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孝順三郎,賜爵兼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哎,聽說了嗎?寧遠侯府家的三郎,和官家求了兼祧承繼其外祖香火的恩旨,聽說官家聖旨都發下去了,寧遠侯府昨日可是好生熱鬧了一番,就是聽說臉色好像都不太好。」

  汴梁城西大街上的一處茶棚里,一個穿著灰衣短打的漢子,一邊喝著茶,一邊偷偷摸摸的和對面的工友悄聲的說著話。

  「還有這樣的事?官家國事繁重,還有心思管大臣府中的家事不成?」

  漢子對面的工友聽他一說,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趕忙問起了灰衣漢子。

  「嗨!真真的,我正好昨日在不遠的府外幫忙修復院牆,看到好些人在寧遠侯府看熱鬧,後面跑過去打聽了一下,原來是那顧家三郎,獻法有功,憑著功勞跟官家求來的。

  那可是能賺海量銀子的秘方啊,官家看著顧家三郎孝順有加,才特旨恩賜了的,還封了開國縣男的爵位,就算不能世襲罔替,也是五品的爵位了,真是天大的恩典啊。」

  灰衣漢子把他前日打聽來的消息,和工友娓娓道了出來,其間驚呼、羨慕、吃瓜不一而足。

  大周宮城垂拱殿裡,皇帝趙幀高坐在皇座之上,殿前不遠處正躬身站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郎,只見那少年郎,麵皮白淨,略有微黃,雖面容略有稚嫩,但是身材健壯,身高近五尺,乍一看就和十五六歲的少年一樣高大。

  此人頭戴方巾,身穿瀾衫,赫然已經在小小年紀,就考中了秀才功名,只見他正雙手高舉著一本冊子,向皇帝在說些什麼。

  「學生寧遠侯府嫡三子顧廷煥,叩見官家,願官家龍體安康,諸事順遂。」

  「顧家三子,說來朕還是第一次見你,此前也從未見你入宮,倒是你二哥年幼之時,曾在朕面前耍了一套槍法,深得顧侯的家傳吶。聽內侍所言,你遞帖子入宮是為獻法而來?」

  現在已經是皇祐五年,大周皇帝趙幀已經44歲了,離他駕崩也只剩十年,一國之主,國事繁忙,再加上膝下無嗣,後宮嬪妃還等著他寵幸。

  公事私事都要等他處理,召見顧廷煥也是看在寧遠侯顧偃開的面上,所以也沒有多說,直接問起顧廷煥的目的。

  「學生因家中秘辛,一直在揚州和母親外祖生活,是以未能常見天顏,望官家原宥學生失禮之處。學生此來正是為了向陛下獻上可利國利民之法,請官家閱覽。」

  說完就拱手一禮,把手上的書冊托在手心高舉,呈了上去。

  皇帝趙幀眼神示意內侍上前取過,遞到他手上之後,低頭看了起來,初時臉色平淡,看著看著漸漸變成了訝異的神色,繼而有些喜色湧上臉頰,也不發言,繼續認真的看了起來。

  一時殿中變得格外安靜,顧廷煥恭敬的站在殿中,等待皇帝的問詢。

  不知過了多久,只聽一聲吐氣之聲傳出,接著一句話傳入了顧廷煥的耳中。

  「冊上所言,可否屬實?」

  顧廷煥趕忙回道:

  「回官家,此事千真萬確,學生願意以人頭和功名擔保,此法是學生與外祖父,經過了三年的鑽研、測試、直至最後的收穫,一步未差,都寫在了冊子當中。」

  「此曬鹽法和精煉之法,不僅可以大大的降低,我大周億萬子民,生活的成本,而且還能夠打擊私鹽的猖獗,增加國庫收入,甚至還能夠販賣給周邊的國家,以低價且更精良的鹽,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打擊他們的相關產業。」

  顧廷煥說完咽了口唾沫,繼續介紹了下去。

  「學生曾經在滄州、青州、海州都實地考察過,這幾處地方,都有合適的地方,只需要選擇海邊廉價的淺灘,稍微整改之後,就可以按照曬鹽法曬制,應當可以每年給朝廷獲得八百萬擔鹽。」

  「學生外祖,也願意獻上在海州的一處萬畝鹽田,獻與官家,官家可以直接派遣官員,實地探查其流程和收穫,看學生所說是否屬實。」

  「好,你和你外祖父願意毀財報效朝廷,有心了。」

  趙幀聽到顧廷煥的保證和言之有物的介紹,心中也對此事相信了八九成。

  「想你小小的年紀,就能夠得中生員,還和親長親力親為,考察合適的場地,好啊,如果此事為真,朕定會大大獎賞你和你外祖父。」

  「不愧是我大周朝勳爵之家的棟樑之材啊,你可有所求?」

  獻上曬鹽法,本就是顧廷煥的目的,因為他本來自後世,對知否的劇情,很了解。

  不料自己因為一次意外,重生到了寧遠侯顧偃開繼室白氏的肚子裡,做了那個和母親一起一屍兩命的顧家嫡三子。


  重生十來年來,他看著在前世之時,學生一樣的年齡,只有不到二十歲的生母,為了他和顧偃開和離,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甚至不顧早產生下他時,身體落下的虧空,月子坐滿之後,就毅然帶他回返揚州,替他掙得了活命的機會,就算是一塊千年寒冰,都已經化了。

  而在揚州時,外祖父白老爺子,對自己的呵護,也無微不至,就像對待繼承家業的親孫子一樣,延請名師、學武識字,手把手的教導他,讓初來到陌生古代的顧廷煥,幸福美滿的適應了古代生活。

  只是看著外祖父因為無人傳承香火,偶爾偷偷嘆息,母親獨自一個人時孤苦伶仃、思念長子的樣子,心裡一股憤憤不平洶湧而來,他只想怒罵上天,為什麼?為什麼良善的人,應該有這樣的下場。

  所以他才要努力讓母親和外祖父,過的更好,過的更幸福,還要過的更圓滿。

  才有了此時的一幕。

  「學生有所求,請陛下容秉。」

  顧廷煥說完,撲通一聲,跪在了殿中,和大周子民的父母,朝廷的官家,訴說了他如此做的緣由。

  「學生本出自寧遠侯府,幼時家中突變,我母親九死一生之下生下了我,之後母親與父親和離,離開顧家,因為年齡尚幼,母親極力爭取,允諾等我長大後再回歸侯府,才得以把我帶回揚州,免了學生的一場死劫。」

  「在揚州時,外祖父與母親對我無微不至,學生初時懵懂,沒心沒肺的長到了入學之時。當學生看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才知道我母親的良苦用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