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萬古至今同此恨
整個大唐帝國的核心區域就在關中,而關中的核心就是長安城,長安城的核心便是這容納了中央辦公機構的皇城和皇帝起居的宮城,今天重蕭就第一次踏入了大唐帝國的心臟。大唐宮城,太極宮!
封建王朝的等級無處不在,昨晚坐的是公主府馬車,還沒覺得有什麼不適應。
今天坐的是太極宮的馬車,重蕭才發現,比昨天的寬敞太多了。車廂內,重蕭和張阿難對面而坐,尚且十分寬裕。
馬車進了朱雀門,沿著承天門御道一直向北。到了承天門口,馬上向西,來到廣運門。重蕭現在還沒有資格從承天門進入太極宮,因為他只是個白丁,沒有官身。
馬車進了廣運門,二人就下了車。張阿難領著重蕭再進興仁門。正對面就便是千秋殿和公主院。
張阿難道:「陛下的公主們,現在都小,還不能出宮別住,就都住在公主院,只有長樂公主住在旁邊的千秋殿。」
提到長樂公主,重蕭心中暗想,「今天能不能不挨板子,就看公主您的面子大不大了!」
張阿難在前,重蕭稍微落後半個身位,跟在後面。
二人進了右延明門,重蕭就看到了巍峨寬廣的太極殿,重蕭以前去過故宮,他目測這座太極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要大出一半。而且廡殿頂的造型大氣威嚴,站在大殿前的廣場上,那股子威壓的氣質,都得讓人對無尚的皇權產生幾分敬畏之心。
二人繞過太極殿,進了朱明門,又進了兩儀門,這才來到兩儀殿,通常皇帝的內朝會就在這裡,相當於內閣朝會,基本上國家大事都是在這裡商量出來的。
兩儀殿後面就是甘露門,進了甘露門才算是到了甘露殿。重蕭今天就要在這裡正式的和李世民見面了。
重蕭覺得自己從進入朱雀門開始,就一直在過門,各種各樣的門,自己都記不清走了過多少門。他記得當年逛故宮也沒有這麼多門。真是一入宮門深似海,詩人誠不欺我!
張阿難讓他站在大殿外,自己進殿稟告。
重蕭看到甘露殿外,一排排玄甲衛士站的蒼勁挺拔,猙獰可怖的面甲將一個個衛兵,原本的面容全部遮蓋,留下的就是一副威嚴統一的形象。
過了一小會,一個小內侍出來,對重蕭說道:「陛下召見,請隨咱來。」重蕭跟著那內侍就進了甘露殿。
大殿上,皇帝端坐其上,一身明黃常服,旁邊坐著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宮裝婦人,體態端坐,容色秀美,五官輪廓清晰立體,微微有一點胡人樣貌,卻讓人一看就有種親切之感。
重蕭暗想,想必這就應該是長孫皇后了。
於是上前躬身一禮,說道:「庶民重蕭,見過皇帝陛下,皇后殿下。」
說完就直起身來。在重蕭看來,只要不是大朝會,見了皇帝也是不用下跪的,所以他只是做了一個叉手禮。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對身邊的長孫皇后說道:「觀音婢,這小子就是昨夜,故意用麻將將朕和一眾大臣們都留在朱雀門城樓上,自己跑回去,安排家裡人連夜跑路,自己還敢回來領罪的少年人。」
長孫皇后起身走到重蕭面前,左右看了看說道:「他怕不是還未及冠吧。」
重蕭趕緊說道:「庶民今年十六歲,應該還有四年及冠。」唐人二十歲及冠,方可取字。所以按照唐人的說法,重蕭還算是未成年人。重蕭這麼積極的回答,也就是暗示長孫皇后,「我可還是個孩子,未成年人,要是打壞了可不好。」
李世民卻笑道:「你看他昨天的事情,一樁一件那裡像是個孩童所為。用了一盞破燈,就把長樂和青雀都拉下了水,成了他的幫凶。朕敢保證,今日若要罰他,他必定把長樂和青雀供出來,拉這他們一同受罰。」
重蕭一聽皇帝的話,整個人都是一哆嗦。自己那點小心思,皇帝一早就猜到了。看來今天是不得善了了。
於是趕緊說道:「陛下著實誤會庶民了,長樂公主確實喜愛那盞花燈,所以才有意幫忙,至於魏王,我想應該是完全不知內情,更談不上拉他下水,他只是對妹妹的疼愛而已。」
既然不能都拉下水,那就要幫忙說好話,多得一些同情分,說不定也能不挨打。
長孫皇后聽了,微笑說道:「倒是個知道感恩的孩子。」
李世民假意冷笑道:「好個狡猾的小子,一看事不可為,馬上改變策略,這就開始給朕的兒女求情了。」
重蕭徹底麻了,這個皇帝厲害呀,怎麼每次自己有點心思,就能被他堵上。這是不給自己活路呀。
於是重蕭決定做烏龜,不說話了,你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倒是長孫皇后看出了李世民的想法,無非也就是嚇唬嚇唬這個少年。
於是說道:「我聽輔機說,這孩子弄的那個工坊,一個月就能出一萬架新式犁,而且這新式的曲轅犁也是這孩子做出來的?」
皇帝面色不悅的說道:「倒是還有些歪才。」
「既然於國有功,那就功過相抵如何,再說孩子還小,打壞了怎麼辦?」
重蕭現在都想上去抱著長孫皇后的腿好好哭一鼻子。這些話,完全就是護犢子的話,是想盡辦法給自己開脫的話。
李世民嘆息道:「觀音婢,你可不能讓這小子給騙了。」
「那曲轅犁總是真的吧,輔機說滿園子的曲轅犁,要是之前,怎麼也要一個月吧,現在才過了十天。」
李世民不說話了,好像皇后說的也對,這小子確實對國家有點貢獻。
於是板著臉說道:「那這一頓打就先記下,以後要是還敢欺君,一併在罰。」
重蕭心裡長出一口氣,今天算是安全了。
只聽皇帝又道:「你昨日寫的那首詩不錯,尤其是字不錯。朕之前得到一帖,其字橫平豎直,十分規整,與你所寫的字體有幾分神似,朕甚是喜歡。不知道你識得此字否。」
李世民對於那酒罈紅綢上的三個字,最近已經練字成迷,如今非常想知道這是什麼字體。剛好昨天重蕭寫的瘦金體,就是當年宋徽宗參考了秦檜創造的宋體字,又加入了隸書和楷書的筆法獨創的新筆體。
李世民算是書法大家,自然一眼就看出兩者之間有淵源,所以才問起重蕭。
重蕭上前在書案前一看,紙上寫著三個字,「忘憂君」,又看旁邊那塊被木框繃直的紅綢。不禁就是莞爾一笑,旋即發現在皇帝面前失儀了。
就趕緊笑著說道:「此物怕不是永嘉公主送給陛下的吧。」
皇帝和皇后都是一怔,這是怎麼回事,這少年怎麼知道永嘉的事情,不會是………?
重蕭一看二人的表情就知道,被帝後誤會了。
趕緊解釋道:「此物是庶民送給永嘉公主的酒罈上的蒙布。酒是庶民在藍田縣自釀的。這字……這字也是庶民自己寫的。」
帝後二人一聽,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
重蕭不知道這二位笑什麼,就也跟著尷尬的笑了一笑。
笑了一陣,長孫皇后有些氣短,喘著粗氣咳嗽了幾聲。
緩過氣後,只聽長孫皇后說道:「臣妾就說嘛,咱這大唐人才輩出,如今這一個少年,就能頂上好幾個青年才俊了。臣妾可記得,陛下還說過這少年未必有永嘉夸的那般了得。如今陛下覺得如何?」
皇帝現在看重蕭的眼神比剛才可是和顏很多,笑道:「如今看了,倒是有幾分才學,也不是全無用處。」
重蕭從剛才長孫皇后的咳嗽聲中聽到,這位善良的皇后可能是患有哮喘之類的慢性病。再加上重蕭回憶之前看過的歷史書,好像這位皇后就在現在之後,沒幾年就撒手人寰了,他記得應該不到四十歲。
今天的長孫皇后給了重蕭從穿越到大唐以來,唯一一次母愛的感覺,尤其是在對李世民要罰自己時,表現出來的關懷,和沒有理由的袒護,完全就是當年自己挨父親打時,母親給予的安全感。
於是重蕭覺得自己應該為這個善良的女子做點什麼,哪怕是提醒她多注意身體也好,起碼不要這麼年輕就離開人世,畢竟如果她多活幾年,說不定李治那個有戀母情結的傢伙,就不會因為缺少母愛,而非要找個後媽做老婆不行。
重蕭上前一步,躬身說道:「庶民斗膽有一問,陛下莫怪。」
皇帝有點吃驚,這小子膽子大的了得,要問朕!但還是禁不住好奇心。
「你要問何事?」
「皇后殿下……皇后殿下是否有氣疾之症,且……時日已久?。」
皇帝忽然有點愣神,長孫皇后也有點懵,怎麼好好的,問到這個上面來了?
重蕭趕緊又道:「剛才皇后大笑之後,就有些氣短,而且咳嗽之聲混濁無力,明顯是後氣不足,肺音不清。這已經是很嚴重的氣疾之症了。」
這會皇帝徹底驚了,這傢伙竟然聽了幾聲咳嗽就知道觀音婢的病。絕對不像是裝神弄鬼,況且把病情也說的頭頭是道,說明他是懂得一些醫理的。
於是皇帝就說道:「你懂得岐黃醫理之術?」
重蕭誠實的說道:「不懂。」
皇帝一聽就惱了,大聲道:「汝敢欺君?」這聲音整個大殿都聽得到。
重蕭好不驚慌的說道:「庶民雖然不懂醫道,但也了解一二,這氣疾雖然不能痊癒,但是可以緩解,抑制病發,然後慢慢調理。怕就怕,病人不知厲害,不曉輕重,將來貽誤時機,到時候就回天乏術了。」
重蕭的話,一下就把皇帝給鎮住了。他知道重蕭的話沒說錯,因為這種事就活生生的發生在他的身邊過。
自己最小的同母弟弟,四弟玄霸,就是因為當年全家,由關中前往太原時在路上染了風寒,當時為了趕緊離開長安這是非之地,誰也沒有在意,等到了太原,年幼的四弟也就一病不起了,隨後便離他而去,也許四弟在世,他們兄弟也不至於最後以死相搏,現在太穆皇后的兒子就剩下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活著。
李世民從回憶中驚醒,慢慢的問道:「既然你能知道病情,是不是也知道緩解之法。」
第五十一章完
封建王朝的等級無處不在,昨晚坐的是公主府馬車,還沒覺得有什麼不適應。
今天坐的是太極宮的馬車,重蕭才發現,比昨天的寬敞太多了。車廂內,重蕭和張阿難對面而坐,尚且十分寬裕。
馬車進了朱雀門,沿著承天門御道一直向北。到了承天門口,馬上向西,來到廣運門。重蕭現在還沒有資格從承天門進入太極宮,因為他只是個白丁,沒有官身。
馬車進了廣運門,二人就下了車。張阿難領著重蕭再進興仁門。正對面就便是千秋殿和公主院。
張阿難道:「陛下的公主們,現在都小,還不能出宮別住,就都住在公主院,只有長樂公主住在旁邊的千秋殿。」
提到長樂公主,重蕭心中暗想,「今天能不能不挨板子,就看公主您的面子大不大了!」
張阿難在前,重蕭稍微落後半個身位,跟在後面。
二人進了右延明門,重蕭就看到了巍峨寬廣的太極殿,重蕭以前去過故宮,他目測這座太極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要大出一半。而且廡殿頂的造型大氣威嚴,站在大殿前的廣場上,那股子威壓的氣質,都得讓人對無尚的皇權產生幾分敬畏之心。
二人繞過太極殿,進了朱明門,又進了兩儀門,這才來到兩儀殿,通常皇帝的內朝會就在這裡,相當於內閣朝會,基本上國家大事都是在這裡商量出來的。
兩儀殿後面就是甘露門,進了甘露門才算是到了甘露殿。重蕭今天就要在這裡正式的和李世民見面了。
重蕭覺得自己從進入朱雀門開始,就一直在過門,各種各樣的門,自己都記不清走了過多少門。他記得當年逛故宮也沒有這麼多門。真是一入宮門深似海,詩人誠不欺我!
張阿難讓他站在大殿外,自己進殿稟告。
重蕭看到甘露殿外,一排排玄甲衛士站的蒼勁挺拔,猙獰可怖的面甲將一個個衛兵,原本的面容全部遮蓋,留下的就是一副威嚴統一的形象。
過了一小會,一個小內侍出來,對重蕭說道:「陛下召見,請隨咱來。」重蕭跟著那內侍就進了甘露殿。
大殿上,皇帝端坐其上,一身明黃常服,旁邊坐著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宮裝婦人,體態端坐,容色秀美,五官輪廓清晰立體,微微有一點胡人樣貌,卻讓人一看就有種親切之感。
重蕭暗想,想必這就應該是長孫皇后了。
於是上前躬身一禮,說道:「庶民重蕭,見過皇帝陛下,皇后殿下。」
說完就直起身來。在重蕭看來,只要不是大朝會,見了皇帝也是不用下跪的,所以他只是做了一個叉手禮。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對身邊的長孫皇后說道:「觀音婢,這小子就是昨夜,故意用麻將將朕和一眾大臣們都留在朱雀門城樓上,自己跑回去,安排家裡人連夜跑路,自己還敢回來領罪的少年人。」
長孫皇后起身走到重蕭面前,左右看了看說道:「他怕不是還未及冠吧。」
重蕭趕緊說道:「庶民今年十六歲,應該還有四年及冠。」唐人二十歲及冠,方可取字。所以按照唐人的說法,重蕭還算是未成年人。重蕭這麼積極的回答,也就是暗示長孫皇后,「我可還是個孩子,未成年人,要是打壞了可不好。」
李世民卻笑道:「你看他昨天的事情,一樁一件那裡像是個孩童所為。用了一盞破燈,就把長樂和青雀都拉下了水,成了他的幫凶。朕敢保證,今日若要罰他,他必定把長樂和青雀供出來,拉這他們一同受罰。」
重蕭一聽皇帝的話,整個人都是一哆嗦。自己那點小心思,皇帝一早就猜到了。看來今天是不得善了了。
於是趕緊說道:「陛下著實誤會庶民了,長樂公主確實喜愛那盞花燈,所以才有意幫忙,至於魏王,我想應該是完全不知內情,更談不上拉他下水,他只是對妹妹的疼愛而已。」
既然不能都拉下水,那就要幫忙說好話,多得一些同情分,說不定也能不挨打。
長孫皇后聽了,微笑說道:「倒是個知道感恩的孩子。」
李世民假意冷笑道:「好個狡猾的小子,一看事不可為,馬上改變策略,這就開始給朕的兒女求情了。」
重蕭徹底麻了,這個皇帝厲害呀,怎麼每次自己有點心思,就能被他堵上。這是不給自己活路呀。
於是重蕭決定做烏龜,不說話了,你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倒是長孫皇后看出了李世民的想法,無非也就是嚇唬嚇唬這個少年。
於是說道:「我聽輔機說,這孩子弄的那個工坊,一個月就能出一萬架新式犁,而且這新式的曲轅犁也是這孩子做出來的?」
皇帝面色不悅的說道:「倒是還有些歪才。」
「既然於國有功,那就功過相抵如何,再說孩子還小,打壞了怎麼辦?」
重蕭現在都想上去抱著長孫皇后的腿好好哭一鼻子。這些話,完全就是護犢子的話,是想盡辦法給自己開脫的話。
李世民嘆息道:「觀音婢,你可不能讓這小子給騙了。」
「那曲轅犁總是真的吧,輔機說滿園子的曲轅犁,要是之前,怎麼也要一個月吧,現在才過了十天。」
李世民不說話了,好像皇后說的也對,這小子確實對國家有點貢獻。
於是板著臉說道:「那這一頓打就先記下,以後要是還敢欺君,一併在罰。」
重蕭心裡長出一口氣,今天算是安全了。
只聽皇帝又道:「你昨日寫的那首詩不錯,尤其是字不錯。朕之前得到一帖,其字橫平豎直,十分規整,與你所寫的字體有幾分神似,朕甚是喜歡。不知道你識得此字否。」
李世民對於那酒罈紅綢上的三個字,最近已經練字成迷,如今非常想知道這是什麼字體。剛好昨天重蕭寫的瘦金體,就是當年宋徽宗參考了秦檜創造的宋體字,又加入了隸書和楷書的筆法獨創的新筆體。
李世民算是書法大家,自然一眼就看出兩者之間有淵源,所以才問起重蕭。
重蕭上前在書案前一看,紙上寫著三個字,「忘憂君」,又看旁邊那塊被木框繃直的紅綢。不禁就是莞爾一笑,旋即發現在皇帝面前失儀了。
就趕緊笑著說道:「此物怕不是永嘉公主送給陛下的吧。」
皇帝和皇后都是一怔,這是怎麼回事,這少年怎麼知道永嘉的事情,不會是………?
重蕭一看二人的表情就知道,被帝後誤會了。
趕緊解釋道:「此物是庶民送給永嘉公主的酒罈上的蒙布。酒是庶民在藍田縣自釀的。這字……這字也是庶民自己寫的。」
帝後二人一聽,先是一愣,隨即哈哈大笑。
重蕭不知道這二位笑什麼,就也跟著尷尬的笑了一笑。
笑了一陣,長孫皇后有些氣短,喘著粗氣咳嗽了幾聲。
緩過氣後,只聽長孫皇后說道:「臣妾就說嘛,咱這大唐人才輩出,如今這一個少年,就能頂上好幾個青年才俊了。臣妾可記得,陛下還說過這少年未必有永嘉夸的那般了得。如今陛下覺得如何?」
皇帝現在看重蕭的眼神比剛才可是和顏很多,笑道:「如今看了,倒是有幾分才學,也不是全無用處。」
重蕭從剛才長孫皇后的咳嗽聲中聽到,這位善良的皇后可能是患有哮喘之類的慢性病。再加上重蕭回憶之前看過的歷史書,好像這位皇后就在現在之後,沒幾年就撒手人寰了,他記得應該不到四十歲。
今天的長孫皇后給了重蕭從穿越到大唐以來,唯一一次母愛的感覺,尤其是在對李世民要罰自己時,表現出來的關懷,和沒有理由的袒護,完全就是當年自己挨父親打時,母親給予的安全感。
於是重蕭覺得自己應該為這個善良的女子做點什麼,哪怕是提醒她多注意身體也好,起碼不要這麼年輕就離開人世,畢竟如果她多活幾年,說不定李治那個有戀母情結的傢伙,就不會因為缺少母愛,而非要找個後媽做老婆不行。
重蕭上前一步,躬身說道:「庶民斗膽有一問,陛下莫怪。」
皇帝有點吃驚,這小子膽子大的了得,要問朕!但還是禁不住好奇心。
「你要問何事?」
「皇后殿下……皇后殿下是否有氣疾之症,且……時日已久?。」
皇帝忽然有點愣神,長孫皇后也有點懵,怎麼好好的,問到這個上面來了?
重蕭趕緊又道:「剛才皇后大笑之後,就有些氣短,而且咳嗽之聲混濁無力,明顯是後氣不足,肺音不清。這已經是很嚴重的氣疾之症了。」
這會皇帝徹底驚了,這傢伙竟然聽了幾聲咳嗽就知道觀音婢的病。絕對不像是裝神弄鬼,況且把病情也說的頭頭是道,說明他是懂得一些醫理的。
於是皇帝就說道:「你懂得岐黃醫理之術?」
重蕭誠實的說道:「不懂。」
皇帝一聽就惱了,大聲道:「汝敢欺君?」這聲音整個大殿都聽得到。
重蕭好不驚慌的說道:「庶民雖然不懂醫道,但也了解一二,這氣疾雖然不能痊癒,但是可以緩解,抑制病發,然後慢慢調理。怕就怕,病人不知厲害,不曉輕重,將來貽誤時機,到時候就回天乏術了。」
重蕭的話,一下就把皇帝給鎮住了。他知道重蕭的話沒說錯,因為這種事就活生生的發生在他的身邊過。
自己最小的同母弟弟,四弟玄霸,就是因為當年全家,由關中前往太原時在路上染了風寒,當時為了趕緊離開長安這是非之地,誰也沒有在意,等到了太原,年幼的四弟也就一病不起了,隨後便離他而去,也許四弟在世,他們兄弟也不至於最後以死相搏,現在太穆皇后的兒子就剩下自己一個人孤零零的活著。
李世民從回憶中驚醒,慢慢的問道:「既然你能知道病情,是不是也知道緩解之法。」
第五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