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大戰爆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的猜測很快得到了證實,斥候在北部發現了扶餘人行動的痕跡。

  最近的一次,扶餘人的斥候已經接近到了四平城以北十里之地。

  許多勞作的百姓都見到了扶餘斥候的身影。

  一時之間整個四平城地區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

  ……

  「諸君以為這扶餘人是否有入寇的可能?」

  扶餘人斥候出現在四平城外的消息傳來後,劉裕當即召集各級軍吏舉行會議。

  「明公,下吏以為,扶餘人短期內不會入寇,至少在我大漢與烏桓大戰爆發前不會!」

  「明公,下吏以為葉指揮所言甚是,扶餘人雖然狂妄,但也有明白之人,單單是靠他們自己是不足以挑戰大漢的……」

  「明公,扶餘人一向……以某之見,其如今的活動更多的是對我大漢進行騷擾,策應烏桓人……」

  「不然,某以為扶餘人恐怕比咱們想的更加狡猾,其怕是欲孝春秋之時吳國伐楚之策!」

  「吳國伐楚!……君之意是,扶餘人是欲疲憊、麻痹我等!」

  「不錯,扶餘人日日襲擾我等,短期內我等自然會保持高度警覺,可是人總會疲勞的……慢慢的士卒百姓也會對此習以為常……當我們放鬆警惕之時,必是扶餘人大軍突襲之時!」

  聽到這裡葉開坐不住了,他起身道:「明公,六年前阿蘭寨就是如此被扶餘人攻破的!」

  曾經經歷過當年扶餘之亂的潘弘等人也紛紛證實了他的話語。

  「如此看來這扶餘人莫非想故技重施?」

  「依我看,扶餘人恐怕並不僅僅是想故技重施,還想著混水摸魚!」

  「你的意思是,扶餘人是想在漢與烏桓人之間插上一腳!」

  「不錯,原本遼東太守欲在去歲出兵征伐烏桓,但因為西羌、西域之事,導致長安答應的物資沒有送至,如此怕是讓扶餘人看低了我大漢,以為我大漢可欺……」

  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龐雲突然說話了:

  「前些時日,我匠作營一名從扶餘逃歸的大匠曾言,他在扶餘之時多有聽聞,扶餘王及其三子名喚「朱蒙」者,一直欲奪大漢遼東朝鮮四郡……」

  「呵呵,這扶餘人好大的野心,真是不知死活!」

  「朱蒙!」聽到這個名字劉裕突然有一種熟悉的感覺,似乎在何處聽說過。

  趙塵見劉裕陷入沉思,說道,「明公,根據下吏這些時日的調查,與王浩勾結的就是這個朱蒙!」

  「另外扶餘人中擁有漢奴最多的,最敵視大漢的也是此人!」

  經過眾人的一番討論,劉裕認為絕不能被扶餘人牽著鼻子走。

  更不能一味的防禦,如此太過被動,這既不符合劉裕的性格,也不符合大漢的行事風格。

  「主動出擊,必須主動出擊!」

  最終劉裕下令,與扶餘人展開斥候戰。

  以遊騎兵配合漢軍斥候對扶餘國南部進行襲擾,消滅扶餘人的斥候,讓扶餘人成為瞎子。

  ……

  為了防止扶餘人狗急跳牆,四平塞所屬各亭里、堡寨也轉入戰時狀態。

  劉裕面色嚴肅的看著眾人:「諸君,我等身為大漢軍吏。當以國事為重。此值危難之秋,惟有慷慨無畏,抱定成仁之決心,盡忠盡職,撫險防賊,才有一線之生機。」

  他看著眾人道:「境內諸亭里堡寨皆需做好戰爭準備,各寨需隨時準備接收亭里百姓,各堡寨要準備好充足的糧食和飲水……有敢怠慢者嚴懲不貸!」

  眾人聞言皆是面色肅然,人人都已經感受到了大戰來臨時的壓迫之感。

  劉裕行事一向雷厲風行,一一發布命令,任何人都沒有反對的餘地,敢有不從者,就地斬殺。

  不過劉裕指揮若定,沒有絲毫慌亂,眾人之心也安定下來。

  短暫的議事結束後,各堡寨亭里眾軍吏一一告辭返回自己的駐地,按照劉裕的命令開始行動。

  各堡寨軍吏離開後,劉裕又把自己的幾名老兄弟聚集在了一起

  看著眼前的幾個老兄弟,他心下也是感慨,如今眾兄弟也都慢慢成長起來了。

  他對趙塵道:「趙塵,這次汝的壓力最大,汝有何要求?」


  趙塵道:「明公,下吏別無所求,只是希望若是某戰死了,明公能把某的骨灰帶回關中……」

  張浪叫道:「說什麼死,咱們都要跟著明公衣錦還鄉的……」

  劉裕此時面色也變得肅然,「瓦罐難免井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咱們不管誰有那麼一天,活著的人定要帶著同袍的骨灰返回故鄉……」

  ……

  建始五年四月,長安答應給遼東的軍械物資終於送到了遼東。

  四月初四,遼東太守與護烏桓校尉分別在遼東與遼西校閱大軍。

  四月初七,遼東太守領步騎兩萬北擊烏桓。

  同日護烏桓校尉領步騎一萬五千人出遼西進攻烏桓山。

  為了配合遼東的行動,右北平太守亦領萬餘騎兵出塞,牽制鮮卑人。

  雲中漢軍也做好了準備隨時出擊。

  漢軍前鋒與三千烏桓騎兵在遼水畔相遇,烏桓不敵,被漢軍斬殺六百餘級。

  烏桓人堅壁清野,全軍退守烏桓山。

  與此同時鮮卑人也蠢蠢欲動,一支人數約4千的鮮卑騎兵自鮮卑山南下……

  ……

  漢與烏桓的大戰爆發的消息傳到扶餘。

  扶餘國三王子朱蒙,大喜過望。

  經過近一年多的爭鬥,朱蒙已經成功壓制住自己的兩位兄長。

  不過他想要登上王位,還需要一個讓國人心服口服的功勳。

  「哈哈哈,好好好!」

  「終於讓本王等到這一天了!」

  朱蒙可謂是欣喜若狂,他已經按耐不住自己野心,話語間已然以「王」自居。

  狂妄的朱蒙很快下達了集結兵馬的命令,扶餘國諸加也是積極響應。

  建始五年四月十七日,扶餘國三王子朱蒙領扶餘國之兵兩萬人,另有諸部兵三千,合計兩萬三千人分三路南下突襲玄菟郡。

  中路軍共計一萬餘眾由朱蒙親自統帥,他們迅速越過了單單大嶺(長白山)浩浩蕩蕩而來。

  很快他們便占領了上殷台城東北面的三座漢軍軍寨,兵鋒直指上殷台城。

  北部都尉吳正亦是迅速做出反應。兩軍經過多番交手後,最終在上殷台城東北三十里處對峙起來。

  於此同時,東路的扶餘人約七千之眾在扶餘國相的帶領下,卻是直逼沃沮城。

  因為大漢在東面並沒有布置多少軍隊,因此東路的扶餘很快就兵臨沃沮城下。

  沃沮漢軍兵力不足,不得不退守沃沮城。

  扶餘國相試探性的對沃沮城發動了兩次進攻,都沒能對沃沮城造成實際性的傷害,反而死傷了不少士卒。

  扶餘國相,隨即改變戰略,對沃沮城圍而不攻。

  扶餘人一邊派兵四處擄掠,一邊等待朱蒙主力大軍的的消息。

  一時間,玄菟郡東路的各地烽火四起。

  扶餘入寇之後,太守李旦立即向南面的樂浪太守發去了求助信。

  收到李旦的求援,樂浪太守迅速集結郡兵準備馳援玄菟郡。

  在經過了最初的混亂之後,玄菟郡各縣、各寨障漸漸被動員起來。

  大漢本就是一個古典軍國主義的國家。

  雖然已經漸漸老舊,但這台機器一旦運轉起來,其能力仍然是巨大的。

  戰線穩定之後,後方各縣、各亭、各里的戍卒,源源不斷地向高句麗城集結。

  每天都有新的隊伍抵達,被安排到牆垣下的舊營寨安歇。

  各地抵達的戍卒的人數越來越多,從最初的數百,慢慢增加到一千、數千、一萬……很快高句麗城周圍都是密密麻麻布滿了營帳。

  這些來自不同亭里的人,仿佛是一條條小溪流,被巨大的力量,操縱匯聚到一起,逐漸合流成江河,再匯為湖泊。

  大漢的強大在戰爭爆發的時候,再次展現的淋漓盡致。

  ……

  就在扶餘人還在幻想著擊敗漢軍主力一舉奪取大漢玄菟郡之時,一支人數更加龐大的漢軍已經漸漸成形。

  而且已經在準備著對扶餘人展開反擊。


  ……

  與中路和東路不同,因為劉裕提前做的準備,還有雙方之間那寬達數百里的無人區,讓西路的扶餘人行動慢了許多。

  建始五年四月十七日,四平城北百里處有一條無名小河。

  距離此河不遠有一處河谷,這河谷正是從在四平城往北前往扶餘的必經之路上。

  往日裡走私的商隊,逃人都是通過此河谷南來北往。

  今日這河谷卻是被一支扶餘軍隊給占領了。

  在河谷外此時還能看到一些屍體,顯然這些倒霉蛋都是正好撞上了南下的扶餘人。

  距離河谷不遠的山坳之中,一支漢軍的斥候隊正隱藏於其中,領頭的正是趙塵。

  此時他正一邊遠遠觀察河谷中的扶餘人,一邊焦急的等待著其他斥候的返回。

  過了好一會兒,一名外出打探的斥候終於返回了。

  「黃昊情況如何?」

  返回的這名斥候,名叫黃昊擅用環首刀,平日裡不怎麼喜歡說話,一個人的時候,總喜歡靜靜地看著天空。

  六年前扶餘之亂時,黃昊家人都被扶餘人所殺,他自己也被掠為奴隸,直到一年前方才從扶餘逃歸。

  後來經過一番選拔入了漢軍,因為身手靈活,又有很強的野外生存能力。最後被趙塵一眼相中,成為了漢軍的一名斥候。

  因為對扶餘人有一股強烈的恨意,所以在成為漢軍斥候之後,也非常勇猛,在近三個月的斥候戰中,他表現非常勇猛,死在他手上的扶餘人已經有六人,如今他也是這一什斥候的什長。

  「這一支扶餘人的人數大概在六百人上下,乃是其前鋒……五里之外還有大約五千扶餘人……」

  黃昊把打探到的情況一一告之趙塵。

  很快其他幾名斥候也陸續返回,通過眾人打探的情報,經過一番分析,趙塵已經判斷出這支扶餘人的行軍路線目標。

  等到最後一名斥候返回,趙塵才道:「好,我們走吧。」

  一時間,很快散布在四周的斥候都集中過來,連趙塵在內,一共十一人呢。

  別看他們人數不多,可都是四平塞漢軍中絕對的精銳,若是放在後世都可被稱為兵王。

  他們不但個個身材魁梧彪悍,而且還人人披著斥候專用的皮甲。

  身上的兵器也是非常精良,皆是由精鋼所制。

  不過此時各人都是神情緊張,不敢有任何鬆懈,手上的戰馬也都上了嚼子,馬蹄也被包裹起來。

  由不得他們不小心,做斥候,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

  特別是如今還在敵人的眼皮底下,這暴露的風險更是極高,若是被發現,即使身手再好,也無法對抗一整支軍隊,最終怕是會全軍覆沒。

  隨著戰事的發展,自四月中旬開始,劉裕就令趙塵把所有斥候都派出去。前往北方探察扶餘人的消息。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扶餘人不會再派兵從西面進攻。

  不過劉裕堅持認為扶餘人的中路和西路都是為了吸引漢軍的注意力。

  他們真正的殺手鐧乃是從西路突襲,占領四平城後,與中路朱蒙親自統帥的主力前後夾擊北部都尉府漢軍。

  好在吳正也相信了劉裕的判斷,不但沒有抽調劉裕所部前往上下殷台地區,反而給他增援了兩百騎兵。

  指揮這兩百騎兵的正是劉裕的老朋友吳六。

  ……

  趙塵等人在打探清楚扶餘人的情況後,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四平城。

  轉過一個坡地,忽然趙塵低喝一聲:「停。」

  眾人都是停了下來,黃昊等人策馬向趙塵聚了過來,他低聲道:「都伯,可是有什麼不對勁的?」

  趙塵凝神仔細聽了半響,低聲道:「坡下有人。」

  眾人都是一驚,慌忙下馬,隨這趙塵一起,躡手躡腳地只是往坡下看去。

  卻見坡下面四十多步外的一塊平地上,有幾個扶餘人正在歇息說話,他們圍坐在一個陰涼處,大聲說著什麼,不時響起狂笑聲。

  從這幾人的打扮來看正是趙塵等人的老對手,扶餘人的探馬!

  趙塵數了數,山下的扶餘探馬一共有十六人,有馬二十餘匹,馬上還大包小包的掛著不少物品。

  或許是休息的緣故,這些扶餘人都沒有戴著頭盔,露出了那難看的髮型。

  黃昊緊了緊手中的環首刀眼中凶光四射。

  趙塵這時壓低聲音道:「這扶餘人的探馬竟然已經到了這裡了!」

  「都伯要不要抓個舌頭!」

  黃昊等人此時已經做好了戰鬥準備。

  趙塵思忖片刻道:「也好!」

  隨即他就開始下令:「黃昊你帶兩個人從左翼包抄,張適你帶兩個人從右翼包抄,剩下的人,全部跟著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