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劉協的明牌
曹丕整整在木架上面蹲了一個時辰,王越才把他提留了下來。
然後面無表情的指著地上的石鎖說道:「丕公子,接著做吧,做不完,你就不要回家了。」
「你…真是豈有此理。」曹丕嘴上硬氣,但也沒有辦法。
儘管怨氣衝天,也只能咬牙繼續舉石鎖。
他從小錦衣玉食,畢竟才十一歲,正是貪玩的年紀,劉協相信他堅持不了多少天。
曹丕和劉協不同,劉協變強的緊迫感非常強烈,這種感覺並沒有隨著來到許都處境稍稍改觀,就有所減弱。
縱觀曹操的一生,可以說,曹操前半生,絕對是忠於漢室的。
在迎接獻帝之前,曹操算是絕對的忠臣!
迎接獻帝之後,一直到平定袁紹,曹操對皇帝也算是保持基本的尊重,君臣關係比較和睦。
但是平定袁紹,一統北方之後,曹操的欲望就開始膨脹了,野心漸漸失控,即便是遭遇了赤壁的慘敗,曹操政治上的貪婪,依然沒有止步!
人都是會變的,三年後就是官渡之戰,劉協的緊迫感可想而知。
曹丕咬著牙,眼淚吧嗒吧嗒的往下掉,一邊哭,一邊一次又一次的舉著石鎖。
等他舉完兩百下後,天已經黑了,劉協讓一個侍衛把他送走。
望著曹丕離去的身影,劉協沉默了一會。
趙雲走過來,說道:「陛下,其實第一次,他的表現已經很不錯了。」
「是啊,這一點,朕不否認!」
儘管委屈的一直在哭,也多次想要放棄,但十一歲的曹丕稚嫩的身體所表現出來的韌性,也不由得讓劉協稍稍的引起了一些重視。
劉協搖了搖頭,雖然擁有穿越者的優勢,但身邊卻沒有得力的謀士,終究讓劉協有時候有些失落。
這就像劉備的前半生一樣,即便有關張這樣的超一流猛將,依然是處處不順,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行事缺乏明確的指導。
現在曹操身邊有一大把的頂尖謀士,哪怕任何一件小事,曹操都可以找好幾個謀士一起商量,從而選出最優解的對策。
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戲志才,嗯?劉協忽然想到了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還沒有歸順曹操的劉曄。
雖然能力比郭嘉這幾人差了一些,但劉曄畢竟還有一層特殊的關係,他也是漢室宗親,他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之後。
只要是漢室宗親,對劉協來說,都可以做一做文章,既便拉攏不了,對自己也沒有壞處。
曹丕累的一瘸一拐的到了家中,曹操看見後,根本就沒往心裡去,簡單的詢問了幾句,便嚴肅的訓斥道:「是你自己非要吵著要跟王越學劍,這可怪不得別人。」
看著兒子手上磨的全是血泡,卞氏心疼的直掉眼淚。
但心疼歸心疼,卞氏還是給了兒子一個鼓勵的眼神。
卞氏故意大聲的說道:「明日接著去,別忘了,你可是曹司空的兒子,絕不能半途而廢!」
而袁術這邊,本以為拉攏呂布,能把小沛先拿下來,然後反手再滅掉呂布,結果,劉備投了曹操,呂布也反覆無常,還把袁術派去求親的使者韓胤給殺了。
袁術當即勃然大怒,分兵七路,征討呂布,結果,卻被呂布逐一擊破,慘敗而歸。
袁術被呂布打敗,並沒有乖乖收斂!
淮南的缺糧問題日益嚴重,袁術又把矛頭指向了殺了張闓的陳王,發動了陳國之戰。
這一次,袁術親自帶兵,大軍浩浩蕩蕩,一路席捲之勢殺奔豫州。
袁術出兵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報仇,二是為了搶糧,誰都知道陳國富足,這幾年在駱俊的治理下,陳國積攢了不少的財富。
袁術對陳王懷恨在心,親自出兵陳國,陳王第一時間給劉協寫了一封信。
書信只需送到鴻運酒樓就可以了。
看過書信後,劉協馬上給陳王回信,讓他正大光明的向曹操求救,但曹操這邊,卻遲遲沒有表示。
袁術勢如破竹,連奪蘄陽和苦縣兩地,兵鋒正盛,大有橫掃之勢!
劉協和趙雲,在酒樓吃飯的時候,談到了這件事。
劉協道:「這一次曹操表現的很反常啊,遲遲沒有發兵。」
趙雲稍微思索了一陣,回道:「恐怕曹操不是不能出兵,而是暫時不想出兵,陳王是漢室宗親,手裡握有三萬兵馬,想必曹操已經把陳王當成了一大威脅!故意不發兵。」
劉協點點頭,「子龍,你說的不錯,曹操一向詭詐狡猾,看來他是想假借袁術之手,削弱陳王的兵力。」
因為劉協的出手,陳王沒有被刺殺,他手裡的兵馬對曹操來說,就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威脅。
漢室宗親不可怕,但臥榻之側卻躺著一個手握幾萬兵馬的漢室宗親,曹老闆就睡不踏實了。
趙雲嘆了口氣,「真的不敢相信啊,陳王磊落豪邁,那麼好的一個人,還幫著曹操報了殺父之仇,可曹操卻以怨報德,心胸如此狹隘。」
劉協卻擲地有聲的說道:「昔日許劭曾點評曹操,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如果朕壓制不住他,他就會成為梟雄,如果能壓制的住他,他就能成為治世能臣。曹操並非心胸狹隘,而是天生警惕,生性多疑,別看朕和他關係這麼好,可他無時無刻,都沒有放鬆對朕的監視。」
趙雲沉默了一會,心情有些沉重,「看來我們今後時刻都不能放鬆啊。」
過了一會,趙雲問道:「既然曹操對陳王有戒心,陛下為何不讓陳王把兵馬讓出來,交給曹操呢?」
劉協搖了搖頭,「子龍,朕雖然在曹操面前,不爭不搶,盡力的讓著他,但也不能毫無原則的退讓。許都之內的國舅董承,許都之外的陳王,這是朕的兩張明牌。」
「曹操知道他們跟朕走的親近,朕也不介意曹操對他們有所防範,但這兩個人,朕卻一定要盡力的保全他們,因為有他們在,就可以時時刻刻的提醒曹操,他是漢臣!」
然後面無表情的指著地上的石鎖說道:「丕公子,接著做吧,做不完,你就不要回家了。」
「你…真是豈有此理。」曹丕嘴上硬氣,但也沒有辦法。
儘管怨氣衝天,也只能咬牙繼續舉石鎖。
他從小錦衣玉食,畢竟才十一歲,正是貪玩的年紀,劉協相信他堅持不了多少天。
曹丕和劉協不同,劉協變強的緊迫感非常強烈,這種感覺並沒有隨著來到許都處境稍稍改觀,就有所減弱。
縱觀曹操的一生,可以說,曹操前半生,絕對是忠於漢室的。
在迎接獻帝之前,曹操算是絕對的忠臣!
迎接獻帝之後,一直到平定袁紹,曹操對皇帝也算是保持基本的尊重,君臣關係比較和睦。
但是平定袁紹,一統北方之後,曹操的欲望就開始膨脹了,野心漸漸失控,即便是遭遇了赤壁的慘敗,曹操政治上的貪婪,依然沒有止步!
人都是會變的,三年後就是官渡之戰,劉協的緊迫感可想而知。
曹丕咬著牙,眼淚吧嗒吧嗒的往下掉,一邊哭,一邊一次又一次的舉著石鎖。
等他舉完兩百下後,天已經黑了,劉協讓一個侍衛把他送走。
望著曹丕離去的身影,劉協沉默了一會。
趙雲走過來,說道:「陛下,其實第一次,他的表現已經很不錯了。」
「是啊,這一點,朕不否認!」
儘管委屈的一直在哭,也多次想要放棄,但十一歲的曹丕稚嫩的身體所表現出來的韌性,也不由得讓劉協稍稍的引起了一些重視。
劉協搖了搖頭,雖然擁有穿越者的優勢,但身邊卻沒有得力的謀士,終究讓劉協有時候有些失落。
這就像劉備的前半生一樣,即便有關張這樣的超一流猛將,依然是處處不順,東一榔頭,西一棒槌,行事缺乏明確的指導。
現在曹操身邊有一大把的頂尖謀士,哪怕任何一件小事,曹操都可以找好幾個謀士一起商量,從而選出最優解的對策。
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戲志才,嗯?劉協忽然想到了一個人的名字,那就是還沒有歸順曹操的劉曄。
雖然能力比郭嘉這幾人差了一些,但劉曄畢竟還有一層特殊的關係,他也是漢室宗親,他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之後。
只要是漢室宗親,對劉協來說,都可以做一做文章,既便拉攏不了,對自己也沒有壞處。
曹丕累的一瘸一拐的到了家中,曹操看見後,根本就沒往心裡去,簡單的詢問了幾句,便嚴肅的訓斥道:「是你自己非要吵著要跟王越學劍,這可怪不得別人。」
看著兒子手上磨的全是血泡,卞氏心疼的直掉眼淚。
但心疼歸心疼,卞氏還是給了兒子一個鼓勵的眼神。
卞氏故意大聲的說道:「明日接著去,別忘了,你可是曹司空的兒子,絕不能半途而廢!」
而袁術這邊,本以為拉攏呂布,能把小沛先拿下來,然後反手再滅掉呂布,結果,劉備投了曹操,呂布也反覆無常,還把袁術派去求親的使者韓胤給殺了。
袁術當即勃然大怒,分兵七路,征討呂布,結果,卻被呂布逐一擊破,慘敗而歸。
袁術被呂布打敗,並沒有乖乖收斂!
淮南的缺糧問題日益嚴重,袁術又把矛頭指向了殺了張闓的陳王,發動了陳國之戰。
這一次,袁術親自帶兵,大軍浩浩蕩蕩,一路席捲之勢殺奔豫州。
袁術出兵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報仇,二是為了搶糧,誰都知道陳國富足,這幾年在駱俊的治理下,陳國積攢了不少的財富。
袁術對陳王懷恨在心,親自出兵陳國,陳王第一時間給劉協寫了一封信。
書信只需送到鴻運酒樓就可以了。
看過書信後,劉協馬上給陳王回信,讓他正大光明的向曹操求救,但曹操這邊,卻遲遲沒有表示。
袁術勢如破竹,連奪蘄陽和苦縣兩地,兵鋒正盛,大有橫掃之勢!
劉協和趙雲,在酒樓吃飯的時候,談到了這件事。
劉協道:「這一次曹操表現的很反常啊,遲遲沒有發兵。」
趙雲稍微思索了一陣,回道:「恐怕曹操不是不能出兵,而是暫時不想出兵,陳王是漢室宗親,手裡握有三萬兵馬,想必曹操已經把陳王當成了一大威脅!故意不發兵。」
劉協點點頭,「子龍,你說的不錯,曹操一向詭詐狡猾,看來他是想假借袁術之手,削弱陳王的兵力。」
因為劉協的出手,陳王沒有被刺殺,他手裡的兵馬對曹操來說,就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威脅。
漢室宗親不可怕,但臥榻之側卻躺著一個手握幾萬兵馬的漢室宗親,曹老闆就睡不踏實了。
趙雲嘆了口氣,「真的不敢相信啊,陳王磊落豪邁,那麼好的一個人,還幫著曹操報了殺父之仇,可曹操卻以怨報德,心胸如此狹隘。」
劉協卻擲地有聲的說道:「昔日許劭曾點評曹操,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如果朕壓制不住他,他就會成為梟雄,如果能壓制的住他,他就能成為治世能臣。曹操並非心胸狹隘,而是天生警惕,生性多疑,別看朕和他關係這麼好,可他無時無刻,都沒有放鬆對朕的監視。」
趙雲沉默了一會,心情有些沉重,「看來我們今後時刻都不能放鬆啊。」
過了一會,趙雲問道:「既然曹操對陳王有戒心,陛下為何不讓陳王把兵馬讓出來,交給曹操呢?」
劉協搖了搖頭,「子龍,朕雖然在曹操面前,不爭不搶,盡力的讓著他,但也不能毫無原則的退讓。許都之內的國舅董承,許都之外的陳王,這是朕的兩張明牌。」
「曹操知道他們跟朕走的親近,朕也不介意曹操對他們有所防範,但這兩個人,朕卻一定要盡力的保全他們,因為有他們在,就可以時時刻刻的提醒曹操,他是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