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兵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二郎聞言,點了點頭,對她說道:

  「觀音婢,你也知道了,再過兩年多,你大哥等人便要離開這裡,前往五霸遊歷。

  這東土世界,江河湖泊星羅棋布,學會泅水這個本事,或許以後用得上,會救他們一命也不一定。

  你大哥等人,除了少數幾人會泅水,其他全都是旱鴨子。這都練了多久了,他們還沒學會,不趁入冬之前多練一練怎麼成?

  再說了,我特意找了一些漁民明日來教他們泅水,怎好失約?」

  自打決定要讓李靖等人「走出去」之後,李二郎見他們基本上都是旱鴨子,便想著趁住在海邊的這個便利條件,讓他們全都學會游泳。

  不僅是李靖等人,就是手下那一千五百多人,李二郎也打算讓他們全都學會游泳。

  李二郎考慮得有些長遠。

  他自己前世便會游泳,所以很清楚人一旦學會了游泳之後,便會成為身體的一種本能,一輩子也不可能忘記。

  關鍵是他們都學會了游泳,還可以為以後可能要組建的水軍提前做好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現在有這麼好的條件不去學游泳,難道到時候才讓他們臨時抱佛腳去學?

  為了讓程咬金等人和一千五百多手下全都學會游泳,他特意去找了最近才與龍興山百姓有些來往的,住在海邊灘頭的那些漁民們,用一些糧食來換得這些漁民出手幫忙。

  說起住在海邊的這些漁民,人數不多,攏共才幾百人。

  龍興山百姓歷經千辛萬苦逃難至此之時,這些漁民見他們人多勢眾,擔心被欺負,一直不與他們來往。

  還是在今年夏天,當這些漁民意外發現龍興山百姓從龍興山山中運了大量糧食回半山腰之後,他們將主意打在這些糧食之上,主動用捕獲的各種海魚來交換糧食,雙方這才慢慢熟絡了起來。

  得益於這些漁民慢慢放下戒心。雙方開始交流之後,龍興山百姓和李二郎才得知,被他當成海灣的海岸線延綿千里!

  而且海灣南北兩頭竟然都是延伸至海中深處的懸崖峭壁,也就是說,除非從海上划船過來,否則,南魯國境內那個龍興山山口便是龍興山的唯一出入口!

  這個消息,對於龍興山和李二郎來說,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它意味著龍興山只要守住南魯國境內的那個山口,那龍興山便是一個極為安全的世外桃源!

  也正是因為知道了龍興山的地形,又派人去海灘南北盡頭兩端實地查證之後,李虎柱等人才決定將一些計劃提前,先做好諸多準備。

  李二郎等人在得知龍興山只有一個進出的山口之後,也長舒了一口氣。

  如今,只需在南魯國境內的龍興山唯一出入口修築一座要塞,便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而沒了後顧之憂的李靖等人,才能更為放心的「走出去」,前往東土世界,前往五霸闖蕩、遊歷!

  有了這些漁民的幫忙,程咬金等人和一千五百多人終於在入冬之前學會了游泳。

  雖然他們基本上都是只能在淺海里不沉水而已,還談不上已真正學會游泳了,但程咬金等人還有兩年時間練習,在他們離開前,肯定不是問題。

  秋收之後,龍興山順利的完成了今年冬小麥的播種。歷經一年多時間的開墾,這次冬小麥的耕種面積,已高達三萬餘畝梯田。

  今年龍興山糧食大豐收,糧倉里堆放了一千多萬斤各種糧食,已足夠所有人食用一年多了。

  至此,逃難至此的龍興山百姓們終於不用再為糧食而發愁了。

  各種過冬物資,尉遲良也早早就從外面採買了回來,分發到各家各戶。

  龍興山百姓中的絕大多數人,也終於迎來了他們生平第一個無憂無慮的冬天。

  由於再過兩年,李靖等人便要「走出去」,到東土世界各地遊歷、磨練。因此,今年這個冬天,李二郎、李靖等人以及一千五百多人都沒偷懶,全都勤修苦練武藝,加強了各種陣法、戰陣的演練。

  尉遲良也主動現身,指點大家練武。

  訓練之餘,李二郎又以「李世民」的身份,以自己忘記了以前很多事情為由,特意讓李靖給自己講解各種兵書、兵法、戰陣、陣法、領兵心得等等。

  他想趁李靖還沒離開,抓緊時間找他學習一切軍事知識和行軍打仗的經驗。


  李靖見此,乾脆便將他熟記的《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等兵書以及自己前世所著的兵書《六軍鏡》、《衛公兵法》、《李衛公問對》抄了出來,裝訂成冊之後,一一傳授給李二郎。

  他還在每次指揮一千五百多人演練兵陣之時,一一給李二郎作了詳盡的講解,直至李二郎學會為止。

  轉眼之間,李二郎已跟著李靖學了三個月兵書兵法和各種軍事知識。

  不知為何,李二郎學得極快,好像是他原本就懂這些一般,李靖一說他就會,一講他就明。

  僅僅三個月時間,李靖便從傳授軍事知識給他,開始變成了兩人互相討論。

  李二郎比李靖多了一千多年的認知,又熟讀歷史,大致知道唐朝之後各朝各代的一些軍隊情況。尤其是他對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特別感興趣,特意研究過一段時間蒙古騎兵的戰法:

  1.多兵種協同作戰。

  蒙古軍隊不僅限於騎兵,還包括步兵(如駑兵)、工兵(負責製造攻城機械)、炮兵(裝備有各種攻城器械)以及水兵等,各兵種之間分工明確,相互配合,形成聯合作戰的態勢。

  2.分進合擊與包抄衝擊。

  在野戰中,蒙古騎兵常常採取分進合擊的戰術,利用輕騎兵的機動性進行遠距離射擊和騷擾,消耗敵人兵力,待敵人疲憊時,重騎兵再發起衝鋒,一舉擊潰敵人。

  同時,蒙古騎兵還擅長包抄衝擊,通過迂迴包抄打亂敵人的陣型,然後從背後或兩翼發起攻擊。

  3.弧形戰陣與勇士居前。

  作戰時,蒙古騎兵常呈半圓形或橫隊布陣,拔都魯(敢死隊)居前,作戰主力擺在兩側,統軍主將與護衛親兵居中。這種布陣方式既有利於發揮騎兵的衝擊力,又能保護主將的安全。

  4.誘敵深入與伏擊戰術。

  在攻城戰中,蒙古軍隊常常採用誘敵出城、設伏殲敵的戰術,通過小規模部隊的誘敵行動,將敵人引入預設的伏擊圈,然後集中兵力進行殲滅。

  因此,當他特意將蒙古騎兵的戰術戰法拿出來與李靖討論之時,立即引起了李靖的興趣。

  從李二郎嘴裡說出來的這種獨特的騎兵戰法,李靖聽了之後大為震驚。

  但李靖馬上便想起了李二郎之前說過,他轉世投胎之後歷經了十八世,便完全瞭然了。

  其實,李靖不知道的是,李二郎之所以這麼快就能與他討論兵法,說來也怪,這也是因為李二郎在跟他學了三個月兵書兵法和各種軍事知識之後,他的腦海里竟然再次出現了李世民領兵打仗的所有記憶片段。

  這些記憶片段和上次出現的李世民與長孫無垢相處的記憶片段一樣,迅速融入了李二郎的腦海里,成了他自己的記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