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恩師
記憶里,一進初中,就掉進了作文坑。第一節語文課,做作文,當堂寫,當堂交,不得帶回家。第二節語文課,又是做作文,依然當堂寫。第三節,還是作文……語文課似乎成了作文課。但是,就是這位老師,他教的另一個班不寫作文!太欺負人了!我們班的人個個義憤:真正的偏心!憑什麼我們就是母奶牛,堂堂語文課擠作文,擠得出不了奶都快出尿了,還要使勁擠!他們班的就是小奶牛,堂堂語文課「喝牛奶」,聽老師講,還講得那麼多,那麼好聽!
我們的抗議老師不理睬。為了明白我們到底為什麼會吃這個「虧」,有機靈的同學去打聽了。原來,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在小學升初中的統考語文卷上,作文結尾寫了一首四句無題詩。老師是發了狠,一定想要知道,這位同學答卷上的詩,究竟是本人寫的,還是背了父母寫的作品。所以,課課以作文相逼。接下來,他們順藤摸瓜,查到了這個「害群之馬」是誰。不幸,這個人正是本人。於是,我被同學們送到了老師面前:「寫!寫不出詩不許回教室!」「寫出詩了就別回教室了!上別的班去!」「別來害我們,害那個小奶牛班去!」……
那個場景讓我實在傷心,幽幽的怨念,一絲一縷,化作一字一句:「都是平日好友,都曾盟誓不棄不離到永久,就這一點小事,說攆走就攆走!」老師笑了,把我送回教室。同學們問他,我寫出詩來了沒,他不答,只笑:「呵呵!呵呵!」
總之,那以後的語文課是正常了,我的日子不正常了。老師給我弄來了一張特別通行證,學校閱覽室後的書庫我可以自由進出,隨意借閱。與這個特權相交換的是,我每星期交一篇作文,一直交到初中畢業,寒暑假例外。老師的教研室里有另外三位老師,我常聽他們批評我的老師,指責他這樣的培養不亞於拔苗助長。於是我心向神往:要是成了那三位老師的學生該多好!
人,有的時候就是會心想事成的。初中升了高中,三年,一年一位老師,我在那三位老師手下挨個兒過了一遍,才知道,每位老師平時都正常,和藹又耐心,一到帶我就「發瘋」。我記憶猶新的是那位語文教研室主任。他講課常常超綱。每次超綱時都要說:「下面的內容不在教學大綱內,大家當個小故事聽聽,但有的同學,」說到這兒,都會用陰森森的目光狠狠盯我一會兒,說,「必須好好聽,認真記。」
記得有一次考試,他的考題出得讓我們嗷嗷直叫。考題說,我國曾有過三位絕世美女,引起過政局動盪的,第一位,與安史之亂有牽連的,這個我知道,楊家幼女玉環,但考卷不要我填,它寫好了在紙上;第二位,民間傳說導致商朝滅的,我也知道,是蘇妲己,這個考卷也不讓我答,它直接寫好了;第三位,是史實,烽火戲諸侯的,是哪位?偏巧,我當時嫌「褒姒」這兩個字難寫難認又難讀,懶得理會。而且考前我們學習小組共同複習的時候,大家也研究認定:「這個東西誰認得!」「超綱!不考!」「對!不考!這麼難寫的字,就不能考!」「叫她改名去!」「改個好寫的名字大家才好認得她。叫她現在站在我面前,我肯定就叫她「哎」!她有名字也等於沒名字!」「就是!人長得漂亮又怎麼樣,名字糟,照樣可以認不得!」於是集體沒準備,結果集體交白卷。一出考場,我們小組聚在一起集體痛罵:「哪個奸細!把我們小組的複習情況作了記錄,交給老師打小報告,討賞去了!」「誰!要把他查出來!」「好好整!」「狠狠批!」「太不象話!肯定是有意的!」「太壞!讓我吃這個悶虧!明明知道是誰,就是字太難寫了寫不出來!……奸賊!一定要把他揪出來!」「而且不好寫「哎」,寫了老師肯定不認,只好不寫。虧,真虧!」「可惡!超綱的還考!」「超綱也沒什麼,把楊貴妃空那兒給我填,不行嗎?非要填那個東西,曉得是個「包四」,就是寫不對吧,只好……丟分!」「真奸,前兩個會的他寫走了,單留這個,誰不知道,不就是個漂亮的呆子!呆子就該叫呆子,以為叫個大家叫不出的名字她就聰明了嗎?更呆!」「就是!以前讓人丟江山,現在讓人丟分,禍害!大禍害!」「千年老奸妖!」「奸!奸!奸!真太奸!」……這時,老師走出教室,笑呵呵地對我們說:「同學們!不要亂怪別人!要查奸細,我來告訴你們,就是我這一個,呵呵!大奸細!大奸賊!就是不是什麼妖,更沒有千年,呵呵,就只是一個大奸師!奸師也是看你們奸得不象話了,你們,這個這個……要人改名的……不是大綱內容也不怎麼樣,我照樣考你們。」沒人說什麼了。
那次考試成績出來,老師親自發考卷。我的那份他留到了最後,笑嘻嘻地遞給我,說:「別人的「褒姒」只扣一分,你的「褒姒」我扣了兩分。你自己查查卷子看看是不是。你不要跟我叫,這條題就該只考你一個人的,結果你讓全班陪你丟分。你好好認真記麼,沒得事,考都不會考,揪了一幫人,嫌別人名字不好寫的,你那個「都曾盟誓不棄不離到永久」的小詩呢?就這麼一點小事,把人家一個古人,說攆走就攆走,還就是你們女同胞!我也不要你寫檢討了,你去算算看,全班人就這一條題一共扣了多少分,那些分,本來都該扣在你一個人頭上的,我對你手下留情,只扣了兩分。你好好想想,給我記住。不要忙了罵別人「奸」了,你自己老實點就行了。」
那年的我尚幼,體會不到老師的用心良苦,只感到一種特別的苛待。我接過卷子,心裡一陣感傷一陣涼。等老師轉身一離開,我就對著我的好朋友,悲切地唱:「人家的閨女有花戴……」不想老師立刻聽見了,轉身問我:「怎麼說?你爹?」我一肚子難過,但抱怨的詞兒「我爹只把文墨塞」是肯定出不了口的了,只好唱:「我爹送個王冠來。」老師笑了笑,轉身離開了。我見他走到了教室門口,以為他不會再來了,鬆了口氣,對著好友,直接唱那曲兒的最後一句訴苦:「重呀重得唻哎~重呀重得唻!」不料老師立刻返身趕過來:「怎麼說?戴還是不戴?不要跟我哭,說女孩子不行,太重了什麼的。老師給你的帽子,你怎麼說?」逃不過啊!我只好硬著頭皮把中間一句補全,唱:「練個硬頭頂起來。」老師一笑:「小丫頭,一不留神就在這兒滑頭——好好練習,別這個嫌,那個嫌的,挑。」
就這樣,幾位老師都盤算著,怎麼把我送進文壇。但人算不如天算,我畢業的時候,趕上了經商大潮。我領了父命去學商。老師送我離校時,有幾分惆悵:「你,學商了?」「是的。反正,賣菜是賣,賣書是賣,賣自己的文也是賣。」老師們笑了:「別想得太簡單了。社會是複雜的。」「以後能賣文就賣,不能的話,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要硬來。」「經商,是時代的大潮,寫文的事,沒什麼舍不下的。老師都能放下,你也,把心放寬些吧。」
後來,歲月漫長。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我漸漸理清了身邊的雜務,靜下來,開始寫點什麼了。卻發現,這些年,我記了太多的流水帳,人情債,當我回過頭來,在記憶的書卷里翻查四位恩師的姓名時,這裡竟然已經缺頁損毀了。我,只記得他們的音容笑貌,記不起,哪怕是姓氏。
九月的蝴蝶俏皮地飛,嘲笑我的謝師花束不能送到位。隔著翻修得我幾乎認不出的母校校牆,我依稀記得,恩師說過,畢業以後不必送什麼禮物,能有作品發表,便是最好的問候。於是我寫下這篇《憶恩師》。也許,老師們能見文如見人,還會象以前一樣,欣慰一笑吧。
…*…*…*
鳴謝
感謝賀敬之、丁毅率領的文藝團隊,給我們帶來了歌舞劇《白毛女》,帶領數代人走上歌舞大道。回首之時,至今經典依舊。也感謝這些舊作的修復者們的辛勤勞動,讓我們再次看到了記憶中的青春花容,那些以為飄逝不復的絕代風華。
我們的抗議老師不理睬。為了明白我們到底為什麼會吃這個「虧」,有機靈的同學去打聽了。原來,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在小學升初中的統考語文卷上,作文結尾寫了一首四句無題詩。老師是發了狠,一定想要知道,這位同學答卷上的詩,究竟是本人寫的,還是背了父母寫的作品。所以,課課以作文相逼。接下來,他們順藤摸瓜,查到了這個「害群之馬」是誰。不幸,這個人正是本人。於是,我被同學們送到了老師面前:「寫!寫不出詩不許回教室!」「寫出詩了就別回教室了!上別的班去!」「別來害我們,害那個小奶牛班去!」……
那個場景讓我實在傷心,幽幽的怨念,一絲一縷,化作一字一句:「都是平日好友,都曾盟誓不棄不離到永久,就這一點小事,說攆走就攆走!」老師笑了,把我送回教室。同學們問他,我寫出詩來了沒,他不答,只笑:「呵呵!呵呵!」
總之,那以後的語文課是正常了,我的日子不正常了。老師給我弄來了一張特別通行證,學校閱覽室後的書庫我可以自由進出,隨意借閱。與這個特權相交換的是,我每星期交一篇作文,一直交到初中畢業,寒暑假例外。老師的教研室里有另外三位老師,我常聽他們批評我的老師,指責他這樣的培養不亞於拔苗助長。於是我心向神往:要是成了那三位老師的學生該多好!
人,有的時候就是會心想事成的。初中升了高中,三年,一年一位老師,我在那三位老師手下挨個兒過了一遍,才知道,每位老師平時都正常,和藹又耐心,一到帶我就「發瘋」。我記憶猶新的是那位語文教研室主任。他講課常常超綱。每次超綱時都要說:「下面的內容不在教學大綱內,大家當個小故事聽聽,但有的同學,」說到這兒,都會用陰森森的目光狠狠盯我一會兒,說,「必須好好聽,認真記。」
記得有一次考試,他的考題出得讓我們嗷嗷直叫。考題說,我國曾有過三位絕世美女,引起過政局動盪的,第一位,與安史之亂有牽連的,這個我知道,楊家幼女玉環,但考卷不要我填,它寫好了在紙上;第二位,民間傳說導致商朝滅的,我也知道,是蘇妲己,這個考卷也不讓我答,它直接寫好了;第三位,是史實,烽火戲諸侯的,是哪位?偏巧,我當時嫌「褒姒」這兩個字難寫難認又難讀,懶得理會。而且考前我們學習小組共同複習的時候,大家也研究認定:「這個東西誰認得!」「超綱!不考!」「對!不考!這麼難寫的字,就不能考!」「叫她改名去!」「改個好寫的名字大家才好認得她。叫她現在站在我面前,我肯定就叫她「哎」!她有名字也等於沒名字!」「就是!人長得漂亮又怎麼樣,名字糟,照樣可以認不得!」於是集體沒準備,結果集體交白卷。一出考場,我們小組聚在一起集體痛罵:「哪個奸細!把我們小組的複習情況作了記錄,交給老師打小報告,討賞去了!」「誰!要把他查出來!」「好好整!」「狠狠批!」「太不象話!肯定是有意的!」「太壞!讓我吃這個悶虧!明明知道是誰,就是字太難寫了寫不出來!……奸賊!一定要把他揪出來!」「而且不好寫「哎」,寫了老師肯定不認,只好不寫。虧,真虧!」「可惡!超綱的還考!」「超綱也沒什麼,把楊貴妃空那兒給我填,不行嗎?非要填那個東西,曉得是個「包四」,就是寫不對吧,只好……丟分!」「真奸,前兩個會的他寫走了,單留這個,誰不知道,不就是個漂亮的呆子!呆子就該叫呆子,以為叫個大家叫不出的名字她就聰明了嗎?更呆!」「就是!以前讓人丟江山,現在讓人丟分,禍害!大禍害!」「千年老奸妖!」「奸!奸!奸!真太奸!」……這時,老師走出教室,笑呵呵地對我們說:「同學們!不要亂怪別人!要查奸細,我來告訴你們,就是我這一個,呵呵!大奸細!大奸賊!就是不是什麼妖,更沒有千年,呵呵,就只是一個大奸師!奸師也是看你們奸得不象話了,你們,這個這個……要人改名的……不是大綱內容也不怎麼樣,我照樣考你們。」沒人說什麼了。
那次考試成績出來,老師親自發考卷。我的那份他留到了最後,笑嘻嘻地遞給我,說:「別人的「褒姒」只扣一分,你的「褒姒」我扣了兩分。你自己查查卷子看看是不是。你不要跟我叫,這條題就該只考你一個人的,結果你讓全班陪你丟分。你好好認真記麼,沒得事,考都不會考,揪了一幫人,嫌別人名字不好寫的,你那個「都曾盟誓不棄不離到永久」的小詩呢?就這麼一點小事,把人家一個古人,說攆走就攆走,還就是你們女同胞!我也不要你寫檢討了,你去算算看,全班人就這一條題一共扣了多少分,那些分,本來都該扣在你一個人頭上的,我對你手下留情,只扣了兩分。你好好想想,給我記住。不要忙了罵別人「奸」了,你自己老實點就行了。」
那年的我尚幼,體會不到老師的用心良苦,只感到一種特別的苛待。我接過卷子,心裡一陣感傷一陣涼。等老師轉身一離開,我就對著我的好朋友,悲切地唱:「人家的閨女有花戴……」不想老師立刻聽見了,轉身問我:「怎麼說?你爹?」我一肚子難過,但抱怨的詞兒「我爹只把文墨塞」是肯定出不了口的了,只好唱:「我爹送個王冠來。」老師笑了笑,轉身離開了。我見他走到了教室門口,以為他不會再來了,鬆了口氣,對著好友,直接唱那曲兒的最後一句訴苦:「重呀重得唻哎~重呀重得唻!」不料老師立刻返身趕過來:「怎麼說?戴還是不戴?不要跟我哭,說女孩子不行,太重了什麼的。老師給你的帽子,你怎麼說?」逃不過啊!我只好硬著頭皮把中間一句補全,唱:「練個硬頭頂起來。」老師一笑:「小丫頭,一不留神就在這兒滑頭——好好練習,別這個嫌,那個嫌的,挑。」
就這樣,幾位老師都盤算著,怎麼把我送進文壇。但人算不如天算,我畢業的時候,趕上了經商大潮。我領了父命去學商。老師送我離校時,有幾分惆悵:「你,學商了?」「是的。反正,賣菜是賣,賣書是賣,賣自己的文也是賣。」老師們笑了:「別想得太簡單了。社會是複雜的。」「以後能賣文就賣,不能的話,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要硬來。」「經商,是時代的大潮,寫文的事,沒什麼舍不下的。老師都能放下,你也,把心放寬些吧。」
後來,歲月漫長。在顛沛流離的日子裡,我漸漸理清了身邊的雜務,靜下來,開始寫點什麼了。卻發現,這些年,我記了太多的流水帳,人情債,當我回過頭來,在記憶的書卷里翻查四位恩師的姓名時,這裡竟然已經缺頁損毀了。我,只記得他們的音容笑貌,記不起,哪怕是姓氏。
九月的蝴蝶俏皮地飛,嘲笑我的謝師花束不能送到位。隔著翻修得我幾乎認不出的母校校牆,我依稀記得,恩師說過,畢業以後不必送什麼禮物,能有作品發表,便是最好的問候。於是我寫下這篇《憶恩師》。也許,老師們能見文如見人,還會象以前一樣,欣慰一笑吧。
…*…*…*
鳴謝
感謝賀敬之、丁毅率領的文藝團隊,給我們帶來了歌舞劇《白毛女》,帶領數代人走上歌舞大道。回首之時,至今經典依舊。也感謝這些舊作的修復者們的辛勤勞動,讓我們再次看到了記憶中的青春花容,那些以為飄逝不復的絕代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