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梁山改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妹子只管說,我都答應就是了!」晁淵含笑點頭。

  「此事乃是隱秘,還是等之後,我私下說與兄長聽吧,」

  瓊英搖了搖頭,隨即也學著孫安方才的樣子,下拜施禮。

  孫安與瓊英,雖然已在山上多日,但兩人以前都未明言要加入梁山,其他頭領就算與他們相處融洽,互相之間,也總覺得隔著一層,

  今日兩人將話言明,正式加入了梁山,以後才算是真正的自家人了。

  「既然我方才所言之事,眾位兄弟都未出言反對,那我現在便宣布各位兄弟以後的職事,大家記住各自的歸屬,日後莫要搞錯。」

  晁淵眼見聚義廳內氣氛熱切,眾人也並未對取消座次有牴觸情緒,便繼續說道,

  「如今山上有職事得弟兄不多,吏曹便先不設,眾兄弟得職司劃分,功勞賞罰,都由父親和我來安排。」

  「禮曹由吳用主管,在山上新建私塾學堂,不止是懵懂小兒,便是諸位頭領,但有不識字得,也要進去學習。」

  「戶曹由杜遷主管,負責梁山戶籍與錢糧等一應支出。」

  「刑曹由裴宣主管,負責梁山之上軍紀軍法等一應監督懲罰。」

  「工曹由宋萬主管,湯隆、孟康為工曹頭領,三人負責梁山各寨的建設,以及船隻兵器鎧甲的製造。」

  「兵曹由林沖主管,孫安副主管,負責梁山之上兵員訓練,出兵征戰等一應事宜。」

  「各都步戰、水戰將領,守備將領,以及情報探聽頭領,一律歸於兵曹管轄!」

  「趁著這次統計劃分戶籍,從上了梁山的災民之中,再選出三都,三百六十位正卒,連同之前的三都,一共六都士卒,負責外出征戰!」

  「因山寨暫時缺馬,各都皆為步軍。」

  「第一步軍都頭,晁淵,副都頭焦挺。」

  「第二步軍都頭,林沖。」

  「第三步軍都頭,孫安。」

  「第四步軍都頭,徐寧。」

  「第五步軍都頭,汴祥。」

  「第六步軍都頭,鄧飛。」

  「再選出三都水軍正卒,一共三百六十人,分別交由阮家三兄弟統領,負責山寨水戰與水泊運輸之事。」

  「除此之外,再選出一隊女軍,由瓊英統領,負責山寨住宅區域的安全巡視。」

  「再選出兩百守備士卒,由扈三娘統領,負責山寨各處的守衛巡視。」

  「朱貴為山寨酒店情報探聽頭領,朱富為副頭領,二人負責各處的酒店情報探聽。」

  「時遷為山寨走馬情報探聽頭領,韓伯龍為副頭領,兩人負責迅游各處探聽情報。」

  「除此之外,梁山在飲馬川,還有一分寨,分寨士卒皆劃歸楊林統領!」

  從這職事劃分,明顯可看出兵曹人手眾多,一家獨大,其餘各曹都是陪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如今的梁山,與其說類似鄉鎮,其實反而與兵寨更像。

  眾人聽到自己負責的職事後,大多滿意地點著頭,就連扈三娘也並無不滿,她雖本事不錯,但為了隱藏身份,不連累到扈家莊,還是要儘量少下山為好。

  所以晁淵才給她安排了山寨守衛一職義。

  只有瓊英撅著嘴,有些不高興,她也想要帶一隊人馬出外征戰,但晁淵考慮到她年齡還小,連及笄之年都還未到,自不會准許她隨意上陣廝殺!

  ……

  自那日在聚義廳,晁淵宣布廢棄座次,只以職事區分之後,梁山便自上而下,開始改制,

  裴宣、杜遷和宋萬三人連日裡忙得腳不沾地,一邊配合兵曹選拔士卒,一邊還要將剩下的梁山之民登記造冊,分出匠戶與民戶。

  對於將戶籍分為軍戶、匠戶和民戶之事,晁淵也私下探訪過梁山上的普通民眾,發現此次上山的河北災民對這項政策最擁護。

  反倒是梁山原先之民頗有微詞,晁淵在下面轉了一圈,便知道了原因。

  這次戶籍改革後,除了各都士卒的伙食由山寨供養外,剩下的人想要糧食,都需要為梁山努力工作,換取餉銀自己購買,便是耕地得民戶,雖能分到糧食,卻也算是賒欠的,只是並沒有利息,

  等將來他們開墾出的良田收穫了,這些糧食也都要還的。


  河北來的災民之所以擁護這次的改革,除了選出士卒的軍戶和有手藝的匠戶以後能得到餉銀外,便是那普通民眾也能分到田地的條例!

  按梁山的規定,每戶能分到十到二十畝地,他們分到的土地開墾成田地後,前兩年不用交糧,第三年開始,也只需按田地的優劣上繳定量公糧,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的苛捐雜稅,也沒有任何的徭役,反倒是梁山上若有事情需要苦工,僱傭民眾時,還要給他們發工錢。

  無論是能分到屬於自己的田地,那不算太多的公糧,沒有其他苛捐雜稅,平時還能做工領工錢,都讓這些上了梁山的河北災民有種到了夢境之中的感覺。

  他們不少人原本都以為梁山是那種殺人不眨眼的賊窩,上了梁山,稍有不對,便會被頭領們凌虐砍殺。

  要不是因為水災,朝廷又沒有賑濟,實在活不下去了,這些普通民眾如何肯上梁山!

  那須城外的災民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原本也是被梁山用糧食吸引到鄆州的,

  而等鄆州也開始放糧賑濟,這些災民便立刻舍了梁山,留在了須城。

  如今這些已經上了梁山的河北災民,竟然發現梁山上的生活,遠比之前還要有盼頭,這些普通的民眾哪還會有其他的想法,自然是人人歡欣不已,這也是他們擁護此次改制的原因。

  而梁山原本的民眾,以前雖拿不到餉銀,但山寨里卻是管吃管住,其中有不少混子,縱使選不上正卒,但每日在山寨里混混日子,也不會餓死。

  如今這麼一改,這些人的好日子自然就到頭了,其中還算勤勉的,雖選不上正卒,卻也想辦法去給匠戶當學徒,等學到手藝後轉為匠戶,又或者乾脆與民戶一樣,等著分田。

  但也有那些真正懶到骨子裡的蛀蟲,這些人不僅不願幹活,反而在山寨里頻頻藉機鬧事。

  他們自以為自己是山寨的老人,又不是士卒,不用遵守軍法軍規,晁淵就拿他們沒辦法,卻忘了改制後的梁山,早就與先前不同了。

  裴宣身為刑曹主管,早就在等著這個殺雞儆猴,豎立刑曹權威的時機!

  原本的執法隊已經全部劃給了刑曹,他們既負責梁山士卒的軍規法紀,也處理梁山民眾的刑罰問題。

  執法隊出動,很快便將鬧事的混子全部拘捕了起來,裴宣直接當眾判決,領頭的三個,全部斬首示眾。

  其餘人等杖刑之後,臉上刺上字,全部罰作苦工,專門干梁山上最髒最累的活!

  一番整治之後,梁山上下的風紀頓時便好了不少,就連改制之事,也順利的進行了下去。

  吳用在東溪村便是教書先生,沒想上了梁山,也是重操舊業。

  他也算是駕輕就熟,很快就把學堂辦了起來,而首批學生,就是山上那些草莽出身的頭領。

  對於晁淵這個命令,不少頭領嘴上沒說什麼,心中卻顯然不願。

  這點從他們進入學堂的態度就能看出一二。

  「今後要做大事,不識字是絕對不行的!」晁淵開口教訓道,「讓諸位兄弟來學堂,不是讓你們當之乎者也得讀書人,只要能識些字,能看懂山寨文書,就可以不用再來學堂!」

  聽到他這麼說,眾人才鬆了口氣。

  「學究,這學堂事關梁山未來,一切就拜託你了,」晁淵向吳用拱手施禮。

  吳用原本以為自己被分配到學堂,是晁淵信不過他,心中還有些不忿,現在聽到他這般說,才明白晁淵對學堂的重視:「少寨主請放心,學生一定不負所托,儘快讓諸位兄弟出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