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將星夜落使星來
看著這個吊兒郎,當玩世不恭的少年,與皇帝跟前最有話語權的內侍監談笑風生的聊天,而且還敢開如此敏感的玩笑,太僕寺的兩位長官都呆住了。
於是趕緊告辭,給張阿難和重蕭恭恭敬敬的施了禮,就趕緊離開了!
重蕭看著二人走遠,對張阿難拱手說道:「今天虧的侯爺相助,某總算在這皇城之中,有了一席之地了。」
張阿難說道:「郎君說笑了,這個是陛下的意思,咱家也是奉命而來。」
「那也要謝謝您,總之是您趕來幫的我,我就要認您。」
重蕭也是懂人情世故的,皇帝是要謝,那是要用行動。但眼前的辦事人更要謝謝,這才是長期的良好關係基礎。
只聽張阿難又道:「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你說的練兵是真是假?」
重蕭大言不慚的隨意說道:當然是真的,比真金還要真。」
「那咱家還真有一件事情,請郎君幫忙?」
重蕭一下就來了精神,能讓張阿難說出幫忙的話,那是不容易的,所以這個人情可就貴重了。說不定將來自己再犯事,老張一句話,自己就能在皇帝面前撿回一條命。
於是說道:「侯爺但講無妨!」
「你也知道,陛下讓咱還兼職左監門衛的大將軍,但是咱家基本也不去,主要都是副將在管理。馬上過了清明,就要開始一年一次的十六衛馬球大賽了。以前每年我們左監門軍都是墊底的,你不說你有辦法練兵嗎?幫我一下,今年只要不是墊底就行。」
「一個馬球比賽嗎,好說。等我三日,待這邊草場的事情和工坊的事情都安排好。我們一起去看看你的左監門軍。」
張阿難笑道:「此事不急,若得空了,提前到內侍省給我留個話就行。」
回到太極宮,皇帝剛休息起來,正在神龍殿裡。
皇帝笑問道:「那小子滿意了?」
「回陛下,老奴去的時候,張寺卿已經在那裡了,看樣子他們談的不錯。」
「按說這個年紀的少年,又不是世家子弟,也沒有為官的經驗,不該有這樣的心性和手段,而且他還懂得借勢而為,又有自己行事的原則,能點到為止,是個難得的人才。只是………?」
「陛下可是擔心此子來歷……?」
李世民沒說出來的話,張阿難也只能點到為止。但是這兩人所說的確是一個真正存在又不能迴避的事情。
一個來歷不明的人,以如此矚目的方式進入了帝國皇帝的視野,怎麼能不讓人有所懷疑和警覺。
「朕已經讓百騎司的人,去了藍田縣,看看有什麼發現吧?」
李世民沒辦法將袁天罡所說的也告訴張阿難,但是這不代表,他就是完全相信袁天罡的。
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懷疑!是與生俱來從娘胎里就帶著的基因。要說這只是皇帝們單純的一個無法改變的行為習慣,那是不準確的。懷疑更多的是他能保住性命和皇權的一樣手段,一件工具和一種辦法。
他們的這種辦法有的時候也會出現很偏激的誤差和誤判,但是這對皇帝來說不重要。因為由此帶來的後果他們不用自己承擔。
無非就是多死幾個被冤枉的人,但是這樣危脅自己和皇權的隱患也可以徹底的消除。
有一句經典的台詞叫做:寧可錯殺,不可錯放。很好的詮釋了這種獨屬於帝王的「美德」!
在李世民將百騎司派去藍田之前,剛剛從益州回來的百騎司統領常何,將一份很長,很詳細的關於袁天罡的調查文書放在了皇帝的案頭。
其中內容之龐雜,細節之詳盡,關係網絡之清晰,涉及人員之眾多,都讓人看了嘆為觀止。可見這個神秘的百人組織的辦事效率有多高。
而且這位大統領常何,更是個隱沒在歷史中,本應該大名鼎鼎的人物。
說道常何其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誰?
但只要是提到李世民的玄武門政變,估計很多人就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情了。常何就是玄武門政變之所以能成功的第一關鍵人物。玄武門的守將。
史書記載,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夜裡。當時還是大唐秦王的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十幾名心腹和八百名府兵,埋伏在玄武門內,等待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到來,並在隨後發動兵變將二人當場殺死。這就是「玄武門政變」的過程。
可是讓人細思極恐的是,一隊全部武裝的八百人隊伍,是怎麼從玄武門進入戒備森嚴的皇城大內的。要知道整個政變過程可是發生在玄武門內的。
因為所有的正史,都沒有明確記載李世民是怎麼把這麼多攜帶武器的人帶進宮的,所以這件無法解釋的事情也就成為了玄武門政變的一個未解之謎。
試著猜想一下,肯定是有個駐守玄武門的軍官投靠了李世民,這樣才能解釋的通,李二郎是怎麼輕而易舉的就可以帶人進入宮城。
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人的話,按照李世民日後的行事風格,只要是參加過玄武門政變的人,都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只要看看排在最前面的幾位就能知道。更何況是這樣一個關係到政變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人物。
可是奇怪的是,就是這樣一個能決定成敗的關鍵人物,卻在玄武門政變之後就消失了。無論是《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在記載武德九年這場政變中,就像是從來也沒有這樣一個人一樣。
直到後世的世紀20年代,一件被掠奪到海外的敦煌文獻《常何墓碑》殘卷被發現。才徹底的解開了玄武門政變的全部秘密。
而這個關鍵人物才慢慢的從歷史的迷霧中漸漸清晰起來。
常何出身瓦崗,被李密授上柱國。後勸李密降唐,又被李淵授驃騎將軍、上柱國。在李密生出叛唐之心後,又勸說李密,但沒成功。後被王世充俘虜,又尋機策反王世充部署,被王世充察覺後,率領已被策反的王世充的內營逃回唐朝。
所以基本上能斷定,這哥們絕對是個投機分子中的高手。
從武德二年開始,先跟隨李世民討伐洛陽,又跟隨李建成討伐河北,還跟隨李績討伐徐元朗,後來又跟隨趙王李孝恭平定蔣州。
最重要的是碑文中提到,「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賜金刀子一枚,黃金卅挺。令於北門健兒長上。」
也就是說,在武德七年,玄武門政變發生的前兩年,李世民已經用一把象徵著信任的金刀子和三十挺黃金,把這個投機分子納入了麾下。並且給他安排在了一個非常敏感又重要,但又很不起眼的位置上。宮城北門守將。說白了,就是玄武門保安隊長。
要知道在唐朝,黃金還不是法定貨幣,而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同時也說明李世民對當時的常何,有多麼信任。
按說就常何的履歷,這個玄武門守將的職務確實是算低就了。但是常何本人卻毫無怨言,而且乾的還很認真。
這顆由李世民親自布局的關鍵棋子,可以想像,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三的那個夜裡,起到了多麼重要的作用。
他不僅僅是放入了李世民發動兵變的有生力量,同時在隨後李建成的太子親衛趕來奪門時,也死死的守住了玄武門,讓太子親衛失去了最後和李建成匯合的機會,只能敗走逃遁,為李世民掃清了,可能導致這次政變失敗的最後一個隱患。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這樣一個功勞巨大,位置關鍵,且又是早早就布局的人物,為什麼在所有的史書里隻字未提。也沒有單獨的記載,就好像被人憑空抹去了一樣。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看看李世民在史書里是怎麼為自己政變開脫的。
首先他說自己才是晉陽起兵的首倡之人,李淵完全是被自己裹挾才反隋的。而且大唐一半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最後就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不能容他,多次想要加害於他。他也是沒辦法,才臨時決定要用武力反擊。這才有了玄武門之變。
相信以李世民的性格,只要政變成功,就會用這套早就準備好的說辭為自己開脫。
既然是被逼無奈,臨時起意。那麼常何這個兩年前就經自己之手調入京城,又親自安排在自己兵變之處的關鍵人物,就不能擺到桌面上了。
所以有理由相信,把有關於常何的信息全部抹去,一定是李世民的授意。只有這樣整個政變看起來才像是偶然的,沒有預謀的,也是順理成章的。
歷史充滿了偶然性,也蘊含著必然性。要不是在常何死後,一個想要學習如何寫墓誌的人,無意間抄寫了一篇碑文。後世的人們打死也不會相信,李世民為了這次看似偶然的政變,早在兩年前就著手布局。
可能對於李世民來說,收買和安插常何是自己人生的一個污點,有了這樣的污點在,他就會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但是對於常何來說,這次的經歷也許是自己一生中最為高光的時刻,能讓自己吹一輩子的大功勞,所以才在死後把自己最光榮的事跡寫在墓誌里。
但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只是把常何從歷史當中抹去了。對待常何本人還是非常尊榮的。封他為,左武衛大將軍,上柱國,武水縣開國伯爵。
這也算是李世民這位皇帝,對為自己干髒活的有功之臣給予的一點點溫情吧!
可以看出常何的存在,本身就是為了給皇帝干一些不能見人的事情。所以他的工作能力是不存在任何瑕疵的。
想到這裡,李世民那顆懷疑和不安的心又慢慢的平靜下來了。
「既然他已經算是在司農寺站住了腳,我們就好好看看這孩子到底有多大能耐?」
「回陛下,奴自做主張,讓重寺丞閒暇時為我左監門軍訓練馬球隊。」
皇帝驚奇道:「他還懂得練兵不成?」
第五十八章完
於是趕緊告辭,給張阿難和重蕭恭恭敬敬的施了禮,就趕緊離開了!
重蕭看著二人走遠,對張阿難拱手說道:「今天虧的侯爺相助,某總算在這皇城之中,有了一席之地了。」
張阿難說道:「郎君說笑了,這個是陛下的意思,咱家也是奉命而來。」
「那也要謝謝您,總之是您趕來幫的我,我就要認您。」
重蕭也是懂人情世故的,皇帝是要謝,那是要用行動。但眼前的辦事人更要謝謝,這才是長期的良好關係基礎。
只聽張阿難又道:「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你說的練兵是真是假?」
重蕭大言不慚的隨意說道:當然是真的,比真金還要真。」
「那咱家還真有一件事情,請郎君幫忙?」
重蕭一下就來了精神,能讓張阿難說出幫忙的話,那是不容易的,所以這個人情可就貴重了。說不定將來自己再犯事,老張一句話,自己就能在皇帝面前撿回一條命。
於是說道:「侯爺但講無妨!」
「你也知道,陛下讓咱還兼職左監門衛的大將軍,但是咱家基本也不去,主要都是副將在管理。馬上過了清明,就要開始一年一次的十六衛馬球大賽了。以前每年我們左監門軍都是墊底的,你不說你有辦法練兵嗎?幫我一下,今年只要不是墊底就行。」
「一個馬球比賽嗎,好說。等我三日,待這邊草場的事情和工坊的事情都安排好。我們一起去看看你的左監門軍。」
張阿難笑道:「此事不急,若得空了,提前到內侍省給我留個話就行。」
回到太極宮,皇帝剛休息起來,正在神龍殿裡。
皇帝笑問道:「那小子滿意了?」
「回陛下,老奴去的時候,張寺卿已經在那裡了,看樣子他們談的不錯。」
「按說這個年紀的少年,又不是世家子弟,也沒有為官的經驗,不該有這樣的心性和手段,而且他還懂得借勢而為,又有自己行事的原則,能點到為止,是個難得的人才。只是………?」
「陛下可是擔心此子來歷……?」
李世民沒說出來的話,張阿難也只能點到為止。但是這兩人所說的確是一個真正存在又不能迴避的事情。
一個來歷不明的人,以如此矚目的方式進入了帝國皇帝的視野,怎麼能不讓人有所懷疑和警覺。
「朕已經讓百騎司的人,去了藍田縣,看看有什麼發現吧?」
李世民沒辦法將袁天罡所說的也告訴張阿難,但是這不代表,他就是完全相信袁天罡的。
對於一個帝王來說,懷疑!是與生俱來從娘胎里就帶著的基因。要說這只是皇帝們單純的一個無法改變的行為習慣,那是不準確的。懷疑更多的是他能保住性命和皇權的一樣手段,一件工具和一種辦法。
他們的這種辦法有的時候也會出現很偏激的誤差和誤判,但是這對皇帝來說不重要。因為由此帶來的後果他們不用自己承擔。
無非就是多死幾個被冤枉的人,但是這樣危脅自己和皇權的隱患也可以徹底的消除。
有一句經典的台詞叫做:寧可錯殺,不可錯放。很好的詮釋了這種獨屬於帝王的「美德」!
在李世民將百騎司派去藍田之前,剛剛從益州回來的百騎司統領常何,將一份很長,很詳細的關於袁天罡的調查文書放在了皇帝的案頭。
其中內容之龐雜,細節之詳盡,關係網絡之清晰,涉及人員之眾多,都讓人看了嘆為觀止。可見這個神秘的百人組織的辦事效率有多高。
而且這位大統領常何,更是個隱沒在歷史中,本應該大名鼎鼎的人物。
說道常何其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誰?
但只要是提到李世民的玄武門政變,估計很多人就都知道是怎麼回事情了。常何就是玄武門政變之所以能成功的第一關鍵人物。玄武門的守將。
史書記載,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夜裡。當時還是大唐秦王的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十幾名心腹和八百名府兵,埋伏在玄武門內,等待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到來,並在隨後發動兵變將二人當場殺死。這就是「玄武門政變」的過程。
可是讓人細思極恐的是,一隊全部武裝的八百人隊伍,是怎麼從玄武門進入戒備森嚴的皇城大內的。要知道整個政變過程可是發生在玄武門內的。
因為所有的正史,都沒有明確記載李世民是怎麼把這麼多攜帶武器的人帶進宮的,所以這件無法解釋的事情也就成為了玄武門政變的一個未解之謎。
試著猜想一下,肯定是有個駐守玄武門的軍官投靠了李世民,這樣才能解釋的通,李二郎是怎麼輕而易舉的就可以帶人進入宮城。
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人的話,按照李世民日後的行事風格,只要是參加過玄武門政變的人,都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只要看看排在最前面的幾位就能知道。更何況是這樣一個關係到政變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人物。
可是奇怪的是,就是這樣一個能決定成敗的關鍵人物,卻在玄武門政變之後就消失了。無論是《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在記載武德九年這場政變中,就像是從來也沒有這樣一個人一樣。
直到後世的世紀20年代,一件被掠奪到海外的敦煌文獻《常何墓碑》殘卷被發現。才徹底的解開了玄武門政變的全部秘密。
而這個關鍵人物才慢慢的從歷史的迷霧中漸漸清晰起來。
常何出身瓦崗,被李密授上柱國。後勸李密降唐,又被李淵授驃騎將軍、上柱國。在李密生出叛唐之心後,又勸說李密,但沒成功。後被王世充俘虜,又尋機策反王世充部署,被王世充察覺後,率領已被策反的王世充的內營逃回唐朝。
所以基本上能斷定,這哥們絕對是個投機分子中的高手。
從武德二年開始,先跟隨李世民討伐洛陽,又跟隨李建成討伐河北,還跟隨李績討伐徐元朗,後來又跟隨趙王李孝恭平定蔣州。
最重要的是碑文中提到,「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賜金刀子一枚,黃金卅挺。令於北門健兒長上。」
也就是說,在武德七年,玄武門政變發生的前兩年,李世民已經用一把象徵著信任的金刀子和三十挺黃金,把這個投機分子納入了麾下。並且給他安排在了一個非常敏感又重要,但又很不起眼的位置上。宮城北門守將。說白了,就是玄武門保安隊長。
要知道在唐朝,黃金還不是法定貨幣,而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同時也說明李世民對當時的常何,有多麼信任。
按說就常何的履歷,這個玄武門守將的職務確實是算低就了。但是常何本人卻毫無怨言,而且乾的還很認真。
這顆由李世民親自布局的關鍵棋子,可以想像,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三的那個夜裡,起到了多麼重要的作用。
他不僅僅是放入了李世民發動兵變的有生力量,同時在隨後李建成的太子親衛趕來奪門時,也死死的守住了玄武門,讓太子親衛失去了最後和李建成匯合的機會,只能敗走逃遁,為李世民掃清了,可能導致這次政變失敗的最後一個隱患。
看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這樣一個功勞巨大,位置關鍵,且又是早早就布局的人物,為什麼在所有的史書里隻字未提。也沒有單獨的記載,就好像被人憑空抹去了一樣。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看看李世民在史書里是怎麼為自己政變開脫的。
首先他說自己才是晉陽起兵的首倡之人,李淵完全是被自己裹挾才反隋的。而且大唐一半江山都是他打下來的。最後就是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不能容他,多次想要加害於他。他也是沒辦法,才臨時決定要用武力反擊。這才有了玄武門之變。
相信以李世民的性格,只要政變成功,就會用這套早就準備好的說辭為自己開脫。
既然是被逼無奈,臨時起意。那麼常何這個兩年前就經自己之手調入京城,又親自安排在自己兵變之處的關鍵人物,就不能擺到桌面上了。
所以有理由相信,把有關於常何的信息全部抹去,一定是李世民的授意。只有這樣整個政變看起來才像是偶然的,沒有預謀的,也是順理成章的。
歷史充滿了偶然性,也蘊含著必然性。要不是在常何死後,一個想要學習如何寫墓誌的人,無意間抄寫了一篇碑文。後世的人們打死也不會相信,李世民為了這次看似偶然的政變,早在兩年前就著手布局。
可能對於李世民來說,收買和安插常何是自己人生的一個污點,有了這樣的污點在,他就會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但是對於常何來說,這次的經歷也許是自己一生中最為高光的時刻,能讓自己吹一輩子的大功勞,所以才在死後把自己最光榮的事跡寫在墓誌里。
但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只是把常何從歷史當中抹去了。對待常何本人還是非常尊榮的。封他為,左武衛大將軍,上柱國,武水縣開國伯爵。
這也算是李世民這位皇帝,對為自己干髒活的有功之臣給予的一點點溫情吧!
可以看出常何的存在,本身就是為了給皇帝干一些不能見人的事情。所以他的工作能力是不存在任何瑕疵的。
想到這裡,李世民那顆懷疑和不安的心又慢慢的平靜下來了。
「既然他已經算是在司農寺站住了腳,我們就好好看看這孩子到底有多大能耐?」
「回陛下,奴自做主張,讓重寺丞閒暇時為我左監門軍訓練馬球隊。」
皇帝驚奇道:「他還懂得練兵不成?」
第五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