷的士兵,大部分可都是左大將的人馬。

  ……

  扶餘人退下去之後,沒有再發動新的進攻。

  四平城內也抓緊打掃戰場,修補城防,統計傷亡,救治傷者。

  今日一戰四平一共陣亡將士43人,傷148人。其中輕傷113人,重傷35人。

  劉裕望著何宇送來的傷亡報告心情沉重了許多。

  雖然說慈不掌兵,但人心皆是肉長的,又豈會完全無動於衷。

  劉裕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他起身喚過趙塵,兩人一起前往傷兵營。

  還沒有進入傷兵營,遠遠就聽見裡面傳來的嚎哭聲。

  比起幾日前,傷兵營卻是繁忙了許多。

  「軍侯!」

  劉裕擺了擺手,讓醫官們繼續搶救傷員。

  他走進屋內,一一勸慰傷者,讓他們安心養傷,受傷的士卒們見到劉裕皆是激動不已。

  劉裕看向身前的重傷員,他們大聲呻吟著,一些人已經快不行了。

  望著這些士卒劉裕心中沉痛,這些都是他辛苦練出的好兵,沒想到就要這樣去了。

  特別是自己還要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死去,這讓他第一次感覺到無助。

  「若是自己懂醫就好了!」劉裕第一次深深體會到了那種無力感。

  這時角落裡哭聲響起,卻是兩名重傷員支持不住,咽了氣。

  劉裕嘆了口氣,揮揮手,讓人將他們的遺體收殮到一處後,以後統一安葬。

  這時一名士卒忽然輕輕的呼喚聲:「軍侯……軍侯……」

  卻是甲曲的一名什長,劉裕記得他,他叫王平也是與自己一同入伍,從關中跟隨自己來到四平的老兵。

  他的肩膀和頭部都受了重創也,顯然是沒有救治的可能了。

  他低聲呼喚著,劉裕上前握住他的手,柔聲道:「我在此。」

  他緊緊抓住劉裕的手,因為雙唇受傷,所以說話頗為艱難,他斷斷續續的道:

  「……仆本雲陽縣良家子,從軍遠征本也想著建功立業,封妻蔭子……如今怕是回不去了……明公回關中之時若是有閒,還請回家替我看一看家中老父……」

  劉裕柔聲道:「王平放心吧,吾定會……」

  說到這裡,他的話突然頓住,卻見王平已是斷了氣,只是唇邊微微露出一絲笑容。

  劉裕長嘆一聲,默默的把王平的雙眼撫上。

  ……

  扶餘大營內,左大將的吼叫從大帳中不時傳來。


  帳中,暴怒的左大將揮舞著皮鞭,對著伏身地下的一名軍官抽打著。

  也難怪左大將會爆怒,今日這一戰僅僅是扶餘本部兵馬就戰死了近三百人,受傷的更是超過五百。

  這可是大半個千人隊了,整個左大將手下,如今也不過就五個千人隊。

  這一次扶餘西路軍,左大將一共帶來了三個千人隊,左都尉和右都尉各有一個千人隊。騎兵則是扶餘王的直屬軍隊。

  就這樣半天時間就報銷了一個千人隊,左大將如何能不暴怒。

  扶餘的官制和軍隊與大漢有很大的不同,雖然經過前國王的改革已經有了一些改進。但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

  扶餘國其社會統治階級由國君、諸加和豪民三個階層組成。

  諸加是掌握夫余國政權的主要官吏。

  官員是以六畜為官名,有馬加、牛加、豬加、狗加(「加」就是官的意思)。

  夫余之所以用六畜命名主要官職,主要是由於六畜在夫余社會屬於財富的象徵,而諸加正好為農耕畜牧財富的占有者,夫余社會中財富和權利二者是統一的。

  諸加之下,還有大使、大使者、使者等比較低級的官吏,同諸加一道處理朝政。

  夫余政權的行政區劃也是根據諸加的勢力來劃分的,主要有「道」和「邑落」兩級。

  道,由諸加管理,道大的統轄數千家民眾,道小的統轄數百家民眾。如果有敵人入侵,諸加直接領導和指揮作戰。

  道下是邑落,各邑落的頭領主要是「豪民」,是最基層的統治者和剝削者。

  豪民統轄和控制著眾多的「下戶」,直接役使和占有其勞動所得,而且在作戰時「下戶」還要供給糧秣軍需。

  下戶是奴隸,從事生產勞動或作奴役仆,其人身沒有保障。

  「豪民」是奴隸主,他們可以隨意殺掉奴隸,有時還殺掉數百人殉葬。

  夫余政權統治的基礎是身份自由的「國人」。

  「國人」是軍隊的基本組成部分,國人隨諸加當兵作戰,各級奴隸主都注意拉攏「國人」,以壯大自己的勢力。

  夫余國內的軍隊也是由諸加直接控制,誰的實力強就是誰說的算。

  如今經過一番改革之後,扶餘王雖然增加了國相之職,在軍隊中也仿照匈奴、鮮卑、烏桓設置了左右大將、左右都尉等軍職,同時也組建了一些由奴隸組成的軍隊,但本質並沒有改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