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熱刀切油
之所以叫屯騎,卻是與秦時的軍事制度有關係。
秦朝在統一六國後,面臨著北方匈奴的威脅。匈奴是一個以遊牧為生的民族,擅長於騎射和游擊戰,他們經常侵擾秦朝的邊境地區,搶掠財物和人口,給秦朝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秦朝為了加強邊防,修築了萬里長城,並在邊境地區設置了屯田制度。將軍隊分散到邊境地區,在進行農業生產和軍事防禦。
屯田制度既可以增加糧食供應,又可以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秦時的屯田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屯騎。
屯騎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屯田中擔任騎兵職務的士兵,屯騎既要從事農業生產,又要隨時準備作戰。
屯騎是秦朝對抗匈奴的主力軍,但他們剛剛建立之時卻是數量不足,素質不高。
因為中原地區缺乏良馬和牧草,所以屯騎很難得到良好的訓練和裝備。
而屯騎又大多是從步兵中挑選出來的,對於騎射並不熟練,這樣就導致了屯騎在與匈奴作戰時處於劣勢。
秦朝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採取了兩個措施:一是從胡人中挑選出善於騎射的胡人,編入屯騎中;二是從中原地區徵召一些漢人士兵,與胡人混編為一體。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胡漢雜糅的突騎。
秦時的屯騎中因為有著大量的胡人存在因此忠誠度不高,秦末之時這些屯騎大部分背叛了秦。
漢建立後,吸取了秦的教訓,不再把胡人編入屯騎。
如此雖然屯騎的數量減少但忠誠度卻大大提高,而且並沒有降低戰鬥力。
後世許多人以為屯騎(突騎)就是突擊騎兵,主要作戰方式是正面衝擊。
其實並非如此,至少不完全如此,突騎的裝備和訓練比普通的騎兵更為精良和嚴格,突騎的主要武器是弓箭,能夠在馬上進行遠程射擊,同時也攜帶了刀、斧等近戰武器,以應對不同的戰場情況。
在實際作戰中更多是使用用弓或者弩,只有當敵軍出現動搖之時才會進行突擊。
從漢至宋初,正是因為中原王朝有著一支強大的突騎,所以在諸夷口中才有了「漢騎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說!」
扶餘人的騎兵比起漢或者扶餘鮮卑來說差的就不是一星半點了。
扶餘本身並非遊牧或者遊獵民族,因此其國內很難找出足夠優秀的騎手。
因為受限於國力,其也無法如同華夏一樣大規模訓練騎兵。
因此扶餘人的騎兵卻是以輕騎兵為主。
輕騎兵在騎兵種類當中是最常見的一種,也是最便宜的一種。
當然它也有自己的優點,除了便宜之外,其本身具備著無與倫比的機動性。
由於擁有速度與敏捷性的優勢,輕騎兵可以更容易快速地改變自己的戰陣,從而來應對實時變化的戰場形勢,對敵人造成儘可能大的打擊,更好的保護己方人員。
不過扶餘人的輕騎兵,在輕騎兵中也是屬於絕對的低配版。
正常的輕騎兵其實一樣擁有鎧甲,只不過是以輕便的皮甲為主,另外輕騎兵同樣會裝備弓箭。
雖然不如真正的弓騎兵,但在面對遠程打擊時,也不至於沒有還手之力。
但扶餘人的輕騎兵就真的是輕騎,不但沒有甲冑,也很少裝備弓箭。
「勇士們,殺啊,讓漢人見識見識你們的勇武,讓我們成為漢人的噩夢!」
扶餘人高聲吼叫著向漢軍發動了衝鋒。
六百餘騎騎兵的衝鋒再加上備用的戰馬看起來還是頗有威勢的。
若是用攝像機拍下來做成視頻,還是能夠讓人看起來腎上腺素飆升。
但扶餘人的衝鋒只是看著唬人,根本嚇不倒漢軍將士。
「射!」
雙方距離還有四十步時,漢軍手中的弓弩首先發威。
「風!」
密集的箭矢如同黃蜂一樣飛向扶餘人。
很快慘叫聲響起,無數的扶餘騎兵從馬背上跌落下來。
僅僅一個瞬間剛剛還氣勢如虹的扶餘人的騎兵陣列就稀疏了許多。
一些士兵和戰馬因為恐懼竟然放慢了速度,這也讓扶餘人的陣型出現了混亂。
不用張浪下令,發射完後,漢軍將士立即丟棄了手中的弓弩。
前排騎兵放平了騎槍,後排騎兵也拔出了環首刀。
「漢軍威武」
整齊的呼喊聲響起,漢軍將士如同潮水般衝進了扶餘人的陣列。
……
乞伏爾加目瞪口呆的望著眼前的一幕,臉上全是不可置信的表情。
他的思維似乎都停滯了,手中的馬鞭何時掉落在地也不知道。
眼前的一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原本氣勢如虹的扶餘騎兵,竟然在接觸的一瞬間就被消融了。
漢軍騎兵就如同燒紅的刀子切入了牛油之中一樣。
在漢軍騎面前扶餘人自以為精銳的騎兵竟然如同嬰孩一樣毫無抵抗之力。
「怎麼會如此!怎麼會如此!」
乞伏爾加口中低喃著。
「四平漢軍不是新軍嗎?」
他臉上露出猙獰之色。
「大人(鮮卑人對自己首領的稱呼)救還是不救!」
一旁的百騎長焦急的向乞伏爾加詢問。
「救?怎麼救?」
「爾有信心擊敗眼前的漢軍嗎?」
那百騎長搖了搖道:「可若是不救,扶餘人的狗加(左大將)來了,咱們怕是不好交待啊!」
乞伏爾加狠狠道:「交待,有什麼好交待的,乃公早就勸過那個廢物!」
「更何況我等只不過是協助扶餘人而已,又不是他扶餘人的部下!」
……
戰場上諾那與他統帥的扶餘騎兵已經完全陷入絕望之中。
他們雖然也在奮起抵抗,但卻根本無濟於事。
在面對漢軍騎兵的衝鋒是,他們的抵擋與「螳臂當車」一般無二。
「逃啊!」
終於一名扶餘騎兵忍受不了這種絕望下的壓力,高呼著轉身逃跑。
「逃啊!」
戰場上所有士兵的精神都是緊繃的,一人崩潰往往會帶動全局。
很快幾乎所有的扶餘人都開始向後逃跑。
也有一些扶餘人打算投降,但張浪這次也是發了狠,拒絕接受投降,一定要殺光眼前這群扶餘人。
「逃啊!」
整個原野上到處都是逃跑的扶餘人,他們不求跑的比漢軍騎兵快,只要比同伴快一些就可以了。
「都給我回來!」
「都給我回來,你們這些懦夫!」
秦朝在統一六國後,面臨著北方匈奴的威脅。匈奴是一個以遊牧為生的民族,擅長於騎射和游擊戰,他們經常侵擾秦朝的邊境地區,搶掠財物和人口,給秦朝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秦朝為了加強邊防,修築了萬里長城,並在邊境地區設置了屯田制度。將軍隊分散到邊境地區,在進行農業生產和軍事防禦。
屯田制度既可以增加糧食供應,又可以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秦時的屯田制度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屯騎。
屯騎顧名思義就是指在屯田中擔任騎兵職務的士兵,屯騎既要從事農業生產,又要隨時準備作戰。
屯騎是秦朝對抗匈奴的主力軍,但他們剛剛建立之時卻是數量不足,素質不高。
因為中原地區缺乏良馬和牧草,所以屯騎很難得到良好的訓練和裝備。
而屯騎又大多是從步兵中挑選出來的,對於騎射並不熟練,這樣就導致了屯騎在與匈奴作戰時處於劣勢。
秦朝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採取了兩個措施:一是從胡人中挑選出善於騎射的胡人,編入屯騎中;二是從中原地區徵召一些漢人士兵,與胡人混編為一體。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胡漢雜糅的突騎。
秦時的屯騎中因為有著大量的胡人存在因此忠誠度不高,秦末之時這些屯騎大部分背叛了秦。
漢建立後,吸取了秦的教訓,不再把胡人編入屯騎。
如此雖然屯騎的數量減少但忠誠度卻大大提高,而且並沒有降低戰鬥力。
後世許多人以為屯騎(突騎)就是突擊騎兵,主要作戰方式是正面衝擊。
其實並非如此,至少不完全如此,突騎的裝備和訓練比普通的騎兵更為精良和嚴格,突騎的主要武器是弓箭,能夠在馬上進行遠程射擊,同時也攜帶了刀、斧等近戰武器,以應對不同的戰場情況。
在實際作戰中更多是使用用弓或者弩,只有當敵軍出現動搖之時才會進行突擊。
從漢至宋初,正是因為中原王朝有著一支強大的突騎,所以在諸夷口中才有了「漢騎不滿萬,滿萬不可敵之說!」
扶餘人的騎兵比起漢或者扶餘鮮卑來說差的就不是一星半點了。
扶餘本身並非遊牧或者遊獵民族,因此其國內很難找出足夠優秀的騎手。
因為受限於國力,其也無法如同華夏一樣大規模訓練騎兵。
因此扶餘人的騎兵卻是以輕騎兵為主。
輕騎兵在騎兵種類當中是最常見的一種,也是最便宜的一種。
當然它也有自己的優點,除了便宜之外,其本身具備著無與倫比的機動性。
由於擁有速度與敏捷性的優勢,輕騎兵可以更容易快速地改變自己的戰陣,從而來應對實時變化的戰場形勢,對敵人造成儘可能大的打擊,更好的保護己方人員。
不過扶餘人的輕騎兵,在輕騎兵中也是屬於絕對的低配版。
正常的輕騎兵其實一樣擁有鎧甲,只不過是以輕便的皮甲為主,另外輕騎兵同樣會裝備弓箭。
雖然不如真正的弓騎兵,但在面對遠程打擊時,也不至於沒有還手之力。
但扶餘人的輕騎兵就真的是輕騎,不但沒有甲冑,也很少裝備弓箭。
「勇士們,殺啊,讓漢人見識見識你們的勇武,讓我們成為漢人的噩夢!」
扶餘人高聲吼叫著向漢軍發動了衝鋒。
六百餘騎騎兵的衝鋒再加上備用的戰馬看起來還是頗有威勢的。
若是用攝像機拍下來做成視頻,還是能夠讓人看起來腎上腺素飆升。
但扶餘人的衝鋒只是看著唬人,根本嚇不倒漢軍將士。
「射!」
雙方距離還有四十步時,漢軍手中的弓弩首先發威。
「風!」
密集的箭矢如同黃蜂一樣飛向扶餘人。
很快慘叫聲響起,無數的扶餘騎兵從馬背上跌落下來。
僅僅一個瞬間剛剛還氣勢如虹的扶餘人的騎兵陣列就稀疏了許多。
一些士兵和戰馬因為恐懼竟然放慢了速度,這也讓扶餘人的陣型出現了混亂。
不用張浪下令,發射完後,漢軍將士立即丟棄了手中的弓弩。
前排騎兵放平了騎槍,後排騎兵也拔出了環首刀。
「漢軍威武」
整齊的呼喊聲響起,漢軍將士如同潮水般衝進了扶餘人的陣列。
……
乞伏爾加目瞪口呆的望著眼前的一幕,臉上全是不可置信的表情。
他的思維似乎都停滯了,手中的馬鞭何時掉落在地也不知道。
眼前的一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原本氣勢如虹的扶餘騎兵,竟然在接觸的一瞬間就被消融了。
漢軍騎兵就如同燒紅的刀子切入了牛油之中一樣。
在漢軍騎面前扶餘人自以為精銳的騎兵竟然如同嬰孩一樣毫無抵抗之力。
「怎麼會如此!怎麼會如此!」
乞伏爾加口中低喃著。
「四平漢軍不是新軍嗎?」
他臉上露出猙獰之色。
「大人(鮮卑人對自己首領的稱呼)救還是不救!」
一旁的百騎長焦急的向乞伏爾加詢問。
「救?怎麼救?」
「爾有信心擊敗眼前的漢軍嗎?」
那百騎長搖了搖道:「可若是不救,扶餘人的狗加(左大將)來了,咱們怕是不好交待啊!」
乞伏爾加狠狠道:「交待,有什麼好交待的,乃公早就勸過那個廢物!」
「更何況我等只不過是協助扶餘人而已,又不是他扶餘人的部下!」
……
戰場上諾那與他統帥的扶餘騎兵已經完全陷入絕望之中。
他們雖然也在奮起抵抗,但卻根本無濟於事。
在面對漢軍騎兵的衝鋒是,他們的抵擋與「螳臂當車」一般無二。
「逃啊!」
終於一名扶餘騎兵忍受不了這種絕望下的壓力,高呼著轉身逃跑。
「逃啊!」
戰場上所有士兵的精神都是緊繃的,一人崩潰往往會帶動全局。
很快幾乎所有的扶餘人都開始向後逃跑。
也有一些扶餘人打算投降,但張浪這次也是發了狠,拒絕接受投降,一定要殺光眼前這群扶餘人。
「逃啊!」
整個原野上到處都是逃跑的扶餘人,他們不求跑的比漢軍騎兵快,只要比同伴快一些就可以了。
「都給我回來!」
「都給我回來,你們這些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