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
李二郎剛一上朝,便在朝堂之上收到了北梁國百萬大軍進犯的邊關八百里急報。與此同時,北梁國醉仙樓的密信也到了,同樣發出了北梁國進犯唐國的急報。
「可惡!再過一個月,各州縣的糧食便可收成了,這魯梁國竟然挑了這個時間進犯,該死!」
李二郎得知北梁國百萬大軍來襲,臉色立即一沉,心中大怒!
就在這時,李二郎腦海里突然又憑空出現了李世民的記憶片段,這個記憶片段的內容正是李世民剛剛登基之後不久,也即是李世民登基那一年(626年)與突厥發生的重大事件,即「渭水之盟」。
626年,李世民剛登基半個月,突厥的十萬大軍就逼近長安,李世民在渭水便橋與頡利可汗簽訂盟約,史稱「渭水之盟」。
這次事件對李世民來說是一次重大的屈辱和挑戰。在李世民眼裡,當初在渭水被迫與突厥結盟,是他隱藏在心底的奇恥大辱。
這突然出現的這段李世民的記憶片段,一融入李二郎的記憶,便開始對李二郎產生了影響。他發覺自己竟然下意識的便想要按李世民與突厥頡利可汗簽訂「渭水之盟」的做法去做。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你是你,我是我!我不是你,你李世民所受的「渭水之盟」之辱,絕對不可能在我身上發生!」
李二郎心中大吼道。他隨即便將李世民關於「渭水之盟」的記憶拋之腦後。
今日早朝,本來朝會是要商議監督各州縣做好秋收,還要儘快做好冬小麥播種的準備等事情的。李虎柱、馬老丈等人也準備與李二郎辭行,返回龍興山養老的。
誰知剛一上朝,便收了北梁國百萬大軍進犯唐國的八百里急報,一下子就打亂了所有計劃。朝會也轉而立即商議起如何應對這次與北梁國的大戰來。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很快便分成了兩大派。
以尉遲良為首的武將們認為應該與北梁國在都城以西各州縣周旋,尋找戰機與對方決戰;以馬老丈為首的文臣們卻認為應該利用彭城易守難攻,城中糧食充足的優勢,先將攻打都城的北梁大軍消耗掉一部分,再伺機反擊。
雙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直接僵持住了。
李二郎聽了雙方的意見之後,低頭沉思,腦瓜子高速的運轉了起來。
他很清楚,東土世界歷史上各國使用過的戰略,北梁國大軍肯定會有所防備。於是乎,他立即回憶起地球上自古以來歷朝歷代使用過的一些戰略。
當他從春秋戰國想到漢朝之時,他立即想起了西漢時期,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戰事。前世自己看過的《漢武大帝》電視劇中,漢武帝所說的那句「寇可往,吾亦可往!」突然出現在自己的腦海里。
隨即,他想到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他在心中反覆推敲了幾次之後,覺得應該可行,便立即阻止了大家的爭論,向尉遲良問道:
「大將軍,北梁國合計有多少將士?」
「回聖上,北梁國除二十萬御林軍之外,另有一百萬大軍,共計一百二十萬大軍。
其中,御林軍步、騎兵各十萬。對了,北梁國騎兵實則便是御林軍騎兵。」
李二郎一聽,立即又問道:
「大將軍,那此次北梁國太子領兵百萬,進犯我朝,想必那十萬御林軍精騎至少也來了一半?」
「回聖上,以歷次北梁國與前朝南魯國互相征伐的情形來看,每次兩國之間大戰,北梁國十萬御林軍精騎皆傾巢而出。」
李二郎聞言,心中一喜。
他隨即又問道:
「大將軍,守城連弩和單兵連弩,工坊那邊共計送來了多少?」
「回聖上,大將軍府已收到了四百守城連弩,五萬單兵連弩。」
李二郎聽了,心中大定。
當初,李二郎將諸葛連弩的工作原理告訴了秦霄,讓他去研製。歷時多年,秦霄等人終於在去年年初研製成功了,如今已開始列裝。
他考慮了一下,如果自己親率玄甲軍進入北梁國境內作戰的話,最大的問題便是糧草供應的問題。
至於讓進入北梁國境內作戰的大軍去劫掠北梁國的百姓,就食於北梁國,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李二郎心中剛剛構思的那個大計劃,便是打算趁此機會,不僅要一舉擊潰北梁國來犯的百萬大軍,還要滅了北梁國!
北梁國不僅與唐國接壤,還是東魯國的鄰國,位於東魯國的西南方向。
他心中甚至已計劃在滅了北梁國之後,領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北梁國與東魯國的邊境殺入東魯國,與程咬金的大軍來個前後夾擊,滅了東魯國,將兩國一併納入唐國的版圖。
在李二郎心中,北梁國百姓遲早都是唐國百姓。因此,李二郎當然不可能率領玄甲軍就食於北梁國,去禍害唐國未來的子民。
李二郎低頭苦思解決進入北梁國作戰大軍的糧草問題,就在這時,他無意中看到了自己在早上醒來之後,戴在左手無名指上的那枚戒指,立即眼前一亮:
「我去,老子怎麼忘了這枚戒指可以儲存東西了?入北梁國作戰的大軍糧草,全部收入這枚戒指之中,隨身攜帶不就行了麼?」
解決了入北梁國作戰的玄甲軍的糧草問題之後,李二郎立即鬆了一口氣。
尉遲良聞弦歌而知雅意。他聽到李二郎問自己關於北梁國大軍的詳細情況,馬上就猜出了李二郎這樣問他的目的。
尉遲良大吃一驚,不敢置信的看向李二郎,對他問道:
「聖上,聖上這是打算分兵進攻北梁國?」
李二郎聞言,微微一笑,他看了看御座前分列兩排站著的這些文臣武將,見全是龍興山出來的,這些人全都是可靠之人,便也不隱瞞,他朗聲說道:
「寇可往,吾亦可往!北梁國百萬大軍進犯我朝,其國內兵力空虛,僅剩二十萬大軍。
其中,尚有十萬大軍乃防禦北梁國都城徐城之御林軍!剩餘十萬將士分散駐守北梁國各州縣。
只需一支精騎,便可橫掃北梁國各州縣。北梁國國內戰事一起,北梁國百萬大軍軍心必亂,你等何需為了與之決戰於野或是依城而守而爭執?」
此話一出,整個朝堂立即安靜了下來。
李二郎看了看眾文武大臣,轉頭又對尉遲良問道:
「大將軍,若由你指揮五十萬大軍守都城,以都城四門城牆之上各置一百架守城連弩,可有把握守住都城?」
「聖上,若是都城糧草不缺,水源充足,臣可確保都城固若金湯!」
「好,如此,我唐國勝矣!哈哈哈!」
李二郎聞言,立即撫掌笑道。
「可惡!再過一個月,各州縣的糧食便可收成了,這魯梁國竟然挑了這個時間進犯,該死!」
李二郎得知北梁國百萬大軍來襲,臉色立即一沉,心中大怒!
就在這時,李二郎腦海里突然又憑空出現了李世民的記憶片段,這個記憶片段的內容正是李世民剛剛登基之後不久,也即是李世民登基那一年(626年)與突厥發生的重大事件,即「渭水之盟」。
626年,李世民剛登基半個月,突厥的十萬大軍就逼近長安,李世民在渭水便橋與頡利可汗簽訂盟約,史稱「渭水之盟」。
這次事件對李世民來說是一次重大的屈辱和挑戰。在李世民眼裡,當初在渭水被迫與突厥結盟,是他隱藏在心底的奇恥大辱。
這突然出現的這段李世民的記憶片段,一融入李二郎的記憶,便開始對李二郎產生了影響。他發覺自己竟然下意識的便想要按李世民與突厥頡利可汗簽訂「渭水之盟」的做法去做。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你是你,我是我!我不是你,你李世民所受的「渭水之盟」之辱,絕對不可能在我身上發生!」
李二郎心中大吼道。他隨即便將李世民關於「渭水之盟」的記憶拋之腦後。
今日早朝,本來朝會是要商議監督各州縣做好秋收,還要儘快做好冬小麥播種的準備等事情的。李虎柱、馬老丈等人也準備與李二郎辭行,返回龍興山養老的。
誰知剛一上朝,便收了北梁國百萬大軍進犯唐國的八百里急報,一下子就打亂了所有計劃。朝會也轉而立即商議起如何應對這次與北梁國的大戰來。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很快便分成了兩大派。
以尉遲良為首的武將們認為應該與北梁國在都城以西各州縣周旋,尋找戰機與對方決戰;以馬老丈為首的文臣們卻認為應該利用彭城易守難攻,城中糧食充足的優勢,先將攻打都城的北梁大軍消耗掉一部分,再伺機反擊。
雙方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直接僵持住了。
李二郎聽了雙方的意見之後,低頭沉思,腦瓜子高速的運轉了起來。
他很清楚,東土世界歷史上各國使用過的戰略,北梁國大軍肯定會有所防備。於是乎,他立即回憶起地球上自古以來歷朝歷代使用過的一些戰略。
當他從春秋戰國想到漢朝之時,他立即想起了西漢時期,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戰事。前世自己看過的《漢武大帝》電視劇中,漢武帝所說的那句「寇可往,吾亦可往!」突然出現在自己的腦海里。
隨即,他想到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他在心中反覆推敲了幾次之後,覺得應該可行,便立即阻止了大家的爭論,向尉遲良問道:
「大將軍,北梁國合計有多少將士?」
「回聖上,北梁國除二十萬御林軍之外,另有一百萬大軍,共計一百二十萬大軍。
其中,御林軍步、騎兵各十萬。對了,北梁國騎兵實則便是御林軍騎兵。」
李二郎一聽,立即又問道:
「大將軍,那此次北梁國太子領兵百萬,進犯我朝,想必那十萬御林軍精騎至少也來了一半?」
「回聖上,以歷次北梁國與前朝南魯國互相征伐的情形來看,每次兩國之間大戰,北梁國十萬御林軍精騎皆傾巢而出。」
李二郎聞言,心中一喜。
他隨即又問道:
「大將軍,守城連弩和單兵連弩,工坊那邊共計送來了多少?」
「回聖上,大將軍府已收到了四百守城連弩,五萬單兵連弩。」
李二郎聽了,心中大定。
當初,李二郎將諸葛連弩的工作原理告訴了秦霄,讓他去研製。歷時多年,秦霄等人終於在去年年初研製成功了,如今已開始列裝。
他考慮了一下,如果自己親率玄甲軍進入北梁國境內作戰的話,最大的問題便是糧草供應的問題。
至於讓進入北梁國境內作戰的大軍去劫掠北梁國的百姓,就食於北梁國,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李二郎心中剛剛構思的那個大計劃,便是打算趁此機會,不僅要一舉擊潰北梁國來犯的百萬大軍,還要滅了北梁國!
北梁國不僅與唐國接壤,還是東魯國的鄰國,位於東魯國的西南方向。
他心中甚至已計劃在滅了北梁國之後,領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北梁國與東魯國的邊境殺入東魯國,與程咬金的大軍來個前後夾擊,滅了東魯國,將兩國一併納入唐國的版圖。
在李二郎心中,北梁國百姓遲早都是唐國百姓。因此,李二郎當然不可能率領玄甲軍就食於北梁國,去禍害唐國未來的子民。
李二郎低頭苦思解決進入北梁國作戰大軍的糧草問題,就在這時,他無意中看到了自己在早上醒來之後,戴在左手無名指上的那枚戒指,立即眼前一亮:
「我去,老子怎麼忘了這枚戒指可以儲存東西了?入北梁國作戰的大軍糧草,全部收入這枚戒指之中,隨身攜帶不就行了麼?」
解決了入北梁國作戰的玄甲軍的糧草問題之後,李二郎立即鬆了一口氣。
尉遲良聞弦歌而知雅意。他聽到李二郎問自己關於北梁國大軍的詳細情況,馬上就猜出了李二郎這樣問他的目的。
尉遲良大吃一驚,不敢置信的看向李二郎,對他問道:
「聖上,聖上這是打算分兵進攻北梁國?」
李二郎聞言,微微一笑,他看了看御座前分列兩排站著的這些文臣武將,見全是龍興山出來的,這些人全都是可靠之人,便也不隱瞞,他朗聲說道:
「寇可往,吾亦可往!北梁國百萬大軍進犯我朝,其國內兵力空虛,僅剩二十萬大軍。
其中,尚有十萬大軍乃防禦北梁國都城徐城之御林軍!剩餘十萬將士分散駐守北梁國各州縣。
只需一支精騎,便可橫掃北梁國各州縣。北梁國國內戰事一起,北梁國百萬大軍軍心必亂,你等何需為了與之決戰於野或是依城而守而爭執?」
此話一出,整個朝堂立即安靜了下來。
李二郎看了看眾文武大臣,轉頭又對尉遲良問道:
「大將軍,若由你指揮五十萬大軍守都城,以都城四門城牆之上各置一百架守城連弩,可有把握守住都城?」
「聖上,若是都城糧草不缺,水源充足,臣可確保都城固若金湯!」
「好,如此,我唐國勝矣!哈哈哈!」
李二郎聞言,立即撫掌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