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鏖戰陳倉戰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司馬懿只能在後勤調度全部協調好後,長安的兵力也順利推進到眉縣一帶後,才考慮分兵北岸。

  漢軍在分兵的時候有掣肘點,司馬懿同樣也有。

  指揮大規模軍團,本就是門檻極高的事。

  名將們之所以是名將,不僅僅看到了前線的戰術操作,還必須考慮到全盤的資源投放比。

  漢軍分兵北上,有風險。

  魏軍分兵北上,也有風險。

  但雙方都沒辦法,戰局已經打成現在這個樣子。

  或者說,萬事從來不隨人意。

  人只能通過對局勢的可能性變化,去調度資源。

  在調度的過程中,從來沒有最優解。

  只能硬撐,誰先撐不住,誰完蛋。

  贏的一方通吃。

  西北的初春還是乾燥的,可視度高,所以李衡才能看見魏軍的輪廓。

  李衡很快發現,戰線被橫向拉伸,具體有多遠他不得而知。

  魏軍這很顯然是想將攻擊線拉長,逼迫漢軍同樣如此,減弱漢軍的防禦縱深。

  魏軍這麼做,只有一點:有兵力優勢!

  這兩個月,司馬懿大概率是從長安增兵了,也有可能曹叡留了一部分兵力在關中。

  想到這裡,李衡不但不擔心,反而興奮起來。

  魏國的兵力布置早就已經形成了一個平衡,曹叡若是往關中增兵,意味著現在的格局已經開始給魏國造成極大的戰略壓力,導致曹叡不得不再投放一部分兵力。

  至於增加了多少,暫時不得而知。

  李衡的計劃是讓曹叡往關中投放三十萬兵力。

  現在才剛剛開始。

  只有魏國真的往關中投放到這個數字,才會對魏國內部產生巨大的影響。

  疲魏之策才慢慢走完第一步。

  不過想到這裡,李衡手心也不由得冒冷汗。

  這第一步才開始,眼下魏軍的主力又來了,而且是急匆匆過來。

  又是幾場血戰。

  看來歷史上許多一筆帶過的記載,那都是無數人用性命堆積出來的。

  這個過程是煎熬的。

  魏軍中路軍團是步騎結合,步兵以方陣排列,每一個方陣橫豎對直,如同用直尺比划過一樣。

  但並不是方陣一排排等數排列,而是列成巨大的錐形。

  錐形陣是《孫臏兵法》中記載的十陣之一,是一種攻擊力極強的陣法。

  錐形陣並非最前面的士兵完全像一個尖錐,而是由一個又一個方陣排成錐形。

  其原理是以最精銳的部隊單點突破敵人防線,對敵人造成士氣上的打擊,後面的軍陣上來擴大戰果。

  那它與一起上有什麼區別?

  一起上就是不同的方陣快速和敵軍正面鏖戰,那樣己方其他方陣未必是對手,陣型反而亂了。

  即便最強的那一支突破了敵人,己方其他各支要擴大戰果力不從心了。

  所以,錐形陣你可以理解為:用最精銳的那一支快速擊碎敵人防線,隨後其他部隊跟上去擴大戰果。

  夏侯霸敢用錐形陣,說明他手裡有王牌。

  夏侯霸是有騎兵的,按理說應該用騎兵擴大戰果才對。

  昨日夏侯霸攻擊漢軍不成,就暫時失去了用騎兵對陣的機會了,因為漢軍連夜安營紮寨,現在已經是步兵的戰場。

  其實說安營紮寨倒也不準確,如此短時間,紮寨幾乎不可能。

  為了防止魏軍騎兵襲營,放的是拒馬樁。

  最前面的魏軍步兵身披精銳的鐵甲,手持盾牌、長戟,穩步推進過來。

  戰鼓聲的節奏開始變得密集,魏軍的速度也在慢慢較快。

  人並不多,最前面是一個方陣,後面跟著兩個,再後面三個、五個……

  最前面那個方陣的士兵,若是按照21世紀的標準,每一個的身高都在一米七五以上。

  這種身高在古代軍隊是精銳。

  趙匡胤陸續消滅南方諸國之後,採取強幹弱枝策略,其中有一條就是將以前地方上的精銳編入京師禁衛軍中。


  其中拱聖軍的要求都是在一米七九以上。

  古代打仗的不是一身腱子肉,精銳士兵基本上是脂包肌。

  若是再披上鐵甲,那就是一輛輛人形坦克。

  此時魏軍前鋒便是如此,他們一個個體格魁梧健碩,臉上橫肉猙獰,眼神充滿了殺氣。

  披甲執銳而來,腳步有節奏地在地上切換,踏得地面砰砰作響。

  在以盾牌和鐵甲擋住了漢軍的兩波箭雨之後,便開始小跑起來。

  砰砰砰……

  這支前鋒精銳開始朝漢軍的拒馬樁衝去。

  當漢軍的弓箭手再發了幾次攻擊,沒能阻止這支精銳之後,漢軍的弓箭手停止了射擊。

  這個時候,漢軍顯然是打算讓對方再靠近之後,更加精準打擊。

  遠方的戰鼓聲慢慢停止,剩下的只有無數的腳步聲,像海浪聲一樣在四周迴響。

  隨著腳步聲的靠近,拒馬樁後面嚴陣以待的漢軍,甚至能感受到地步正在微微地顫抖。

  一聲悶響傳來,前面的拒馬樁劇烈顫抖了一下,隨後發出咚咚咚的聲音。

  長戟的頭部紛紛落在了拒馬樁的繩子上,魏軍開始用鋒利的長戟頭部切割繩子。

  這是破拒馬樁最常見的辦法。

  歷史上金軍就多次用這種簡單的方法破宋軍的防禦。

  魏軍前鋒士兵們發出一聲聲怒吼,用盡全力切割繩子。

  漢軍這個時候開始全力放箭,密集的箭矢如同橫掛的瀑布一樣開始往這邊衝擊。

  許多箭矢衝擊在魏軍的身上,被鐵甲擋住。

  即便射中面部,也被鐵製面具擋住。

  雖說強烈的箭矢衝擊對魏軍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卻未能擊退魏軍。

  隨著繩子傳來一聲聲繃斷的時間,魏軍大聲嘶吼下,將拒馬樁往後拉。

  更加的魏軍直接上前,開始用身體推動拒馬樁。

  在魏軍這種可怕地推動下,拒馬樁防線被撕開,前鋒魏軍魚貫而入。

  漢軍弓箭手早已退到後面,雙方發出憤怒的嘶吼,一場近身廝殺開始了。

  魏軍的前鋒是最精銳的步兵。

  漢軍的卻是虎步軍,虎步軍是漢軍中最強步兵,是弩兵和步兵的結合,野戰能力極其強悍。

  魏軍衝過來,揮舞著長戟。

  立刻響起鐵器相互碰撞的聲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