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李唐來人,裴矩
洛陽風雲醞釀許久,最終以大宗師親自下場而落幕,有人歡喜有人憂。
王世充野心勃勃,布局許久,想一舉將人葬送洛水,卻精心編織了一隻竹籃……
李密赴偃師、洛陽,欲趁亂刺殺王世充,趁水摸魚,走出瓦崗,反被寇仲將計就計,借王世充之手讓他吃了虧……
李閥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支持沒爭取到,連李世民都被擒……
魔門更想不通,怎麼突然之間多了好幾個大宗師敵人……
天下間忽多出一個大宗師,影響不可謂不大,後面該如何選擇,又會有何結果,沒人能看清。
但有識之人都知道,世間形勢,牽一髮而動全身,洛陽的風雨雖然已經降下,可其影響才剛剛醞釀!
或如春雨滋潤萬物,或如夏水蘊出山洪肆虐,無人知曉。
此時,引爆風雨,為洛陽留一地爛攤子的陳源已經回到揚州。
洛陽一行,得和氏璧,戰大宗師,還見到了書中一些出彩的人物,既定目標幾乎都達成了。
除了既定目標,還有驚喜,再見寇仲和徐子陵,以救傅君瑜為代價,換來了楊公寶庫的消息,還有獨孤閥投誠。
讓陳源略覺可惜的是,魔門過于謹慎,他並未見到那個如月下精靈一般的魔女。
「寧道奇……道門……」
陳源仍在琢磨著寧道奇說的那些話,從寧道奇自比為仙的武道意志來看,他為佛門奔走,必然有目的。
「他們是不是知道些什麼,卻不想擔那些因果,才借佛門之手去推行?」
書中的師妃暄他們就像知道未來一般,中邪了一樣立挺李世民,哪怕寇仲得到宋閥支持,足以平分天下,依然如此!
是的,他們支持的不是李閥,也不是世子李建成,而是李世民!
「待定了南方,我到要看看,道門那些神神秘秘的傢伙,在搞什麼名堂!」
陳源暫時按下心中的思緒,現在做重要的,是將聲望轉化為實力,定鼎南方。
有傳國玉璽在手,他弔民伐罪又多一層撥亂反正的名義,在這個民智普遍不高的時代,名比什麼都重要。
因為人才太少,沒有名,根本無人可用,和氏璧解決了他最大的困境,有人來投,再加上他後世記憶,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人才。
要是那些史書留名之人都各盡其才,還怕治理不好這天下嗎?
只等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就可向外擴張,屆時攜大宗師之威,北伐反而比治理更為容易。
武力不是萬能的?只是因為還不夠強而已!
強到一定程度,武力就是萬能的!
哪怕解決不了問題,也能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思忖一翻,陳源擬定好了計劃,先定南方,然後……北伐!
「宋缺……」
陳源想起印象中又一個出彩的角色,要定南方,嶺南宋家就必須去一趟。
腦海中閃過所有關於宋缺的信息,陳源心中有了個大概,心中低喃:
「磨刀三十餘年,自覺可斬寧道奇嗎?既如此,就等我完善南天門再去尋你吧。」
親自見過寧道奇,陳源便知書中所寫的,不過是很小的一部分,盡信書,不如無書,他自然不會以為看過書,就對宋缺瞭若指掌。
在一方真實的世界,什麼都可能發生,也許宋缺打著打著就爆種也說不定,反正沒把握,陳源不想妄動,葬送一番事業。
「殿下,李閥的人到了,公主李秀寧帶人來交涉。」
師妃暄款步而來,將之思緒拉回。
洛陽之事,寧道奇親至仍無功而返,使得她愈發乖巧,盡展所能,已經成了管家一般的人物。
「看來李淵還是挺重視這個兒子的,走,隨我去會一會這巾幗英雄。」
聽到李秀寧的名字,陳源有些驚訝,不知該說李淵糊塗,還是說他膽氣過人。
要知道,他能扣李世民,再扣一個李秀寧也不是沒有可能。
李秀寧是標準的美人,一身色彩淡麗的華服,身材窈窕動人,風神高雅,讓人無法挑剔。
在她身後,還有兩人,都四五十歲,看模樣是儒生。
「見過陳王殿下。」
李秀寧福禮,道明來意:
「多謝陳王殿下擔待秀寧兄長,些許薄禮,請殿下收下。」
明明是交贖金,被她這麼一說,就成了送禮感謝,面子上好看了許多。
陳源只在意實際上的好處,錢到位,什麼都好說,笑道:
「好說好說,你二哥馬上就到。」
他並未虐待俘虜,方才已經讓人去叫李世民了,只是楊廣的江都行宮修得有些大,一時半會還沒到,他就先招呼著幾人入座。
等李世民被人引入正廳,見到席間的人,心中生出無地自容之感,淪為階下囚要人來贖的滋味,有一次就夠啦。
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憋屈,李世民打過招呼,得陳源授意,走到李閥一方:
「秀寧,裴寂先生,還有這位……」
裴寂是他天策府中老人,是他的心腹,來此並不奇怪,只是另一個儒生,他卻認不得。
裴寂適時為他介紹道:
「殿下,這是我的族兄裴矩,前隋右光祿大夫、護北蕃軍事,負責中外貿易。」
這個時代的門閥世家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人才輩出,且同族之間相互維繫,二人雖出身不同支系,但都是河東裴氏,自是親近。
眼看隋室窮途末路,裴矩前來奔他,另謀前程,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所以裴寂說起他時大大方方,並未隱瞞,他相信李世民能知他意思。
「原來是裴矩先生,勞先生來此,讓先生見笑了。」
李世民自是聽過裴矩大名,主持西域與舊隋邊境一帶的商貿事務,著有《西域圖記》三卷,記述西域四十四國的概貌。
西域圖記序文末尾還寫有:「故皇華遣使,弗動兵車,諸蕃既從,渾、厥可滅。混一戎夏,其在茲呼!不有所記,無以表威化之遠也。」
只是渾、厥可滅這句話,就令吐谷渾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此外,他還擅用離間計,使突厥分裂成兩部,攻戰不休,又趁突厥無力外顧,暗許鐵勒出兵攻打吐谷渾,借刀殺人。
而對面的陳源聽到裴矩的名字,心中亦是一驚,看向李秀寧身後那個儒生。
人及中年,他鬢間略微添上了幾分斑白,身穿儒服,一眼看去,殊無特別,就像是他的名字,中規中矩。
可越是這般,陳源愈發覺得他不簡單,旁人不知道裴矩的秘密,他豈會不知?
他還有另一重身份,魔門蓋世高手,大宗師級人物,邪王石之軒!
王世充野心勃勃,布局許久,想一舉將人葬送洛水,卻精心編織了一隻竹籃……
李密赴偃師、洛陽,欲趁亂刺殺王世充,趁水摸魚,走出瓦崗,反被寇仲將計就計,借王世充之手讓他吃了虧……
李閥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支持沒爭取到,連李世民都被擒……
魔門更想不通,怎麼突然之間多了好幾個大宗師敵人……
天下間忽多出一個大宗師,影響不可謂不大,後面該如何選擇,又會有何結果,沒人能看清。
但有識之人都知道,世間形勢,牽一髮而動全身,洛陽的風雨雖然已經降下,可其影響才剛剛醞釀!
或如春雨滋潤萬物,或如夏水蘊出山洪肆虐,無人知曉。
此時,引爆風雨,為洛陽留一地爛攤子的陳源已經回到揚州。
洛陽一行,得和氏璧,戰大宗師,還見到了書中一些出彩的人物,既定目標幾乎都達成了。
除了既定目標,還有驚喜,再見寇仲和徐子陵,以救傅君瑜為代價,換來了楊公寶庫的消息,還有獨孤閥投誠。
讓陳源略覺可惜的是,魔門過于謹慎,他並未見到那個如月下精靈一般的魔女。
「寧道奇……道門……」
陳源仍在琢磨著寧道奇說的那些話,從寧道奇自比為仙的武道意志來看,他為佛門奔走,必然有目的。
「他們是不是知道些什麼,卻不想擔那些因果,才借佛門之手去推行?」
書中的師妃暄他們就像知道未來一般,中邪了一樣立挺李世民,哪怕寇仲得到宋閥支持,足以平分天下,依然如此!
是的,他們支持的不是李閥,也不是世子李建成,而是李世民!
「待定了南方,我到要看看,道門那些神神秘秘的傢伙,在搞什麼名堂!」
陳源暫時按下心中的思緒,現在做重要的,是將聲望轉化為實力,定鼎南方。
有傳國玉璽在手,他弔民伐罪又多一層撥亂反正的名義,在這個民智普遍不高的時代,名比什麼都重要。
因為人才太少,沒有名,根本無人可用,和氏璧解決了他最大的困境,有人來投,再加上他後世記憶,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人才。
要是那些史書留名之人都各盡其才,還怕治理不好這天下嗎?
只等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就可向外擴張,屆時攜大宗師之威,北伐反而比治理更為容易。
武力不是萬能的?只是因為還不夠強而已!
強到一定程度,武力就是萬能的!
哪怕解決不了問題,也能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思忖一翻,陳源擬定好了計劃,先定南方,然後……北伐!
「宋缺……」
陳源想起印象中又一個出彩的角色,要定南方,嶺南宋家就必須去一趟。
腦海中閃過所有關於宋缺的信息,陳源心中有了個大概,心中低喃:
「磨刀三十餘年,自覺可斬寧道奇嗎?既如此,就等我完善南天門再去尋你吧。」
親自見過寧道奇,陳源便知書中所寫的,不過是很小的一部分,盡信書,不如無書,他自然不會以為看過書,就對宋缺瞭若指掌。
在一方真實的世界,什麼都可能發生,也許宋缺打著打著就爆種也說不定,反正沒把握,陳源不想妄動,葬送一番事業。
「殿下,李閥的人到了,公主李秀寧帶人來交涉。」
師妃暄款步而來,將之思緒拉回。
洛陽之事,寧道奇親至仍無功而返,使得她愈發乖巧,盡展所能,已經成了管家一般的人物。
「看來李淵還是挺重視這個兒子的,走,隨我去會一會這巾幗英雄。」
聽到李秀寧的名字,陳源有些驚訝,不知該說李淵糊塗,還是說他膽氣過人。
要知道,他能扣李世民,再扣一個李秀寧也不是沒有可能。
李秀寧是標準的美人,一身色彩淡麗的華服,身材窈窕動人,風神高雅,讓人無法挑剔。
在她身後,還有兩人,都四五十歲,看模樣是儒生。
「見過陳王殿下。」
李秀寧福禮,道明來意:
「多謝陳王殿下擔待秀寧兄長,些許薄禮,請殿下收下。」
明明是交贖金,被她這麼一說,就成了送禮感謝,面子上好看了許多。
陳源只在意實際上的好處,錢到位,什麼都好說,笑道:
「好說好說,你二哥馬上就到。」
他並未虐待俘虜,方才已經讓人去叫李世民了,只是楊廣的江都行宮修得有些大,一時半會還沒到,他就先招呼著幾人入座。
等李世民被人引入正廳,見到席間的人,心中生出無地自容之感,淪為階下囚要人來贖的滋味,有一次就夠啦。
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憋屈,李世民打過招呼,得陳源授意,走到李閥一方:
「秀寧,裴寂先生,還有這位……」
裴寂是他天策府中老人,是他的心腹,來此並不奇怪,只是另一個儒生,他卻認不得。
裴寂適時為他介紹道:
「殿下,這是我的族兄裴矩,前隋右光祿大夫、護北蕃軍事,負責中外貿易。」
這個時代的門閥世家之所以強大,就是因為人才輩出,且同族之間相互維繫,二人雖出身不同支系,但都是河東裴氏,自是親近。
眼看隋室窮途末路,裴矩前來奔他,另謀前程,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所以裴寂說起他時大大方方,並未隱瞞,他相信李世民能知他意思。
「原來是裴矩先生,勞先生來此,讓先生見笑了。」
李世民自是聽過裴矩大名,主持西域與舊隋邊境一帶的商貿事務,著有《西域圖記》三卷,記述西域四十四國的概貌。
西域圖記序文末尾還寫有:「故皇華遣使,弗動兵車,諸蕃既從,渾、厥可滅。混一戎夏,其在茲呼!不有所記,無以表威化之遠也。」
只是渾、厥可滅這句話,就令吐谷渾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此外,他還擅用離間計,使突厥分裂成兩部,攻戰不休,又趁突厥無力外顧,暗許鐵勒出兵攻打吐谷渾,借刀殺人。
而對面的陳源聽到裴矩的名字,心中亦是一驚,看向李秀寧身後那個儒生。
人及中年,他鬢間略微添上了幾分斑白,身穿儒服,一眼看去,殊無特別,就像是他的名字,中規中矩。
可越是這般,陳源愈發覺得他不簡單,旁人不知道裴矩的秘密,他豈會不知?
他還有另一重身份,魔門蓋世高手,大宗師級人物,邪王石之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