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氣運成龍,灌頂而入。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李二郎在祭壇上看到李虎柱等人以及觀禮的彭城百姓全都俯伏在地,貌似全都在向自己頂禮膜拜,又聽到跪在祭壇前面的李虎柱等人說什麼「聖君出,天下統!」。
見此,他這才發現,由於旭日初升,在彭城上空雲層的折射之下,自己整個人竟然沐浴在霞光之中。只是那些霞光在穿透雲層之後,巧之又巧的僅僅折射在祭壇上的自己一人身上而已。
「哈哈,這不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麼?」
他心中只覺得好笑,但看到俯伏在地的李虎柱等人和觀禮的彭城百姓們極為欣喜、激動,全都已熱淚盈眶的樣子,他也只能強忍著,絕對不敢在此時笑出聲來。
接下來,便是登基大典。
一番繁瑣至極的流程走完,又到了李二郎再一次在祭壇上祭拜天地的時候。
祭拜天地的儀式剛一開始,李二郎便發覺了異樣。一股股不知從何而來的無形之氣突然從天而降,經他頭頂灌頂而入,在他體內消失得無影無蹤。
「氣運!氣運成龍,灌頂而入!」
李虎柱等人突然全都大聲叫喊道。
李二郎自己沒看到,但是李虎柱等人和觀禮的彭城百姓卻看到了,天空中突然從四面八方出現了龍形的氣旋,這些氣旋一出現便立即沒入了李二郎的頭頂。
「拜見聖上!」
李虎柱等人和城中百姓連忙跪伏在地,齊聲喊道。
那從四面八方湧現的滿天龍形氣旋來得快,消失在李二郎頭頂也快,轉眼之間,所有龍形氣旋便全部沒入了他的頭頂,消失得無影無蹤。
就在這時,李二郎手中突然憑空出現一物。
李二郎連忙低頭一看,正是那方圓約莫四寸,上鈕交五龍的傳國玉璽!
「啊?天授神物!」
李虎柱等人正好抬頭看向李二郎,見他手中突然出現了一方玉璽,全都驚呆了。李虎柱反應極快,立即大聲喊道。
李二郎看到傳國玉璽已然完好無損,他大吃一驚,一段他以前看過的關於描寫傳國玉璽缺了一角,用黃金䃼上的文字,立即被他回憶了起來: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劉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堂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
他隨即便在心中嘀咕了起來:
「怎麼回事?自己記得很清楚,這傳國玉璽確實有一角是用黃金䃼好的啊,怎麼現在完好無缺了?」
正當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時,李虎柱大聲喊出的那句:「天授神物!」,已把他喚醒。
他隨即便看見李虎柱一邊向自己擠眉弄眼,一邊著急的指著傳國玉璽向自己打手勢。
李二郎立即秒懂!
在這個講究皇權天授的東土世界,再也沒有什麼比自己在登基大典祭拜天地時獲得「天授神物」——傳國玉璽,更能證明自己這個唐國開國皇帝的身份的正統性、合法性了!
他立即舉起傳國玉璽,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示之眾人,高聲喊道:「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翻譯成大白話便是:我(皇帝)受上天的任命,(所以)必然國運長壽、永久、昌盛。
李虎柱等人就跪在祭壇下面,聽到李二郎的喊聲,全都向那傳國玉璽看去,見那「天授神物」之上果然刻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
這一來,李虎柱等人不淡定了。
尤其是李虎柱,他原本只是示意李二郎趁「天授神物」的良機,趕緊說幾句他乃「皇權天授」之類的話。哪知根本不用李二郎多說什麼,那「天授神物」之上已刻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這可比李二郎自己說的千言萬語還管用!
李虎柱和馬老丈兩人,人老成精,兩人對視了一眼,立即跟著喊道: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
兩人這一跟著喊,周圍其他人也跟著喊,很快,城中所有人也漸漸跟著喊,聲音之大,震耳欲聾,直上雲霄,響天徹地。
以皇后的身份比李二郎在祭壇上站低了一級台階的長孫無垢和祭壇下的李元霸、尉遲恭三人看了一眼傳國玉璽,全都驚呆了:
「傳國玉璽什麼時候完好無損了?」
唐國開國之日,新皇登基之時,天降祥雲。開國皇帝李世民身上異象頻現,還「天授神物」,神物之上還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
這一切的一切,在李虎柱等人和城中百姓看來,那都是聖君李世民(這章之後,李二郎大名叫李世民,上一章有交待)出世的明證。
他們心中已堅信不疑:皇帝李世民便是聖君,今日終於出世了!
所有人都用既狂熱又敬畏的目光看向李二郎,在李虎柱等人的帶領下,跪伏在地,齊聲高呼:
「拜見皇上!」
目及之處,所有人盡皆俯伏在地,向自己跪拜。還未完全適應這種場面、情景的李二郎,連忙伸出雙手,虛扶了一下,朗聲說道:
「平身!」
開國大典和登基大典結束之後,便是長孫無垢的皇后冊封大典,自然又是忙碌了一番。
隨後,便是題中應有之義的封賞開國有功之臣。
李二郎往祭壇下看了一眼,以前在宮中專門服侍李吉的太監,如今的太監頭子馬芸連忙雙手捧著聖旨上了祭壇,扯著尖銳的聲音大聲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之叔祖父李虎柱,人品貴重,勞苦功高。著即恢復寧親王爵位,世襲罔替,賜親王府,賜金萬兩。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馬褚莊,知書識禮,貴而能儉,無怠遵循,克佐壺儀,軌度端和,敦睦嘉仁,著即官復宰相一職,加封梁國公,賜國公府,賜金萬兩。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之恩師尉遲良,人品貴重,勞苦功高,無怠遵循,克佐壺儀,軌度端和,著即官復大將軍一職,加封越國公,賜大將軍府,賜金萬兩。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
李二郎將李虎柱等人先是官復原職,再一一加封、賞賜,不一一贅述。
李元霸被李二郎封為衛王,又將皇宮一旁的原尉遲沖的府邸賜給了他,用來當作他的衛王府。
隨後,他又下了一道聖旨,將今年全國的耕地租金減去二成。
當晚,李二郎在宮中設國宴,大宴群臣。唐國上下,普天同慶。
也就在李二郎立唐國,登基為皇的這一天,此前與南魯國一直互相征討的鄰國——魯國另一個屬國北梁國,得知了過時的南魯國發生動亂的消息,以為南魯國仍然處於動盪之中。
北梁國皇上樑滔覺得有機可趁,便下旨以太子梁牧為帥,率領百萬大軍,突然渡過作為兩國國界的魯花江支流魯梁河,向東殺來,直取彭城!
見此,他這才發現,由於旭日初升,在彭城上空雲層的折射之下,自己整個人竟然沐浴在霞光之中。只是那些霞光在穿透雲層之後,巧之又巧的僅僅折射在祭壇上的自己一人身上而已。
「哈哈,這不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麼?」
他心中只覺得好笑,但看到俯伏在地的李虎柱等人和觀禮的彭城百姓們極為欣喜、激動,全都已熱淚盈眶的樣子,他也只能強忍著,絕對不敢在此時笑出聲來。
接下來,便是登基大典。
一番繁瑣至極的流程走完,又到了李二郎再一次在祭壇上祭拜天地的時候。
祭拜天地的儀式剛一開始,李二郎便發覺了異樣。一股股不知從何而來的無形之氣突然從天而降,經他頭頂灌頂而入,在他體內消失得無影無蹤。
「氣運!氣運成龍,灌頂而入!」
李虎柱等人突然全都大聲叫喊道。
李二郎自己沒看到,但是李虎柱等人和觀禮的彭城百姓卻看到了,天空中突然從四面八方出現了龍形的氣旋,這些氣旋一出現便立即沒入了李二郎的頭頂。
「拜見聖上!」
李虎柱等人和城中百姓連忙跪伏在地,齊聲喊道。
那從四面八方湧現的滿天龍形氣旋來得快,消失在李二郎頭頂也快,轉眼之間,所有龍形氣旋便全部沒入了他的頭頂,消失得無影無蹤。
就在這時,李二郎手中突然憑空出現一物。
李二郎連忙低頭一看,正是那方圓約莫四寸,上鈕交五龍的傳國玉璽!
「啊?天授神物!」
李虎柱等人正好抬頭看向李二郎,見他手中突然出現了一方玉璽,全都驚呆了。李虎柱反應極快,立即大聲喊道。
李二郎看到傳國玉璽已然完好無損,他大吃一驚,一段他以前看過的關於描寫傳國玉璽缺了一角,用黃金䃼上的文字,立即被他回憶了起來: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時孺子劉嬰年幼,璽藏於長樂宮太后處。王莽遣其堂弟王舜來索,太后怒而詈之,並擲璽於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黃金補之。」
他隨即便在心中嘀咕了起來:
「怎麼回事?自己記得很清楚,這傳國玉璽確實有一角是用黃金䃼好的啊,怎麼現在完好無缺了?」
正當他百思不得其解之時,李虎柱大聲喊出的那句:「天授神物!」,已把他喚醒。
他隨即便看見李虎柱一邊向自己擠眉弄眼,一邊著急的指著傳國玉璽向自己打手勢。
李二郎立即秒懂!
在這個講究皇權天授的東土世界,再也沒有什麼比自己在登基大典祭拜天地時獲得「天授神物」——傳國玉璽,更能證明自己這個唐國開國皇帝的身份的正統性、合法性了!
他立即舉起傳國玉璽,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示之眾人,高聲喊道:「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翻譯成大白話便是:我(皇帝)受上天的任命,(所以)必然國運長壽、永久、昌盛。
李虎柱等人就跪在祭壇下面,聽到李二郎的喊聲,全都向那傳國玉璽看去,見那「天授神物」之上果然刻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
這一來,李虎柱等人不淡定了。
尤其是李虎柱,他原本只是示意李二郎趁「天授神物」的良機,趕緊說幾句他乃「皇權天授」之類的話。哪知根本不用李二郎多說什麼,那「天授神物」之上已刻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這可比李二郎自己說的千言萬語還管用!
李虎柱和馬老丈兩人,人老成精,兩人對視了一眼,立即跟著喊道: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
兩人這一跟著喊,周圍其他人也跟著喊,很快,城中所有人也漸漸跟著喊,聲音之大,震耳欲聾,直上雲霄,響天徹地。
以皇后的身份比李二郎在祭壇上站低了一級台階的長孫無垢和祭壇下的李元霸、尉遲恭三人看了一眼傳國玉璽,全都驚呆了:
「傳國玉璽什麼時候完好無損了?」
唐國開國之日,新皇登基之時,天降祥雲。開國皇帝李世民身上異象頻現,還「天授神物」,神物之上還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
這一切的一切,在李虎柱等人和城中百姓看來,那都是聖君李世民(這章之後,李二郎大名叫李世民,上一章有交待)出世的明證。
他們心中已堅信不疑:皇帝李世民便是聖君,今日終於出世了!
所有人都用既狂熱又敬畏的目光看向李二郎,在李虎柱等人的帶領下,跪伏在地,齊聲高呼:
「拜見皇上!」
目及之處,所有人盡皆俯伏在地,向自己跪拜。還未完全適應這種場面、情景的李二郎,連忙伸出雙手,虛扶了一下,朗聲說道:
「平身!」
開國大典和登基大典結束之後,便是長孫無垢的皇后冊封大典,自然又是忙碌了一番。
隨後,便是題中應有之義的封賞開國有功之臣。
李二郎往祭壇下看了一眼,以前在宮中專門服侍李吉的太監,如今的太監頭子馬芸連忙雙手捧著聖旨上了祭壇,扯著尖銳的聲音大聲宣讀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之叔祖父李虎柱,人品貴重,勞苦功高。著即恢復寧親王爵位,世襲罔替,賜親王府,賜金萬兩。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馬褚莊,知書識禮,貴而能儉,無怠遵循,克佐壺儀,軌度端和,敦睦嘉仁,著即官復宰相一職,加封梁國公,賜國公府,賜金萬兩。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之恩師尉遲良,人品貴重,勞苦功高,無怠遵循,克佐壺儀,軌度端和,著即官復大將軍一職,加封越國公,賜大將軍府,賜金萬兩。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
李二郎將李虎柱等人先是官復原職,再一一加封、賞賜,不一一贅述。
李元霸被李二郎封為衛王,又將皇宮一旁的原尉遲沖的府邸賜給了他,用來當作他的衛王府。
隨後,他又下了一道聖旨,將今年全國的耕地租金減去二成。
當晚,李二郎在宮中設國宴,大宴群臣。唐國上下,普天同慶。
也就在李二郎立唐國,登基為皇的這一天,此前與南魯國一直互相征討的鄰國——魯國另一個屬國北梁國,得知了過時的南魯國發生動亂的消息,以為南魯國仍然處於動盪之中。
北梁國皇上樑滔覺得有機可趁,便下旨以太子梁牧為帥,率領百萬大軍,突然渡過作為兩國國界的魯花江支流魯梁河,向東殺來,直取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