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婚姻問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濟南歸來,張煒對婚姻,家庭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他少年時,父親酗酒,家暴,母親為了子女,一味忍讓,讓父親更加肆無忌憚。他也曾勸母親離婚,結束這無休止的婚姻,但母親卻說,這就是命,命里有的,終要受盡。當張煒兄妹幾人,考學的考學,成家的成家,母親卻一瓶百草枯,結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這讓張煒對婚姻產生了恐懼,他對父親恨之入骨,自從考到東信小城,就再也沒有踏入家門,這是每月給父親打去500元錢,算了一點孝心。

  他現在對家庭竟然有了一絲渴望,是少婦的啟蒙,還是初戀的召喚,他弄不清楚,只是在盼望著一種幸福的降臨。

  採風的日子,他騎車滿城瞎轉,像過去的暗探,在探聽社會底層的聲音,探聽人世間不平的事由,並從中一一分析其社會根源和現實意義。

  這天早上,他又到東信飯去吃老豆腐,老闆突然告訴了他一個驚人的消息,北關村的一男子,昨天將自己的女兒殺了,張煒追問是何原因,老闆不得而知,這是一個勁的惋惜。吃罷早飯,張煒就向北關趕去,是何大仇,讓一名父親對自己的女兒持刀相向,是什麼樣的家庭?孩子的母親又幹什麼去了?

  他趕到村子裡,人民還在大街上議論紛紛,這電視上的一幕,如今發生在眼前,人們驚恐不已,大家無論如何都不能將范增成與一個殺人犯劃等號,順著人們的指點,張煒來到案發現場,警戒線仍在,孩子的屍體已拉走屍檢。范增成也已抓獲歸案,正在公安局審問。詳情公安拒不提供,所聽說的,大多數村民們的日常見聞和傳言,儘管支離破碎,但還聽出大概。

  范增成是一個心胸狹窄、猜忌多疑的人,並且十分傳統,與妻子結婚後,第一胎生了女兒,這讓三世單傳的他十分惱火。對妻女經常拳腳相加,妻子一怒之下,與之離婚,後經人說和重新復婚,又生了一個男孩。父親重男輕女,自然對男孩寵愛有加,這讓已上初中的女孩極為不滿,經常與父親爭執。後來,不知是誰同范增成開玩笑,說這男孩長得與他不像,是不是他老婆和別人生的,這讓天生多疑他十分生氣,經常藉故與妻子打鬧,並質問她真偽,妻子如故蒙冤,自然不聽他亂言,便帶著孩子回娘家居住,並準備二次離婚,范增成幾次去接,都沒有見到人,就遷怒於女兒,認為又是他從中挑唆,讓兩人離婚。昨天,范增成酒後,見女兒回家拿衣服,就怒火中燒,他將女兒叫到屋裡,質問她是不是幫媽媽離婚,女兒十分要強,當面指責父親的不是,結果惱怒了的范增成,他找出一把殺豬刀。將女兒刺殺在血泊里,先後17刀,刀刀致命。

  在回出租房的途中,張煒有些吃驚,人常說虎都不食子,一個父親,親生父親與女兒共同生活了十三、四年,從小將其撫育成人,一怒之下,拔刀相對,竟先後刺了17刀,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在自己手裡喪失,這父親竟然無一絲後悔和自責嗎?是什麼原因造成此悲劇的發生?一個悲劇的發生,一定有許多失責的地方存在,如果村委會、學校、鄰居、婦聯、公安等早早發現,並及時干預,一個家庭的悲劇至少可以少發生,這種婚姻里的悲劇,對家庭、社會將會產生多大的衝擊。自己剛從家庭的悲劇中走出,又對婚姻產生了莫大的反思。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維繫好家庭是社會穩定的前提。這讓他想起前幾天看到的一組數據。東信縣全縣平均結婚2800多對,而打離婚證的人員多達952歲,占到三分之一。並且這一趨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會進一步提高。古人說,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婚姻是大事,不是兒戲。古代婚姻之所以三媒六證,從說媒到步入婚姻殿堂,有八個步驟,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儀式。婚姻不僅是兩個人的事,而是男女兩個家庭,甚至是兩個家族的事,一個新的家庭誕生,不是簡單的組合,他是建立的感情、血脈、親情、物質、精神的基礎之上的,而現代的年輕人,將婚姻視為二人的遊戲,一言不合就離婚,至於雙方家庭、子女統統棄之不顧。這個社會是進步了呢?還是後退了呢?

  整個下午,張煒一直在婚姻,家庭的思考中推磨。直到小胡過來叫他,說晚上房東大嫂要請他們兩人吃飯,上午你不在,我就應允下來,你看如何?張煒忙說:「這等好事,我巴不得,天天在外面吃,都忘記家的味道了。」

  下班後,兩人買了些水果,又給大嫂的孫子買了兩件玩具,就到大嫂的新家去了。

  大嫂夫婦都是當地人,年前在村子裡的沿街買了塊地,自己蓋了幾家商鋪,上面一層,全家居住,樓下賣瓷磚等裝飾材料,老房子沒人住,就租給了張煒他們。大哥憨厚樸實,大嫂快言快語,透著精明,一家人四世同堂,兒子自己經營一家裝飾公司。老人都八十來歲了。夫妻二人還自己單過,小孫子剛上幼兒園,正在樓上玩的正歡。

  見到這幸福的一家人,張煒有些羨慕。一位大作家曾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只關注了人的不幸,而忽視了家庭幸福的密碼。大嫂一邊炒菜一邊說:「我和你大哥商量,你們兩個文化人能跑到我們家租房,這就是一種緣分,我們是農民,大老粗,總想請請你們看看能不能指點我們一下。」不到二十分鐘,客廳的茶几上已擺了七個菜,大哥特意把兩瓶好酒拿了出來,「今天,我們就來個不醉不歸。」大嫂忙出來勸:「別一喝就到醉,等會還要吃我烙的餡餅呢。」看來今天不僅有酒福,還有口福。張煒小胡有些慶幸,菜以肉為主,是大哥專門從老會燒雞店買來的,燒雞是兩年的家雞,炸黃花魚、水煮花生米、醬豬蹄,大嫂炒的幾個家常菜,看似普通,卻味道鮮美,尤其是燉的鯽魚湯,湯汁雪白,濃濃的胡椒味,喝一碗咸、鮮、辣、酸,令人念念不忘。張煒見大哥酒量不小,就不想同他拼酒,就跟在大嫂後面,說學習一下如何烙餡餅,以後好自己去做,他一面誇大嫂的手藝,一面問大嫂:「大嫂,你對大哥滿意嗎?」見大嫂有些詫異,他忙解釋:「我想聽聽他有什麼好。」大嫂說:「哎,老夫老妻有什麼好不好的,在一起過日子這麼多年,當然也有勺子碰鍋沿的。我們經人介紹認識,那時家裡窮,我見他實誠厚道,就嫁給了他。兩人離婚後,一起打拼,什麼苦也吃過,什麼累也受過,也算經歷了磨難。現在老人健康,兒子孝順,孫子快樂,我和你大哥還有什麼不知足,錢不在多少,夠用就行,人不在多少,健康快樂就中。人的痛苦往往是,小姐身子丫鬟命,命里沒有你強求,你就會痛苦,命里有,你不努力,你也會失去,會更痛苦,人何必自尋煩惱,該放下的,一定要放下,放不下,背在身上,一直累。」張煒覺得受益匪淺,就乘機問道:「大嫂,你對愛情有什麼看法?」大嫂將一鍋餡餅翻個鍋,「愛情,世界上哪有什麼愛情,那都是電視劇中騙人的,我認為,愛情就像這餡餅,你只能烙中的一面,另一面可能就露餡冒湯。愛情永遠是美好的,因為另一面都要隱藏起來,而婚姻就不同了,彼此的缺點,如磨牙,打呼,你都要接受,也必須接受。」「你們快來喝酒。」大哥開始催了,大嫂忙說:「我烙完這些,也陪你喝一杯。」此時,大哥的兒子也從外面收工回來,見到兩個年齡相仿的年輕人在家做客,也十分高興,立即落座,加入到這熱鬧的酒局中來。當大嫂聽說兩人還是單身時,就幫忙出主意。「你們千萬別信奉什麼單身主義,都是糊弄人的屁話,到老了,病了,誰伺候你,誰為你端茶倒水,倒屎倒尿,誰和你聊天解悶?結婚要趁早,生孩子也要趁早,等你五六十歲了,孩子還未成人,到時候是照顧他,還是他照顧你?」大哥的兒子加入了這場關於愛情、婚姻、家庭的討論。「我爺爺奶奶那代,媒妁之言,婚前並沒有見多少面,更談不上什麼愛情。一紙婚約,將兩人鎖定,兩人攜手並進,同甘共苦,不也幸福一生?我媽爸也是經人介紹認識,結婚後,吃了多少苦,經了多少難,才有今天。我和我媳婦,自由戀愛,一起打工創業,一起起早貪黑,一起經歷風霜,不也很幸福嗎?我認為,只有共同經歷風雨的婚姻,才能更加幸福。不經風雨,只談風花雪月,那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是不切實際的。」大哥也插嘴說道:「愛情就像電視的模特,只可遠處看,不能近處摸。而婚姻就是兩個人一起過日子,家庭則是老人小孩共同過好日子。愛情是不講物質的,但婚姻家庭必須物質和精神一同對待,失去了物質,你的精神也會喪失的。」看不出,大哥一臉老實相,說出話來,也是有三分道理的。大嫂又說:「我曾聽過一個故事,一個腿殘的人想找對象,媒人就說,我來安排。幾天後,她讓殘疾人騎高頭大馬從樓下經過,樓上女子用扇子遮住半張臉往下瞧,男的高大威猛,女的貌若鮮花,兩人一見鍾情,就同意了這門婚事。結果結婚當晚,當新郎挑開蓋頭,見男的是瘸子,女的是獨眼瞎子,兩人一見,哈哈大笑,兩人共同努力,將家料理的井井有條邊,變得十分富裕美滿,你們看,他們樓下樓上見面,互生愛慕,這就是愛情,當木已成舟,互知底細,這就是婚姻,後來兩人同甘共苦,創立家業,這就是家庭,你們看,我說的對不對?」

  張煒暗自成頌,認為大嫂講的十分具有哲理,通俗易懂,愛情是春日的花朵,五彩繽紛,且花期很短,婚姻是果實,需細心呵護,精心培育,施肥打藥,還要防止野鳥啄食,家庭就是秋天秋收的碩果。

  他們把大哥的兩瓶酒全部喝完,又吃了大嫂烙的餡餅,一頓豐富的熱烈的家宴才宣告結束,兩人滿足地回到出租房。

  張煒今天收穫頗多,幸福的家庭將愛情,婚姻看成生活的必然,兩人因愛而相識,相聚,相互理解,當步入婚姻後,又相互包容、理解、謙讓、支持、共同面對社會的風雨,共同擔當生活的重負,共同營造幸福的家園,這也許就是婚姻幸福的密碼,而不幸的家庭則與之相反,有了今天的收穫,張煒對自己的愛情婚姻,有了一個大概而模糊的影子,他增添了不少期待。

  而在小胡看來,愛情是一種平等的交流,而婚姻家庭則是一種平衡,愛情不是交換,不是施捨,不是給予,婚姻家庭則需要大家共同維繫這種平衡,一旦這種平衡失去基礎,家庭就會失衡,一般而言,家庭悲劇的產生,主要是家庭角色的缺位或責任的缺失所造成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會承擔無數個角色,只要比別人用心、盡心,多付出一些,你就會比別人多一分收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