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章 很會來事
其實,景曉輝人看著眉目清秀,性格內向,思維記憶能力不是很好,縣級考試參加了三次都沒有考過,最後一次還是景涵托關係矇混過關。楊振浩這次把話說大了,如果今年科舉考試景曉輝考不中,他就是打自己的嘴巴。
景曉輝這樣的情況,楊振浩不知道,他竟敢如此大話連篇亂說。
楊振浩的話,景涵聽了很高興,他打發夫人下廚房炒菜做飯,他要與楊振浩先生喝幾杯,楊振浩本想說幾句好聽的話,就回來了,他不想在景涵家多待,早晨景涵去孔家莊是興師問罪的,給他的印象一般。
景涵的盛情留人,楊振浩只能留下來吃飯,酒菜上來,景涵把酒斟上,他端起酒杯道:「楊先生,第一杯酒先向你賠禮道歉,今天中午不應該去楊宅尋釁滋事。」
楊振浩端起酒杯,道:「要不是今天中午你去找我沒嚷(麻煩),咱們兩人能坐在一起喝酒嗎?咱們兩人是不打不相識。」
「楊先生說話幽默,那你原諒了。」
「當然原諒了,不原諒你,不與你喝酒,來,咱們把酒幹了,彼此原諒。」
「先干為敬。」景涵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景先生,你說我建房影響到你家的風水,這話是誰說的。」
「我是胡亂說的。」
「以我判斷,根據你的人品,不像你說的,說話的人一定行為不端,小心眼。」楊振浩抓住把柄不放。
「是我表弟孔朝欽說的。」
「孔家村的孔朝欽。」
「嗯。」
「你這個表弟表現一般,在孔家莊總是找我的麻煩。」
「這個我清楚,中午我去找你,就是他說的你家建房影響到了我兒子的科舉考試。」
「哦,明白了。」
「過幾天,我去把他訓叨一頓,讓他少找你的麻煩。」
「感謝!」
「楊先生,今天認識你,我非常高興。」景涵道。
景涵高興的原因是楊振浩說他的兒子能科舉考試中榜,這樣的好話誰不愛聽。
楊振浩建那麼豪華的院落,景涵猜測他的堪輿風水水平肯定不低,不然的話,他哪來的這麼多銀兩建房子,他想讓楊振浩給自己祖墳堪輿一下風水,近幾年,兒子景曉輝的變化讓他感到有些無奈。
景涵說兒子的變化,是指兒子小時候活潑可愛,突然間一下子變得沉默寡言了,像是變了個人似的,他曾去尋找郎中醫治,郎中說不出子丑寅卯來,治療效果不太理想。
按照當下的話,景曉輝是患上了精神抑鬱症。
「楊先生,咱們既然是朋友,我有一事相求。」
「景先生,你說。」
「想麻煩你堪輿一下景家祖墳的風水。」
「好呀,時間你定。」
楊振浩的爽快答應,讓景涵高興,道:「感激不盡!」
「祖墳遠嗎?」楊振浩問道。
「在後山,半小時的行程。」
「吃過飯咱們去看看。」
「可以。」
「咱們吃飯。」景涵吩咐夫人端飯。
吃過飯後,兩人去了後山。
到了景家祖墳,楊振浩朝四周看了看,整體大方向沒有問題,有一點瑕疵是地方小,埋的人多,顯得有些擁擠,不寬敞。
景涵聽了很是吃驚,道:「你說的跟以前風水先生說的一樣,但我沒有在意。」
「景先生,有遷墳的意向嗎?」
「只要能遷,讓景家平安平順,生活事業暢通,遷墳可以。」
「遷墳對後人肯定有裨益。」不知楊振浩哪來的膽量,他說話的表情有十足的把握。
「那聽楊先生的。」
「現在祖墳所在的位置,風水基本可以,沒有必要把祖墳遷完,只需遷兩代墓穴就可以了。」
「楊先生的意思是,只遷太爺、爺爺兩座墳便可以了。」
「嗯,是的。」
「請楊先生端盤定舵,擇日而遷。」
「可以,咱們兩人是首次打交道,遷墳不需要任何費用,只需要管頓飯就行了。」
「這不合適吧,哪有請風水先生不付酬費的。」
「我說不要就不要,就這麼定了。」楊振浩不要堪輿風水報酬,是收買人心,景涵與孔朝欽有親戚,他能把景涵拉籠好,以後就不害怕孔朝欽再找麻煩了
「大恩不言謝,有情後補。」
楊振浩擇日,定在七天後遷墳。
遷墳吉日到,根據楊振浩的建議,景涵把他太爺、爺爺的墳塋遷出,提到山腳下視野比較寬闊的地方,把景家兩位先人重新安頓了一下。
結果如何,就看景曉輝的科舉考試的情況了。
一年之後,景曉輝如期參加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閱卷結束,張榜公示,景曉輝名列其中,金榜題名,景涵接到消息,喜極而泣,他馬上去孔家莊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給了楊振浩。
楊振浩聽說之後,表情很淡定,輕聲道:「祝賀景家貴子景曉輝金榜題名。」
「楊先生,為報答先祖,慶祝犬子金榜題名,我計劃擺桌設宴招待全村人吃飯三天,你看意下如何。」
「這個主意好,把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請上,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和生活困難群體都邀請上,讓景家莊村民好好熱鬧一下。」
「一切聽楊先生的安排,按照你的意思去做。」
景涵和楊振浩商談好後,他回到景家莊,殺豬、宰羊、備酒設宴,慶賀兒子金榜題名,景家莊所有的村民,包括一些傻子和殘疾人,都在景家吃了三天,景涵的威信在景家莊一下子提高了。
後面又經過為官上任的一系列環節,景曉輝被安排在蔡陽縣任通判,景家有人從此走上了政治仕途。
在景曉輝上任的前一天,他在父親的陪同下去祭奠一下先人,向景家亡靈匯報一下情況。
景涵請楊振浩前往。
在景家新墳太爺、爺爺墳塋前,楊振浩給景涵講解了所埋墳墓的風水龍脈。
「景先生,根據墓穴的風水龍脈,你看新安頓景家尊輩的墓穴怎麼樣?」
「楊先生,肯定好著呢,否則的話,犬子也不可能科舉中榜,功成名就。」
「單從左青龍,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來說,沒有多大問題,關鍵是這兩座墳的走上特別關鍵。」
楊振浩的提示,景涵看了兩座墳墓的走上,頭高腳低,看上去很是舒服。
「頭枕山,腳踏川,世世代代做高官。」楊振浩道。
楊振浩話一出口,景涵聽了如雷貫耳,驚奇萬狀,原來的奧妙在這裡,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拜謝道:「謝謝楊先生的關照,您的大恩大德永遠銘記。」
「景先生請起,這不是我的關照,而是景家先祖積下的善德,應該得到的回報,以後不但景曉輝為官仕途,景家還有更多的後人走上仕途,成為朝廷的棟樑。」
祭奠完先祖,大家一同回家。
回到家中,景涵以厚禮感謝,這次楊振浩接納,這是他應該得到的報酬。
從此以後,楊振浩與景涵兩人成了世交。
近一段時間,楊振浩因為幾戶大家堪輿風水收入頗豐,他精神感到十分滿足,堪輿風水的費用不用你說,東家給的很多,主要是他的名聲大了。
堪輿風水一是靠理論知識;二是靠經驗積累;三是靠個人悟性。這三個方面後兩個方面,楊振浩做的很好。理論知識,他感覺到自己有很大欠缺,他對自己以前拜師學藝感到慚愧,甚至感到羞恥,怎能把師傅的經驗書本偷過來專供己用,這件事不能張揚,要是讓別人知道了,能成為笑柄,他的品行肯定遭人質疑,接活減少,甚至沒有人家請他堪輿風水了。
但是有一點楊振浩沒有弄明白,當時他拿走師傅郭緒的經驗手抄薄,師傅為什麼沒有追回,而是保持沉默。
後來,楊振浩想,這就是一個人的品行道德,師傅沒有揭穿宣揚這件事,主要是為楊振浩留了條後路。
師傅想,如果楊振浩有心思研究堪輿風水理論,他沒有經驗薄,照樣成才,如果他沒有心思研究堪輿風水技藝,他就是有十本經驗薄,也成不了大氣候,一切由他去吧。
師傅如果把這件事張揚出去,還有可能毀了楊振浩的一生,留下偷竊的罪名,這就是師傅的高明之處。
楊振浩對師傅的做法很是感激,他之所以偷師傅的經驗薄,也是生活所迫,想早日掙錢養活自己。師傅在世的時候,幾次想過去向師傅賠罪道歉,唯恐師傅不接受他的道歉,罵他思想品德有問題。
他一拖再拖,一直拖到師傅前兩年去世,也沒給師傅當面道個歉,這是他心中最大的遺憾。
理論知識的欠缺,楊振浩只能靠自己學習,他在沒有活的時候,一個人在書房中鑽研風水知識,研究的效果沒有師傅指導的快,但天長地日久,還是有較大的進步。
楊振浩學習鑽研風水知識,家中的家務全落在了白倩莉身上,現住的院落實在是太大,白倩莉打掃院子、洗衣、做飯等,忙不過來,楊振浩產生一種雇用僕人的想法。
「白公主,你操持家務辛苦,我給你雇個人打下手吧。」
「楊先生,不用了,這些活算不了什麼,雇用僕人是需要花費銀兩的。」
「花費銀兩沒關係,只要人能輕鬆,不勞累就行。」
楊振浩說雇就雇,他不是雇用一人,而是兩人,一男一女,女的幫助洗衣服、做飯、幹家務,男的負責院落的衛生安全防衛。
在孔家莊,為化解與孔朝欽的矛盾,男僕人楊振浩雇用了孔韜,孔韜雖然天生不機靈,但人高馬大,心眼實稱,看管院落絕對是一個好保鏢,這樣既能化解與孔朝欽的矛盾,又解決了自己的難處。
孔朝欽對楊振浩雇用自己的兒子當僕人甚是感激,孔韜算是有個幹頭,心情比待在家中暢快多了,他為人忠厚老實,兢兢業業地看好大門,干好雜務活。
楊振浩對孔韜的表現很滿意。
現在楊振浩的四合院裡熱鬧了,裡面四人居住,人氣增長了,心情舒暢很多,對於白倩莉來說,幸福安全感爆滿。
唯有一點不足的是,白倩莉的身份問題,她要是楊振浩明媒正娶的夫人,真的是錦上添花,可是她的身份,實在讓人難以啟齒,一個有家室的婦女,不明不白地與別的男人生活在一起,這算啥事情嘛。
白倩莉做錯了,她應該有思想負擔,懸崖勒馬,走向人生正道。
景曉輝這樣的情況,楊振浩不知道,他竟敢如此大話連篇亂說。
楊振浩的話,景涵聽了很高興,他打發夫人下廚房炒菜做飯,他要與楊振浩先生喝幾杯,楊振浩本想說幾句好聽的話,就回來了,他不想在景涵家多待,早晨景涵去孔家莊是興師問罪的,給他的印象一般。
景涵的盛情留人,楊振浩只能留下來吃飯,酒菜上來,景涵把酒斟上,他端起酒杯道:「楊先生,第一杯酒先向你賠禮道歉,今天中午不應該去楊宅尋釁滋事。」
楊振浩端起酒杯,道:「要不是今天中午你去找我沒嚷(麻煩),咱們兩人能坐在一起喝酒嗎?咱們兩人是不打不相識。」
「楊先生說話幽默,那你原諒了。」
「當然原諒了,不原諒你,不與你喝酒,來,咱們把酒幹了,彼此原諒。」
「先干為敬。」景涵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景先生,你說我建房影響到你家的風水,這話是誰說的。」
「我是胡亂說的。」
「以我判斷,根據你的人品,不像你說的,說話的人一定行為不端,小心眼。」楊振浩抓住把柄不放。
「是我表弟孔朝欽說的。」
「孔家村的孔朝欽。」
「嗯。」
「你這個表弟表現一般,在孔家莊總是找我的麻煩。」
「這個我清楚,中午我去找你,就是他說的你家建房影響到了我兒子的科舉考試。」
「哦,明白了。」
「過幾天,我去把他訓叨一頓,讓他少找你的麻煩。」
「感謝!」
「楊先生,今天認識你,我非常高興。」景涵道。
景涵高興的原因是楊振浩說他的兒子能科舉考試中榜,這樣的好話誰不愛聽。
楊振浩建那麼豪華的院落,景涵猜測他的堪輿風水水平肯定不低,不然的話,他哪來的這麼多銀兩建房子,他想讓楊振浩給自己祖墳堪輿一下風水,近幾年,兒子景曉輝的變化讓他感到有些無奈。
景涵說兒子的變化,是指兒子小時候活潑可愛,突然間一下子變得沉默寡言了,像是變了個人似的,他曾去尋找郎中醫治,郎中說不出子丑寅卯來,治療效果不太理想。
按照當下的話,景曉輝是患上了精神抑鬱症。
「楊先生,咱們既然是朋友,我有一事相求。」
「景先生,你說。」
「想麻煩你堪輿一下景家祖墳的風水。」
「好呀,時間你定。」
楊振浩的爽快答應,讓景涵高興,道:「感激不盡!」
「祖墳遠嗎?」楊振浩問道。
「在後山,半小時的行程。」
「吃過飯咱們去看看。」
「可以。」
「咱們吃飯。」景涵吩咐夫人端飯。
吃過飯後,兩人去了後山。
到了景家祖墳,楊振浩朝四周看了看,整體大方向沒有問題,有一點瑕疵是地方小,埋的人多,顯得有些擁擠,不寬敞。
景涵聽了很是吃驚,道:「你說的跟以前風水先生說的一樣,但我沒有在意。」
「景先生,有遷墳的意向嗎?」
「只要能遷,讓景家平安平順,生活事業暢通,遷墳可以。」
「遷墳對後人肯定有裨益。」不知楊振浩哪來的膽量,他說話的表情有十足的把握。
「那聽楊先生的。」
「現在祖墳所在的位置,風水基本可以,沒有必要把祖墳遷完,只需遷兩代墓穴就可以了。」
「楊先生的意思是,只遷太爺、爺爺兩座墳便可以了。」
「嗯,是的。」
「請楊先生端盤定舵,擇日而遷。」
「可以,咱們兩人是首次打交道,遷墳不需要任何費用,只需要管頓飯就行了。」
「這不合適吧,哪有請風水先生不付酬費的。」
「我說不要就不要,就這麼定了。」楊振浩不要堪輿風水報酬,是收買人心,景涵與孔朝欽有親戚,他能把景涵拉籠好,以後就不害怕孔朝欽再找麻煩了
「大恩不言謝,有情後補。」
楊振浩擇日,定在七天後遷墳。
遷墳吉日到,根據楊振浩的建議,景涵把他太爺、爺爺的墳塋遷出,提到山腳下視野比較寬闊的地方,把景家兩位先人重新安頓了一下。
結果如何,就看景曉輝的科舉考試的情況了。
一年之後,景曉輝如期參加科舉考試。
科舉考試閱卷結束,張榜公示,景曉輝名列其中,金榜題名,景涵接到消息,喜極而泣,他馬上去孔家莊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給了楊振浩。
楊振浩聽說之後,表情很淡定,輕聲道:「祝賀景家貴子景曉輝金榜題名。」
「楊先生,為報答先祖,慶祝犬子金榜題名,我計劃擺桌設宴招待全村人吃飯三天,你看意下如何。」
「這個主意好,把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請上,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和生活困難群體都邀請上,讓景家莊村民好好熱鬧一下。」
「一切聽楊先生的安排,按照你的意思去做。」
景涵和楊振浩商談好後,他回到景家莊,殺豬、宰羊、備酒設宴,慶賀兒子金榜題名,景家莊所有的村民,包括一些傻子和殘疾人,都在景家吃了三天,景涵的威信在景家莊一下子提高了。
後面又經過為官上任的一系列環節,景曉輝被安排在蔡陽縣任通判,景家有人從此走上了政治仕途。
在景曉輝上任的前一天,他在父親的陪同下去祭奠一下先人,向景家亡靈匯報一下情況。
景涵請楊振浩前往。
在景家新墳太爺、爺爺墳塋前,楊振浩給景涵講解了所埋墳墓的風水龍脈。
「景先生,根據墓穴的風水龍脈,你看新安頓景家尊輩的墓穴怎麼樣?」
「楊先生,肯定好著呢,否則的話,犬子也不可能科舉中榜,功成名就。」
「單從左青龍,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來說,沒有多大問題,關鍵是這兩座墳的走上特別關鍵。」
楊振浩的提示,景涵看了兩座墳墓的走上,頭高腳低,看上去很是舒服。
「頭枕山,腳踏川,世世代代做高官。」楊振浩道。
楊振浩話一出口,景涵聽了如雷貫耳,驚奇萬狀,原來的奧妙在這裡,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拜謝道:「謝謝楊先生的關照,您的大恩大德永遠銘記。」
「景先生請起,這不是我的關照,而是景家先祖積下的善德,應該得到的回報,以後不但景曉輝為官仕途,景家還有更多的後人走上仕途,成為朝廷的棟樑。」
祭奠完先祖,大家一同回家。
回到家中,景涵以厚禮感謝,這次楊振浩接納,這是他應該得到的報酬。
從此以後,楊振浩與景涵兩人成了世交。
近一段時間,楊振浩因為幾戶大家堪輿風水收入頗豐,他精神感到十分滿足,堪輿風水的費用不用你說,東家給的很多,主要是他的名聲大了。
堪輿風水一是靠理論知識;二是靠經驗積累;三是靠個人悟性。這三個方面後兩個方面,楊振浩做的很好。理論知識,他感覺到自己有很大欠缺,他對自己以前拜師學藝感到慚愧,甚至感到羞恥,怎能把師傅的經驗書本偷過來專供己用,這件事不能張揚,要是讓別人知道了,能成為笑柄,他的品行肯定遭人質疑,接活減少,甚至沒有人家請他堪輿風水了。
但是有一點楊振浩沒有弄明白,當時他拿走師傅郭緒的經驗手抄薄,師傅為什麼沒有追回,而是保持沉默。
後來,楊振浩想,這就是一個人的品行道德,師傅沒有揭穿宣揚這件事,主要是為楊振浩留了條後路。
師傅想,如果楊振浩有心思研究堪輿風水理論,他沒有經驗薄,照樣成才,如果他沒有心思研究堪輿風水技藝,他就是有十本經驗薄,也成不了大氣候,一切由他去吧。
師傅如果把這件事張揚出去,還有可能毀了楊振浩的一生,留下偷竊的罪名,這就是師傅的高明之處。
楊振浩對師傅的做法很是感激,他之所以偷師傅的經驗薄,也是生活所迫,想早日掙錢養活自己。師傅在世的時候,幾次想過去向師傅賠罪道歉,唯恐師傅不接受他的道歉,罵他思想品德有問題。
他一拖再拖,一直拖到師傅前兩年去世,也沒給師傅當面道個歉,這是他心中最大的遺憾。
理論知識的欠缺,楊振浩只能靠自己學習,他在沒有活的時候,一個人在書房中鑽研風水知識,研究的效果沒有師傅指導的快,但天長地日久,還是有較大的進步。
楊振浩學習鑽研風水知識,家中的家務全落在了白倩莉身上,現住的院落實在是太大,白倩莉打掃院子、洗衣、做飯等,忙不過來,楊振浩產生一種雇用僕人的想法。
「白公主,你操持家務辛苦,我給你雇個人打下手吧。」
「楊先生,不用了,這些活算不了什麼,雇用僕人是需要花費銀兩的。」
「花費銀兩沒關係,只要人能輕鬆,不勞累就行。」
楊振浩說雇就雇,他不是雇用一人,而是兩人,一男一女,女的幫助洗衣服、做飯、幹家務,男的負責院落的衛生安全防衛。
在孔家莊,為化解與孔朝欽的矛盾,男僕人楊振浩雇用了孔韜,孔韜雖然天生不機靈,但人高馬大,心眼實稱,看管院落絕對是一個好保鏢,這樣既能化解與孔朝欽的矛盾,又解決了自己的難處。
孔朝欽對楊振浩雇用自己的兒子當僕人甚是感激,孔韜算是有個幹頭,心情比待在家中暢快多了,他為人忠厚老實,兢兢業業地看好大門,干好雜務活。
楊振浩對孔韜的表現很滿意。
現在楊振浩的四合院裡熱鬧了,裡面四人居住,人氣增長了,心情舒暢很多,對於白倩莉來說,幸福安全感爆滿。
唯有一點不足的是,白倩莉的身份問題,她要是楊振浩明媒正娶的夫人,真的是錦上添花,可是她的身份,實在讓人難以啟齒,一個有家室的婦女,不明不白地與別的男人生活在一起,這算啥事情嘛。
白倩莉做錯了,她應該有思想負擔,懸崖勒馬,走向人生正道。