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深化軍改,學員參戰!!!
第528章 深化軍改,學員參戰!!!
正在,劉武他們這些第七期學員們努力訓練參加會操演練時。
關於軍事院校教學改革的攻堅戰戰打響,愈演愈烈的軍事改革終於到了院線領域,目標直指已經過時的教學大綱。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較量的對手是有形的書卷和無形的習慣。
國慶前,兼任院長的老羅和學院宋政委赴京參加全軍院校會議。
石市陸軍學院從成立以來,在太行山麓平地起高樓。
一個占地幾千畝、建築面積近幾十萬平方米、具有完整設施的陸軍學校已經建設得像模像樣。
在校黨委領導下,全校教員、幹部由「入門」到「上路」,搞了上百項改革。
報上有名,電台有聲,電視有影,雖稱不上成績卓著,但問心無愧了。
然而,未曾想到,總部領導的講話,很快就沖亂了老羅他倆的心境。
總部提出的「要從實際出發,全面而系統地改,堅決而有秩序地改」的改革總方針。
關於「凡是看準了的就堅決改」,「院校教學,不能年年『複製古董』」的明確而堅決的要求,真是振聾發聵。
老羅他們徹底坐不住了,不等本次會議結束,他們的決心就已經傳回學校。
「再也不能自我感覺良好了,不進則退,非大改不可!」
老羅跟老宋回來後,傳達和貫徹院校會議精神的校黨委會,氣氛嚴肅而凝重。
一條條來自實踐的反饋信息,使校黨委成員們感到五味雜陳。
學院派曾經派去赴南疆前線調研作戰情況的同志們反映,
有的前線分隊指揮員不懂得裝甲兵使用原則,超性能使用配屬坦克;
有的不懂地雷性能,不會組織排雷,均造成了不必要的流血犧牲。
去年觀摩「夏北演習」的同志們說,現代立體戰爭的觀念沒有反映到學校教學上;
參加去年「夏北演習」的校畢業學員們感到,在學校學到的東西不夠用,建議開設參謀業務專業。
明年即將畢業的幾名學員,在拿到本校大專畢業證書的同時,又獲得了地方「函大」、「刊大」的大學文憑。
他們說:「陸校的課程用『小腦』足夠了,『大腦』只好自謀出路。」
部隊的同志們也向學校調查組反映,雖然學院的畢業學員們基本素質都很不錯。
但是現在部隊裝備更新了,人才還沒有得到更新。
一位基層幹部直言不諱地說:「只懂步兵的排長,在我們這裡就是『半文盲』,我是不敢把一個機械化排交給他來指揮的。軍校總該先行一步啊!」
討論越來越深,癥結越看越准。
陸院雖然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較大的更新,但是還遠遠不能適應部隊現代化建設對高規格人才的迫切需求。
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順應現代教育、現代戰爭和現代化軍隊建設的發展趨勢。
突破現有教學模式,對人才培養目標、知識結構、教學體制、教學形式等方面進行總體性改革。
這一石激起千層浪。
對動「大手術」的全局性改革,並非所有人都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各種議論和不同意見很快冒出來。
有的「老院校」們說,「我們的教學大綱動不得,搞不好會出亂子的……」
有的人認為:「突破性改革就意味著自我否定,用自己的雙手推倒剛剛建造起來的大廈……」。
還有的說:「這幾年大家辛辛苦苦,成績和榮譽不少,如果改砸了怎麼交代?」
面對種種疑慮,院長老羅注意多渠道統一大家的思想的重要性:「……十一三的劃時代功績,就是明確了一切從實際出發;
總部首長們也一再說看準了的就堅決改,拿不準的先搞試驗,錯了總結經驗教訓……」
同時,院長老羅明確表態:「要說承擔責任,我們首先要承擔培養現代化人才的責任,即使有再大的風險也應該闖一闖。」
於是這次會議結束後,校黨委就宣布:「解放思想,大膽改革,爭取成功,允許失敗,不許不改!」
這不僅僅是學院自上而下的改革,還引起了即將畢業的,以及劉武、孫新春他們這些剛入學的學員們大討論。
劉武他們這些學員們何其有幸,剛入學就碰上了軍事改革浪潮,這對他們以後的成長影響甚遠。
經過學院上下醞釀、反覆研究,最終形成了體現現代戰爭和新時期部隊建設需求的總體改革方案。
打破舊體制,試用新體制,設置新科目。
對培養對象以一種專業知識為主,兼學其他專業知識。
使畢業學員既能勝任一種專業職務,也能勝任其他專業職務。
達到會指揮打仗、會組織訓練、會管理教育、會做思想工作的「一專多能四會」目標。
教學課程設置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參謀業務、車輛駕駛、電子計算機、自動化指揮、電化教學、軍事管理學、軍事運籌學、軍事教育學等12個學科。
擴展了軍事理論、外軍研究、軍事氣象、軍隊政治工作、基層帶兵、教學法等新內容。
並按學科化原則改造了課程體系,變過去的單一步兵專業為以步兵為基礎,融炮兵、高機、參謀業務在內的新的合成指揮專業。
使學員形成以政治理論、科學文化知識和軍事共同知識為基礎,
以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指揮、軍事管理知識為主體,
以合成指揮專業為軸心的複合型知識結構。
正當學院要全面實施改革方案時,新的矛盾出現了。
在具體規劃教學內容的時候,各系教研室主任開始為課時爭執不下。
誰都強調本學科的重要,都想多爭一些時間多設內容,有時爭得面紅耳赤。
新的人才知識結構必須拓寬知識面,增加新學科,然而學制和課時是固定的,不能增加和延長。
這課時之爭不能解決,突破性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話。
時間之爭的實質是慣性思維在作怪,如果停留在舊的辦學思路上,就很難走出這個怪圈。
院長老羅召集教研室主任們研究人才知識結構,分析各學科的位置和比重,要求大家站在全局上看問題。
傳統的課時觀念一經打破,人們的眼前豁然開朗。
各學科按照「綜合歸納避免重複,刪舊增新突出重點」的原則,優化內容結構和訓練方法,壓縮了大塊時間。
經過長久論證,一份份體現「短周期、高效益、低消耗」的改革實施方案相繼完成。
經過綜合平衡,一個新的體現高層次人才培訓標準的大綱產生了,
並決定在一個兩年制步兵排長隊付諸實驗。
明年,一個學年的改革實驗即將結束,老羅決定親自帶工作組在實驗中隊蹲點,逐科考核驗收。
這個中隊最終選定了,劉武他們中隊,讓劉武、孫新春等學員們深感使命在肩,
劉武他們中隊與仍按原大綱施教的同類中隊相比,
在隊列、射擊、地形學、軍事思想、外軍研究、戰術、馬列基礎、革命史等18門課程24個項目,22個項目均高於非實中隊。
這一天,軍區首長劉之野親自到學校視察並參加三期學員畢業典禮,老羅代表學院向他作了改革匯報。
劉之野非常高興地說:「你們的教學改革的思路是成對的……。」
他高度評價了學校的改革經驗和成就,並借石市陸校這個講台,向燕大軍區發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號召。
劉之野曾是軍改的發起人只一,這軍改的好壞也將關乎他的今後。
「男兒報國應見行,攜筆從戎進軍營。而今殺敵赴疆場,甘灑熱血立新功。」
學院歡迎會結束後,劉之野馬上接見並且給學院赴滇參戰見習連的指戰員們送行。
學員參戰代表胡愛國,站在台上向劉之野以及學院領導們以及台下的幾千名學員們莊嚴宣誓:「到邊疆去!到前線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學員方隊裡的劉武、孫新春等學員們給羨慕的眼珠子都紅了,可惜他們是新學員,沒機會跟老大哥們一樣去前線參戰。
胡愛國能穿上軍裝,來到石家莊陸軍學校,走上從軍之路是偶然的。
三年前,胡愛國高中畢業後考入家鄉的林學院。
就在胡愛國入學,石市陸軍學校到他們學校招收大學生,當時胡愛國感到很新鮮,於是他和許多同學報了名。
但是,在領軍校《入學通知書》時卻有許多同學打了「退堂鼓」。
的確,在一些人眼裡,大學生去當兵太吃虧,而對胡愛國報名參軍更覺得不可思議。
他們對胡愛國說:「你是學院的學生會幹部,省高校的三好學生,又是全院本屆學生中唯一的已經轉正黨員,畢業分配單位任你選,你去當兵圖個啥?」
「是啊,我圖什麼?」胡愛國記得記得老師曾告訴他們,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要付出60個農民1年勞動創造的價值,胡愛國這些大學生寄託著多少人民的囑託和希望啊!
但是作為一個黨員,胡愛國他覺得怎能把手中的文憑當作向黨和人民討價還價,去追求個人享受的資本呢?
「從小到大,我們不是常說要為國家建設貢獻青春嗎?
現在部隊需要我們,我們怎能向後退縮!」
於是,胡愛國就懷著在部隊干一番事業的決心和志向,手捧鮮紅的入學通知書,跨進了軍校的大門。
胡愛國第一次穿上嶄新的軍裝時,心裡那個高興勁兒就甭提了。
一大幫同學圍著鏡子照來照去,晚上睡覺也要把軍裝整齊地迭好放在枕頭邊上,不時還要去摸摸。
但沒過多久這種新鮮感就消失了,軍校生活不是胡愛國想像中的那般浪漫。
大學生扛起槍,走起路來雄赳赳,氣昂昂,走到街上身後小孩子跟一幫。
軍校的生活很緊張很艱苦。
首先是吃的不好。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伙食差,常吃玉米面大餅子,「鋼絲面」,每頓飯全班12個人4個菜1個湯。
真是累,每天9個多小時的軍事訓練,團團轉。
早上5點半就要起床,摸著黑穿衣服,3分鐘要集合完畢。
常常有的人因為著急出笑話,有時錯穿別人衣服,有時跑1圈下來發現腳上是1隻布鞋1隻膠鞋。
平時不能外出,每周休息最多1天,外出有比例,1個月輪不上1次,甚至上廁所都要請假。
特別是嚴格的迭被子、搞衛生,更是讓人難以忍受。
胡愛國也曾有過後悔甚至有過不想幹下去的想法。
但逐漸地,在軍校生活中胡愛國也嘗到了其中的樂趣和部隊大家庭的溫暖。
也正是這種苦累緊嚴的生活磨練了胡愛國的意志,培養了他的軍人素質,使他的人生境界得到了升華。
如果說以前在中學和大學胡愛國學會了怎樣讀書。
那麼,在軍校胡愛國就學會了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有理想,能吃苦,勇於拼搏堅強的人。
說實在的,胡愛國上大學的時候沒想到還有機會當兵,但當兵後他就想到了打仗。
剛入校時,陸軍學校的第一批參戰學員剛出發。
當時,胡愛國坐在台下含著眼淚聽了一場英模報告,他被L山前線那麼多英雄和見習學員們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了,胡愛國覺得「沒有上過戰場的軍人是遺憾的軍人」。
於是,胡愛國暗下決心,如果有機會,他一定上前線,到戰場上把自己的一切都亮出來,接受戰火的考驗。
就在胡愛國軍校學習和訓練生活即將結束時,軍校接到了總部關於選派部分學員去前線代職見習的命令。
那天晚上,中隊孫教導員在大教室給胡愛國他們做參戰動員。
他還沒講沒完,胡愛國已經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參戰申請書,第一個遞了上去。
胡愛國的申請書上這樣寫的:「我堅定要求上前線。
理由,我是全中隊120名學員中唯一的正式黨員,政治條件高。
我還是優秀學員,軍事技術過硬。
全中隊登山比賽我曾獲得第一,身體棒。
另外我家兄弟4個,無後顧之憂。」
最終經過學院研究,從應屆畢業生中選拔了56名參戰見習學員,組成了燕大軍區赴滇參戰見習連。
見習連出征前,劉之野讓參戰老兵們去學院給胡愛國他們又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戰前訓練。
主要是從軍事技術和思想上進行準備。
重新練習了各種武器的使用,從手槍到火箭筒、無後坐力炮,都打了個遍。
同時還進行各種形式思政教育,觀看「白眼狼們」反…的錄相記錄片,也看戰爭題材的故事片,還有武打片,胡愛國他們的戰鬥激情不斷高漲。
最讓胡愛國深受鼓舞的是,他的父母知道他要去參戰的消息,
就給胡愛國拍來了電報,電報是這樣寫的:「願兒英勇殺敵凱旋歸。」
還有他的的女朋友柳靜千里迢迢地從北疆趕到軍校,她是胡愛高中時期的同學。
見到胡愛國,柳靜緊緊握著他的手,眼裡含著淚對他說:「當聽到你要上前線的消息後,我哭了,我為你的選擇感到自豪,你不愧是個男子漢。
不過,我有一個請求,我希望能在你出發前咱們結婚,我能以妻子的身份送你上戰場。
我想,萬一你有什麼不測,也能讓你的生命得到延續。」
胡愛國說:「感謝你對我的支持和理解,你放心,有你為我祝福,我一定凱旋而歸。
當我戴著軍功章回來時,咱們再結婚,那不是更好嗎?」
柳靜不知道的是,胡愛國打起背包準備出征前,他在宿舍里給她寫了一封信,同時也寫下了封「遺書」。
胡愛國他們赴滇參戰見習連在各級領導和石市人民的歡送下,坐上燕京直達春城的61次特快列車南下。
見習連到春城後在春城陸軍學校停頓了一下,又換乘汽車,在盤山公路上又走了三天三夜。
滇省山高林密,風光秀麗。一路上見到的滇省老百姓大多都是少數民族,婦女們的頭上都扎著東西,讓胡愛國他們感到很好奇。
鄉親們對胡愛國他們非常熱情,每個村口都有許多人夾道歡迎。
許多大人小孩挎著筐,裡邊裝著雞蛋、玉米和香蕉等,不斷向胡愛國他們車裡扔。
胡愛國他們也不客氣,扔多少他們接多少,來者不拒。
越往前走戰爭氣氛越濃,隱隱約約地可以聽到遠處的炮聲。
公路兩邊不斷看到大幅標語:「驅逐Y寇,還我河山」「英雄門」「凱旋門」等。
十一月底,胡愛國他們到達雲滇省麻縣,駐紮在一個叫水地房的偏遠村子裡。
這是一個落後的小山村,都是土房子,沒有電燈,老百姓用桔杆等燒火做飯,屋子裡被熏得黑乎乎的。
天氣潮濕,常下雨,村子裡全是泥巴路。
在那裡胡愛國他們進行了十幾天的臨戰訓練。
這一天,胡愛國他們奔向戰場最前沿。
他們先是在老地房受領任務,由團里進行了動員教育,接著坐上卡車向前開進。
車往前開,槍聲和炮聲越來越近。
敵軍的冷炮不斷在公路附近爆炸,有時炸彈就在路邊盤龍江里炸起沖天的水柱。
汽車開得飛快。
此時,車裡胡愛國他們十幾個學員和戰士誰都不說話了,只是不約而同地把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大家都用眼睛互相看著,胡愛國感覺到每個人的目光中都意味深長,充滿著期望、鼓勵,也有著隱隱的擔憂……
這時他忽然想起一句詩:「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汽車開到農場的船頭,不能再往前開了,那裡已經進入戰區。
一座二層樓被炸塌,許多房子都被敵人炮彈摧毀,牆壁上到處都是槍炮的痕跡。
戰爭氣氛越來越濃,就連軍供站的廁所里都擺放著手榴彈。
遠處不斷傳來槍炮聲。
見習連在那裡吃了一頓飯,茄子、土豆和米飯。
胡愛國一連吃了三大碗,沒想到這是他上陣地前吃的最後一次飯。
此後在陣地上的將近三個月中他們每天只能喝雨水,吃壓縮餅乾和罐頭……
(本章完)
正在,劉武他們這些第七期學員們努力訓練參加會操演練時。
關於軍事院校教學改革的攻堅戰戰打響,愈演愈烈的軍事改革終於到了院線領域,目標直指已經過時的教學大綱。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較量的對手是有形的書卷和無形的習慣。
國慶前,兼任院長的老羅和學院宋政委赴京參加全軍院校會議。
石市陸軍學院從成立以來,在太行山麓平地起高樓。
一個占地幾千畝、建築面積近幾十萬平方米、具有完整設施的陸軍學校已經建設得像模像樣。
在校黨委領導下,全校教員、幹部由「入門」到「上路」,搞了上百項改革。
報上有名,電台有聲,電視有影,雖稱不上成績卓著,但問心無愧了。
然而,未曾想到,總部領導的講話,很快就沖亂了老羅他倆的心境。
總部提出的「要從實際出發,全面而系統地改,堅決而有秩序地改」的改革總方針。
關於「凡是看準了的就堅決改」,「院校教學,不能年年『複製古董』」的明確而堅決的要求,真是振聾發聵。
老羅他們徹底坐不住了,不等本次會議結束,他們的決心就已經傳回學校。
「再也不能自我感覺良好了,不進則退,非大改不可!」
老羅跟老宋回來後,傳達和貫徹院校會議精神的校黨委會,氣氛嚴肅而凝重。
一條條來自實踐的反饋信息,使校黨委成員們感到五味雜陳。
學院派曾經派去赴南疆前線調研作戰情況的同志們反映,
有的前線分隊指揮員不懂得裝甲兵使用原則,超性能使用配屬坦克;
有的不懂地雷性能,不會組織排雷,均造成了不必要的流血犧牲。
去年觀摩「夏北演習」的同志們說,現代立體戰爭的觀念沒有反映到學校教學上;
參加去年「夏北演習」的校畢業學員們感到,在學校學到的東西不夠用,建議開設參謀業務專業。
明年即將畢業的幾名學員,在拿到本校大專畢業證書的同時,又獲得了地方「函大」、「刊大」的大學文憑。
他們說:「陸校的課程用『小腦』足夠了,『大腦』只好自謀出路。」
部隊的同志們也向學校調查組反映,雖然學院的畢業學員們基本素質都很不錯。
但是現在部隊裝備更新了,人才還沒有得到更新。
一位基層幹部直言不諱地說:「只懂步兵的排長,在我們這裡就是『半文盲』,我是不敢把一個機械化排交給他來指揮的。軍校總該先行一步啊!」
討論越來越深,癥結越看越准。
陸院雖然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較大的更新,但是還遠遠不能適應部隊現代化建設對高規格人才的迫切需求。
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順應現代教育、現代戰爭和現代化軍隊建設的發展趨勢。
突破現有教學模式,對人才培養目標、知識結構、教學體制、教學形式等方面進行總體性改革。
這一石激起千層浪。
對動「大手術」的全局性改革,並非所有人都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各種議論和不同意見很快冒出來。
有的「老院校」們說,「我們的教學大綱動不得,搞不好會出亂子的……」
有的人認為:「突破性改革就意味著自我否定,用自己的雙手推倒剛剛建造起來的大廈……」。
還有的說:「這幾年大家辛辛苦苦,成績和榮譽不少,如果改砸了怎麼交代?」
面對種種疑慮,院長老羅注意多渠道統一大家的思想的重要性:「……十一三的劃時代功績,就是明確了一切從實際出發;
總部首長們也一再說看準了的就堅決改,拿不準的先搞試驗,錯了總結經驗教訓……」
同時,院長老羅明確表態:「要說承擔責任,我們首先要承擔培養現代化人才的責任,即使有再大的風險也應該闖一闖。」
於是這次會議結束後,校黨委就宣布:「解放思想,大膽改革,爭取成功,允許失敗,不許不改!」
這不僅僅是學院自上而下的改革,還引起了即將畢業的,以及劉武、孫新春他們這些剛入學的學員們大討論。
劉武他們這些學員們何其有幸,剛入學就碰上了軍事改革浪潮,這對他們以後的成長影響甚遠。
經過學院上下醞釀、反覆研究,最終形成了體現現代戰爭和新時期部隊建設需求的總體改革方案。
打破舊體制,試用新體制,設置新科目。
對培養對象以一種專業知識為主,兼學其他專業知識。
使畢業學員既能勝任一種專業職務,也能勝任其他專業職務。
達到會指揮打仗、會組織訓練、會管理教育、會做思想工作的「一專多能四會」目標。
教學課程設置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參謀業務、車輛駕駛、電子計算機、自動化指揮、電化教學、軍事管理學、軍事運籌學、軍事教育學等12個學科。
擴展了軍事理論、外軍研究、軍事氣象、軍隊政治工作、基層帶兵、教學法等新內容。
並按學科化原則改造了課程體系,變過去的單一步兵專業為以步兵為基礎,融炮兵、高機、參謀業務在內的新的合成指揮專業。
使學員形成以政治理論、科學文化知識和軍事共同知識為基礎,
以軍事理論、軍事技術、軍事指揮、軍事管理知識為主體,
以合成指揮專業為軸心的複合型知識結構。
正當學院要全面實施改革方案時,新的矛盾出現了。
在具體規劃教學內容的時候,各系教研室主任開始為課時爭執不下。
誰都強調本學科的重要,都想多爭一些時間多設內容,有時爭得面紅耳赤。
新的人才知識結構必須拓寬知識面,增加新學科,然而學制和課時是固定的,不能增加和延長。
這課時之爭不能解決,突破性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話。
時間之爭的實質是慣性思維在作怪,如果停留在舊的辦學思路上,就很難走出這個怪圈。
院長老羅召集教研室主任們研究人才知識結構,分析各學科的位置和比重,要求大家站在全局上看問題。
傳統的課時觀念一經打破,人們的眼前豁然開朗。
各學科按照「綜合歸納避免重複,刪舊增新突出重點」的原則,優化內容結構和訓練方法,壓縮了大塊時間。
經過長久論證,一份份體現「短周期、高效益、低消耗」的改革實施方案相繼完成。
經過綜合平衡,一個新的體現高層次人才培訓標準的大綱產生了,
並決定在一個兩年制步兵排長隊付諸實驗。
明年,一個學年的改革實驗即將結束,老羅決定親自帶工作組在實驗中隊蹲點,逐科考核驗收。
這個中隊最終選定了,劉武他們中隊,讓劉武、孫新春等學員們深感使命在肩,
劉武他們中隊與仍按原大綱施教的同類中隊相比,
在隊列、射擊、地形學、軍事思想、外軍研究、戰術、馬列基礎、革命史等18門課程24個項目,22個項目均高於非實中隊。
這一天,軍區首長劉之野親自到學校視察並參加三期學員畢業典禮,老羅代表學院向他作了改革匯報。
劉之野非常高興地說:「你們的教學改革的思路是成對的……。」
他高度評價了學校的改革經驗和成就,並借石市陸校這個講台,向燕大軍區發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號召。
劉之野曾是軍改的發起人只一,這軍改的好壞也將關乎他的今後。
「男兒報國應見行,攜筆從戎進軍營。而今殺敵赴疆場,甘灑熱血立新功。」
學院歡迎會結束後,劉之野馬上接見並且給學院赴滇參戰見習連的指戰員們送行。
學員參戰代表胡愛國,站在台上向劉之野以及學院領導們以及台下的幾千名學員們莊嚴宣誓:「到邊疆去!到前線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學員方隊裡的劉武、孫新春等學員們給羨慕的眼珠子都紅了,可惜他們是新學員,沒機會跟老大哥們一樣去前線參戰。
胡愛國能穿上軍裝,來到石家莊陸軍學校,走上從軍之路是偶然的。
三年前,胡愛國高中畢業後考入家鄉的林學院。
就在胡愛國入學,石市陸軍學校到他們學校招收大學生,當時胡愛國感到很新鮮,於是他和許多同學報了名。
但是,在領軍校《入學通知書》時卻有許多同學打了「退堂鼓」。
的確,在一些人眼裡,大學生去當兵太吃虧,而對胡愛國報名參軍更覺得不可思議。
他們對胡愛國說:「你是學院的學生會幹部,省高校的三好學生,又是全院本屆學生中唯一的已經轉正黨員,畢業分配單位任你選,你去當兵圖個啥?」
「是啊,我圖什麼?」胡愛國記得記得老師曾告訴他們,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要付出60個農民1年勞動創造的價值,胡愛國這些大學生寄託著多少人民的囑託和希望啊!
但是作為一個黨員,胡愛國他覺得怎能把手中的文憑當作向黨和人民討價還價,去追求個人享受的資本呢?
「從小到大,我們不是常說要為國家建設貢獻青春嗎?
現在部隊需要我們,我們怎能向後退縮!」
於是,胡愛國就懷著在部隊干一番事業的決心和志向,手捧鮮紅的入學通知書,跨進了軍校的大門。
胡愛國第一次穿上嶄新的軍裝時,心裡那個高興勁兒就甭提了。
一大幫同學圍著鏡子照來照去,晚上睡覺也要把軍裝整齊地迭好放在枕頭邊上,不時還要去摸摸。
但沒過多久這種新鮮感就消失了,軍校生活不是胡愛國想像中的那般浪漫。
大學生扛起槍,走起路來雄赳赳,氣昂昂,走到街上身後小孩子跟一幫。
軍校的生活很緊張很艱苦。
首先是吃的不好。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一看!
伙食差,常吃玉米面大餅子,「鋼絲面」,每頓飯全班12個人4個菜1個湯。
真是累,每天9個多小時的軍事訓練,團團轉。
早上5點半就要起床,摸著黑穿衣服,3分鐘要集合完畢。
常常有的人因為著急出笑話,有時錯穿別人衣服,有時跑1圈下來發現腳上是1隻布鞋1隻膠鞋。
平時不能外出,每周休息最多1天,外出有比例,1個月輪不上1次,甚至上廁所都要請假。
特別是嚴格的迭被子、搞衛生,更是讓人難以忍受。
胡愛國也曾有過後悔甚至有過不想幹下去的想法。
但逐漸地,在軍校生活中胡愛國也嘗到了其中的樂趣和部隊大家庭的溫暖。
也正是這種苦累緊嚴的生活磨練了胡愛國的意志,培養了他的軍人素質,使他的人生境界得到了升華。
如果說以前在中學和大學胡愛國學會了怎樣讀書。
那麼,在軍校胡愛國就學會了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有理想,能吃苦,勇於拼搏堅強的人。
說實在的,胡愛國上大學的時候沒想到還有機會當兵,但當兵後他就想到了打仗。
剛入校時,陸軍學校的第一批參戰學員剛出發。
當時,胡愛國坐在台下含著眼淚聽了一場英模報告,他被L山前線那麼多英雄和見習學員們的英雄事跡深深感動了,胡愛國覺得「沒有上過戰場的軍人是遺憾的軍人」。
於是,胡愛國暗下決心,如果有機會,他一定上前線,到戰場上把自己的一切都亮出來,接受戰火的考驗。
就在胡愛國軍校學習和訓練生活即將結束時,軍校接到了總部關於選派部分學員去前線代職見習的命令。
那天晚上,中隊孫教導員在大教室給胡愛國他們做參戰動員。
他還沒講沒完,胡愛國已經在筆記本上寫下了參戰申請書,第一個遞了上去。
胡愛國的申請書上這樣寫的:「我堅定要求上前線。
理由,我是全中隊120名學員中唯一的正式黨員,政治條件高。
我還是優秀學員,軍事技術過硬。
全中隊登山比賽我曾獲得第一,身體棒。
另外我家兄弟4個,無後顧之憂。」
最終經過學院研究,從應屆畢業生中選拔了56名參戰見習學員,組成了燕大軍區赴滇參戰見習連。
見習連出征前,劉之野讓參戰老兵們去學院給胡愛國他們又進行了一個多月的戰前訓練。
主要是從軍事技術和思想上進行準備。
重新練習了各種武器的使用,從手槍到火箭筒、無後坐力炮,都打了個遍。
同時還進行各種形式思政教育,觀看「白眼狼們」反…的錄相記錄片,也看戰爭題材的故事片,還有武打片,胡愛國他們的戰鬥激情不斷高漲。
最讓胡愛國深受鼓舞的是,他的父母知道他要去參戰的消息,
就給胡愛國拍來了電報,電報是這樣寫的:「願兒英勇殺敵凱旋歸。」
還有他的的女朋友柳靜千里迢迢地從北疆趕到軍校,她是胡愛高中時期的同學。
見到胡愛國,柳靜緊緊握著他的手,眼裡含著淚對他說:「當聽到你要上前線的消息後,我哭了,我為你的選擇感到自豪,你不愧是個男子漢。
不過,我有一個請求,我希望能在你出發前咱們結婚,我能以妻子的身份送你上戰場。
我想,萬一你有什麼不測,也能讓你的生命得到延續。」
胡愛國說:「感謝你對我的支持和理解,你放心,有你為我祝福,我一定凱旋而歸。
當我戴著軍功章回來時,咱們再結婚,那不是更好嗎?」
柳靜不知道的是,胡愛國打起背包準備出征前,他在宿舍里給她寫了一封信,同時也寫下了封「遺書」。
胡愛國他們赴滇參戰見習連在各級領導和石市人民的歡送下,坐上燕京直達春城的61次特快列車南下。
見習連到春城後在春城陸軍學校停頓了一下,又換乘汽車,在盤山公路上又走了三天三夜。
滇省山高林密,風光秀麗。一路上見到的滇省老百姓大多都是少數民族,婦女們的頭上都扎著東西,讓胡愛國他們感到很好奇。
鄉親們對胡愛國他們非常熱情,每個村口都有許多人夾道歡迎。
許多大人小孩挎著筐,裡邊裝著雞蛋、玉米和香蕉等,不斷向胡愛國他們車裡扔。
胡愛國他們也不客氣,扔多少他們接多少,來者不拒。
越往前走戰爭氣氛越濃,隱隱約約地可以聽到遠處的炮聲。
公路兩邊不斷看到大幅標語:「驅逐Y寇,還我河山」「英雄門」「凱旋門」等。
十一月底,胡愛國他們到達雲滇省麻縣,駐紮在一個叫水地房的偏遠村子裡。
這是一個落後的小山村,都是土房子,沒有電燈,老百姓用桔杆等燒火做飯,屋子裡被熏得黑乎乎的。
天氣潮濕,常下雨,村子裡全是泥巴路。
在那裡胡愛國他們進行了十幾天的臨戰訓練。
這一天,胡愛國他們奔向戰場最前沿。
他們先是在老地房受領任務,由團里進行了動員教育,接著坐上卡車向前開進。
車往前開,槍聲和炮聲越來越近。
敵軍的冷炮不斷在公路附近爆炸,有時炸彈就在路邊盤龍江里炸起沖天的水柱。
汽車開得飛快。
此時,車裡胡愛國他們十幾個學員和戰士誰都不說話了,只是不約而同地把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大家都用眼睛互相看著,胡愛國感覺到每個人的目光中都意味深長,充滿著期望、鼓勵,也有著隱隱的擔憂……
這時他忽然想起一句詩:「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汽車開到農場的船頭,不能再往前開了,那裡已經進入戰區。
一座二層樓被炸塌,許多房子都被敵人炮彈摧毀,牆壁上到處都是槍炮的痕跡。
戰爭氣氛越來越濃,就連軍供站的廁所里都擺放著手榴彈。
遠處不斷傳來槍炮聲。
見習連在那裡吃了一頓飯,茄子、土豆和米飯。
胡愛國一連吃了三大碗,沒想到這是他上陣地前吃的最後一次飯。
此後在陣地上的將近三個月中他們每天只能喝雨水,吃壓縮餅乾和罐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