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舌戰江東論英雄
江東文武聽說劉禪前來,十分詫異,眼下江陵破城不過十日,劉備使者便已至城下,還是王世子親自前來,竟如此之快。
隨著孫權的一聲令下,城門緩緩開啟,劉禪、趙雲與簡雍三人騎著快馬,穿過江陵城的街道,直奔孫權所在的江陵府衙。
沿途之上,聽到消息的江東士兵與荊州降將紛紛側立,看著這位年少世子在城內縱馬疾馳。
來到江陵府衙,三人徑直步入議事堂,看著堂上一眾江東文武與孫權,躬身行禮。
孫權審視著這個年僅十三四歲的世子,笑道:「世子遠道而來,辛苦了,不知世子此行所為何事?」
劉禪直視孫權,神色從容:「吳侯,何必明知故問呢?荊州乃我漢室基業,不容有失。我知吳侯雄才大略,但望吳侯能念及天下蒼生,歸還荊州,兩方盟好,共拒曹賊。」
江東文武聞言頓時怒不可遏,諸葛瑾和呂蒙等一眾文武也停止了剛才的爭論,一致對外。
諸葛瑾看著這位年少的世子,出列答道:「世子此言差異,這荊州三郡原就是我江東借予你父親立足之用,如今你父親已雄據益州之地,豈有不還之理?」
聽罷,簡雍嗤之以鼻,對著這位諸葛亮的兄長出言答道:「子瑜實乃謬言,你我雙方已定湘水之盟,共抗曹賊,如今卻背信棄義,趁關將軍攻取襄樊之時,偷襲我後方屬地,這便是江東的君子之道嗎?」
「子瑜深受諸葛家教,難道這仁義禮智信便可拋之腦後棄之不顧嗎?」
呂蒙聽言大怒,頓時奮起,拔劍指向劉禪三人。「大爭之世,荊州當為有能者居之,你主不過一織鞋販履之輩,頂著皇叔之名,便可三言兩語拿走荊州嗎?且問問我江東將士答不答應!」
劉禪面劍而立,毫無懼色。此三十年的閱歷足矣讓他應對此時的狀況,況且還有一人在他身後,又有何懼?
只聽堂中鏗鏘一聲,孫權賜予呂蒙的寶劍應聲而斷。趙雲出現在劉禪身前,摘掉斗篷,手持青鋼劍,大聲喝道:「常山趙子龍在此,休得造次!」
頓時堂內氣氛降至冰點,文臣驚詫,武將抽刀。門前軍將看到堂中場景,蜂擁而入,手持短劍長戟,將劉禪三人團團包圍。
趙雲從容不迫,手持青鋼劍護住世子劉禪,掃視著眼前一眾江東文武。
孫權看著眼前三人所為,頓時拍案而起,大聲怒斥:「放肆,爾等意欲何為,即為使臣,當守禮儀之道!」
劉禪撫下趙雲的青虹劍,踏步向前,面色平淡如水,直視此時怒不可遏的孫權。「吳侯是想讓我埋骨在這江陵城中嗎?」
「世子一行無理,如此也不無不可。」說道這,孫權緩緩坐下,聲音也輕了些許,因為他明白,此人是絕不能在荊州出事的,否則就是不死不休。
「眼下曹操勢大,非孫劉聯合而不可得,我父劉玄德,為保聯盟大局,已訂立湘水之盟,讓出大半荊州之地。而足下仍不知足,白衣渡江,絕我北伐曹賊之路,陷我荊州數萬將士於險地。此乃盟友所為?」
「我不欲以口舌之爭拿回荊州,只問吳侯,將來是否還需要孫劉聯盟共拒曹賊。如若吳侯已向曹賊稱臣,那便將我三人留在此地吧,可問吳侯有此膽量。」
為了緩解此時的尷尬氣氛,張昭拱手向劉禪行禮,撫動長須。「世子此時既有求於我江東,還望在乎我江東威儀,一切都是可以商談的,何必舞刀動劍引我兩方不快呢?」
孫權稍許沉默,他只是想拿回荊州之地,對於劉備,日後還需聯合共同抗拒曹操的,否則一旦大戰將起,看熱鬧的只會是曹操。
劉禪話鋒一轉,看著滿堂的江東文武。「我今日前來,不要荊州之地,只希望吳侯和江東諸臣能放我二叔和荊州降將平安回返益州,荊州之事就此作罷決不食言。」
呂蒙聞言不忿,扔掉手中已斷開的寶劍。「絕無可能,你有什麼資本在這裡談條件,關羽一貫傲世群雄,對我江東文武多有齷齪之言,想這麼輕而易舉地走掉,做夢!」
「荊州之地若失,兩家尚有轉圜餘地,若是我二叔身死荊州,我父定當與江東不死不休!」
劉禪伸入衣袖,高舉諸葛亮給他的那封手書。「我有手書一封,是我方換回關羽和其他荊州降將的條件,不過還請吳侯屏退左右,再行閱覽。」
孫權本就左右搖擺,聽到此事,便覺得疑惑,究竟是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換回如此利益。「好,子布和子瑜留下,其餘人等全部退下。」
江東諸臣聞言緩緩退卻。劉禪也對著簡雍和趙雲說道:「還請二位叔叔出去等我建功。」兩人聞言便走出堂去。
劉禪將密信交到諸葛瑾手中,諸葛瑾快步交給孫權。孫權看到信上只有四個字,稍顯疑惑,又交給諸葛瑾和張昭,兩人看後沉默不語。
其實,諸葛亮交給劉禪的密信只是一張空白的紙帛,而現在上面的字是劉禪自己寫的,倒也簡單,「一個承認」四字。
孫權思索片刻,問道:「這是何意,世子不解釋一下嗎。」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眼下曹操已入垂暮,日薄西山。其子曹丕必不甘魏王之位,唯篡漢自立而已。」
「我父劉玄德,仁義之名滿天下,更為漢室皇叔,如若曹氏篡漢自立,益州文武必會勸進季漢,以全漢室之名,而到時天下就是兩個天子和一個吳侯了,敢問吳侯可甘居人後,或以何名自立?」
「可如若吳侯今日同意放我二叔和荊州降將歸去,到時我方便給予吳侯一個認可,不問正統,皆為帝!」
「這是你父親的意思?」此時的孫權早已蠢蠢欲動,以他目前的文治武功,他早就不甘僅為這江東之主,可確實沒有名目來滿足他的這一想法,眼下坐擁荊州揚州交州,加之江東豪族的鼎力支持,他的野心早已不滿足於現狀。
劉禪笑道:「不,這是我的意思,只要吳侯同意放我二叔歸去,還有一些忠於我父的荊州將士一同回蜀,我即刻可以王世子身份承諾吳侯,並說服我父親,以後兩家合力抗曹,再無嫌隙。」
世子的要價有點高吧,關羽回去可以商量,但荊州降將回歸這可不是一個承諾能換的。諸葛瑾看出孫權已經動心,便開始為江東爭取更多利益。
「我方退出夷陵,江東以此為屏障,足可安心了吧。」劉禪早已預料到對面的價碼,從容出言。「我父已命左將軍馬超、治中從事黃權率水陸大軍兩萬屯聚夷陵一帶,只要吳侯同意,一場大戰就此解除。」
劉禪故作鎮定,此時哪來的兩萬將士,不過打的一個消息差罷了。
劉禪見孫權等人沉默不語,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繼續緩緩言道:「然,江東之安,非但夷陵一隅所能系。我方雖讓出夷陵,卻非示弱之舉,實乃順應時勢,以退為進。」
「吳侯若真欲保江東基業穩固,當知和字貴於千金。兩方交惡,百姓遭殃,非智者所為。我父念及蒼生,願與江東共謀和平。然和平之道,非單方面讓步所能成,還需雙方坦誠相待,互信互諒。還望吳侯深思熟慮,勿因小利而失大局。」
言畢,劉禪目光深深地望向窗外,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功成,攜眾而歸。而堂內,孫權緊握著那張手書,靜靜思索……
隨著孫權的一聲令下,城門緩緩開啟,劉禪、趙雲與簡雍三人騎著快馬,穿過江陵城的街道,直奔孫權所在的江陵府衙。
沿途之上,聽到消息的江東士兵與荊州降將紛紛側立,看著這位年少世子在城內縱馬疾馳。
來到江陵府衙,三人徑直步入議事堂,看著堂上一眾江東文武與孫權,躬身行禮。
孫權審視著這個年僅十三四歲的世子,笑道:「世子遠道而來,辛苦了,不知世子此行所為何事?」
劉禪直視孫權,神色從容:「吳侯,何必明知故問呢?荊州乃我漢室基業,不容有失。我知吳侯雄才大略,但望吳侯能念及天下蒼生,歸還荊州,兩方盟好,共拒曹賊。」
江東文武聞言頓時怒不可遏,諸葛瑾和呂蒙等一眾文武也停止了剛才的爭論,一致對外。
諸葛瑾看著這位年少的世子,出列答道:「世子此言差異,這荊州三郡原就是我江東借予你父親立足之用,如今你父親已雄據益州之地,豈有不還之理?」
聽罷,簡雍嗤之以鼻,對著這位諸葛亮的兄長出言答道:「子瑜實乃謬言,你我雙方已定湘水之盟,共抗曹賊,如今卻背信棄義,趁關將軍攻取襄樊之時,偷襲我後方屬地,這便是江東的君子之道嗎?」
「子瑜深受諸葛家教,難道這仁義禮智信便可拋之腦後棄之不顧嗎?」
呂蒙聽言大怒,頓時奮起,拔劍指向劉禪三人。「大爭之世,荊州當為有能者居之,你主不過一織鞋販履之輩,頂著皇叔之名,便可三言兩語拿走荊州嗎?且問問我江東將士答不答應!」
劉禪面劍而立,毫無懼色。此三十年的閱歷足矣讓他應對此時的狀況,況且還有一人在他身後,又有何懼?
只聽堂中鏗鏘一聲,孫權賜予呂蒙的寶劍應聲而斷。趙雲出現在劉禪身前,摘掉斗篷,手持青鋼劍,大聲喝道:「常山趙子龍在此,休得造次!」
頓時堂內氣氛降至冰點,文臣驚詫,武將抽刀。門前軍將看到堂中場景,蜂擁而入,手持短劍長戟,將劉禪三人團團包圍。
趙雲從容不迫,手持青鋼劍護住世子劉禪,掃視著眼前一眾江東文武。
孫權看著眼前三人所為,頓時拍案而起,大聲怒斥:「放肆,爾等意欲何為,即為使臣,當守禮儀之道!」
劉禪撫下趙雲的青虹劍,踏步向前,面色平淡如水,直視此時怒不可遏的孫權。「吳侯是想讓我埋骨在這江陵城中嗎?」
「世子一行無理,如此也不無不可。」說道這,孫權緩緩坐下,聲音也輕了些許,因為他明白,此人是絕不能在荊州出事的,否則就是不死不休。
「眼下曹操勢大,非孫劉聯合而不可得,我父劉玄德,為保聯盟大局,已訂立湘水之盟,讓出大半荊州之地。而足下仍不知足,白衣渡江,絕我北伐曹賊之路,陷我荊州數萬將士於險地。此乃盟友所為?」
「我不欲以口舌之爭拿回荊州,只問吳侯,將來是否還需要孫劉聯盟共拒曹賊。如若吳侯已向曹賊稱臣,那便將我三人留在此地吧,可問吳侯有此膽量。」
為了緩解此時的尷尬氣氛,張昭拱手向劉禪行禮,撫動長須。「世子此時既有求於我江東,還望在乎我江東威儀,一切都是可以商談的,何必舞刀動劍引我兩方不快呢?」
孫權稍許沉默,他只是想拿回荊州之地,對於劉備,日後還需聯合共同抗拒曹操的,否則一旦大戰將起,看熱鬧的只會是曹操。
劉禪話鋒一轉,看著滿堂的江東文武。「我今日前來,不要荊州之地,只希望吳侯和江東諸臣能放我二叔和荊州降將平安回返益州,荊州之事就此作罷決不食言。」
呂蒙聞言不忿,扔掉手中已斷開的寶劍。「絕無可能,你有什麼資本在這裡談條件,關羽一貫傲世群雄,對我江東文武多有齷齪之言,想這麼輕而易舉地走掉,做夢!」
「荊州之地若失,兩家尚有轉圜餘地,若是我二叔身死荊州,我父定當與江東不死不休!」
劉禪伸入衣袖,高舉諸葛亮給他的那封手書。「我有手書一封,是我方換回關羽和其他荊州降將的條件,不過還請吳侯屏退左右,再行閱覽。」
孫權本就左右搖擺,聽到此事,便覺得疑惑,究竟是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換回如此利益。「好,子布和子瑜留下,其餘人等全部退下。」
江東諸臣聞言緩緩退卻。劉禪也對著簡雍和趙雲說道:「還請二位叔叔出去等我建功。」兩人聞言便走出堂去。
劉禪將密信交到諸葛瑾手中,諸葛瑾快步交給孫權。孫權看到信上只有四個字,稍顯疑惑,又交給諸葛瑾和張昭,兩人看後沉默不語。
其實,諸葛亮交給劉禪的密信只是一張空白的紙帛,而現在上面的字是劉禪自己寫的,倒也簡單,「一個承認」四字。
孫權思索片刻,問道:「這是何意,世子不解釋一下嗎。」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眼下曹操已入垂暮,日薄西山。其子曹丕必不甘魏王之位,唯篡漢自立而已。」
「我父劉玄德,仁義之名滿天下,更為漢室皇叔,如若曹氏篡漢自立,益州文武必會勸進季漢,以全漢室之名,而到時天下就是兩個天子和一個吳侯了,敢問吳侯可甘居人後,或以何名自立?」
「可如若吳侯今日同意放我二叔和荊州降將歸去,到時我方便給予吳侯一個認可,不問正統,皆為帝!」
「這是你父親的意思?」此時的孫權早已蠢蠢欲動,以他目前的文治武功,他早就不甘僅為這江東之主,可確實沒有名目來滿足他的這一想法,眼下坐擁荊州揚州交州,加之江東豪族的鼎力支持,他的野心早已不滿足於現狀。
劉禪笑道:「不,這是我的意思,只要吳侯同意放我二叔歸去,還有一些忠於我父的荊州將士一同回蜀,我即刻可以王世子身份承諾吳侯,並說服我父親,以後兩家合力抗曹,再無嫌隙。」
世子的要價有點高吧,關羽回去可以商量,但荊州降將回歸這可不是一個承諾能換的。諸葛瑾看出孫權已經動心,便開始為江東爭取更多利益。
「我方退出夷陵,江東以此為屏障,足可安心了吧。」劉禪早已預料到對面的價碼,從容出言。「我父已命左將軍馬超、治中從事黃權率水陸大軍兩萬屯聚夷陵一帶,只要吳侯同意,一場大戰就此解除。」
劉禪故作鎮定,此時哪來的兩萬將士,不過打的一個消息差罷了。
劉禪見孫權等人沉默不語,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繼續緩緩言道:「然,江東之安,非但夷陵一隅所能系。我方雖讓出夷陵,卻非示弱之舉,實乃順應時勢,以退為進。」
「吳侯若真欲保江東基業穩固,當知和字貴於千金。兩方交惡,百姓遭殃,非智者所為。我父念及蒼生,願與江東共謀和平。然和平之道,非單方面讓步所能成,還需雙方坦誠相待,互信互諒。還望吳侯深思熟慮,勿因小利而失大局。」
言畢,劉禪目光深深地望向窗外,仿佛已經看到了自己功成,攜眾而歸。而堂內,孫權緊握著那張手書,靜靜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