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桔梗變人參
自從撫松縣推出參業生產承包責任制模式後,只一年時間,種植人參就增加了三百萬畝。
不光企業爭先恐後將資金投入到參業中,連一些有魄力和膽量的農民,從銀行貸款也要承包種植人參。
這背後的原因不光是政策的放開,還有政府對野生人參的保護。
人參的傳奇藥效在數千年的傳誦擁護中早已根深蒂固,修煉成人形的地精在民間的威望幾乎等同於兩千多年前徐福去尋找的長生不老藥。
野生人參不能挖了,聰明的參民經過多次嘗試,將不足年限的人參移植到大樹下培植,數年後再挖出。如此一來,既省時又省力,還不用像以往那樣放山一兩個月,面對未知的風險同時還得撇家舍業。
於是,撫松的人參種植業在這樣的環境下讓人們趨之若鶩,爭先恐後,全家上陣的投入和付出。
可是省時省力和高回報的工作同時也意味著難度降低和民眾的跟風。
撫松縣的人參產量上來了,價格卻開始下降了。
原來四十五一斤的參降到四十。
雖然這種下降幅度不足以讓參農重視——農民如何能像商人那般有敏銳的商業嗅覺呢?
但是再過六年,等這一批將還屬於胚胎一樣的人參種到林子裡的那些貸款參民——滿心期待可以成為萬元戶脫貧致富的樸實農民將茁壯成長出來的林下參抬出來等待商人們上門求他們賣的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全家省吃儉用,靠意志支撐下來的六年卻成了愚不可及,當年被參商趨之若鶩的寶貝賤成了樹根子,沒人收,砸到手裡,還倒欠銀行貸款。
不過在當時,這些危機還沒有顯現,人們還在熱火朝天的幹著令他們願意為之付出所有的事業。
種植參的繁榮,也讓越來越多的商人湧入撫松,撫松也成立了國內最大的人參交易市場——萬良人參交易市場。
市場競爭越來越大,李克利的貿易公司收入銳減,他漸漸感到恐慌。
也不知道他從哪裡學來的歪門邪道,竟然想到了用桔梗冒充人參的主意。
他與高家屯村里不受待見的鐘三拐子勾結,利用他家的地種桔梗,然後偽裝成林下參再轉賣到南方藥廠。
鍾三拐子將十畝種桔梗的地分散成幾塊,混在玉米地里。
讓高大的玉米杆子將桔梗地圍起來以防止被人發現。
雖然桔梗在地上的部分與人參截然不同,可等它長成後將地下的根莖挖出來晾曬乾,再稍做加工,外行很難看出來它跟西洋參的區別。
何況桔梗本身可以入藥,嘗起來也微帶苦味,更讓人難以分辨。
最重要的一點是鍾三拐子家的十畝桔梗三年可以產十噸桔梗,而同樣的十畝地培育人參的話,只能生產出這個數的一半而已。
真桔梗的價格只有兩元左右一斤,可把它包裝成人參賣,卻可以達到三十甚至四十每斤。
雖然李克利利益薰心,可他小心謹慎,這種事情違法,他怎麼敢大張旗鼓?
他怕被人識破,所以仍讓林澤和於成在各個村鎮中以正常價格收真參,等賣到南方去時,才把桔梗摻到真參里混著賣——把真的放在明顯的地方應付檢驗,假的則壓在底下。
當然,為了防止被眼尖的發現戳穿斷了他的財路,他還與幾家藥廠的經理勾結,給他們一部分好處費,如此一來,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林澤和於成初時尚不知道自己被利用,只是發現老闆李克利不是很在意人參的行情,壓根不管他們能不能從參農手裡收來,只是一味的要求他們壓低價格。
這讓他們怨氣陡增,人參價格現在取決於抱團的參農,這讓他們如何能收來呢?
半年多過去了,他們倆人加起來總共才賺了幾百元。
雖然李克利仍大方的繼續給他們兩個租著房子,連他們每次去村里送禮都給報銷,但是麵皮薄如林澤,總感覺到坐立難安。
「總這樣下去也不成呀!」
林澤畢竟也是曾經掙過大錢的,現在這樣的處境讓他難以接受,於是他更頻繁的往撫松縣跑。
下鄉的次數多了,漸漸讓他發現了李克利藏的貓膩。
鍾三拐子種十畝桔梗,地既分散又不好大張旗鼓,只能等苞米長出半米高以後悄悄干。
他們家只有他跟兒子、兒媳婦仨人,壓根忙不過來,無奈他就得用他那好吃懶做的外甥。
他擔心外甥透出去,對他是千叮嚀萬囑咐,甚至答應等桔梗賣出去以後跟支書申請給他蓋個房子娶個媳婦,這才把鍾誠穩下來,讓他跟著一起干。
雖然他知道外甥鍾誠跟那個把高家屯村長腿肚子肉咬下來一塊的愣頭青私交甚密,可他天真的以為那愣頭青跟老闆是一夥兒的,沒準他早知道,因此壓根沒當回事。
結果壞就壞在他一廂情願上,他的外甥鍾誠在縣裡碰到林澤時口無遮攔的把暗地裡種桔梗的事給露出去了。
不過當時的林澤還不知道桔梗是什麼,更不知道桔梗能冒充人參了。
只是當他再三追問下,鍾誠支支吾吾的回覆:「就是鹹菜,吃的,跟芥菜疙瘩差不多。」讓林澤心裡有了些許懷疑。
直到他將這件事當成趣事跟李克利提及時,發現原本笑得春風滿面的老闆忽然變了臉,像盯著瘟神一般,令他毛骨悚然,他才驚覺桔梗絕不是鹹菜那麼簡單。
他本想再套出些什麼,可李克利忽然調轉話頭:「林老弟,你不系一直很喜歡汽車麼,反正現在你閒得連人家農民種鹹菜還是甜菜的閒事都管,不如去學點有用的。」
林澤一愣。
「你不要以為什麼人都有機會摸到車啦,現在司機很搶手啦,掙得錢又穩定,又辣麼多人想學都沒機會,不信你問問那個胖子,他都求我多少回了。」
這種好事他要是錯過不就成傻子了?管他什麼鹹菜還是甜菜,通通都被他忘在腦後,一門心思撲到四個輪子上。
不光企業爭先恐後將資金投入到參業中,連一些有魄力和膽量的農民,從銀行貸款也要承包種植人參。
這背後的原因不光是政策的放開,還有政府對野生人參的保護。
人參的傳奇藥效在數千年的傳誦擁護中早已根深蒂固,修煉成人形的地精在民間的威望幾乎等同於兩千多年前徐福去尋找的長生不老藥。
野生人參不能挖了,聰明的參民經過多次嘗試,將不足年限的人參移植到大樹下培植,數年後再挖出。如此一來,既省時又省力,還不用像以往那樣放山一兩個月,面對未知的風險同時還得撇家舍業。
於是,撫松的人參種植業在這樣的環境下讓人們趨之若鶩,爭先恐後,全家上陣的投入和付出。
可是省時省力和高回報的工作同時也意味著難度降低和民眾的跟風。
撫松縣的人參產量上來了,價格卻開始下降了。
原來四十五一斤的參降到四十。
雖然這種下降幅度不足以讓參農重視——農民如何能像商人那般有敏銳的商業嗅覺呢?
但是再過六年,等這一批將還屬於胚胎一樣的人參種到林子裡的那些貸款參民——滿心期待可以成為萬元戶脫貧致富的樸實農民將茁壯成長出來的林下參抬出來等待商人們上門求他們賣的時候,怎麼也不會想到,全家省吃儉用,靠意志支撐下來的六年卻成了愚不可及,當年被參商趨之若鶩的寶貝賤成了樹根子,沒人收,砸到手裡,還倒欠銀行貸款。
不過在當時,這些危機還沒有顯現,人們還在熱火朝天的幹著令他們願意為之付出所有的事業。
種植參的繁榮,也讓越來越多的商人湧入撫松,撫松也成立了國內最大的人參交易市場——萬良人參交易市場。
市場競爭越來越大,李克利的貿易公司收入銳減,他漸漸感到恐慌。
也不知道他從哪裡學來的歪門邪道,竟然想到了用桔梗冒充人參的主意。
他與高家屯村里不受待見的鐘三拐子勾結,利用他家的地種桔梗,然後偽裝成林下參再轉賣到南方藥廠。
鍾三拐子將十畝種桔梗的地分散成幾塊,混在玉米地里。
讓高大的玉米杆子將桔梗地圍起來以防止被人發現。
雖然桔梗在地上的部分與人參截然不同,可等它長成後將地下的根莖挖出來晾曬乾,再稍做加工,外行很難看出來它跟西洋參的區別。
何況桔梗本身可以入藥,嘗起來也微帶苦味,更讓人難以分辨。
最重要的一點是鍾三拐子家的十畝桔梗三年可以產十噸桔梗,而同樣的十畝地培育人參的話,只能生產出這個數的一半而已。
真桔梗的價格只有兩元左右一斤,可把它包裝成人參賣,卻可以達到三十甚至四十每斤。
雖然李克利利益薰心,可他小心謹慎,這種事情違法,他怎麼敢大張旗鼓?
他怕被人識破,所以仍讓林澤和於成在各個村鎮中以正常價格收真參,等賣到南方去時,才把桔梗摻到真參里混著賣——把真的放在明顯的地方應付檢驗,假的則壓在底下。
當然,為了防止被眼尖的發現戳穿斷了他的財路,他還與幾家藥廠的經理勾結,給他們一部分好處費,如此一來,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林澤和於成初時尚不知道自己被利用,只是發現老闆李克利不是很在意人參的行情,壓根不管他們能不能從參農手裡收來,只是一味的要求他們壓低價格。
這讓他們怨氣陡增,人參價格現在取決於抱團的參農,這讓他們如何能收來呢?
半年多過去了,他們倆人加起來總共才賺了幾百元。
雖然李克利仍大方的繼續給他們兩個租著房子,連他們每次去村里送禮都給報銷,但是麵皮薄如林澤,總感覺到坐立難安。
「總這樣下去也不成呀!」
林澤畢竟也是曾經掙過大錢的,現在這樣的處境讓他難以接受,於是他更頻繁的往撫松縣跑。
下鄉的次數多了,漸漸讓他發現了李克利藏的貓膩。
鍾三拐子種十畝桔梗,地既分散又不好大張旗鼓,只能等苞米長出半米高以後悄悄干。
他們家只有他跟兒子、兒媳婦仨人,壓根忙不過來,無奈他就得用他那好吃懶做的外甥。
他擔心外甥透出去,對他是千叮嚀萬囑咐,甚至答應等桔梗賣出去以後跟支書申請給他蓋個房子娶個媳婦,這才把鍾誠穩下來,讓他跟著一起干。
雖然他知道外甥鍾誠跟那個把高家屯村長腿肚子肉咬下來一塊的愣頭青私交甚密,可他天真的以為那愣頭青跟老闆是一夥兒的,沒準他早知道,因此壓根沒當回事。
結果壞就壞在他一廂情願上,他的外甥鍾誠在縣裡碰到林澤時口無遮攔的把暗地裡種桔梗的事給露出去了。
不過當時的林澤還不知道桔梗是什麼,更不知道桔梗能冒充人參了。
只是當他再三追問下,鍾誠支支吾吾的回覆:「就是鹹菜,吃的,跟芥菜疙瘩差不多。」讓林澤心裡有了些許懷疑。
直到他將這件事當成趣事跟李克利提及時,發現原本笑得春風滿面的老闆忽然變了臉,像盯著瘟神一般,令他毛骨悚然,他才驚覺桔梗絕不是鹹菜那麼簡單。
他本想再套出些什麼,可李克利忽然調轉話頭:「林老弟,你不系一直很喜歡汽車麼,反正現在你閒得連人家農民種鹹菜還是甜菜的閒事都管,不如去學點有用的。」
林澤一愣。
「你不要以為什麼人都有機會摸到車啦,現在司機很搶手啦,掙得錢又穩定,又辣麼多人想學都沒機會,不信你問問那個胖子,他都求我多少回了。」
這種好事他要是錯過不就成傻子了?管他什麼鹹菜還是甜菜,通通都被他忘在腦後,一門心思撲到四個輪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