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四份協議
在紅色石頭人這個大族群被抹除之後,剩下的布舍爾人在蕭遠的要求下開始迅速組成一個又一個的大型商業貿易組織。
無需帝國動手,這個占據七百多光年星空的龐大星際文明,此刻被徹底拆分開來,變作了上百個大大小小的企業,並被整合到寰宇企業聯盟之中。
布舍爾人原本最高的行政管理機構-最高議會被徹底取締,轉而代之的是各個企業內部建立的商業董事會。
這些董事會選擇出了可以代表整個企業做出決定的董事長,然後,第一屆寰宇商業大會召開。
蕭遠作為帝國代表、寰宇企業聯盟主席、會議主持人參加了這場會議,而剩下的與會者,便是代表各個企業的上百位布舍爾董事長。
站在主持台上的蕭遠環視了一眼,而後開口:「作為寰宇企業聯盟主席,我認為,我們需要為聯盟設立一個統一的基準。」
他一邊說著,將一份從群星巨企抄襲修改後的商會協定展示在了所有與會成員面前:「每一個寰宇企業聯盟的成員,都必須要遵循這份商業協議來進行貿易往來。
「帝國會為你們提供一份軍事保護協議、一份超光速航道使用協議、一份附屬國條約、一份星際商品清單,你們必須簽訂。除此之外,帝國不做其他干涉。」
軍事保護協議。
這份協議的主要內容為帝國將布舍爾控制下恆星系提供軍事保護,確保其免受其他文明打擊而毀滅。
該協議生效期間,一切支出由布舍爾企業支持。且受到保護的企業必須將每年33%的淨收益上繳。
超光速巷道協議。
寰宇企業聯盟成員國可以邀請帝國在恆星系內建立星炬站點以構建超光速巷道來進行商業運輸。星炬的建造和運營成本由企業支付,實際控制權和所有權歸屬帝國。企業每次使用星炬網絡,需要支付貨物總價值1%的額外費用。
附屬國條約。
該條約對成為附庸布舍爾企業的外交、行政和軍事做出了一定的限制。
外交方面,布舍爾附庸不得獨立簽訂任何外交協定,所有外交協定,需要帝國授權才能簽署……
行政方面,布舍爾人不得建立政府機構,不得進行以其他任何形式進行民間基層組織和調動……
軍事方面,帝國不限制布舍爾人的軍事發展,只對布舍爾人的軍事行動做出限制,要求布舍爾人每次進行軍事行動時需要有帝國艦船進行指導,並在軍事行動結束後結算指導費用。
除此之外,條約還對布舍爾人的上繳內容做出了要求:布舍爾人每年要將總產出的45%作為朝貢上繳給宗主國。其中每年至少需要提供100億非複製人口進入突觸凝練機。
星際商品清單。
帝國將依照此清單對企業聯盟成員國開放一些技術和商品支持,成員國需要購買。每個成員國每年所能獲得的商品和技術支持為配額制,配額大小與企業上繳數額正相關。
即總上繳額越多的企業,將得到越多的配額。
四份協議,從方方面面鎖死了布舍爾人獨立發展的可能,逼著他們往商業罪企的方向。
……
塔布爾集團,一個由灰色石頭人組建起來的企業集團。
構成董事會的各個小型族群的族長在看到董事長基蘭賽克帶回來的四份協定和商業協議後不由陷入了沉默,許久後才有人開口:「所以,我們現在的生產工作全部都要停止嗎?」
「不,現在還不可以,我們還沒有對外打開商路,現在停止就是死路一條!」
「打開商路需要什麼?」
「一艘超光速飛船、一艘超光速運輸船、以及至少兩個星炬。我們現在沒有能力擁有其中的任何一個。依照協議內容,我們可以向宗主國尋求幫助。」
「我們不需要超光速運輸船,只需要一艘可以對外探索的超光速飛船。如果可以在貿易目標那裡建造星炬,便只需要支付兩座星炬的40萬億噸的合金就足夠。」
「別做夢了,將星炬放在敵人的領地,你的腦袋裡難道全是火山石嗎?」
「我要提醒你,我們已經不是布舍爾聯盟了,我們現在是塔布爾企業,那些可以不是敵人,而是客戶!」
「客戶又如何,這行為依舊很愚蠢!」
「那如果我告訴你未來我們要將生產行業全部外包你又要怎麼辦?」
「我絕不能同意!」
「你必須同意!」
「憑什麼?」
「如果你不同意,那麼你就必須自己獨立進行生產,然後上繳朝貢!」
「那我就自己生產!」
「哈!好啊,你造出一艘飛船出來我看看!」
提出意見的卡布最終在氣憤中離開了會議室,回到了自己所掌握的飛船生產廠中:「我們絕對不能失去自己生產的能力!」
他一邊說著,將自己工廠的生產負責人拉了過來,將協議給他看道:「如果我要自己製造一艘飛船,我是不是還要額外上繳一艘飛船?」
「不,並不是這樣計算的。」生產負責人看了看協議,面色難看的搖頭:「如果按照協議,我們所有的儲備都不足以製造出一艘飛船。」
「怎麼可能?協議只要求我上繳45%,我可以自己留下55%,我們的納米製造技術那麼發達……」
「但這些是布舍爾人的計算方式,而不是協議的計算方式。」負責人一邊說著,一邊開始計算。
「以協議的計算方式。為了生產出足以支撐艦體結構的金屬,我們需要經過以下步驟:礦石開採-粗礦篩選-金屬冶煉-合金合成,每一個環節需要上繳45%的生產物。
「一艘小型艦船的重量是1432萬噸,為了得到這1432萬噸的金屬用於進一步的生產製造,我們需要上繳的金屬數量是1.42172億噸。
「這1432萬噸金屬隨後還要再經過多道生產工序來生產不同的飛船零部件,這其中又是一次接一次的45%,直到最後徹底組裝。只以金屬一項來看,一艘1432萬噸的飛船,我們需要上繳數十億噸的金屬。」
卡布聽呆了:「可是我們的生產方式是一體成型!根本不需要這些無用的工序!」
「但是協議的計算方式並非如此。」負責人開口道:「事實上,這份協議里涉及飛船生產的產業數不勝數,根本就是在復刻一個才剛剛探索星空的星際文明的製造流程。
「如果你真的要自己製造一艘飛船,我們需要的付出實際上是上千艘飛船。」
「那我要怎麼樣才能製造出一艘飛船?!」
「從這份協議上看,我們可以與其他文明達成商業協議,購買礦物、委託冶煉生產,最後將所有部件運送回來進行組裝。」
負責人聲音無奈,卡布腦中回想的卻是董事會議上的冷笑。
他忽然明白了作為一個附庸的代價——獨立自主,哪怕只是獨立生產一艘飛船,對他們來說或許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無需帝國動手,這個占據七百多光年星空的龐大星際文明,此刻被徹底拆分開來,變作了上百個大大小小的企業,並被整合到寰宇企業聯盟之中。
布舍爾人原本最高的行政管理機構-最高議會被徹底取締,轉而代之的是各個企業內部建立的商業董事會。
這些董事會選擇出了可以代表整個企業做出決定的董事長,然後,第一屆寰宇商業大會召開。
蕭遠作為帝國代表、寰宇企業聯盟主席、會議主持人參加了這場會議,而剩下的與會者,便是代表各個企業的上百位布舍爾董事長。
站在主持台上的蕭遠環視了一眼,而後開口:「作為寰宇企業聯盟主席,我認為,我們需要為聯盟設立一個統一的基準。」
他一邊說著,將一份從群星巨企抄襲修改後的商會協定展示在了所有與會成員面前:「每一個寰宇企業聯盟的成員,都必須要遵循這份商業協議來進行貿易往來。
「帝國會為你們提供一份軍事保護協議、一份超光速航道使用協議、一份附屬國條約、一份星際商品清單,你們必須簽訂。除此之外,帝國不做其他干涉。」
軍事保護協議。
這份協議的主要內容為帝國將布舍爾控制下恆星系提供軍事保護,確保其免受其他文明打擊而毀滅。
該協議生效期間,一切支出由布舍爾企業支持。且受到保護的企業必須將每年33%的淨收益上繳。
超光速巷道協議。
寰宇企業聯盟成員國可以邀請帝國在恆星系內建立星炬站點以構建超光速巷道來進行商業運輸。星炬的建造和運營成本由企業支付,實際控制權和所有權歸屬帝國。企業每次使用星炬網絡,需要支付貨物總價值1%的額外費用。
附屬國條約。
該條約對成為附庸布舍爾企業的外交、行政和軍事做出了一定的限制。
外交方面,布舍爾附庸不得獨立簽訂任何外交協定,所有外交協定,需要帝國授權才能簽署……
行政方面,布舍爾人不得建立政府機構,不得進行以其他任何形式進行民間基層組織和調動……
軍事方面,帝國不限制布舍爾人的軍事發展,只對布舍爾人的軍事行動做出限制,要求布舍爾人每次進行軍事行動時需要有帝國艦船進行指導,並在軍事行動結束後結算指導費用。
除此之外,條約還對布舍爾人的上繳內容做出了要求:布舍爾人每年要將總產出的45%作為朝貢上繳給宗主國。其中每年至少需要提供100億非複製人口進入突觸凝練機。
星際商品清單。
帝國將依照此清單對企業聯盟成員國開放一些技術和商品支持,成員國需要購買。每個成員國每年所能獲得的商品和技術支持為配額制,配額大小與企業上繳數額正相關。
即總上繳額越多的企業,將得到越多的配額。
四份協議,從方方面面鎖死了布舍爾人獨立發展的可能,逼著他們往商業罪企的方向。
……
塔布爾集團,一個由灰色石頭人組建起來的企業集團。
構成董事會的各個小型族群的族長在看到董事長基蘭賽克帶回來的四份協定和商業協議後不由陷入了沉默,許久後才有人開口:「所以,我們現在的生產工作全部都要停止嗎?」
「不,現在還不可以,我們還沒有對外打開商路,現在停止就是死路一條!」
「打開商路需要什麼?」
「一艘超光速飛船、一艘超光速運輸船、以及至少兩個星炬。我們現在沒有能力擁有其中的任何一個。依照協議內容,我們可以向宗主國尋求幫助。」
「我們不需要超光速運輸船,只需要一艘可以對外探索的超光速飛船。如果可以在貿易目標那裡建造星炬,便只需要支付兩座星炬的40萬億噸的合金就足夠。」
「別做夢了,將星炬放在敵人的領地,你的腦袋裡難道全是火山石嗎?」
「我要提醒你,我們已經不是布舍爾聯盟了,我們現在是塔布爾企業,那些可以不是敵人,而是客戶!」
「客戶又如何,這行為依舊很愚蠢!」
「那如果我告訴你未來我們要將生產行業全部外包你又要怎麼辦?」
「我絕不能同意!」
「你必須同意!」
「憑什麼?」
「如果你不同意,那麼你就必須自己獨立進行生產,然後上繳朝貢!」
「那我就自己生產!」
「哈!好啊,你造出一艘飛船出來我看看!」
提出意見的卡布最終在氣憤中離開了會議室,回到了自己所掌握的飛船生產廠中:「我們絕對不能失去自己生產的能力!」
他一邊說著,將自己工廠的生產負責人拉了過來,將協議給他看道:「如果我要自己製造一艘飛船,我是不是還要額外上繳一艘飛船?」
「不,並不是這樣計算的。」生產負責人看了看協議,面色難看的搖頭:「如果按照協議,我們所有的儲備都不足以製造出一艘飛船。」
「怎麼可能?協議只要求我上繳45%,我可以自己留下55%,我們的納米製造技術那麼發達……」
「但這些是布舍爾人的計算方式,而不是協議的計算方式。」負責人一邊說著,一邊開始計算。
「以協議的計算方式。為了生產出足以支撐艦體結構的金屬,我們需要經過以下步驟:礦石開採-粗礦篩選-金屬冶煉-合金合成,每一個環節需要上繳45%的生產物。
「一艘小型艦船的重量是1432萬噸,為了得到這1432萬噸的金屬用於進一步的生產製造,我們需要上繳的金屬數量是1.42172億噸。
「這1432萬噸金屬隨後還要再經過多道生產工序來生產不同的飛船零部件,這其中又是一次接一次的45%,直到最後徹底組裝。只以金屬一項來看,一艘1432萬噸的飛船,我們需要上繳數十億噸的金屬。」
卡布聽呆了:「可是我們的生產方式是一體成型!根本不需要這些無用的工序!」
「但是協議的計算方式並非如此。」負責人開口道:「事實上,這份協議里涉及飛船生產的產業數不勝數,根本就是在復刻一個才剛剛探索星空的星際文明的製造流程。
「如果你真的要自己製造一艘飛船,我們需要的付出實際上是上千艘飛船。」
「那我要怎麼樣才能製造出一艘飛船?!」
「從這份協議上看,我們可以與其他文明達成商業協議,購買礦物、委託冶煉生產,最後將所有部件運送回來進行組裝。」
負責人聲音無奈,卡布腦中回想的卻是董事會議上的冷笑。
他忽然明白了作為一個附庸的代價——獨立自主,哪怕只是獨立生產一艘飛船,對他們來說或許都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