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青蛙精
因為時間緊迫,唐澤在蔡洪家做的佛跳牆是超級縮水版,等回了鳴神谷,他做的就認真多了。
佛跳牆是閩菜,為滿漢全席之首,逼格還是挺高的。
許多吃貨可能有過疑惑,滿漢全席這席面一聽就很高調,為何八大菜系裡沒滿洲菜?
因為現代人吃到的滿洲菜,和以前的不一樣,比如正經的地三鮮,怎麼可能是三種素菜?
唐澤會做一些南方的菜系。
未來網上有人教做佛跳牆,有人教做家庭版的,什麼都有。包括古時候有錢人才能吃的鮑魚,都有小號鮑魚零食賣。
唐澤很少買衣服,賺到的錢基本都拿來吃了。
他覺得在吃的方面偶爾得奢侈一把,這個奢侈看收入情況,因人而異。
生活是很辛苦的,總得有點美妙的體驗,而食慾是最容易滿足的欲望。
但是做成半成品的東西,以及零食,隔一陣嘗個味就行,不宜多吃。最好是自己買食材來做,把控質量。
從蔡洪家回來,之後幾天唐澤都在找熟人以物易物。桂林郡人均老饕,每個人家裡都會有點好吃的東西。
換來了熊掌、虎骨、魚翅,再加上自己原來的藏品,湊了十副佛跳牆的材料。
佛跳牆的烹飪比較繁瑣,十幾種材料烹飪方式不一樣。
先把需要焯水的焯水,該燒毛的燒毛,這種煎、炸、爆炒,最後按順序投入鍋中燉煮。至少得燉四個鍾,妖獸材料還要加時間。
唐澤從早上天剛亮就起來做菜,上午十點左右附近就全是菜香,接著一直小火燉煮到傍晚。
盛幾碗出來放涼,先拿一碗慢慢喝。
湯汁粘稠,香味濃郁,以往喝過的任何高湯在這碗湯麵前都要靠邊站。
再來啃黑熊的蹄子,味道絕了。
吃完一鍋燉湯,月亮已經上來了。
唐澤又進入了爆衣狀態,渾身發紅,在小溪邊練起了船拳。
練拳和健身效果是不一樣的,戚冠軍七十歲了登台表演虎鶴雙形拳,看著和四十歲似的。這還是他生病破了功,之前狀態更好。
而且不僅是他,他師父趙威狀態也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什麼不老男神呂良偉之類的,也是練拳的。
以前唐澤就是簡單比划動作,現在他一拳一腳都能感覺氣血流動。
傳統武師三大項都練到1倍體重做組,也就差不多了,該練別的了,自然健身增肌是有極限的。
不過唐澤不是傳統武師,他是天賦頂級的開掛氣血武者!
擼鐵!上重量!
3諾之力!
拼了!加重量!3.5諾之力!
還是不夠!4諾之力!
「我要和龍虎山的虬龍單挑!」唐澤爆喝一聲,跳入了溪流中。
片刻之後,兩隻手從水中升出,扣住了岸邊,唐澤慢慢爬了起來。碗筷明天再收拾,回臥室一躺,一會兒就睡著了。
找虬龍單挑什麼的,不存在的,人不要亂給自己增添煩惱。
第二天早上,隨便搞了點青椒炒肉絲用來蓋飯,唐澤收拾了一下,動身前往龍虎山,他的百果釀用完了。
上次他實力遠不如現在,都輕輕鬆鬆搞到了百果釀,這次自然沒什麼風波。
之前去得太趕,最近唐澤沒什麼事,乾脆就到附近轉轉,看看風景,吃點特色美食。
在桂林郡,不管什麼地方的美食都會有米粉,偶爾有捲筒粉,這類東西百吃不厭。
邕州比較出名又合唐澤口味的東西還有檸檬鴨和粉蒸肉,在酒樓里點上那麼幾道菜,來碗粉,喝著糯米小甜酒,看著外邊煙雨朦朧,如果是電視劇的話,會是不錯的鏡頭。
但如果是現實,唐澤皺起了眉頭。
『冬天陰雨連綿,是很容易生病的……』
古人總是儘量多生孩子,固然有多子多福的想法,孩子長大了本家實力就變強。
但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古時候醫學不發達,孩子夭折率很高。
現代人覺得問題不大的感冒,放古代是能要人命的。
現在唐澤在一個叫做雁江的地方,就看到了傷寒來襲。
大乾世界人們的體質比中國古代強一些,又有仙人仙藥,外帶唐澤之前把一些現代手段傳了出去,雁江情況倒也還行,沒之前珠城那麼離譜。
大街上開始有人賒粥,是驅寒的藥膳,雁江許多人拿著碗排隊領取。
唐澤有些疑惑,遠遠的看了一下最前邊,接著問一旁領到粥的一位大爺:「大爺,前邊是什麼人在賒粥?」
「是穿杏黃袍的一名道爺。」
「謝謝大爺。」
他遠離人群,爬到了一棵樹上,不遠處分明是個綠皮青蛙在給人賒粥!
『這廝不是我在妖市上看到的那青蛙精嗎?妖精救人?』
之前唐澤就聞到了見手青的氣味,他對這氣味可太熟悉了,感覺用見手青施展幻術,可能是妖族裡爛大街的招式……
在唐澤眼中,救人的妖怪就是好妖,只要老百姓得到了救治,是人救的還是妖救的,沒區別。他不是看到妖物就下死手打殺的人。
但這青蛙精出現在這裡救人,這本身就有點耐人尋味。
保險起見,唐澤決定在這裡多住幾天。
平日裡無聊,他是會讀書學習的,不一定和修煉、賺錢有關,也可能是興趣愛好。
給他安排差事,他肯定拒絕。但他吃喝玩樂一陣,會覺得自己享受到了這麼多,出於陰陽平衡的角度應該回饋一下世界,那就可能主動去做點事。
在旅店客房床鋪躺著,唐澤手裡是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他在看的是《養魚篇》。
這書成於魏晉南北朝之時,養魚篇里建池、孵化、混養、輪捕,各種技術十分完善。
按照現代單位換算,這書認為池子最好要有2500平米,環境要搞九個淺處、八個深處,這樣哪怕換季了,裡邊某些地方的水溫變化也不會很大。
『牛筆啊!這居然是魏晉南北朝的書!而且作者是總結別人的經驗,也就是說,更早之前就有這方法了。』
實際上連《周禮》都說了,當時設置了專門養魚的魚官,國人大規模的養魚至少能追溯到西周。
而春秋時期的范蠡,人稱文財神,年輕時候就寫過《養魚經》,靠養魚發過財。
國人養魚是有些年頭了的。
佛跳牆是閩菜,為滿漢全席之首,逼格還是挺高的。
許多吃貨可能有過疑惑,滿漢全席這席面一聽就很高調,為何八大菜系裡沒滿洲菜?
因為現代人吃到的滿洲菜,和以前的不一樣,比如正經的地三鮮,怎麼可能是三種素菜?
唐澤會做一些南方的菜系。
未來網上有人教做佛跳牆,有人教做家庭版的,什麼都有。包括古時候有錢人才能吃的鮑魚,都有小號鮑魚零食賣。
唐澤很少買衣服,賺到的錢基本都拿來吃了。
他覺得在吃的方面偶爾得奢侈一把,這個奢侈看收入情況,因人而異。
生活是很辛苦的,總得有點美妙的體驗,而食慾是最容易滿足的欲望。
但是做成半成品的東西,以及零食,隔一陣嘗個味就行,不宜多吃。最好是自己買食材來做,把控質量。
從蔡洪家回來,之後幾天唐澤都在找熟人以物易物。桂林郡人均老饕,每個人家裡都會有點好吃的東西。
換來了熊掌、虎骨、魚翅,再加上自己原來的藏品,湊了十副佛跳牆的材料。
佛跳牆的烹飪比較繁瑣,十幾種材料烹飪方式不一樣。
先把需要焯水的焯水,該燒毛的燒毛,這種煎、炸、爆炒,最後按順序投入鍋中燉煮。至少得燉四個鍾,妖獸材料還要加時間。
唐澤從早上天剛亮就起來做菜,上午十點左右附近就全是菜香,接著一直小火燉煮到傍晚。
盛幾碗出來放涼,先拿一碗慢慢喝。
湯汁粘稠,香味濃郁,以往喝過的任何高湯在這碗湯麵前都要靠邊站。
再來啃黑熊的蹄子,味道絕了。
吃完一鍋燉湯,月亮已經上來了。
唐澤又進入了爆衣狀態,渾身發紅,在小溪邊練起了船拳。
練拳和健身效果是不一樣的,戚冠軍七十歲了登台表演虎鶴雙形拳,看著和四十歲似的。這還是他生病破了功,之前狀態更好。
而且不僅是他,他師父趙威狀態也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什麼不老男神呂良偉之類的,也是練拳的。
以前唐澤就是簡單比划動作,現在他一拳一腳都能感覺氣血流動。
傳統武師三大項都練到1倍體重做組,也就差不多了,該練別的了,自然健身增肌是有極限的。
不過唐澤不是傳統武師,他是天賦頂級的開掛氣血武者!
擼鐵!上重量!
3諾之力!
拼了!加重量!3.5諾之力!
還是不夠!4諾之力!
「我要和龍虎山的虬龍單挑!」唐澤爆喝一聲,跳入了溪流中。
片刻之後,兩隻手從水中升出,扣住了岸邊,唐澤慢慢爬了起來。碗筷明天再收拾,回臥室一躺,一會兒就睡著了。
找虬龍單挑什麼的,不存在的,人不要亂給自己增添煩惱。
第二天早上,隨便搞了點青椒炒肉絲用來蓋飯,唐澤收拾了一下,動身前往龍虎山,他的百果釀用完了。
上次他實力遠不如現在,都輕輕鬆鬆搞到了百果釀,這次自然沒什麼風波。
之前去得太趕,最近唐澤沒什麼事,乾脆就到附近轉轉,看看風景,吃點特色美食。
在桂林郡,不管什麼地方的美食都會有米粉,偶爾有捲筒粉,這類東西百吃不厭。
邕州比較出名又合唐澤口味的東西還有檸檬鴨和粉蒸肉,在酒樓里點上那麼幾道菜,來碗粉,喝著糯米小甜酒,看著外邊煙雨朦朧,如果是電視劇的話,會是不錯的鏡頭。
但如果是現實,唐澤皺起了眉頭。
『冬天陰雨連綿,是很容易生病的……』
古人總是儘量多生孩子,固然有多子多福的想法,孩子長大了本家實力就變強。
但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古時候醫學不發達,孩子夭折率很高。
現代人覺得問題不大的感冒,放古代是能要人命的。
現在唐澤在一個叫做雁江的地方,就看到了傷寒來襲。
大乾世界人們的體質比中國古代強一些,又有仙人仙藥,外帶唐澤之前把一些現代手段傳了出去,雁江情況倒也還行,沒之前珠城那麼離譜。
大街上開始有人賒粥,是驅寒的藥膳,雁江許多人拿著碗排隊領取。
唐澤有些疑惑,遠遠的看了一下最前邊,接著問一旁領到粥的一位大爺:「大爺,前邊是什麼人在賒粥?」
「是穿杏黃袍的一名道爺。」
「謝謝大爺。」
他遠離人群,爬到了一棵樹上,不遠處分明是個綠皮青蛙在給人賒粥!
『這廝不是我在妖市上看到的那青蛙精嗎?妖精救人?』
之前唐澤就聞到了見手青的氣味,他對這氣味可太熟悉了,感覺用見手青施展幻術,可能是妖族裡爛大街的招式……
在唐澤眼中,救人的妖怪就是好妖,只要老百姓得到了救治,是人救的還是妖救的,沒區別。他不是看到妖物就下死手打殺的人。
但這青蛙精出現在這裡救人,這本身就有點耐人尋味。
保險起見,唐澤決定在這裡多住幾天。
平日裡無聊,他是會讀書學習的,不一定和修煉、賺錢有關,也可能是興趣愛好。
給他安排差事,他肯定拒絕。但他吃喝玩樂一陣,會覺得自己享受到了這麼多,出於陰陽平衡的角度應該回饋一下世界,那就可能主動去做點事。
在旅店客房床鋪躺著,唐澤手裡是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他在看的是《養魚篇》。
這書成於魏晉南北朝之時,養魚篇里建池、孵化、混養、輪捕,各種技術十分完善。
按照現代單位換算,這書認為池子最好要有2500平米,環境要搞九個淺處、八個深處,這樣哪怕換季了,裡邊某些地方的水溫變化也不會很大。
『牛筆啊!這居然是魏晉南北朝的書!而且作者是總結別人的經驗,也就是說,更早之前就有這方法了。』
實際上連《周禮》都說了,當時設置了專門養魚的魚官,國人大規模的養魚至少能追溯到西周。
而春秋時期的范蠡,人稱文財神,年輕時候就寫過《養魚經》,靠養魚發過財。
國人養魚是有些年頭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